导图社区 《乡土中国》愿我这涓滴乡土水,汇归大海洋——费孝通
此本《乡土中国》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0第一版,为费孝通先生所著。揭示中国乡村社会的本质与特性。后记尤为感人,先生在人生末年回顾自己一生的学术历程,对自己的研究缺点直言不讳,亦勉励后辈青年继续研究,尽到社会学者应尽的责任。“愿我这涓滴乡土水,汇归大海洋”。
论文《如何看待古希腊自然哲学对近代科学的贡献》,作者吕翠华,(海军工程大学 理学院,湖北 武汉),学术论坛 理论月刊 2006 年·3 月号。
休谟的怀疑论的整理,时空观念:“空间和时间观念不是各别的或独立的观念,而只是对象存在的方式或秩序的观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乡土中国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基层
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
土地的地位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土,是乡下人的命根
土地的影响
直接靠农业谋生的人是黏在土地上的
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此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
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
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饱和人口需要宣泄出去,但老根是不常动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来说的,在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就村与村的关系上)
农业分工程度浅
聚居
原因
夫妇和孩子聚居一处,出于两性与抚育的需要
最小的社区
1、小农经营,住宅离农场不会过分远,所以聚在一起住
2、需要水利时,有合作的需要
3、保卫安全
4、土地平等继承原则下,人口一代代积起来,成为相当大的村落
地方性
生于斯死于斯
终老是乡
一个”熟悉“的社会
礼俗社会
熟悉
对人
乡约(规矩)的遵守
人与人的相处
对物
蚂蚁搬家的意义
文字下乡
空间
愚
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是不及城里人多
文字
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
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不完全
亲密社群的象征体系
声音(语言)
特殊语言
行话等
动作
表情
文盲——出于乡土社会的本质
再论文字下乡
时间
个人
学
改造本能
习
磨炼反复
打破今昔之隔
词
特殊—>普通
现在—>未来
社会
乡土社会
安定
个别经验的世代保存
不定型(都市)
变动
需要外在的象征帮助记忆
语言—>文字
声音说词—>打结、刻图、写字
差序格局
“私”
群己、人我的界线划法
社会结构
西方
团体格局
如一捆捆柴
固定且界限分明
权利问题
个人主义
平等观念
宪法观念
先假定团体存在
中国
如向水面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纹
具有伸缩能力
攀关系讲交情
自我主义
一切价值是以“己”为中心
公私相对
维系着私人道德
道德观念
宗教信仰
团体—>个人≈神—>信徒
每个人在神面前平等
神对每个个人的公道
行为规范
清楚明白
核心
“克己复礼”“修身为本”
社会范围
亲子
孝
同胞
悌
朋友
忠信
缺失团体道德
在公私冲突里更为明显
道德标准缺乏普遍性
家族
家庭
特点
团体性
临时性
主轴
夫妇
两性之间的感情
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
父子或者婆媳
是纵的
夫妇是配轴
事业社群
维持纪律
排斥私情
“小家族”
长期延绵性
男女有别
感情定向
阿波罗式Apollonian
联系
长期
亲密
熟习
同性、长晚辈、同辈间
结义性的组织
阻碍
生理——男女两性
男女结合
基于异而不是基于同
困难
需要在创造中求统一
稳定(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的手段
男女有别原则
不必求同
生活上加以隔离
行为
分工合作
心理
男女授受不亲
浮士德式Faustian
现代社会
冲突是存在的基础
生命是阻碍的克服
创造过程,不断改变
感情的象征
变化是生命的主脉
企图
无穷止
礼治秩序
礼治
礼
前提
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
(生活)环境不改变
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
“按着仪式做”
经教化形成
主动性(服于传统)
不(必)问理由
“灵验“
不这样做就会不幸
行为方式
仪式
法治
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
“人依法而治”
ps
人治、法治的区别
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
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法律与礼
同
都是行为规范
异
法律
依靠国家权力
依靠传统
无讼
打官司
可羞之事
教化不够
调解(评理)
一种教育过程
现代都市社会
法律作用
保护个人权利和社会的安全
法官(民法范围)
厘定权力(而非辨别是非)
无为政治
论权力
看法
“横暴权力”
压迫性
上下之别
偏重社会冲突
社会不同团体(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
“同意权力”
社会契约
共同授予
偏重社会合作
社会分工将人们联系起来,互相影响
“侵略权力”
工业性的
引诱性
经济利益
暴横权力受到经济的限制
同意权力在人民切身的公事上的补充
导致
权力结构
松弛的
微弱的
挂名的
无为的
长老统治
教化权力
稳定的文化传统
缺乏变动
发生
社会继替的过程
社会成员新陈代谢的过程
体现
最明显
亲子关系
凡是文化性的
效力
亲属原则
长幼有序
血缘与地缘
血缘
定义
权利与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生育关系
籍贯
“血缘的空间投影”
血缘社会
基础
长幼之间的社会差次
即: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权力
稳定
结构的静止——
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地缘
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
在血缘关系之外去建立商业基础
契约社会的基础
契约
信用
权利义务的清算
名实的分离
时势权力
背景
社会变迁
新环境
发生困难
失去对旧的生活方式的信仰
新方法
发明
试验
学习
输入
”惶恐“时期
“文化英雄”
跟从英雄的群众
发生(时势)权力
从欲望到需要
人类行为有动机
行为可以控制
意志
取舍之间有根据
欲望
“要”
先于行为
自觉的
后记
个人、群体、社会
一
是以生物体为基础
社会是实体,生物人是载体
实体
有自己发展的规律
可以在载体的新陈代谢中继续存在与发展
个人与社会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
承认社会是实体
社会的目的还是在使个人能够得到生活
满足他不断增长的物质及精神的需要
两种看法
(一)社会是比生物群体高一层次的实体
(二)社会是人的群体的生活手段
二
马氏
主张实地调查的先行者
功能论
功能——满足需要的能力,即有用的
认为文化中一切要素都是有用的
把满足生物需要作为功能的基本标准
不赞同
系统论
整体论
文化必须满足人作为生物体所有全部需要,本身形成一个整体,其各部分是相互联系和配合的一个体系
文化体系都属于人用来满足其基本生物需要及由生物需要派生的各种需要的手段
文化的整体性——人类满足其需要而创造出的文化是完整(完备而整体)的
三
布朗(Radcliffe-Brown)
主张实地调查而且主张文化整体论和系统论
四
社区研究
社区与社会
社区
具体的
在一个地区上形成的群体
群体中人与人相互配合的行为关系
研究对象
生活在一个地区的一群人的社会关系
社会学中国化
目的
讲清楚中国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疑问
怎样避免以偏概全
对策
比较方法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详细
《人的研究在中国》
总结
不仅要看见社会结构
更要看到人(心态、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