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fuzhi的特点
这是一篇关于2.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fuzhi的特点的思维导图,包括: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真核细胞DNA复制的调控、端粒酶与DNA末端复制、保证复制忠实度的机制、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这是一篇关于3.6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RNA转录的思维导图,包括: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录的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增强子以及功能、常见地转录抑制剂。
这是一篇关于3.5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RNA转录的思维导图,包括: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原核生物RNA转录周期。
这是一篇关于3.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转录即产物特征比较的思维导图,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过程比较、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2.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每个细胞周期只精确地复制一次:仅在S期进行,复制有许多起始点,双向等速进行
真核细胞复制的起始需要在前复制复合体pre-RC的指导下进行:复制起始点为自主复制序列ARS,不同ARS序列均有一个被称为A区的11个A-T碱基对的保守序列;在G1期,由4个独立的蛋白质组成的前复制复合体pre-RC的形成介导了复制起始序列的识别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调控前复制复合体的形成和激活:在细胞从G1期到达S期后,由于调控pre-RC的两种激酶Cdk和Ddk在S期被激活,pre-RC被磷酸化后诱发起始点上其他复制蛋白的组装和复制起始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α:引物和核DNA合成,,具有5'→3'方向聚合酶活性,能起始前导链和后随连的合成
DNA聚合酶β:活性水平稳定,主要在DNA损伤的修复中起作用,具有具有5'→3'方向聚合酶活性
DNA聚合酶 γ:在线粒体DNA的复制中发挥作用,具有5'→3'方向聚合酶活性,具有3'→5'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δ:主要负责DNA复制的酶,参与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具有5'→3'方向聚合酶活性,具有3'→5'外切酶活性
DNA聚合酶ε :与后随链合成有关,在DNA合成过程中核苷切除以及碱基的切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具有5'→3'方向聚合酶活性,具有3'→5'外切酶活性
真核细胞DNA复制的调控
真核细胞周期
G1期是复制预备期,S期是复制期,G2期为有丝分裂准备期,M期为有丝分裂期
三个调控水平
细胞周期水平调控:限制点调控,决定细胞停留在G1期还是进入S期
染色体水平调控:决定不同染色体或同一染色体不同部位的复制子按一定顺序在S期起始复制
复制子水平调控:决定复制的起始与否,这种调控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生物是高度保守的
端粒酶与DNA末端复制
DNA末端复制问题
当后随链复制机器到达染色体末端时,引物酶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合成新的RNA引物,导致后随链DNA产物上3'端形成一小段单链DNA,在下一轮复制中,这个区域将被丢失,两个产物中的一个会因此逐步变短
细胞解决方法
用蛋白质代替RNA作为每个染色体末端最后一个冈崎片段的引物
利用端粒酶来延伸染色体3'端
端粒酶由蛋白质和RNA组成,具有逆转录酶的性质,可利用其自身含有的RNA成分作为模板将端粒序列添加到染色体3'端
保证复制忠实度的机制
DNA复制的高度忠实性,保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保证忠实性的主要原因
DNA聚合酶的选择作用:DNA聚合酶可以对碱基和底物进行选择
DNA聚合酶的校正作用:DNA聚合酶具有3'-5'外切酶活性,能检测并纠正3'末端偶然错配的碱基
RNA引物的合成与切除:短的RNA引物会被DNA聚合酶切除,并被高度忠实性的DNA序列所取代
DNA复制后错配碱基的修正:通过甲基化的程度,系统的区别DNA分子的母链和新合成的子链并优先纠正新合成的子链中的错配碱基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概述
大肠杆菌基因组复制起始点(OriC)含有3个13bp的串联重复保守序列,以及4个由9bp的保守序列组成的能结合DnaA的起始结合位点,大多数原核生物是在OriC上形成的两个复制叉沿着整个基因组双向等速移动
DNA双螺旋的解旋
DNA解链酶(DNA helicase):能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解开双链DNA
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 binding protein,SSB):保证DNA以单链形式存在
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oisomerase):能够消除解链造成的正螺旋的堆积
DNA复制的引发
DNA复制时,往往先由引发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链引物作为引发末端
前导链只需一段引物,后随连的每个冈崎片段都需要新的引物(引发体primosome),引发过程需要多种蛋白质和酶的协同作用
复制的延伸
前导链持续合成,由全酶异二聚体中的一个亚单位和前导链模板合成,在引物RNA合成的基础上,连续合成新的DNA,其合成方向与复制叉一致
后随连的合成分为四个阶段
引物酶合成约10核苷酸大小的新引物
DNA聚合酶Ⅲ以5'→3'方向延伸该引物,直到遇见邻接引物的5'端,该片段为冈崎片段
DNA聚合酶Ⅰ切除引物
DNA连接酶连接相邻的冈崎片段使之成为一条完整的子代链
复制的终止
当复制叉前移,遇到约22个碱基的重复性终止子序列(Ter)时,Ter-Tus复合物使DnaB不再解链,阻挡复制叉继续前移,等到相反方向的复制叉到达后停止复制,其间未被复制的DNA片段由DNA修复机制填补,其后两条链解开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Ⅰ:具有5'→3'和3'→5'外切核酸酶活性,具有切除引物和DNA修复的功能
Klenow片段:是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Ⅰ经特殊蛋白酶水解后得到的大片段,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3'→5核酸外切酶活性,使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
DNA聚合酶Ⅱ:具有5'→3'方向聚合酶活性,但酶活性很低,具有3'→5'外切核酸酶活性可起校正作用,具有DNA修复的功能
DNA聚合酶Ⅲ:是大肠杆菌DNA复制中链延长反应的主导聚合酶,具有5'→3'方向聚合酶活性,也有3'→5外切和酸酶活性,具有DNA复制的功能
DNA聚合酶Ⅳ、Ⅴ主要在DNA修复和跨损伤合成中发挥作用
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调控
复制的调控主要发生在起始阶段,细胞内复制叉的多少决定复制起始频率的高低,而复制起始频率的直接调控因子是蛋白质和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