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6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RNA转录
这是一篇关于3.6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RNA转录的思维导图,包括: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录的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增强子以及功能、常见地转录抑制剂。
这是一篇关于3.5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RNA转录的思维导图,包括: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原核生物启动子结构、原核生物RNA转录周期。
这是一篇关于3.4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转录即产物特征比较的思维导图,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转录过程比较、原核生物mRNA的特征、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3.6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与RNA转录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Ⅰ
存在于细胞核核仁中,转录产物为rRNA,相对活性为50%-70%,对α-鹅膏蕈碱不敏感,在低离子强度时活性最高
RNA聚合酶Ⅱ
存在于细胞核核质中,转录产物为hnRNA,相对活性为20%-40%,对α-鹅膏蕈碱敏感,在高离子强度时活性最高
RNA聚合酶Ⅲ
存在于细胞核核质中,转录产物为tRNA,相对活性约10%,对α-鹅膏蕈碱的敏感程度存在物种特异性,在宽离子范围强度均有活性
真核生物启动子对转录的影响
共同结构模式
真核基因的启动子在-25~-35区含有TATA序列,是核心启动子的组成部分
在核心启动子上游100-200bp范围内,还存在1个转录调控区,有多个启动元件,如CAAT box,GC box,习惯上将TATA区上游的保守序列称为上游启动子原件(UPE)或上游激活序列(UAS)
原核和真核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结构差别
原核基因启动区范围较小,真核基因的调控区较大
除Pribnow区之外,原核基因启动子上游只有TTGACA区(-30~-40区)作为RNA聚合酶的主要结合位点,参与转录调控
真核基因除了CAAT区(-70~-80区,与原核生物-35区相对应的序列)之外,还拥有GC区(-80~-110区)、增强子区各种调控元件
TATA区与上游启动子原件(CAAT区、GC区)的作用
TATA区:使转录精确地起始
上游启动子原件(CAAT区、GC区):主要控制转录起始频率,基本不参与起始位点的确定
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组装
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能直接 识别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需要至少7种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Ⅱ以特定的顺序结合到启动子序列上,形成转录前起始复合物
RNA聚合酶Ⅱ:催化RNA地生物合成
TBP:与启动子上的TATA区相结合
TFⅡA:使TBP及TFⅡB与启动子地结合比较稳定
TFⅡB:与TBP结合,吸引RNA聚合酶和TFⅡF到启动子区
TFⅡD:与各种调节因子相互作用
TFⅡE:吸引TFⅡH,由ATP酶及解链酶活性
TFⅡF:结合RNA聚合酶Ⅱ并在TFⅡB的帮助下阻止聚合酶与非特异性DNA序列相结合
TFⅡH:在启动子区解开DNA双链,使RNA聚合酶Ⅱ磷酸化,接纳核苷酸切除修复系体系
增强子以及功能
增强子enhancer:能强化转录起始地序列,也成为强化子,不是启动子的一部分,但能增强或促进转录的起始
远距离效应
无方向性
顺式调节:只调节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地靶基因,而对其他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作用
增强效应一般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增强子只有与特定蛋白质相互作用才能发挥其功能
没有物种和基因特异性
有相位性:其作用和DNA构象有关
某些增强子可应答外部信号
常见地转录抑制剂
碱基类似物
靶酶:核苷酸
抑制作用:抑制和干扰核苷酸的合成
DNA模板功能抑制剂
靶酶:DNA模板
放线菌素、烷化剂、嵌入染料
抑制作用:与DNA结合使其失去模板功能
RNA聚合酶抑制剂
利福霉素
靶酶:细菌全酶
抑制作用:和β亚基结合,抑制起始
利迪链霉素
靶酶:细菌核心酶
抑制作用:和β亚基结合,抑制转录起始
α-鹅膏蕈碱
靶酶:真核RNA聚合酶Ⅱ
抑制作用:与RNA聚合酶Ⅱ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