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峰值体验: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时刻》读书笔记
用户接触品牌或产品的每一个流程,都存在一些关键时刻(MOT),这些关键时刻将左右用户选择品牌的决策,影响用户购买及与产品建立长期关系的可能性。本书将教会读者洞察用户真实需求,创造品牌价值内核,寻找关键时刻,输出独特的品牌体验并将之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增长。要让用户感受峰值体验,未来的裂变才能有所期待。用户心智对品牌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平均分数,也不是加总计分,而是用户在关键时刻打的分数。
编辑于2022-05-19 09:47:38用户接触品牌或产品的每一个流程,都存在一些关键时刻(MOT),这些关键时刻将左右用户选择品牌的决策,影响用户购买及与产品建立长期关系的可能性。本书将教会读者洞察用户真实需求,创造品牌价值内核,寻找关键时刻,输出独特的品牌体验并将之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增长。要让用户感受峰值体验,未来的裂变才能有所期待。用户心智对品牌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平均分数,也不是加总计分,而是用户在关键时刻打的分数。
得到课程,分析师白洋一对一教你看懂一家公司。主要内容有:01研究公司需要的宏观视野、02判断行业发展空间、03判断行业所处阶段、04搞懂行业竞争格局、05认清公司的商业模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用户接触品牌或产品的每一个流程,都存在一些关键时刻(MOT),这些关键时刻将左右用户选择品牌的决策,影响用户购买及与产品建立长期关系的可能性。本书将教会读者洞察用户真实需求,创造品牌价值内核,寻找关键时刻,输出独特的品牌体验并将之转化为企业的效益增长。要让用户感受峰值体验,未来的裂变才能有所期待。用户心智对品牌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平均分数,也不是加总计分,而是用户在关键时刻打的分数。
得到课程,分析师白洋一对一教你看懂一家公司。主要内容有:01研究公司需要的宏观视野、02判断行业发展空间、03判断行业所处阶段、04搞懂行业竞争格局、05认清公司的商业模式。
峰值体验:影响用户决策的关键时刻
推荐序与自序
推荐一:徐晓亮 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CEO
推荐儿:脱不花 得到App联合创始人& CEO
自序:汪志谦
关键时刻极大地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集中资源创造峰值,弭平低谷
消费者的体验,不仅仅是“使用”体验
消费者的决策,不仅仅是“购买”决策
定位的第一场心智战,最重要的战场在领导者的心中
第一篇洞察
第一章视角决定世界,关键时刻建立消费者认知
“卡尼曼的峰终定律”证明,消费者会记得的事情并没有那么多。
一个小故事:中午和同事去吃排骨饭
抓好五个重要观念
消费者视角与企业不同
关键时刻与传统触点思维不同
企业自身必须有侧重点
不同的消费者重视的关键时刻不同
品牌要攻占的是消费者的心智,一个好的体验设计,要能在消费者的心中留下标签
第二章峰终定律与三个黄金时刻
一个小故事:朋友和我去买衣服
峰终定律
高峰时(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与结束时的感觉,这就是峰终定律(Peak-EndRule)
提出者: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
不要整体提升,要峰值
有效的体验仅来自峰值及最后的印象
整体服务的提升可能就是个平庸的开始
整体服务的提升要耗费非常多的资源
品牌体验设计
挖出关键时刻,并在那个时刻让用户体会到品牌信息,并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体验设计的“黄金时刻”
在最初、最高、最终这三个黄金时刻进行体验设计,效率最高。
初始的第一印象(最初)
体验最满意的时刻(最高)
结束前最后的印象(最终)
第三章如何通过体验设计,创造出翻番的利润
一个小故事:华航,不一样了
关键时刻必须细化,而且要细化到你接下来知道如何设计的程度。
信息进入心智的路径,就是关键时刻。
好的体验设计一定会反映在营收增长上,体验设计不仅仅是让消费者开心。
品牌轮的理论依据
关键时刻(Moments of Truth)
20世纪80年代,北欧航空公司前总裁詹·卡尔森提出
菲利普·科特勒/STP理论
Segmentation(市场区隔)、Targeting(锁定目标)、Positioning(市场定位)
基本要义就是选出目标用户
从一个大市场中切出一块企业能做的较小市场,然后把自己的产品营销重点放在这群人的偏好上
杰克·特劳特与里斯/定位与心智地图
定位就是让你推销的产品/服务在消费者的心里占有一席之地。
1980年出版了《定位》(Positioning:The Battle for Your Mind)
戴维·凯利/设计思维
1987年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彼得·罗所著的《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
非常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
丹尼尔·卡尼曼/峰终定律/系统1和系统2/行为经济学
人是有限度的理性
系统1就是“五感与直觉”
系统2是“理性”,是按部就班的分析能力
人类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最高(或最低)与最终时刻
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人类简史》最核心的观点是认知革命
《未来简史》最重要的观点是算法
希思兄弟/峰值体验
1.选择一个明确的目标
2.让这个行为做起来简单
3.提醒人们重复去做
品牌轮用MOT引导的品牌体验模型
“四大组件”
目的:让目标用户在接触品牌的关键时刻,感受到品牌想要传达的信息,并做出我们期待的事
第一组件:目标用户(TA)
第二组件:品牌信息
让信息攻占心智,心智是营销真正的战场
第三个组件:关键时刻
第四个组件:MOTX
案例分享:一个云南菜餐厅的小故事
第四章消费者在想什么?MOT三元素与三种人
一个小故事:穿户外品牌服装不登山要干吗
MOT的定义、写法及原则
MOT三元素
“是谁”
“在什么状况下”
这个时刻越短越好,越精确越好
“感受到什么”
十大原则
在写MOT时建议使用便利贴
一张便利贴只写一个MOT
每个MOT必须包含“是谁”“在什么状况下”“感受到什么”这三个元素
一个完整的MOT撰写字数至少40字
一个MOT的时长最好在3分钟以内
写MOT,不要写成MOTX
在确认MOT之后,再设计那个时刻具体要做什么事情
在写MOT时不要忘了第三个元素“感受到什么”
在写MOT时,可以根据不同的TA,尽量多写,越多越好
透过市场调查去挖掘MOT
你必须了解的三种人
彻底弄懂“爱你的人”
“爱你的人”
品牌现有的重度消费者
“三高”,即“购买频次高、平均单价高、使用频率高”
“不爱你的人”
竞品的重度消费者
“喜欢你的人”
品牌流失的用户
第五章你期待消费者做的事MOT的四维度与企业的侧重点
一个小故事:艾高
MOT的四大维度
企业判断四大维度的依据
进店率的问题
很多消费者根本没听过你的产品
消费者经过门店,根本没注意
线下门店装潢可能有问题
线上的关键字有问题
品牌之美,没有让人秒懂
转化率的问题
消费者知道你的产品但不买
消费者进店,又默默退出
决策场景没有可视化的说明
试用环节做得不好
转化的话术(线上或线下)太复杂
复购率的问题
消费者买一次就不买了
消费者没有觉得值
做了很多消费者不需要的功能
消费者想要再买,但你没有别的产品
消费者购买只因性价比
推荐率的问题
没有产生裂变
没有转介绍,没有老拉新
会员的黏度很低
VIP没有感受到特权
在拉新上持续大量投入资金
判断企业问题出在哪个维度的提醒
第一,MOT不仅仅发生在“使用阶段”,四大维度都会有MOT
第二,四大维度的MOT不需要等比例展开,而是要根据企业侧重的维度去深挖
第三,不同的TA重视的MOT不同,在挖掘MOT的时候要尽量写
第四,品牌轮策略就是做选择
案例分享:厦门伴手礼名店苏小糖
第六章如何让消费者做出你期待的事系统1引领的体验设计观
一个小故事:办公室手冲咖啡的奇幻旅程
掌握“系统1”“系统2”的运作,才能在MOT影响消费者的决策
卡尼曼与塞勒两位大师关于体验设计的十大重要定律
自我耗损(Ego Depletion)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认知放松”(Cognitive Ease)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
规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心理账户
第七章消费者到底在买什么消费者的角色与情感需求
一个小故事:妈妈带小朋友去学英语
消费者在四大维度中的四个角色
“四大维度”MOTX的落地点
第八章如何挖掘MOT
一个小故事:神奇的兰花
挖掘MOT方法一:从信息中挖掘
先问消费者怎样形容这个品牌,再问他“为什么”觉得是这样,那个“为什么”就是MOT
挖掘MOT方法二
三种人,四维度,28个洞察点,运用焦点小组座谈会去挖掘
进店率“一见就进”
1.爱你的人,当初是怎么知道你的品牌的?
2.不爱你的人,又是怎么知道竞品的?
3.消费者听朋友主动提起这个品牌,朋友是怎么说的?
4.消费者主动在网上做功课,是怎么看到你的?
5.消费者会进店,是因为在店门口看到了什么?
6.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是看到什么点进去的?
7.为什么有的消费者就是不进店?
转化率“一进就买”
1.爱你的消费者当初买你产品的原因是什么?
2.竞品的消费者知道你却不买的原因是什么?
3.当初消费者比过哪几家?比什么?最后为什么选择你?
4.消费者在“试用”环节有留下任何印象吗?
5.消费者在哪个瞬间其实已经决定购买了?
6.在做决策的场景中,消费者看到了哪些可视化的信息?
7.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最常问的问题是什么?
复购率“一买再买”
1.爱你的消费者为什么一直买你的产品?
2.消费者在使用你产品的过程中,什么时刻觉得值了?
3.消费者最常使用产品的场景为何?
4.消费者为什么买一次就不买了,后来去买了谁?
5.消费者最常“出问题”的MOT为何?
6.竞品的消费者为什么一直买竞品?
7.了解VIP和“小白”对产品的看法与建议。
推荐率“一传千里”
1.关键的三种人是如何形容你与竞品的?
2.爱你的消费者有没有把你推荐给朋友,为什么?
3.消费者分享你的产品给朋友,是怎么分享的?
4.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哪件事会让他想拍照?
5.消费者的圈层有什么共性?有什么情感需求?
6.消费者记得什么“多维信息”吗?
7.了解消费者对这些词的深化联想。
第二篇落地
第九章产品到底该卖给谁?我的战场在哪里?
一个小故事:羊奶粉与牛奶粉之战
是先有TA,还是先有MOT?
在挖掘MOT时,就要考虑TA是谁,找到了TA,再想一下还有哪些MOT会影响决策,这是一个需要来回假设验证的过程。
用关键时刻决定新战场,用场景去做市场区隔
BTA
BTA一定要能裂变
选择BTA的四大原则
1.BTA重视的MOT,我们具有优势,有能力做得比竞品好(我们打得透)
2.BTA是细胞,是种子用户,要有代表性
3.品牌有足够的产品(国王与王后)满足BTA,让他们一买再买
4.所选择的BTA,要有潜力从使用者变成传播者
第十章如何选择MOT做对的事:峰值体验来自其他体验的压平
一个小故事:汪老师,你觉得我会不会红?
选择TA/MOT要避免的误区
只透过公司的角度看市场与消费者,不是从用户、MOT的角度看
花钱做的事,不是用户最想要的
想要通吃市场,不知道哪些消费者才是第一步该去争取的
不知道自己真正的优势是什么
一个品牌不懂得放大自己的美,就是同质化的开始,这是品牌最常犯的错误。
选择MOT的9个原则
原则1:不同的TA,MOT重要性不同。
原则2:企业目前侧重哪一个象限?
原则3:是三个黄金时刻吗?
原则4:消费者能不能在这个MOT感受到信息?
原则5:我的美能被放大吗?MOT能被打造成峰值吗?
原则6:哪一个MOT消费者最重视?
原则7:哪一个MOT我可以做得最好?
原则8:哪一个MOT竞争对手做得不够好?
原则9:商业模式可不可以适配?
第十一章怎样选择信息
一个小故事:放弃才是真开始
选择信息的常见误区
信息要么来自企业内部的自说自话,要么来自领导者对品牌的愿景,没有测试消费者的接受度
品牌停留在讲广告词上,讲了一大堆信息,但信息通通没有落地
信息和竞争对手的没有差异
选择品牌信息的四大思维
简单直觉与MOT支撑
第十二章你就是一个成功的导演要完成品牌轮的布局
一个小故事:老庙黄金
品牌轮体验模型
目标客群
第一群超爱你的消费者
爱你的MOT
BTA种子用户
你的细胞,会裂变,会拉新
品牌信息
想让消费者在这个时刻感受到的信息
简单、直观
信息要深化,才能启动动机,落地进入心智
MOT
时刻要细化
深挖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时刻
根据企业的侧重点在四维度中选择
信息要在关键时刻让消费者体验到
MOTX
是个峰值体验,影响了消费者
在这个体验中,消费者能感受到你的品牌信息
利用系统1、情感需求、落地点、黄金时刻去设计
MOTX就是价值创造
第十三章魂体合一做出精彩的体验设计
一个小故事:入住酒店的神奇之旅
体验设计的四大思维
12个落地点
进店率的“始于迷惑”
转化率的“陷于套路”
复购率的“忠于习惯”
推荐率的“传于印记”
18格窗体
体验设计五原则
MOT一定要细化才能落地(符合MOT定义),时间在5分钟之内,20秒更好
信息必须在这个MOT中能落地,第5格就是你的品牌信息,不能改
第7格必须填人名
第14格要明明白白地写清楚你的设计
无论如何消费者最后一定要有个动作(第16格)
升维设计,降维落地
“打破刻板印象”是所有体验设计的关键
消费者属于什么角色
结合消费者“人生里程碑”的时刻,建立“仪式感”
牢记到底要解决什么商业问题,要体验,也要务实
第十四章没落地一切都白搭MOT的落地与商业模式
一个小故事:老板参与,全员动起来,才会成功
落地四原则
建立共同语言:参与成员要先懂得什么叫MOT,有共识才能合作
重质不重量,酷炫高大上,做不出来等于白搭
迭代才是达到峰值的关键
最大的问题是领导者没有参与细节
MOT落地十步骤
步骤1:全员先看书或上课,建立共同语言。
步骤2:检视企业四大维度,就问题出在哪里达成共识。
步骤3:内探外询找出自己美在哪里。
步骤4:针对三种人洞察,进行最少三场的焦点小组座谈,挖出MOT。
步骤5:形成BTA的假设。
步骤6:选择MOT。
步骤7:深化信息。
注意,步骤5、6、7没有先后顺序,哪个都可以先进行
步骤8:在开会时将步骤5、6、7组合成品牌轮,完成1个TA,3个信息,8个MOT。
步骤9:进行体验设计,完成18格窗体,进入现场测试。
步骤10:利用焦点小组座谈进行后测,同时不断复盘修正,以获取完美峰值。
MOT就是你的商业模式
一个小故事:一兰拉面与米其林一星餐厅
第十五章人生的关键时刻
一个小故事:42公里的全程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