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第14章福禄贝尔
吴式颖外国教育史第14章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总结,包括论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理论、学校教育和历史影响等等。
编辑于2022-05-19 15:55:08第14章 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
生平与教育活动
F.W.A. Froebel,1782——1852
影响
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并命名为“幼儿园”(1840年), "德国幼儿教育之父“;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
成长与学习
出生于德国一个牧师家庭,早年丧母
曾两次到瑞士跟随裴斯泰洛齐学习,致力于儿童教育方法(如游戏)的研究
了进一步探究人的教育及其发展规律,福禄培尔于1811年和1812年先后入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了语言学、物理学、化学、矿物学以及哲学和人类学等。
教育实践
1816年,福禄培尔在格利斯海姆创办“德国普通教养院”。
1834—1835年,福禄培尔在瑞士任布格多夫孤儿院院长
1837年,福禄培尔完全转向学前教育。他在卡伊尔霍开办了一所教育机构,专门招收3—7岁儿童,并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制出一套称作“恩物”的教学用品。1840年,他把这所幼儿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
1849年举办幼儿园教师训练所
代表作
1826年《人的教育》
1843年《母亲与儿歌》
1861年,福禄培尔的生前好友将他在1838—1840年的幼儿教育论文编辑出版,名为《幼儿园教育学》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统一的原则
宗教思想
人能自由和自觉地表现他的本质,即上帝的精神。帮助人类逐步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这就是教育的任务。
顺应自然的原则
自然主义思想
“一切专断的、指示性的、绝对的和干预性的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地起着毁 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其危害就在于会丧失存在于人身上的上帝的精神(自由与自决),而自由与自决正是全部教育和全部生活的目的与追求。
发展的原则
进化思想
福禄培尔指出,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之间实际上是没有裂罅的,彼此是相互过渡、不间断地前进的。一个人未必由于到达成年期而成为成年人。只有当他真正符合了他的幼年期、少年期和青年期的要求时,才成为成年人。那种希望儿童可以越过少年期和青年期,在各方面表现得像一个成年人的想法,会给后面的教育带来不可克服的困难。
对立
内因(天性)与外因(环境)
调和
创造的原则
在福禄培尔看来,上帝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上帝创造了人,人也应当像上帝一样进行创造。因此,对于年轻的一代需要及早地给以从事外部工作和生产活动的训练,使其能在行动中和工作中,在形态上和材料上,从外部表现上帝给予他的本质。
杜威
“福禄培尔的哲学和德国的政治理想之间的鸿沟使德国当局怀疑幼儿园,并毫无疑义地迫使福禄培尔对幼儿园的简单明了的社会意义做复杂难解的机智的阐释。”
幼儿园教育理论
意义
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协助家庭教育孩子
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幼儿园是家庭生活的继续和扩展。 福禄贝尔的幼儿园采取全日制
任务
教育幼儿
训练幼儿园教师、推广幼儿教育经验
教育方法
基本原理:自我活动或自动性
观察
依据上述原理,福禄培尔重视儿童的亲身观察。他要求教育工作者有意识地把有关联性的事物呈现在儿童面前,使儿童能容易而正确地知觉这些事物并形成观念。
游戏
福禄培尔把游戏看作儿童内在本质向外的自发表现,是人在这一阶段上最纯洁的精神产物。
游戏不等于儿童的外部活动,而更多地是指儿童的心理态度。它是一切善的根源和整个未来生活的胚芽。它给儿童以欢乐、自由和满足,又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游戏是创造性的自我活动和本能的自我教育。”
福禄培尔主张为儿童建立公共游戏场所,以培养儿童的社会的民族的美德。
交往
福禄培尔深切感受到儿童之间社交关系的重要性,认为由自我活动所导致的个性自我实现,必须经由“社会化”的历程才能达到。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才能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认识人性。
在后来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他也把“社会参与”作为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方法,要求教育儿童使之充分适应小组生活,并重视家庭和邻里生活之复演。
西方教育史学者普遍认为,社会合作、互助和参与,是福禄培尔的重要教育原理和他对教育的不朽贡献。
幼儿园课程
歌谣
恩物
原理
恩物或福禄培尔恩物(Froebel's gifts)是福禄培尔创制的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他认为,恩物的教育价值就在于它是帮助儿童认识自然及其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自然界的万物虽统一于上帝的精神,但在发展中又显出外在的差异性、多样性。恩物作为自然的象征,能帮助儿童由易到难,由简及繁,循序渐进地认识自然。
类型
恩物1
第一种恩物是一个盒子里装有六个绒毛做的小球,分为红、黄、蓝、绿、紫、白六种颜色,每个小球上系有两条线。它能帮助儿童辨别颜色;能锻炼肌肉,训练感觉与四肢,培养注意和独立活动;持球和扔球的过程可使孩子获得存在、占有、空间和时间等概念的感性认识;还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
一个盒子里装有六个绒毛做的小球,分为红、黄、蓝、绿、紫、白六种颜色,每个小球上系有两条线。它能帮助儿童辨别颜色;能锻炼肌肉,训练感觉与四肢,培养注意和独立活动;持球和扔球的过程可使孩子获得存在、占有、空间和时间等概念的感性认识;还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语言。
恩物2
硬木制作的三件一套的玩具:球体、立方体和圆柱体(后两个穿孔)。借助第二种恩物使儿童认识物体的各种形状。
恩物3
一个沿各方向对开一下,可分成八块小立方体的大立方体。通过教师的解释,可唤起儿童对于整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注意。
恩物4
一个沿纵向切成许多平板的立方体,它能帮助儿童明了算术的基本道理,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规则。
恩物5
一个可分割成27个体积相等的小立方体的大立方体。其中三个小立方体再沿对角线二分,另三块则沿对角线四分。利用此种恩物,能进行大量的几何教学。
恩物6
27个砖形木块,其中三个纵向二分,六个横向平分,也可组成一个大立方体。
恩物7
一个大立方体,可分成64个小立方体
恩物8
一个大立方体,可分成64个小长方体
特点
能使儿童理解周围世界,又能表达他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
每种恩物应包含一切前面恩物,并预示后继的恩物
每种恩物本身应表现为完整的有秩序的统一观念
作业
要求将恩物的知识勇于实践
作业需要较高技巧,必须在学会搬弄恩物后完成
与恩物的区别
恩物在先,作业继后
恩物的作用:接受或吸收;作业的作用:发表和表现
恩物不改变物体体态,作业则改变
运动游戏
主要内容包括:圆圈游戏、团体游戏和伴以诗歌的游戏。
运动游戏的根本原则是“部分─整体”,这有助于儿童了解个体与团体的关系。
运动游戏建立在儿童模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动作的基础上,如“小河”“蜗牛”“磨坊”“旅行”等。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园必须拥有一个供游戏用的宽敞而明亮的大房间,并与一个花园相连。只要天气许可,孩子们可随时转移到花园里去开展运动游戏活动。
自然研究
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福禄培尔幼儿园的课程中设有“自然研究”,如研究自然的旅行、园艺与饲养等活动。他认为自然研究不但可使儿童养成爱护花木禽兽之品性,还有助于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培养自制力和牺牲精神,促进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发展,培养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中间学校
建立“中间学校”,帮助儿童顺利地实现从感觉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转折
特点
继续采用幼儿园的某些做法
逐步引导儿童进行抽象思维活动
从幼儿园到学校的过渡
学校教育
幼儿教育与少年教育的侧重不同
1.学校是为一定的目的和按自觉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传播知识的地方
2.幼儿时期的任务是:对事物的外部特征的观察 ;学校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彻底了解一切事物的统一性
学校应该兼顾三方面的课程
三方面:心灵、外部世界(首先是自然)、联结两者的语言
设置的课程:
认识心灵的科目--宗教
认识外在世界的科目--自然科学、数学
统一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科目--语言
重视艺术教育
具体科目
宗教教育、体育卫生、自然科学的常识、诗的记诵与歌唱、说话、手工、图画、颜色辨别、游戏、故事和童话以及小说的叙述、散步和短距离的旅行、算术、几何、文法、写字、阅读
福禄贝尔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
上述16门课程中的前10种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的课程
重视艺术教育
要求尽早地把唱歌、图画、绘画和雕塑作为正规学校的正式教学对象。
艺术教育并非意味着儿童必须专门学艺术并成为艺术家,而是要培养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使他们达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重视手工教育
福禄培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认为它兼具内容和手段的双重性,从中既能学到各方面的丰富知识,又有助于文化知识的吸收,所以应使其成为知识与文化的基础。
历史影响
幼儿教育之父
首创了“没有书本的学校”——幼儿园,并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一套教育幼儿的新方法,建立起近代学前教育的理论体系。
他在积极宣传公共的学前教育思想、广泛扩展幼儿园以及培训幼教师资方面,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19世纪后半期乃至20世纪初期,他的幼儿教育方法一直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各国、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幼儿教育。1851年,幼儿园首先传入英国,1855年传人美国,1876年传入日本,后又于1903年传入中国。
对基础教育的影响
福禄培尔的影响超出了学前教育范围。他对儿童积极主动活动的重视,对游戏的教育意义的强调,对手工教育的推崇以及对于家庭、社区和儿童集体在儿童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评价,不仅为后来许多教育思想家所肯定和接受,而且逐渐影响到小学乃至中学课程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