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在这人人自危的时候,那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一群我们不知道名字的英雄在替我们负重前行。用自己的小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大屏障。
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伟大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艰难探索)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主要文章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可能性
中国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两半国家
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相当力量正视红军的存在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和意义
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原因
两半社会性质
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
战线和联盟
战线: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联盟:工农联盟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主要经验
1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2正确对待资产阶级 3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4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武装斗争
实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式农民革命战争
国情决定、敌情决定、事实证明
党的建设
有利条件
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阶级基础、完整的建党学说
特殊困难
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三者之间的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党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历史新纪元
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基本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重要对象)
官僚制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四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自身特点和优点
1坚决和彻底性 2分布集中 3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利于团结战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社会两半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内容和特点
革命的时代、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的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是相互联系、紧密衔接的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正确态度: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结合起来综合考察
错误观点:王明(一次革命论)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新明珠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两没收,一保护)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
保护民族工商业(具有特色的一项内容)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以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本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本主义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两步走(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第一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第二步: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的英勇斗争和探索都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没有国共合作的两次实践,怎么可能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怎么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
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怎么有建设人民军队和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的实践,怎么有党的1建设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