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知觉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 知觉所有内容,包括:知觉概述、知觉特征、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知觉的信息、加工错觉。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社会认知所有内容:态度的含义: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由认知,情感(主导地位),行为倾向三因素组成。
普通心理学第11章能力知识点总结。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此篇详细总结了能力的种类,智力理论,智力发展的差异。
普心第十章,动机,需要与意志所有内容总结,动机是对人行为的激发,维持和指引,即使其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努力;需要和诱因分别是动机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动机的产生必定需要一个外部对象。需求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体行为的重要源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意志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知觉
知觉概述
含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在头脑中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包括觉察,分辨和确认三种作用
组织原则:接近/临近性;相似性;对称性;连续性;共同命运;封闭性;线条朝向;简单性;良好图形;同域原则
知觉特征
理解性
定义:以过去知识经验为依据,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
影响因素:①个体知识经验;②言语指导;③动机与期望,情绪与兴趣及定势等
作用:①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②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③能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选择性
定义:有选择的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背景
影响因素:①客观因素;②主观因素
整体性
定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如"主观轮廓"
影响因素:①刺激物的结构;②个体的知识经验
作用:①提高了人知觉事物的能力;②整体知觉会抑制个别成分的知觉
恒常性
定义:物理刺激变化而知觉保持稳定
种类:形状、大小、明度、颜色、方向
影响因素:知识经验,视觉线索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含义: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映,是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特征觉察:形状识别开始于对原始特征的分析与检测
轮廓:受空间(大小错觉),时间(掩蔽实验)的影响
图形识别: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图形是什么
大小知觉
含义:关于物体大小的知觉
影响因素:物体大小和距离(大小—距离不变假设,A=aㄨD);物体熟悉性;临近物体大小对比;体态变化
深度知觉
含义:关于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
线索:①生理线索:调节(单眼线索)、辐合(双眼线索);②单眼线索:遮挡、线条透视、纹理梯度、空气透视、相对高度、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③双眼线索:主要是双眼视差
方位知觉
含义: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有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
听觉定向线索:主要来自两耳听觉差异,即时间差、强度差、位相差
听觉定向规律:①左右两侧容易分辨;②头部切面上的易混淆;③以两耳连线的中点为顶点作圆锥,圆锥面上各点声音易淆
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
定义:客观事物和事件连续性与顺序性的知觉;有分辨,估量,确认,预测四种形式
依据:自然界同期性现象;有机体节律性活动;计时工具
影响因素:①感觉通道的性质。判断精确性:听觉>触觉>视觉;②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数量和性质;③兴趣与情绪
运动知觉
定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为人们所认识
真动:对物体本身真正的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最小视角范围(角速度),叫运动知觉下阈,看到闪烁时的速度叫做上阈
似动:在静止的物体上看到了运动,主要有:场景动动(Phi运动)、最佳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知觉的信息加工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
自上而下加工:概念与驱动加工。强调知觉者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和期待,尤其是知识经验对知觉加工过程的影响
模式识别理论
模板说:长时记忆中储存着的模板与外面的模式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模式识别是刺激信息和和模板进行最佳匹配的过程
原型说:记忆中储存的不是模板,而是原型。模式识别中,刺激与原型近似匹配即可,使得记忆负担减轻,模式识别过程也更加灵活。
特征说: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中起关键作用。模式识别中,首先分析刺激特征,抽取有关特征,加以综合,之后与长时记忆的各种刺激进行比较,一旦有最佳匹配,该刺激模式就被识别了
结构优势描述理论:模式识别与其所处环境有密切联系,整体结构在模式识别中起有利作用,即结构优势效应
错觉
含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有某种固定倾向的、不符合事物本身特征的,歪曲的知觉
种类
大小错觉:缪勒—莱尔错觉(服装设计常用原理);潘佐错觉(铁轨错觉);垂直—水平错觉;贾斯特罗错觉;多尔波也夫错觉;月亮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佐尔拉错觉;冯特错觉;爱因斯坦错觉;波根多夫错觉;奥尔比逊错觉;格里德火花错觉
原因
眼动理论:刺激取样的误差;如:垂直·水平错觉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神经生理学(如侧抑制)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认知加工观点;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例外,是错误利用知觉恒常性的结果
移情说:如箭形错觉→情感投射
完形倾向说:知觉系统的某种完形倾向夸大了似乎能分开的事物各特征间的距离;而引起错觉
透视说:图形通过透视暗示着深度,从而导致图形大小知觉发生变化。如:潘佐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