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陶渊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之陶渊明的导图笔记,介绍了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陶诗艺术及其渊源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陶渊明
陶渊明的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以辞彭泽令为界的前期与后期
辞彭泽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从此坚定了隐居的决心
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
思考人生的两个结论+两大支柱
“安贫乐道”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
安贫和求富在发生矛盾,用“道”来求得平衡
道:品德节操,体现儒家思想。既要建功立业又要功成身退不同流合污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哲学思考
自然:是老庄哲学,一种状态非人为的自然而然的
陶渊明希望返归和保持自己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
陶渊明的思想概括 : 通过泯去后天的经过世俗熏染的“伪我”,以求返归一个“真我”
魏晋风流的代表
魏晋风流是魏晋人士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即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陶诗题材的分类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中国文学的新题材:田园诗
以田园生活为内容,写出躬耕之甘(首创)
内容
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描写躬耕的生活体验,最有特点最可贵的部分。“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描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夏日常抱饥,寒夜无被眠”
咏怀诗与咏史诗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咏史也是咏怀,不过借史实为媒介,继承了阮籍左思的诗歌传统
发展:围绕着出仕与归隐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
行役诗中表现的苦闷
主题:悲叹行役的辛苦,对仕宦的厌倦,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宦游期间所写)
赠答诗中表现的深情
主题:体现对友人的敦厚之情。如《答庞参军》
特点:以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不热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者的形象
其他:发挥哲理,如《形影神》《连雨独饮》《拟挽歌辞》是将生活体验提炼到哲学玄言诗
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是其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
日常生活的诗化
特点(首创):就是将日常生活诗化,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意义和诗味,侧重写普通民众的普通生活,用家常话写家常事
陶诗的艺术特色
情、景、事、理的浑融
重在写心,景物融为一体,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诗发乎事,缘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理”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包含生活的情趣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平淡自然
陶诗的艺术渊源
陶诗源于《古诗十九首》,又绍阮籍之遗音而协左思之风力,魏晋诗歌达到新高峰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简介:《五柳先生传》只有一百二十多字的本文和四十多字的赞语,却留下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
形式:正式纪传体,不写生平事迹,写生活情趣(首创)
文字:简洁 ;人物:塑造了清高洒脱、怡然自得、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理想人物形象
《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回归主题
简介: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
手法:想象;思想:对自由向往
《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
内容: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界,特殊:住的是普通人+劳动才能获得幸福
意义:不限于个人,而是整个社会的出路和广大人民的幸福。
陶渊明的符号意义
诗人陶渊明的被发现
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
宋朝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士大夫精神的归宿:陶渊明,仕途失意或厌倦官场时便以其来安慰自己
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堡垒:不为五斗米折腰,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高尚的艺术境地:平淡自然
酒与菊
”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此外还有”孤云“
酒:酒和陶渊明的生活及其文学紧密联系,追求酒所助成的物我两忘境界
菊: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成了陶渊明的化身和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的意象
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符号:对陶渊明的反复言说描绘中,他不再是单纯的诗人,而是士大夫抒发人生理想、寄托生命情怀的载体
意义:不仅了解陶渊明,而且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士大夫文化获得感性的认识
启示:当代性和世界性,反思人类精神世界+重建人与自然、社会、自我之间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