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线性代数思维导图
考研数学线性代数思维导图,超全超细致的全面总结,包括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
编辑于2022-05-21 16:01:04线性代数
行列式
概念
n阶行列式是所有取自不同行不同列的n个元素的乘积的代数和; 注意一些概念不要忘记:完全展开式、排列、逆序数、偶排列、奇排列; 注:二阶、三阶的对角线法到四阶行列式失灵,要用到展开公式法
性质
1.经过转置,行列式的值不变(由此可知,行列式行的性质与列的性质是对等的); 2.两行(或列)互换位置,行列式的值变号;特别地,两行(或列)相同,行列式的值为0; 3.用数k乘行列式等于用k乘这个行列式的某行(或列);特别地,某行(或列)元素全为0,行列式的值为0(k=0);若两行(或列)的元素对应成比例,行列式的值为0(结合性质2);该条性质的k是对于一行(列)来说的,因此如果整个行列式都有一个k倍,则提出来是k的n次方 4.如果行列式某行(或列)是两个元素之和,则可把行列式拆成两个行列式之和; 5.把某行(列)的k倍加到另一行(列),行列式的值不变
展开公式
概念:余子式,代数余子式(i+j)
行列式按行或按列展开公式:n阶行列式等于它的任何一行(列)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
定理:行列式的任一行(列)元素与另一行(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为0
一些特殊情况:上(下)三角形行列式、关于副对角线的行列式、两个特殊的拉普拉斯展开式(m*n)、范德蒙行列式
克拉默法则
具体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思路参见线性方程组一章
矩阵
矩阵概念及运算
辨析:1.行列式:n行n列,代表一个数;2.矩阵:m行n列的一个表格
概念(p211)
运算
加法、数乘、乘法(p212)
注:矩阵的乘法是表格的运算,注意不要和习惯的数字运算相混淆;矩阵的乘法一般没有交换律,矩阵没有消去率,矩阵有零因子
单位矩阵E在乘法运算中的作用,相当于数字运算中1的作用
a、b是两个n维列向量,当列在前、行在后时,乘出来是矩阵;当行在前、列在后时,乘出来是数(看到n个列行相乘,要反应出有n-1个行列相乘数)
转置:将m x n型矩阵A的行列互换得到n x m矩阵,称为A的转置矩阵
矩阵多项式
运算法则
一些常见的矩阵:单位阵、数量阵、对角阵、上(下)三角阵、对称阵、反对称阵(p216)
伴随矩阵、可逆矩阵
伴随矩阵
概念:由矩阵A的行列式所有的代数余子式所构成的矩阵称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注意排列方式和对应矩阵不同)
求伴随矩阵要注意:1.不要丢+-号,代数余子式中由-1的i+j次方决定正负号;2.每一个分别求了之后,组长排列不要出错(如第一行是A11,A21,···,An1;而对应矩阵第一行是a11,a12,···,a1n)
伴随矩阵的公式
可逆矩阵
概念:A、B是n阶矩阵,AB=BA=E,A是可逆矩阵或非奇异矩阵,B是A的逆矩阵
定理
1.若A可逆,则A的逆矩阵唯一
2.A可逆的充要条件是A的行列式为0
3.设A和B是n阶矩阵且AB=E,则BA=E
n阶矩阵A可逆的充要条件
(1)存在n阶矩阵B,使AB=E(或BA=E) (2)A的行列式不等于0,或r(A)=n,或A的列(行)向量线性无关 (3)齐次方程组Ax=0只有零解 (4)任意b,非齐次线性方程组Ax=b总有唯一解 (5)矩阵A的特征值全部为0(自己的解释:根据p251定理5.2可知,A的行列式=全部特征值的乘积)
逆矩阵的运算性质公式
求逆矩阵的方法
(1)用公式,若行列式不等于0,则根据A逆与A的伴随矩阵的关系求解(具体公式参见方阵的行列式“加”中的公式 (2)初等行变换 (3)用定义求B,使AB=E或BA=E,则A可逆,且A逆=B (4)用分块矩阵(p218)
初等变换、初等矩阵
概念
初等变换
设A是m x n矩阵, (1)用某个非零常数k(k不等于0)乘A的某行(列)的每个元素; (2)互换A的某两行(列)的位置; (3)将A的某行(列)元素的k倍加到另一行(列) 称为矩阵的三种初等行(列)变换
初等矩阵
由单位矩阵经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称为初等矩阵,分别是倍乘初等矩阵【E(i(k))】、互换初等矩阵【E(i,j)】、倍加初等矩阵【E(ij(k))】
等价矩阵
矩阵A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变成矩阵B,则称A与B等价;A的等价标准形是与A等价的所有矩阵中的最简矩阵
A与B等价----r(A)=r(B)
性质
(1)初等矩阵的转置仍为初等矩阵
(2)初等矩阵均是可逆阵,且其逆矩阵仍是初等矩阵 互换初等矩阵【E(i,j)】的逆矩阵是【E(i,j)】;倍乘初等矩阵【E(i(k))】的逆矩阵是【E(i(1/k))】;倍加初等矩阵【E(ij(k))】的逆矩阵是【E(ij(-k))】
(3)用初等矩阵P左(右)乘矩阵A,其结果PA(AP),相当于对A做相应的初等行(列)变换
定理
矩阵A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能表示成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Pt···P2P1=E
(A|E)----(B|P),其中P=Pt···P2P1,A与B等价
行阶梯矩阵
注意:每个非零行的主元所在列下面的元素都为0;零行在矩阵的底部
行最简矩阵
行阶梯矩阵还满足,非零行的主元都为1,主元所在列的其他元素都是0
分块矩阵
方阵的行列式(n阶矩阵)公式
矩阵的秩
k阶子式(k阶行列式p236)
矩阵的秩
设A是m x n矩阵,若A中存在r阶子式不等于0,r阶以上子式均等于0,则称矩阵A的秩为r,零矩阵的秩为0
r(A)=r----矩阵A中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是r r(A)<r----A中每一个r阶子式全为0,如r(A)<5,即A中5阶子式全为0 r(A)>=r----A中每一个r阶子式全为0,如r(A)>=2----A中存在2阶子式不为0 特别地,r(A)=0----A为零矩阵;A不为零矩阵----r(A)>=1
若A是n阶矩阵,r(A)=n----A的行列式不为0----A可逆 r(A)<n----A的行列式为0----A不可逆
经初等变换矩阵的秩不变
公式与性质
向量
向量、向量组概念
定义:n个数a1,a2,···,an所组成的有序数组A=(a1,a2,···,an)T或A=(a1,a2,···,an)叫做n维向量
向量的三个基本运算:加法、数乘和内积(行x列,p238)
定义2:若干个同维数的行向量(列向量)所组成的集合叫做向量组
线性表出、线性相关
线性表出
线性组合:m个n维向量A1,A2,···,Am及m个实数k1,k2,···,km,则向量k1A1+k2A2+···+kmAm称为向量A1,A2,···,Am的一个线性组合,k1,···,km称为这个线性组合的系数
线性表出:若B能表示成A1,A2,···,Am的线性组合,即B=k1A1+k2A2+···+kmAm,则称B能由A1,A2,···,Am线性表出
线性相关
对m个n维向量A1,A2,···,Am,若存在不全为零的数k1,k2,···,km,则使得k1A1+k2A2+···+kmAm=0成立,则称向量组A1,···Am线性相关,否则称为线性无关
(1)含有零向量,相等向量或成比例向量的向量组是线性相关的; (2)单个向量是非零向量时,是线性无关的; (3)单个向量时,零向量是线性相关的; (4)两个向量不成比例时,是线性无关的;两个向量线性相关时,是成比例的
定理
1.向量B可由A1,A2,···,Am线性表出----存在实数k1,···,km使k1A1+···+kmAm=B----方程组AX=B有解----秩r(A1,A2,···,Am)=r(A1,···,Am,B)
2.向量组A1,···,Am(Aj为n维列向量)线性相关----以Aj为列向量的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r(A1 A2 ··· Am)<m
3.部分向量组相关,则整体向量组相关;整体向量组无关,则部分向量组无关 4.低维向量组(缩短组)无关,则高维向量组(延伸组)无关;高维向量组相关,则低维向量组相关(p229)
5.向量组A1,A2,···,As(s>=2)线性相关----至少有一个向量Ai可以由其余向量线性表出 6.若向量组A1,A2,···,As线性无关,而向量组A1,A2,···,As,B线性相关,则B可由A1,A2,···,As线性表出,且表出法唯一
7.设有两个向量组(I)A1,···,As,(II)B1,···,Bt (1)若Bi均可由(I)线性表出,且t>s,则(II)线性相关 (2)若Bi均可由(I)线性表出,且B1,···,Bt线性无关,则t<=s(?) (两向量组,被表出的秩不大)
推论
n个n维向量线性相关----其组成的行列式值为0
任何n+1个n维向量必线性相关(?)
向量组的秩
极大无关组
向量组ai1,ai2,···,air(1<=ir<=s)是向量组a1,a2,··as的部分组,满足条件:(1)ai1,ai2,···,air线性无关;(2)ai1,ai2,···,air中加入任一向量ai(1<=i<=s),则向量组ai1,ai2,···,air,ai线性相关,则称ai1,ai2,···,air为向量组a1,a2,···,as的极大线性无关组
说明1:其中条件(2)的等价说法是:向量组中任一向量ai(1<=i<=s)均可由ai1,ai2,···,air线性表出;
说明2:向量组的极大线性无关组一般不唯一,当极大无关组的向量个数是一样的;只有一个零向量组成的向量组没有极大无关组,一个线性无关组的就是该向量组本身
向量组的秩
向量组的极大无关组的向量个数称为向量组的秩
向量组(I)和(II)可以相互表出,则称向量组(I)(II)是等价向量组
向量组和它的极大无关组是等价向量组;一个向量组中各极大无关组之间是等价向量,且向量个数相同
定理:如果向量组(I)可由向量组(II)线性表出,则r(I)<=r(II)
推论:如果向量组(I) 和(II)等价,则若r(I)=r(II)
三秩相等
设A是m x n矩阵,将A以行及列分块,得 Amxn=(a1,a2,···,am)T=(b1,b2,···,bn) 则有r(A)(矩阵A的秩)=r(a1,a2,···,am)(A的行秩)=r(b1,b2,···,bn)(A的列秩)
若A经初等行变换得到B,则: 1.A的行向量组和B的行向量组是等价向量组 2.A和B的任何相应的部分列向量组具有相同的线性相关性
正交规范化、正交矩阵
正交:(A,B)=0,此时向量A,B正交
正交矩阵
A为n阶矩阵,ATA=AAT=E,则称A为正交矩阵
如果A是正交矩阵----AT=A逆----A的行( 列)向量都是单位向量且两两正交----行列式的值为+1或-1
线性方程组
概念的理解
求方程组的解就是要对所给方程组作同解变形
同解变形的方法
(1)两个方程互换位置
(2)用非零常数乘方程的两端
(3)把某个方程的k倍加到另一个方程上
同解变形所对应的矩阵语言就是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齐次线性方程组
基础解系
如果b1,b2,···,bt是齐次方程组Ax=0的解,且满足条件1、2,则称b1,b2,···bt是Ax=0的一个基础解系
条件1:b1,b2,···,bt线性无关
条件2:Ax=0的任一个解b都可由b1,b2,···,bt线性表出
解的性质
如果b1,b2,···,bt是齐次方程组Ax=0的解,则对任意常数k1,k2,···,kt, k1b1+k2b2+···ktbt 仍然是该其次方程组的解
通解
如果b1,b2,···,bt是齐次方程组Ax=0的解,则方程组的通解为k1b1+k2b2+···ktbt,k1,k2,···,kt是任意常数
定理
齐次方程组Am*n X=0有非零解,即r(A)<n(A的列向量组线性无关)
推论
1.当m<n时,A X=0必有非零解(n个m维列向量)
2.当m=n是,A X=0有非零解,即A的行列式=0
n-r:如果齐次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的秩r(A)=r<n,则方程组有n-r个线性无关的解,且方程组的任一个解都可由这n-r个线性无关的解线性表出(方程组的基础解系由n-r个解向量构成)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解的性质
1.设c1、c2是方程组Ax=b的两个解,则c1-c2是导出组Ax=0的解
2.设c是方程组Ax=b的解,b是导出组Ax=0的解,k是任意常数,则c+kb是方程组Ax=b的解
解的结构
设c是方程组Ax=b的解,b1,b2,···,bt是导出组Ax=0的基础解系,则方程组Ax=b的通解为c+k1b1+k2b2+···+ktbt,其中k1,k2,···,kt是任意常数
定理
Ax=b有解----r(A)=r([A,b]) ----b可由A的列向量线性表出
注:[A,b]为Ax=b的增广矩阵,此处这样标是因为无法直接用增广矩阵的标示
唯一解:r(A)=r([A,b])=n ∞解:r(A)=r([A,b])<n
Ax=b无解----r(A)+1=r([A,b])
方程组的应用
线性相关----Ax=0有非零解
线性表出----Ax=b有解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特征值、特征向量
设A是n阶矩阵,如果存在一个数v以及非零的n维向量a,使得 Aa=va(a不等于0)成立, 则称v是矩阵A的一个特征值,称非零向量a是矩阵A属于特征值v的一个特征向量
特征向量a是齐次方程组(vE-A)x=0的非零解
求特征值、特征向量的方法
1.由特征方程求特征值vi(共n个),再由(vE-A)x=0求基础解系,即矩阵A属于特征值vi的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
2.用定义Aa=va推理分析
定理
1.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一定是线性无关的
2.A是n阶矩阵,v1,v2,···,vn是矩阵A的特征值,则 (1)特征值之和=对角线上的系数之和; (2)A的行列式=特征值之积(引伸:若A可逆,A的行列式不等于0,即0不是A的特征值)
辨析
同一个特征值如v的特征向量,加加减减的线性组合,只要不是0向量,他就一定是A关于同一特征值v的特征向量
若a1,a2是A不同特征值的特征向量,那么a1+a2不是A的特征向量
相似矩阵
求可逆矩阵P使(P-1)AP=Y(Y为A的对角阵)解题步骤
1.求出矩阵A(设为三阶)的特征值v1,v2,v3(可以有重根)
2.求出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a1,a2,a3
3.构造可逆矩阵P=(a1,a2,a3)
上图中的重要结论
A可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A有n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定理5.3)
若n阶矩阵A有n个不同的特征值v1,v2,···,vn,则A可相似对角化,且特征值为对角线上的系数(推论)
n阶矩阵A可相似对角化的充要条件是A的每个特征值中,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的个数恰好等于该特征值的重数(定理5.4)
实对称矩阵
定理
实对称矩阵必可相似对角化
设A是n阶实对称矩阵,则必存在正交矩阵Q,使得(Q-1)AQ=(QT)AQ
实对称矩阵的属于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相互正交
注
A是实对称的,则AT=A;
A、B均为n阶实对称矩阵,则A、B相似的充要条件是A、B具有相同的特征值
实对称矩阵用正交矩阵相似对角化的解题步骤
1.求出矩阵A(设为三阶)的特征值v1,v2,v3
2.求出相应的特征向量a1,a2,a3
3.改造特征向量
1如果特征值不同,则特征向量已正交,只需要单位化,记为t1,t2,t3
2如果特征值有重根,要先判断特征向量是否正交
正交,单位化
不正交,则正交化处理(Schmidt正交化)
4.把上述特征值t1,t2,t3构成正交矩阵Q=(t1,t2,t3)
二次型
二次型及其标准型
二次型
n个变量的一个二次齐次多项式称为n个变量的二次型,系数均为实数时,称为n元实数二次型
A是实对称矩阵
二次型的秩:二次型中矩阵A的秩称为二次型的秩
标准型
二次型只有平方项,没有混合项(混合项系数全为0)
标准型的对应矩阵是对角矩阵
规范型:在二次型的标准型中,平方项的系数只是1,-1,0
正负惯性指数:在二次型的标准型中,正平方项的个数p称为二次型的正惯性指数,负平方项的个数q称为二次型的负惯性指数
合同
概念
合同的充要条件:正负惯性指数相同
性质:反身性,对称性,传递性
坐标变换
矩阵描述:x=Cy,C的行列式不为0
注:通过坐标变换,可以将二次型化为标准型化为规范型
二次型转化为标准型的方法
正交变换法(核心内容:与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关系)
正交变换:x=Qy(Q为正交矩阵)
平方项系数是A的特征值,Q是与特征值一一对应的特征向量的矩阵
在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型的题目中(1)当题目要求求出标准型,即求出A的特征值(2)当题目要求求出所用坐标变换,即求Q、特征值对应特征向量的构成的矩阵(注意:Q是正交矩阵,需要改造特征向量,单位正交化)
A必既相似于又合同于对角阵
解题步骤
1.写出二次型矩阵A
2.求出A的特征值
3.求出相应的特征向量a1,a2,a3
4.改造特征向量为b1,b2,b3
5.构造正交矩阵Q=(b1,b2,b3)
注:正交变换法只能化二次型为标准型
配方法
通过可逆线性变换x=Cy,其中C是可逆阵,化为标准型
惯性定理
对于一个二次型经坐标变换华为标准型,其正负惯性指数都是唯一确定的(不变的)
正定二次型
概念
若对于任意的非零向量x=(x1,x2,···,xn)T,恒有f>0,则称二次型f为正定二次型,对应矩阵为矩阵
定理
经坐标变换不改变二次型的正定性
f正定的充要条件
(1)A的正惯性指数p=n
(2)A的全部特征值>0
(3)A的全部顺序主子式>0
(4)A合同于E
f正定的必要条件
(1)A的主对角元素大于0(平方项的系数必须严格大于0)
(2)A的行列式大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