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必修三第七课(2)
政治必修三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内容丰富全面且思路清晰,适用于考试复习!
编辑于2022-05-21 16:09:34必修三,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的全面领导总结,包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党的领导。
这是一篇关于必修二,第四课: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2)我国的社会保障的思维导图,社会保障支出的方式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个人所得税的方式是限制高收入者收入。
这是一篇关于必修二,第四课: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所得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必修三,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的全面领导总结,包括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党的领导。
这是一篇关于必修二,第四课: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2)我国的社会保障的思维导图,社会保障支出的方式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个人所得税的方式是限制高收入者收入。
这是一篇关于必修二,第四课:我国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个人所得税。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依法行政(政府)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与依法执政(党)统一起来。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性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目标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
推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平等的重要性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道德层面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法律与道德相结合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案例
道德律(内在约束/自律):不要偷窃 法律(外在约束/他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第二百六十四条 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二)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道德上
对道德律的认知主要来自父母、亲戚、朋友、学校、社会的教导
经过教导,内心认同不应偷窃,直接目的是遵守道德,也间接遵守了法律,道德促进了遵守法律。
法律上
对法律的认知主要来自对违法者的制裁
看到盗窃的人受到了法律制裁,直接目的是遵守法律,也间接遵守了道德,法律促进了遵守道德。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法治理论创新的准备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
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法治理论的目标
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个“建设”)
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具体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职能与法
国家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
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叫镇压职能。
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国家的社会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是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权力,执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的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社会职能是国家本质的一个方面的体现,它执行国家意志即统治阶级的意志,受根本政治、法律制度的制约。
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国家的社会职能也具有政治性质。
法
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简单区分
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具体说明
针对重罪与针对轻罪
针对刑事犯罪与针对民事违法、行政违法
针对直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与针对不直接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针对敌我矛盾与针对人民内部矛盾
针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国外敌对势力与针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Legal system)
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者“法律和制度”的简称。
人类世界还没有产生宪法以及民主的时候,就存在“法制”。 “法治”则是晚近才产生,强调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制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一般是指在特定社会范围内统一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系列习惯、道德、法律(包括宪法和各种具体法规)、戒律、规章(包括政府制定的条例)等的总和。
它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约束、国家规定的正式约束和实施机制三个部分构成。
法治(rule of Law)
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
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法治实际上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含义
它是指一种治国的方略、社会调控方式,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一种治国方略。
法治强调以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的地位。
法治还是指一种法律价值、法律精神,一种社会理想,指通过这种治国的方式、原则和制度的实现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状态。
简单理解
法制:法律制度 法治:依据法律治理国家
法律与法治的重要意义: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为什么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