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品德学习
品德学习,道德认知的发展与培养,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常见道德问题及其纠正,知识点总结。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及其理论,学习动机的个体因素,学习动机的情景因素。个体因素分为个体需要,情绪状态,动机,理念。
这是一篇关于认知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讲述了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基本阶段、促进知识的保持)、知识的组织结构(认知结构、程序性知识的结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品德学习
道德认知的发展与培养
皮亚特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自主性、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同伴、集体活动 认知与社会关系 成人只是协助者
他律道德阶段/道德现实主义(年幼者)
自律道德阶段/合作的道德(年长者
科尔伯特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包括三个水平: 前习俗道德水平 习俗道德水平 后习俗道德水平 习俗:社会规则、法则 每个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六阶段:.
1.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2.相对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
3.寻求认可阶段
4.遵守法规阶段
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6.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吉利根的女性关怀道德发展理论
基本观点: 在道德概念和道德标准上,男性更注重诸如公平和尊重他人权利之类抽象而理智的原则,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关心和同情; 在移情上,女性也更容易产生移情,即在与他人交往时,女性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想法,她们对亲密的人际关系特别敏感; 在心理取向上,男性更倾向于竞争取向,而女性更倾向于合作取向; 在道德推理方面,男性的道德推理关注个体的利益,而女性的道德推理则更关注个体对他人所负的责任,因此在解决道德两难问题时,女性一般倾向于认可利他主义和自我牺牲,而不是权利和规则。
道德情感的形成及培养
精神分析学派道德情感的研究
本我(生物本能我)
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社会心理我)
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理想我)
遵循道德原则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思想
情感取向
承认人性是建设性的 (理性的、积极的、向上的的人性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基础)
视情感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强调移情的作用)
实施道德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的条件 (1.真诚 2.接受和信任 3.移情性理解)
视道德教育为一种过程,教师应是这一过程的的“促进者” (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主要作用是引导、促进)
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 (代表人物:罗杰斯 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
目标:培养和发展个体的自我意识,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
其他有关道德情感的研究
凯根的道德情感分类
基本观点:
普通人的道德状况更主要的是受情感而不是受理性支配的,他们通过情感来判断是非。
5种具有进化基础的道德感:
焦虑
移情
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 移情是亲社会行为(如助人、抚慰、转让、合作和分享等)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与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责任和内疚
疲乏和厌倦
困惑和不缺动感
道德行为的形成及培养
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学习
儿童会模仿榜样的行为 —德育过程中:身教>言传
抗拒诱惑
在具有诱惑力的情境之下,个人能依据社会规范的禁忌,对自己的愿望、冲动等行为倾向有所抑制,使自己在行为上不致做出违犯社会会规范的行为。
赏罚控制
是指当道德行为合于预期标准的行为时,给予奖赏,以期同样情境重现时,再出现同样的行为;当道德行为不合预期标准的行为时,给予惩罚,以使学生从害怕惩罚而学习到逃避惩罚,从而建立道德。
道德行为的产生过程
道德行为的培养
利科纳的四成分道德发展模型
尊重
尊重独特的个性,找出已具有的道德行为,鼓励并表扬这种行为
合作学习
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
自我道德反省
为学生提供阅读、写作以及讨论道德事件的机会
参与做出决策
让学生参与做出决策,eg.制定班级制度
角色扮演法
使个人暂时置身于他人的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形事以增进个人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
榜样示范法、移情训练法和认知冲突法等
常见道德问题及其纠正
外化行为
攻击性行为
挑衅
撒谎
偷窃
内化行为
焦虑抑郁
社交退缩
饮食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