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了不起的自驱力》超详细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关于《了不起的自驱力》超详细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欣喜时刻、认知时刻、荣耀时刻、连接时刻等。
编辑于2022-05-27 10:39:02《了不起的自驱力》
欣喜时刻
核心记忆
天生爱学习的孩子,为什么长大后不爱学习了?
核心记忆
代表峰值体验的核心记忆
如果孩子在学习上一直受挫,他就很难在学习上找到乐趣
谷底时刻
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时刻:比如陪读时的吼叫、体罚、唠叨,否定,负性的评价
不懂教育的家长一直在强调目标,而未给孩子方案
启示:如何让孩子从谷底时刻进入峰值时刻,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关键
作业:记录孩子的峰值时刻,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
思考:回忆一下,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的峰值时刻和谷底时刻是什么?它们是怎样影响你的。
打破脚本
如何让孩子学习上瘾?
什么是滞后效应
在管理心理学中,由于决策、管理诸因素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重要而产生不良后果的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滞后效应。
关于学习,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是看不到自己的学习有明显的进步,所以就比较难产生进步感和成就感。
让孩子学习“上瘾”的关键-即时反馈
斯金纳的强化实验
我们的某项行为获得奖励后,大脑就会为了获取更多类似的奖励,支配我们重复进行这项行为
启示:在学习上,我们家长可以利用即时反馈,增加孩子对于任务目标的理解和完成的信息。具体的操作,可以将孩子的学习目标进行细分,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孩子每完成一个目标,家长给予一定的反馈,比如孩子喜欢的东西和活动,量变一定会产生质变。
前提在于,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关注和爱,所有给予行为心理的设计,才不会被孩子认为是“套路”,孩子才能感受到你的真诚。每个孩子的兴奋点不一样,家长要找到对于你家孩子最有效的激励方法,用更多的精神奖励,而非物质奖励让孩子的大脑分泌多巴胺,获得愉悦感
思考:你在孩子的学习中,会用什么奖励来帮助孩子持续做某个行为。
积分育儿
如何让孩子主动学习?
PBL模型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凯文·韦巴赫&丹·亨特
一套系统中只要包含了3种元素,就能让人“上瘾”
P,point,点数(获得感);B,Badge,徽章(荣誉感);L,Ladder,排行榜(成就感)
启发:家庭积分商城
第一步:营造仪式感
告诉孩子,家庭积分商城要开业了,让孩子有期待
第二步:设定初始值
孩子一开始拥有多少金币,让其尝到甜头
第三步:宣布规则
孩子如何获得金币,要具体
第四步:设置等级
等级不同,孩子可以获得不同数量的金币
第五步:兑换商品
让孩子用金币可以兑换喜欢的东西
注意点
放权给孩子,让孩子多参与
注意规则的正式性和灵活性
一旦和孩子共同制定了规则,父母就要坚定的执行;当然规则也可能有不合理的部分,关键是和孩子共同调整,保证双方都能接受。
兑换金币时,家长只能建议,不能干预
培养自我负责的孩子就是让孩子有自我选择的自由,而不是替孩子决定
认知时刻
如何培养自律的孩子?
焦虑背后
孩子不自律,是因为你不理解行动原理
拖延的本质是孩子无法掌控自己的时间
行动原理模型
行为=动机*能力*触发
行为(Behavior)
行为是结果,是看得见的动作
动机(Motivation)
动机是激发与维持有机体行动并且将行动导向某个具体目标的心理倾向或者内部驱力
正诱因
追求快乐
负诱因
逃避痛苦
给孩子自主安排时间,他会慢慢产生一种自己想要变得更好的自驱力
能力(Ability)
能力是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
家长常见的对孩子能力评估的误区
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
高估孩子的专注度
触发(Trigger)
因触动而激发某种反应
比如孩子在写作业时,书桌上摆放着手机和玩具,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被分散
教育误区
陪读为什么不如陪伴
从众效应
是指个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自身的判断、认知上倾向于做出与公众舆论相符合的行为,只有极少数人能保持独立性。
陪读和陪伴的区别
陪读是被动位置,家长心里抗拒但不得不做的事情,压力驱动。越是在陪读上投入精力,越觉得身心憔悴。可能会出现催促、唠叨、吼叫等行为
陪伴是家长主动参与,享受其中,在陪伴的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享受这种心之向往的状态,所以过程是高效且快乐的。
如何陪伴?
父母也进行一项学习活动,在家里营造出学习气氛浓郁的环境
发现孩子遇到困难时,提供必要且及时的帮助
成长型思维
改变孩子一定是从改变自己开始
自证预言
罗森塔尔效应
人们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预言来行动,最终让预言成真。
当孩子一直处在负性评价时,他本来可以通过行动让自己的某种技能更为熟练时,他对自己的认知和怀疑会让他放弃行动做出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换言之,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比较低。
成长型思维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卡罗尔·德韦克
“人的能力、智力等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升的”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学习上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直面挫折,从失败中获取经验,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成长。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成长型思维
激励行为而非结果
肯定孩子努力的行为和过程
营造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家庭环境氛围
学会和孩子讨论个人成长的话题
一日三问
“今天我做的哪个行为让哪件事情有了进展?”
“今天我的3个收获是什么?”
“今天我做错了一件事情,我的反思是什么?”
荣耀时刻
里程碑事件
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长
如何帮助孩子构建里程碑事件
高分带来的荣耀感能给孩子带来较强的自尊感
习惯模型
触发
考试
行动
做错题
大脑奖励
分数提高,获得荣耀感
思考
根据“习惯模型”,在具体的育儿场景中构建一个“触发”-“行动”-“大脑奖励”的闭环
转折事件
如何从底层动机改变孩子的行为
德西效应
是一种内外部动机互相转化,动机去强度高低变化的心理学现象
给家长的启示:塑造孩子的荣耀感,用这种强烈的情绪触发孩子的内部动机
比如拍视频上传朋友圈点赞
运营公众号
霍桑效应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被观察的时候,就会刻意地改变自己的行为,表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
低谷事件
孩子一遇挫折就哭,怎么办?
超限效应
因为刺激过多或者作用时间过长而产生的心理逆反的现象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有一定的阈值,当外界的刺激大于该阈值时,人就会感觉到不适,反感,愤怒,聚网。
在孩子学习的场景中,家长经常因为孩子的作业或学习达不到要求对孩子催促吼叫,超过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孩子情绪崩溃
自我复杂性
林维尔
组成自我概念的自我数量越多,自我复杂性越强;自我复杂性越强的个体在经历低估事件时,只会影响自身价值的一部分,越能对压力情绪产生良好的缓冲作用。
启示:家长需要放弃单一的评价标准,让孩子通过各种试错行为提升自己的多维度能力,能够以多个视角评价自己的低估时刻,提升自己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连接时刻
帮助孩子建立三种连接,做孩子的支持者
与你连接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天赋?
什么是天赋?
每个人由于性格不同,会对做某件特定的事情特别来劲,在这件事上,学习起来不仅不费力,还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不停地积累,形成核心竞争力。
怎么做?
让孩子在最初广泛地接受各种各样的可能
还权给孩子,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与老师连接
如何使老师鼓励孩子?
罗森塔尔效应
期望效应
老师对于学生的期望能鼓励学生,从而使学生戏剧性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7次法则
一个用户只要连续7次看到你的品牌或者你的产品信息,就会开始对其产生一定信任,这种信任将有利于你的品牌或产品在用户心中形成认知,最终增大用户选择你的品牌或产品的概率。
如何应用到教育场景
朋友圈晒孩子的勤奋
高分时勤感谢
与书连接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纯粹接触效应
如果某种外界刺激在人们眼前出现的次数足够多,人们会对这个刺激越来越喜欢。
和孩子一起读书,从小熏陶
吊桥效应
当人们处在吊桥上,人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这些生理反应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把孩子喜欢的东西和书放在一起,让孩子慢慢地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爱上阅读
自驱力的3种底层机制
掌握自驱力的本质,培养主动学习的孩子
自主选择
用选择权激发孩子的自驱力
承诺与一致原理
当你在决定做一件事情后,你的行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按照承诺的方向去执行。
怎么做?
和孩子一起罗列任务
让孩子选择
反馈并进入下一轮
自我效能感
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
怎么激发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选择selection
帮助孩子识别他的能力,选择难度恰当的任务
调整Adjustment
调整任务的难度等级,让孩子努努力就可以完成任务
留存Retain
把调整了难度等级后的内容保留下来,在将来支撑孩子提升自我效能感
涌现Emerge
一旦孩子看着涌现的证据,在内心也能产生自我效能感
某种强化
常见的误区
剥夺自我效能感
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优秀孩子比较
过于强调外部激励
会抑制孩子的内部动机
控制性过强
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的身上
归属感
让孩子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你只需做到这点
三个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归属感?
利用名人的生日
网上搜索与孩子同月同日出生的历史名人,在孩子困难的时候,告诉他,让孩子产生产生归属感
打造专属空间
在家里准备一个专门用来学习的地方
学习前,将这个地方整理干净
学习累了,放松的时候,就离开这个地方
消除刻板印象
比如女生理科成绩差
可以找到和孩子情况相似,但已经达成某个目标的人,让孩子与其产生归属感
家长应该具备的4种核心能力
自我优势觉醒力
明确自己的定位
怎样才能发挥丈夫的优势,让其有更多的育儿动力?
发现丈夫的优势,找到优势与育儿之间的焦急
邀请丈夫与孩子多互动,及时夸奖
怎样和婆婆互动,激发婆婆的善意?
多向婆婆请教
多夸婆婆的优势
建立内控点
自己在作出行动前,先在大脑中把行动过一遍,可能会使自己产生一个不同的动机,从而引发不同的情绪和行动。
表达事实
说出感受
讲出请求
辅助一些肢体接触
认知偏差觉察力
一眼看透本质
别被从众效应误导
别人的行为未必是对的,你要清楚认识到从众效应的存在
保持自我复杂性
每个人的情绪桌面需要多条桌腿的支撑
保持成长型思维
只有持续的从外界获得知识和能量,你才能和家庭成员成为更好的自己
习惯养成塑造力
从拖延懒散到自律高效
如何做到早起?
找到自己偏好的大脑奖励
每天早起1分钟
自信自爱内聚力
怎样让付出得到认可?
内聚性自我
内聚性是一种自我的向心力,它能保证心灵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内向聚合,这些向心的力量会构成一个稳定而兼顾的整体。
破碎的自我如何聚合成内聚性自我?
觉察情绪
调整呼吸
观察自己
等待退潮
最根本的方法-进攻型策略
主动让别人认可自己的付出,适度表达攻击性
作者:何圣君
唤醒孩子的学习源动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都是营造学习环境和行为设计的结果
没有天生不爱学习的孩子,关键是如何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