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异物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妇产科护理学之异物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知识整理,包括: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缺铁性贫血。
编辑于2022-05-27 20:30:04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妊娠合并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心脏负担加重,正常心脏具有一定代偿功能,患病的心脏随时出现代偿失调,易发生心力衰竭
妊娠、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①血容量增加1450ml②心率增加10~15次/分③血容量32-34周达高峰④心脏移位,后负荷加重
分娩期:①第一产程250~500ml血液进入体循环/宫缩②第二产程:宫缩、全身肌肉活动参与分娩,回心血量进一步增加③第三产程:1)胎儿娩出后,腹压骤减,回心血量急剧减少2)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血窦内大量血液突然进入全身循环
产褥期:产后3日内心脏负担较重 子宫缩复使部分血液进入体循环 孕期组织间潴留的液体回吸到体循环。 其他:宫缩痛,休息差。
妊娠32~34周、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最初3日内,是患有心脏病孕妇最危险的时期
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
√心脏病不影响受孕 √流产、早产、死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先心病及其他畸形的发生率高 √心脏病孕产妇主要死因:严重感染、心力衰竭
心脏病心功能分级
心功能I级 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 心功能II级 一般体力活动稍受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不适,轻微曰常活动 心功能III级 即感不适、心悸,呼吸困难或既往有心力衰竭病史者 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即出现心衰症 心功能Ⅳ级 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心功能评估
·A级:无心血管疾病客观依据 ·B级:客观检查提示有轻度心血管疾病 ·C级:客观检查提示有中度心血管疾病· D级: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表现的客观依据。
临床表现
·早期心力衰竭 轻微活动后胸闷、心悸、乏力;心率>110次/分,夜间因胸闷而需坐起,肺部少量持续性湿罗音 ·左心衰竭:肺淤血及心排出量降低 ·右心衰竭:体静脉淤血 ·全心衰竭
治疗原则
加强孕期保健,预防心力衰竭,控制感染,适时终止妊娠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心脏病史、类型、心功能及本次妊娠经过,识别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 (二)身心状况 根据临床表现评估心脏功能,孕产妇疾病相关知识,社会支持系统状况。 (三)相关检查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
评估诊断
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非孕期:决定能否受孕 根据心脏病类型,病变程度,心功能状态及是否有手术矫治等,决定是否适宜妊娠。(I、I级可妊娠,Ⅲ级及Ⅳ级不宜妊娠) 不应妊娠者:指导有效避孕措施。如已妊娠应在12周前人工流产,已超过12周者密切监护至妊娠末期。 妊娠期:1.加强孕期保健 20周前1次/2周,20周后1次/周 2.预防心力衰竭(休息、饮食等方面) 左侧卧位休息>10h/d,午休1-2h,30周后绝对卧床。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4-5g)、低脂、高钙、高铁饮食,体重增加<10kg 3.监测病情 心功能状态、贫血、上呼吸道感染、心衰等 分娩期: 36-38周提前住院待产,选择分娩方式 1.剖宫产:胎儿偏大、产道条件不佳、心功能Ⅲ~IⅣ级; 术中减少输液量,不宜妊娠者输卵管结扎。 2.阴道分娩:胎儿不大,宫颈条件良好,心功能I、Ⅱ级者 √心理护理,必要时镇静剂 √监测病情,识别早期心衰,若发生,缓慢静脉注射毛花甘丙 √第一产程:半卧位,臀部抬高,下肢放低。监测宫缩、生命体征、胎心率。√缩短第二产程(会阴侧切、产钳助产),避免屏气加腹压 √胎儿娩出后,腹部放沙袋24h,防腹压降低诱发心衰,出血多静注缩宫素,禁用麦角新碱。 产褥期 1.产后3日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病情,预防感染。 2.便秘者给予缓泻剂,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不宜哺乳者退乳。 3.不宜妊娠者产后1周绝育。 4.新生儿按高危儿处理。
急性心力衰竭的紧急处理 端坐位,双腿下垂,减少静脉回流 高流量加压鼻导管吸氧 遵医嘱用药:吗啡、利尿、血管扩张剂、地高辛等药物 其他:四肢轮流三肢结扎法,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妊娠期糖尿病
GDM: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GDM分娩后多可恢复,但33.3%的患者于产后3-5年转为糖尿病,故应定期随访
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1.空腹血糖降低 2.胎盘分泌多种拮抗胰岛素物质 3.酮症酸中毒:胎盘生乳素的脂解作用;高血糖、低胰岛素,血糖不能被利用,脂解作用增强,酮体生成增加。 孕妇死亡主要原因:早期胎儿致畸,晚期胎窘
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家族史((17%) ·年龄>30岁 ·孕期反复尿糖阳性 ·孕前肥胖 ·孕期体重增加过快 ·不良妊娠史 ·反复霉菌性阴道炎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孕前糖尿病:首次产前检查 空腹>7.0mmol/L 餐后2h>11.1.0mmol/L 随机血糖>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6.5% .OGTT: 24-28周 ·方法:禁食8h后,抽空腹血糖,服含75g葡萄糖的溶液300ml,服后1、2小时抽静脉血查糖 ·结果:空腹:5.1 餐后1h:10.0 餐后2h: 8.5 ·意义:≥1项异常:为GDM
临床表现:三多一少,外阴、阴道瘙痒,全身乏力等
糖尿病对妊娠、分娩的影响:对孕妇的影响1.自然流产2.妊娠期并发症3.感染4.羊水过多5.酮症酸中毒6.患糖尿病风险增加 对胎儿的影响:1.巨大儿2.胎儿畸形3.早产4.胎儿生长受限 对新生儿的影响: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新生儿低血糖
处理原则:确定妊娠的可能性: 内科糖尿病的强化治疗+产科监护 治疗目标: -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内,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防止并发症发生。 不宜妊娠:严重心脏损害、肾功能减退、BP>20/13.3kpa,增值性视网膜病变
护理评估: 健康史:家族史,有无死胎、死产、巨大儿等 ·身心状况:三多一少、阴道炎、视力模糊 妊娠期:并发症(高血压、酮症酸中毒、巨大儿等)分娩期: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产程进展 产褥期:低/高血糖,产后出血,感染,新生儿状况 ·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糖、糖筛查、OGTT 并发症:眼底、24h尿蛋白、尿酮体胎儿监护:B超、胎心电子监护
护理诊断 营养失调:低于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于血糖代谢异常有关 知识缺乏:缺乏饮食控制的相关知识
护理措施:(一)非孕期 >孕前咨询: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及眼底。孕前3—6个月停口服降糖药,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器质性病变较轻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再妊娠。 >准备妊娠者:前三个月口服含有小剂量叶酸的维生素 (二)妊娠期 1.控制饮食 2.适度运动:有氧运动,每日最少1次,餐后30min进行,30-40分钟 3.孕期母儿监护 (1)产检:10周前1次/周,28周前1次/2周,28周后1次/周;20周增加胰岛素用量;检测血糖、尿糖及酮体 (2)胎儿检测:B超、胎动、胎盘功能;胎儿肺成熟检测 4.合理用药孕妇禁用口服降糖药,饮食不能控制者胰岛素治疗;显性糖尿病患者孕前用胰岛素治疗 (三)分娩期 1.终止妊娠时间:尽量接近预产期,若有严重并发症或胎儿窘迫,促胎肺成熟后及时终止 2.分娩方式:胎位异常、巨大儿、病情重者剖宫 3.分娩时的护理:监测血糖、尿糖和尿酮体,胎儿状况,产程<12h 4.新生儿护理:-无论体重均按早产儿护理,30分钟后滴服25%葡萄糖液防止低血糖 (四)产褥期 1.调整胰岛素用量:24h为/,48h为1/3 2.预防产褥感染,鼓励轻症者母乳喂养。 3.避孕指导:安全套/手术结扎。 4.定期接受产科和内科复查,产后血糖正常的GDM患者每3年复查血糖1次。
缺铁性贫血
·贫血是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50%;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占95%。 ·诊断标准: Hb<100g/L,红细胞计数<3.5×1012/L或血细胞比容<0.33;血清铁<6.5umol/L. .Hb<60g/L为重度贫血
对母儿的影响
·对母体的影响: 1.抵抗力低下。 2.对分娩、手术和麻醉的耐受能力差。 3.并发症发生率增高。 4.感染。 ·对胎儿的影响: 轻、中度贫血影响不大,重度贫血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或死胎。
临床表现: 症状:轻者无症状,重者乏力,疲劳,头晕,腹胀,水肿等 体征:皮肤粘膜苍白,毛发干燥,口角炎,舌淡
处理原则:预防贫血、纠正贫血、防止出血和感染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慢性失血性疾病:痔疮、寄生虫病、月经过多等;消化功能、饮食习惯 (二)身心状况 (三)相关检查 1.外周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2.血清铁测定:<6.5umol/L
护理诊断
活动无耐力:与贫血引起的疲倦有关 有受伤的危险:与贫血引起的头晕、眼花等症状有关 有感染的危险:与贫血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护理措施
(一)预防 √妊娠前: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 改变长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 ;调整饮食结构,适度增加营养; √妊娠4个月起补充铁剂,以增加铁的储备。 (二)妊娠期 1.饮食护理:纠正偏食、多食富含铁的食物 2.正确服用铁剂:补充铁剂:口服铁剂或深部肌内注射 3.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避免劳累 4.加强母儿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及胎儿宫内情况 (三)分娩期 √中、重度贫血临产前遵医嘱用维生素K、C等药物,配血备用。 √严密观察产程,第二产程酌情阴道助产,减少产妇体力消耗,避免产伤。 √预防产后出血:缩宫素。 √严格无菌操作,按医嘱抗生素预防感染。 √提供心理支持。 (四)产褥期 1.纠正贫血,预防和控制感染 2.指导母乳喂养:重度贫血不宜母乳喂养 3.提供家庭支持,增加休息和营养,避免疲劳 4.提供避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