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爱莲说》
这是一个关于《爱莲说》的思维导图,包括:内容理解、主旨、语言特色、字解、文学常识、译文、原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爱莲说》
内容理解
晋陶渊明独爱菊。
做一个避世的隐士
保持独立人格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说明世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用“菊”和“牡丹”引出“莲”
“而”在文中表转折,其背后给予了作者对莲花高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菊(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隐逸者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莲
君子者
出淤泥而不染
生长环境
洁净、清丽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爱
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
洁净、清丽
君子庄重质朴,不自我炫耀,谦逊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形态香气
笔直、表里如一、清香
君子品行正直,表里如一,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风度气质
洁净、挺立、端庄
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富贵者
富贵的象征
莲,花之君子者也。
主旨句
作者对莲花的喜爱,浓缩为一句评价。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惋惜
莲之爱
把“菊”和“莲”放一起
人数少
是一类的,表达作者对这一类人的赞赏
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照应上文“予独爱莲” 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鄙弃、厌恶
主旨
文章通过对莲花形象和品质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名逐利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语言特色
拟人化
对比
托物言志
字解
之:的 可:值得 甚:很 蕃:多 独:只 李唐:唐朝 予:我 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淤泥: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而:表转折 染:沾染(污秽)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远:遥远 观:观赏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之:的 隐逸:隐居避世 君子:品德高尚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鲜:少 宜:应当
文学常识
选自《周敦颐集》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世称“五柳先生”。
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喜爱 说: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 爱莲说:说说喜爱莲花的原因(理由)
以花喻人 托物言志 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