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发生认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关系,埃里克斯社会化发展,分为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
教资科二之小学课程的思维导图,知识内容有课程的概念、课程一词的由来、课程的类型、课程理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父母学吧四大模块课程
教资:教育目的
幼儿知识之科学探究实施思维导图
植物
Moep
汉语拼音思维导图
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
实质
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结构
图式
核心
认识周围世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同化
不改变原有的图式
例:看到白天鹅以为自己知道的鸭子,认成鸭子
顺应
改变原有图式
例:知道白天鹅与鸭子的区别
平衡
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儿童依靠动作感知世界
客体永恒行
事物不在眼前,仍存在
小白象实验
前运算阶段(2~7)
泛灵论
万物有灵论
自我为中心
站在自己角度想问题
三山实验
思维不可逆
起点→终点
刻板性
男孩就是短发,女孩就是长发
没有守恒性
不知道“物体不论形状如何,质量恒定不变”
量杯实验
集中化思维
做判断,用一种标准或维度
具体运算阶段(7~11)
守恒形成
去自我中心化
简单的抽象思维
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不能够进行纯符号运算
可逆性
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11~16)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假设性思维
钟摆实验
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
教育价值
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
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
维果斯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
生物进化获得
例: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
高级心理机能
心理工具为中介
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现有水平
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两者之间差异
最近发展区
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的差距
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和借助别人帮助能够达到水平的差距
处于掌握边缘的水平
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
婴儿期(0~1.5)
信任对怀疑
喂食
儿童早期(1.5~3)
自主对羞怯,怀疑
吃饭,穿衣,如厕训练
缺乏信心,产生羞愧感
学前期(3~6.7)
主动对内疚
独立活动
主动,好奇,自信,责任感
学龄期(6.7~12)
勤奋对自卑
入学
成功感,自卑感,失败感,缺乏基本能力
青年期(12~18)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同伴交往
职业,性别获得同一性,容易丧失目标,失去信心,反省自己
成年早期(18~30)
亲密对孤独
爱情,婚姻
成年中期(30~60)
繁殖对停滞
养育子女
成年晚期(60以后)
完善对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