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工艺美术概论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学习工艺美术概论,知识内容有工艺美术的概念、工艺美术的特性、工艺美术与生活、工艺思维、工艺功能等。
编辑于2022-05-29 13:10:00工艺美术概论-田自秉 -知识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前言
第一章 工艺美术的概念
第一节 工艺美术的概念
工艺美术是通过生产手段(包括手工、机器等)对材料进行审美加工,以制成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一种美术。
在生活领域(衣、食、住、行、用)中,以功能为前提,通过物质生产手段的一种美的创造。
概念
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 工艺美术品与一般工业产品的制造不同,它除了必须具有功能条件外,还必须具有审美因素。 工艺美术品与纯美术品也有区别,工艺美术品不属于完全的意识形态的产品,而必须具有生活使用的合目的性。
范畴 与一般工业产品、纯美术品区分 “审美”“合目的性”
工艺美术学科中常见的一些专业名词
图案
早期“图案”一词所指广泛,不明确。 后期“设计”同样广泛,需加前缀限定范畴
设计,应称为美术设计
“工艺美术”与“设计”辨析,“设计”是“工艺美术”的“中间产品”
实用美术,又称应用美术
以日常生活实用为主的美术
特点:日用性、廉价性、大众性
工业美术,又称工业设计
运用现代材料和现代技术而创造的美术,通常是指大工业产品的美术设计
装饰美术
对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进行美化加工的美术
只是工艺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反对无意义的附加,装饰应与用品或环境融为一体
特种工艺
材料昂贵、加工精致的装饰欣赏品
”特种工艺“和”工艺美术“概念被混淆
环境艺术
工艺美术专业
基于整体和系统观念的设计思想,也基于现代扩大空间观念的应用。使生活和艺术结为一体。
空间观念
第二节 工艺美术的分类
一 从生活领域分-不常采用
食
衣
用
生活用品
住
行
生活环境
二 从功能目的分-通常采用
生活日用
装饰欣赏
工艺美术的方向是不断使这两大类逐渐结合,走向统一
三 从工艺材料分-
生产部门及学科多以此分类
四 从制作方式分-存在困难
手工制作,少量机械辅助生产
机器生产
电脑生产
同时并存,取长补短
五 从艺术风格分-
传统工艺
历史悠久、具有民族特色
民间工艺
大部分可包括在传统工艺中,就地取材,自制自用,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
现代工艺
现代大工业产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感和时代感
还可从国家的、地区的、民族的、时代的角度来分类
六 从工艺形象分-不适采用
工艺美术的艺术形象
造型
色彩
装饰
工艺美术的形式
平面
立体
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
设计阶段
制作阶段
第三节 工艺美术是交叉性学科
工艺功能
基础,进行美化加工的前提 研究人与物的关系
第五章
科学(材料、技术)
物质体现的重要条件 研究与工艺美术生产制作相关的问题
工艺材料
第八章
工艺技术
第九章
工艺美术
在生活内容方面的美
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美
在生产制作方面的美
第六章
工艺心理
研究工艺美术的设计、制作、销售对人们的心理要求和反映
时代
流行心理,发生、发展、变换过程中主观和客观原因,以及在生活需要和消费方面的各种心理
工艺经济
研究工艺美术在制作中的成本、工时, 以至包装、运输等方面所需用的价值; 还包括在使用过程中的效率、耗损等方面所体现的价值
物品本体产生的经济效益
在生活领域产生的社会效益
信息,亦即工艺美术的动态情报
第十二章第四节
第四节 工艺美术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 反映生活方式
二 反映意识形态
三 反映科学技术水平
四 反映价值观念
五 反映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第五节 工艺美术和其他艺术
一 工艺美术和建筑
只有量的(或形式的)不同,没有质的区别
二 工艺美术和绘画
绘画是工艺美术的基础之一
三 工艺美术和音乐
韵律美
四 工艺美术和戏曲
象征性
五 工艺美术和诗词
艺术内容
艺术形式
象征或表号-隐喻或典故
采用比较法廓清工艺美术的艺术本质
在论述田自秉的工艺美学思想时,是否可以将不同门类的艺术添加进去,加以比较,结合田先生的文章叙述
第二章 工艺美术的特性
第一节 工艺美术的双重属性
工艺美术的根本的或者说是本质的特性,就是它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 工艺美术既是一种物质生产,也是一种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基本的,精神生产是从属的。
“人化”与“物化”
“创造”与“塑造”
“创造”与“反映”
“生活方式和科学水平“与”心理投影和文化窗口“
辩证统一
内容
功能
审美
形式
功能的形式
审美的形式
价值
经济的价值
艺术的价值
我国古代
孔子
注重质而不是文,重视为礼服务的功能,以礼作为评价艺术优劣的标准。把工艺美术当作礼的形象象征,对工艺美术的创新持保守态度。
墨子
强调物质功能的前提,然后求其精神作用。以功利作为美的评价的标准。
老庄
虚无观,是对物质作用和精神作用的否定。在工艺美术设计中,注重”有“和”无“的相互联系,注意”无之美“。老庄思想直接设计工艺的,是对于技巧的重视。有熟练的技巧,以达到自由掌握艺术的规律。
荀子
具有辩证因素,既重视物质作用,也重视精神作用。重视艺术的”藩饰“,亦即装饰美。
韩非子
反对文饰
西方近代
19世纪,英国工艺家莫里斯倡导工艺运动。
莫里斯认为机器产品的粗糙简略,不及手工产品具有艺术性。提倡恢复手工艺生产。侧重艺术性,忽视生产性。
20世纪初的包豪斯工艺思想体系。主要代表人物是建筑家格罗皮乌斯
主张艺术与工业结合。强调工艺美是体现功能和运用结构的必然结果,认为传统是阻碍机器产品设计的因素,因而认为功能就是美,并忽视民族文化传统的作用。
第二节 工艺美术的艺术特点
功能性
审美性
生产性
经济性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举实例说明其各偏颇性
第三节 工艺美术的鉴赏和评价
工艺美术的鉴赏
主要鉴赏
辅助鉴赏
工艺美术的评价
第四节 工艺美术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 工艺美术与生活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主义
对于工艺美术,生活不只是它创造的艺术源泉,也是它的艺术生命。
强调生活对于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即生活是工艺美术的艺术生命。
第一节 深入生活
了解人们的生活方式
马克思指出: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直接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马克思
主观原因
年龄
性别
职业
环境
客观方面
社会的条件
经济
政治
文化
了解人民的审美要求
时代发展
个人需求
了解生产情况
工艺美术的制作技法、工艺材料
工艺美术的产销状况
了解人民的经济水平
广泛搜集创造素材
工艺美术创造和绘画不同,绘画一般表现为个体劳动,而工艺美术通常是集体生产。
强调群众
第二节 表现生活
工艺美术不适于再现,而多采用表现;它不侧重再现客观事物的形象,而侧重表现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强调生活
与表现主义进行辨析
工艺美术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抽象升华而产生符合产品功能和制作条件的新的具象,亦即工艺形象。
与象征主义进行辨析
工艺美术所采用的象征手法,建立在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提炼之上,建立在群众传统习惯的审美经验之上。
工艺美术表现性质的重要特点
一、表现精神世界
工艺美术主要艺术手法
表现作者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即主要是通过人们的精神世界去把握现实,反应生活。通过精神世界,就是从美学的角度去把握人们的喜爱、情趣、风貌、素质和由意识活动所表现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精神世界,是从客观存在中获得,因而它是唯物的、客观的。
工艺美术表现手法
充分运用形式感和形式法则,运用点、线、面、体、色、饰,以及统一、变化、对称、均衡、对比、调和、比例、尺度、节奏、韵律等形式结构,对人们的心理反映所表现的情感内容的艺术倾向。
第六章 工艺美学
运用特定的形式,表现非具象的感情内容,主要是,作者充分运用了各种形式在人们生活和劳动的长期过程中,对于精神领域所“积渐”的情感内容的可能性。与美学界所用积淀一词相近,但有发展积累之义。
李泽厚 历史积淀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审美感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
马克思主义
工艺美术创造中,必须充分利用工艺形象所能恰当表现生活的那种能力和作用,依靠并运用人们在历史发展中的传统习惯,以至民俗风尚等知识,使之能够以形象的形式,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要求。
二、表现美好方面
基于工艺美术的特性,基于对生活美化的需要。
第三节 美化生活
工艺美术主要是通过审美作用,以体现其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工艺美术的审美作用,不只是艺术的手段,也是艺术的目的。
美化生活用品
食、衣、用
美化生活环境
住、行
第四章 工艺思维
工艺思维指工艺美术在创造中对客观反映所进行的分析、推理、综合、抽象等创造心理活动过程。从工艺美术的创造范畴看,可分为思维和技巧两个部分:思维是创造中的构思过程,技巧是创造中的形象体现。
设计
人
思维
制造
匠
技巧
第一节 工艺思维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工艺形象是具有造型、色彩、装饰等形式因素的工艺美术的艺术形象,特点
直观性
意象性
感染性
第六章 工艺美学
工艺思维是对功能、审美、心理、科学、经济观念等的综合把握。
第二节 设计原则
一、实用
二、经济
三、美观
应该拓展为工艺美学
除了研究物本体的美,生活领域的美,艺术表现的美,材料制作的美,还研究主体人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感受。
是否开启了近现代设计史论研究的方向和思路?
设计三要素,于50年代提出,并广泛得到采用,成为工艺美术创造的指导原则,也是工艺美术的评价标准。大众化和人民性的实质。
子主题
两千年前,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的三原则——“坚固、实用、美观”;我国建国后,建设部提出了建筑的三原则——“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这一方针基本上主导了上世纪我国建筑的方向。
第三节 设计思想
亦即工艺美术的设计观念。
一、主体
马克思论述:“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马克思
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就是自身所需要的尺度,生产直接的需要,是本能的
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是物质功利的,是生存的尺度
二、空间
工艺形象
平面空间
立体空间
广义的空间观念
存在问题,与存在主义内容是否有关?
本体空间
自我存在
使用空间/行动空间
使用存在/为我存在
环境空间
三、时间
空间的时间
心理的时间
第七章 工艺心理
四、系统
联系性
规律性
整体性
《考工记》:天时,地气,材美,工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第四节 外国设计法
一 形态分析
也称为模拟法
二 特性列举
三 系统分析
也称为逻辑设计
四 动态分析
五 优化设计
六 脑轰法
如同预测技术中著名的“德尔菲法”
第十二章
第五章 工艺功能
第一节 人与功能
一 生理效应
二 心理反应
第七章 工艺心理
第二节 物与功能
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两类
单功能和多功能两类
第三节 环境与功能
一 光度
自然光
人造光
二 温度
高温
低温
三 音响
四 振动
五 电磁波
效率、简便、安全、舒适
第六章 工艺美学
工艺美术主要是通过美的创造,通过美感作用以体现其社会作用;简言之,它是创造生活的美,去美化生活,美化环境。
强调美学对于工艺美术创造的重要性
第一节 生活美
自然美
社会美
第二节 艺术美
一、艺术表现:具象化、程式化、抽象化
二、样式化和抽象化-工艺美术形式之外态
样式化,可称为程式化
类型性
表号性
象征性
抽象化,与抽象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哲学上说
从艺术上说
二、艺术形式:形式感、形式法则
一、形式要素和形式法则
形式要素
1.造型
点
线
面
体-块立体
空间
容量
空间观念
造型
表现工艺形象的内容
2.色彩
色的性质
色的感情
色的应用
表现工艺形象的性格
3.装饰
装饰的性质
唯美主义
功能主义
卢斯-《装饰与罪恶》-1908
装饰的形式
平面的
立体的
装饰的部位
装饰的方法
第九章 工艺技法
表现工艺形象的风格
工艺形象
形式法则
变化与统一
总原理、普遍规律——基于辩证唯物论的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唯物论(Dialectical_materialism)是哲学名词,是由马克思所主张的唯物理论和历史理论组成,辩证唯物论理论认为历史演进是主要由人为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具有固定的内在运行规律。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 , 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和世界的组成“有什么”的问题。
马克思
对称与均衡
对称
绝对对称
相似对称
均衡
主从关系
内容
杠杆原理
轻重
对比和调和
对比-异
强烈对比
调和对比
调和/中和-同
古代思想家荀子主张“中和之美”,亦即调和之美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美是和谐
欧洲中世纪哲学家阿奎那把和谐列为美的三要素之一
16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认为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比例和尺度
比例
黄金比
毕达哥拉斯学派
西方实验美学家
正方形分割法
矩形分割法
我国传统美术
我国民间泥塑
率与数-工艺美术形式之内涵
毕达哥拉斯学派
《老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是数
《易经》的“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也是数
三、从艺术构成(组织):平面、立体
四、从艺术形象:造型、色彩、装饰
五、艺术风格:民族美、时代美
三、时代美和民族美
时代美
共性
生活内容
时间观念
艺术生命
民族美
个性
艺术形式
空间观念
艺术精神
田是二者统一论者
《文心雕龙》-《时序篇》、《通变篇》
第三节 科学美
真
美
工艺形象
辩证的统一
辩证统一,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相互区别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相互联系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展之目的。这一词在哲学中出现频率极高。
第四节 外国现代美学
完形美学,也称格式塔美学
西方现代美学的重要流派
形
整体
动
力
《艺术与视知觉》
格式塔心理学美学( Gestalt Aesthetics)亦称“完形心理学美学”。现代西方美学流派之一。代表作有《价值在实际世界中的地位》等。 20世纪30年代在格式塔心理学基础上产生,5060年代形成有影响的学派。早期代表人物有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之一考夫卡,后期主要代表为美国的阿恩海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从格式塔心理学的基本思想出发强调艺术作品的整体性和人的心理对对象的组织构造和整体化作用,即“完形”作用。考夫卡认为艺术作品各部分相互依存组成一个有结构的统一整体,这种整体结构对人发出要求,使人受到感染。阿恩海姆把格式塔理论用于分析视觉艺术,系统阐述了该派美学的知觉的简化、似动运动方向性张力等重要原则,认为艺术建立在视知觉的基础上,艺术创作的关键是把握住事物在组织结构上的整体特征。美国的迈耶把信息论引入“完形”理论,认为音乐是一种具备了有序可能性的信息传递系统。奥地利的埃伦获韦格( Antonhrenzweig)把格式塔理论与精神分析美学结合起来用于研究视觉和听觉艺术。格式塔心理学美学能比较广泛地解释艺术创作与欣赏中的复杂心理现象,具有较大影响;但它的形式化倾向和“场”概念类比应用等则受到其他美学学派的怀疑与批评。该派的代表作有《价值在实际世界中的地位》(柯勒),《艺术心理学问题》(考夫卡),《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阿恩海姆),《音乐、各种艺术和观念》(迈耶),《对艺术视觉和艺术听觉的精神分析》(埃伦茨韦格)等。参见“格式塔心理学” [1] 。
精神分析美学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美学是应用S.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解释艺术创造的原动力、艺术的功用以及美感起源等重大问题的现代心理美学流派。
符号论美学
苏珊·朗格:艺术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情感的符号
符号论美学,西方美学思潮之一。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德国,后传播到欧美各国,40—50年代趋于成熟。奠基人为德国卡西勒,主要代表有美国苏珊·朗格等。 符号论美学的基本观点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能创造并运用符号来交流思想和认识对象。语言、神话、艺术、宗教、科学等文化现象,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是人类经验的符号形式。卡西勒认为艺术是人创造出来的可以直观的形式符号,它用来把握自然和生活,与事物在想像中共鸣,给人一种形式的真理而不是经验事物的真理。它是一种直觉的语言,而不是逻辑概念那样的抽象的语言。苏珊·朗格发展了卡西勒的观点,把符号分为推理符号和表象符号,认为前者交流思想,后者表现情感。把艺术定义为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认为艺术作为一种单一的完整的表象符号,只具有由情感、生命、运动和情绪组成的含义。符号论美学对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都有所汲取,与结构主义、语义学、格式塔心理学等美学思潮有着紧密的关系,被认为使艺术哲学具备了相当可信的和明确的形式,对现代西方美学和文艺批评发生了广泛影响。
第七章 工艺心理
人的精神活动
意欲
认知
感情
这种对主体力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的科学研究,有人把它称之为“直接的生产力”。
直接生产力:出处:按学科分类—自然科学总论 天津人民出版社《自然辩证法辞典》第488页(659字) 指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物质形态创造物质产品的物质力量。 直接生产力是相对间接生产力而言的。间接生产力包含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或潜在的生产力,以至企业的生产管理等。 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能力。直接生产力,也是现实生产力。 它是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诸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诸要素)里面应当包括科学在内。 现代劳动者均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工具(机器)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劳动资料借助于科学技术来开发和制作。科学知识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在自然科学还未和生产力诸要素结合,未被用于生产过程之前,它只能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即马克思所说的“一般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第422页)。要使自然科学知识的这种“潜在”的或一般的社会生产力,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现实的生产力,自然科学本身,就必须通过一定途径和环节,把科学知识物化为生产工具或机器;必须运用各种科学技术开发自然资源,并把它们制作成劳动对象;这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又必须被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实际应用和操作,才有可能,否则就不能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研究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途径,打通和创建科技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各种渠道、形式和环节,以及建立生产对科技向生产力转化的反馈系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在这一研究中,当代出现了许多科学技术与经济交叉的新学科,如技术计量学、生产力经济学等。
第一节 消费心理
一 需要和动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人的需要的层次论
生理需要
田提出马斯洛的局限性,认为马斯洛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主观能动性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自尊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恩格斯早就将人类的生活资料分为:1.生存资料;2.享受资料;3.发展资料三大类
二 消费心理动机
实惠心理
价格心理
习俗心理
偏爱心理
从众心理
审美心理
求新心理
第二节 装潢心理
是一种消费心理的美术
包装装潢
商品装潢
商品包装
商标
橱窗布置
广告宣传
对心理活动的应用
一 引起注意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二 激发兴趣
三 导向行动
第三节 功能心理
安全感
卫生感
新旧感
潜能感
舒适感
第四节 流行心理
从历史发展看,流行往往形成“否定之否定”,成为“螺旋式”的上升
马克思
一 流行的特点
1.易变性
2.短期性
3.趋使性
4.显示性
二 流行的原则
1.新奇特点
2.循环现象
3.价值作用
经济价值
艺术价值
4.发展同步
三 流行的原因
1.社会原因
2.自然原因
3.文化原因
4.科学原因
5.政治原因
6.其他原因
四 流行的范围和过程
五 流行的首发者和继从者
首发者心理
求新心理
屈原
求变心理
贺加斯
1753年发表的《美的分析》是欧洲美学史上第一篇建立于形式分析基础上的论著,对以后的绘画发展有一定影响。
求异心理
表现心理
满足心理
继从者心理
从众心理
认同心理
模仿心理
提示与模式
第五节 错觉心理
第八章 工艺材料
马克思主义把材料称之为“劳动对象”
马克思主义
第一节 材料的历史
第二节 材料的分类
八 化学纤维
人造纤维,也称再生纤维
合成纤维
第三节 材料的性能
第四节 材料美
一、材料与工艺形象
二、材料的风土性
三、材料的习惯性和材料的感情
第九章 工艺技术
第一节 技术的意义
第二节 技术与工艺形象
一 染织
二 陶瓷
三 金属
四 漆器
五 家具
第三节 人工智能技术
第十章 工艺经济
意义
成本
生产成本
使用成本
功能
主要功能
必要功能
尽可能取消多余的功能,以降低成本,达到节约
技术
技术和经济的统一
加工
价值
立足于消费者
市场
第一节 价值工程
又称价值分析。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1959年在美国成立了价值工程师协会。 所谓价值,是指功能和成本的比值。 工艺美术的价值工程,应从整体性和全局性研究,它不只应具有空间观念,而且应具有时间观念。
第二节 技术经济
应用性
优选性
综合性
预测性
第三节 商品和市场
商品
使用价值
自然属性
价值
社会属性
第十一章 工艺美术的历史和现状
第一节 工艺美术的历史
一、世界工艺文化圈
亚洲系
欧洲系
阿拉伯系
非洲系
美洲系
二、中国工艺文化的传统特点
古代社会特点
宗法性
农业性
人论性
内在性
古代社会特点反映在工艺文化方面
一统性
重工巧
以人伦为中心
稳定性
古代工艺美术特色
内向
精深
博大
生机
三、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规律
从装饰内容看
抽象的几何纹
神异的动物纹
现实的花草纹
从艺术类型看
表号型
象征型
宗教型
文学型
寓意型
从生活方式看
两种工艺文化
列宁的两种文化论认为:“在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两种民族文化。”
宫廷工艺
民间工艺
列宁的两种文化论
四、中国工艺美术的表现特征
表现的
意象的
因借的
诗情的
五、中国工艺美术的民族风格
黑格尔
福楼拜
别林斯基
马克思
1.完整
2.明快
3.敦厚
4.大方
5.寓意美好
6.装饰性
六、中国工艺美术的时代特色
1.原始社会
2.商周
3.春秋战国
4.秦汉
5.魏晋南北朝
6.隋唐
7.宋代
8.元代
9.明代
10.清代
11.近现代
在近现代工艺美术史上,有两点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是工艺美术创造从长期的封建占有开始转为人民所有。这是一种质的变化
而是近现代的工艺美术制作,一部分品种已开始采用现代化生产手段,运用机器生产,改变了数千年来以手工操作的制作方式,是一个重要的起点。这是一种量的变化。
第二节 工艺美术的现状
第十二章 工艺美术的发展和未来
人类文化的历史
自然文化
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
第一节 未来的趋势
食衣用
衣食用
用衣食
第二节 工艺美术创造
一 设计方面
二 生产方面
第九章
三 品种方面
第三节 工艺美术和技术革命
第四节 工艺美术和信息
工艺美术的信息,可分为历史信息、现状信息、未来信息三类。
深入生活在第三章叙述过
一 调查研究预测
二 经验判断预测
三 时序分析预测
四 回归分析预测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