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 [1]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这幅导图就详细介绍了杜甫这一任务以及其考点,欢迎查看~
编辑于2022-05-30 10:35:45杜甫(712年2月12日 [1]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这幅导图就详细介绍了杜甫这一任务以及其考点,欢迎查看~
唐朝(英语:Tang Dynasty,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此脑图就会为您介绍详细的唐朝兴衰史。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导图详细介绍了盛极一时的隋朝是如何快速走向衰亡的,主要内容有:隋朝的建立,开皇之治以及隋朝的灭亡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杜甫(712年2月12日 [1] ~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这幅导图就详细介绍了杜甫这一任务以及其考点,欢迎查看~
唐朝(英语:Tang Dynasty,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此脑图就会为您介绍详细的唐朝兴衰史。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统一朝代,享国三十七年。导图详细介绍了盛极一时的隋朝是如何快速走向衰亡的,主要内容有:隋朝的建立,开皇之治以及隋朝的灭亡等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杜甫
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其中很多是传领千读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新安吏》《潼关吏》和《石壕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还有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诗歌(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历年自招考题
文言文阅读: 杜甫少贫,不自振,客吴楚齐赵间,举进士不 第 ,困于长安。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数上赋颂, 因 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怒、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①,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杨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鄘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后亡走风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绾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 谢 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绾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延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 爱惜 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杵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鄘,弥年艰贫,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往依焉。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杵,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后南游,客耒阳,一夕大醉而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覜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 《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审言:指杜甫的爷爷杜审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 绪:残余的 B、琯以客董延兰,罢宰相 客:招纳门客 C、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录:任用采纳 D、外若不为杵,中衔之 衔:怀恨 【2】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杜甫“忠君”的一组是( )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杵圣心 ④甫见之,或时不巾,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棿弱,情不忘君 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3】对《杜甫传》理解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青少年时精神不振作,以至于没能中举,一生悲剧由此而来。 B、杜甫在给皇帝的上书中,介绍了自己的家世,自己的学问和生活境况,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干的高度 自信自许、怀才不遇的感伤和希望发挥才干的企盼。 C、由于杜甫性格旷放,与严挺之和严武发生了冲突,最后不得不飘流到南方。 D、这段文字对杜甫的一生作了高度的赞美,尤其是对他关心朝政表示了完全的赞许。 答案:AAB
古诗词鉴赏: 月 杜甫 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4分) 答: 【2】“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会在诗词中吟咏的重要意象,不同诗人笔下的月亮代表着不同的人生情感与寄托,写出下列名句的作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作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作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作者: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作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作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作者: 答案:1、对家乡的思念,对国家正经历动乱的伤感 2、张九龄 陶渊明 辛弃疾 苏轼 李白 张若虚
古诗词鉴赏: 不见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李生指李白。匡山指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四川绵竹。此时李杜二人已有十五年未见面了。①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诗句是: 【2】结合具体词句,分析诗中李白的形象。 答: 【3】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2、为人狂放不羁,才思敏捷,身世飘零 3、对李白才能赞美,对其获释的喜悦,对其晚年的祝福,对自己同样漂泊遭遇的无奈
现代文阅读: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一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一一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一锦城一夔州一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从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不超过30个宇)(4分) 答: 【2】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答案:1、杜甫诗歌创作的顶峰,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环节,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2、A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