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一张思维导图带你了解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梳理了人类文明的产生、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编辑于2021-08-21 21:17:48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探寻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与生产力,其一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济结构的现实基础,它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
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产生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表现:原始社会时期,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培育出芋头,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中南美洲培育出玉米、南瓜等农作物,在这些地区,人类还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影响
生产方式变化: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社会分工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社UI经济的发展,让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居住方式变化: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
阶级的产生
原因: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人类在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之外,有了剩余产品,为私有制和剥削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表现: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在部落战争中产生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
国家的形成
原因: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标志: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意义: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文字的出现: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分布区域
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横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
基本特征
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概况
西亚两河流域文明(典型:古巴比伦文明)
时间:公元前3500年
中心区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自然环境: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两河之间形成了肥沃的冲击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内容:涉及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结构、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多个方面。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地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文明
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创作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
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建筑: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空中花园
军事:苏美尔人最早使用战车作战
古埃及文明
产生时间:公元前3500年
中心区域:东北非尼罗河流域
自然环境:东部有西奈沙漠,西临利比亚沙漠,北有地中海,干旱少雨;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文化
创造象形文字,生产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莎草纸
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古印度文明
产生时间:前3千纪
中心区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自然环境:古印度是指喜马拉雅山以南的整个南亚次大陆,恒河流域有着茂盛的热带森林,雨水充沛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印度出现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起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主要内容
婆罗门:主要掌管祭祀;充任不同层级的祭司
刹帝利:主要由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
吠舍: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首陀罗:由被征服地区的居民构成;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贱民:在四个种姓之外,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被认为是“不可接触者”
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文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原则上禁止通婚
影响:种姓制度延续下来,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化
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
在天文、立法、数学、医学等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记值的方法
古代希腊文明
产生时间:公元前2千纪
中心区域: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
自然环境: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多山少平原
早期文明发展的表现
政治
公元前8~前6世纪,数量众多的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特点: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代表: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斯巴达是少数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典型
文化
文学: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历史: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古代世界文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文明多元,具有独立性,如中华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都各具特色,共同构建了多彩的世界
原因
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大古代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封闭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保护,进而形成了专制政体
海洋文明中优良港口众多,为航海业和商业提供了条件;崇尚自由平等的社会氛围,使民主政治成为可能
历史因素的影响
各文明区受各自文化传统的影响以及交通条件的限制,各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文明
必修二第一课
雅典的民主统治
确立过程: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的轨道(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最终确立民主制(陶片放逐法);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的民主制发展到巅峰
特点:人民公权(公民都有出席公民大会和担任公职的权利,直接决定承包的大政方针)、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直接民主等
表现设立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和陪审法庭(审理司法案件)
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少数人的民主,仅限成年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而言,民主是遥不可及的
评价
进步性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健全完备的民主制度
雅典的民主制重视公民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保证公民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促进了商品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造就了雅典的全面辉煌只雅典成为希腊最富盛名的城邦
雅典的民主制堪称古代西方世界政治文明的典范,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局限性
雅典的民主制存在明显缺陷,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力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仅有成年男性公民能够享有公民权,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
就其性质而言,这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制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意味着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极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正是由于许多公民的民主生活抛弃了正义原则,民主沦为某些人争权夺利的工具,雅典城邦逐渐陷入混乱并走向衰亡
城邦: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舍,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男性公民。城邦公民一般指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能够自备武装服军役。出生于公民家庭的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奴隶以外邦人则完全排除于公民范畴之外,因此古希腊城邦被喻为“男性公民的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