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细胞生物学第十二章
细胞生物学第十二章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知识点有细胞周期概述、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增殖的意义等方面。
细胞的社会联系体现在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外部环境甚至机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这篇思维导图将从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及其分子基础以及细胞外基质为您揭示细胞社会的联系
细胞生物学,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细胞增殖调控,癌细胞两个模块内容点总结。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下载收藏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十二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cell proliferation)的意义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生物繁育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细胞增殖导致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
多细胞生物由一个单细胞(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 细胞增殖是多细胞生物繁殖和生长发育的基础
成体生物仍然需要细胞增殖,主要取代衰老死亡的细胞, 维持个体细胞数量的相对平衡和机体的正常功能
机体创伤愈合、组织再生、病理组织修复等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
细胞周期(cell cycle)概述
细胞周期
从一次细胞分裂开始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或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称为一个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时相组成
间期(interphase): G1 phase,S phase,G2 phase
M phase: 有丝分裂期(Mitosis), 胞质分裂期(Cytokinesis)
G1→S→G2→M→G1周期性运转
细胞周期时间
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差异很大
S+G2+M 的时间变化较小,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主要差别在G1期
有些分裂增殖的细胞缺乏G1、G2期
根据增殖状况,细胞分类三类
周期中细胞,连续分裂细胞(cycling cell)
G0期细胞,休眠细胞,静止期细胞
终末分化细胞
细胞周期中各个不同时相及其主要事件
G1期
与DNA合成启动相关,开始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多种蛋白质、RNA、碳水化合物、脂等,同时染色质去凝集,但不合成细胞核DNA
细胞周期检验点(checkpoint)
S 期
DNA复制与组蛋白合成同步,组成核小体串珠结构
G2期
DNA复制完成,在G2期合成一定数量的蛋白质和RNA分子
M 期
遗传物质和细胞内其他物质分配给子细胞
细胞周期长短测定
脉冲标记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指数观察测定法
流式细胞仪测定法
缩时摄像技术
细胞周期同步化
自然同步化某些受精卵早期卵裂
人工选择同步化
有丝分裂选择法
用于单层贴壁生长细胞
密度梯度离心法
根据不同时期的细胞在体积和重量上存在差别进行分离
药物诱导法
DNA合成阻断法
最终将细胞群阻断于G1/S交界处
分裂中期阻断法
通过抑制微管聚合来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分裂中期
特异的细胞周期
爪蟾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快,无G1期, G2期非常短,S期也短(所有复制子都激活), 以至认为仅含有S期和M期
无需临时合成其它物质
子细胞在G1、G2期并不生长,越分裂体积越小
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和调节机制与一般体细胞标准的
细胞周期基本是一致的
酵母细胞的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与标准的细胞周期在时相和调控方面相似
酵母细胞周期持续时间较短
封闭式细胞分裂 ,即细胞分裂时核膜不解聚
纺锤体位于细胞核内
在一定环境下,也进行有性繁殖
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
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但在细胞分裂时可以正常组装纺锤体。
植物细胞以形成中板的形式进行胞质分裂
细菌的细胞周期
慢生长细菌细胞周期过程与真核细胞周期过程有一定相似之处
有丝分裂(Mitosis)
前期(prophase)
标志开始的第一个特征是染色质开始凝缩(condensation)形成有丝分裂染色体(mitotic chromosome)
这种染色体由两条染色单体(chromatid)构成
在前期末,染色体主缢痕部位形成一种蛋白复合物称为动粒(kinetochore)
第二个特征细胞骨架解聚,有丝分裂纺锤体(mitotic spindle)开始装配
有丝分裂纺锤体形成;前期开始时,2个中心体移向细胞两极,并同时组织微管生长,由两极形成的微管通过微管结合蛋白在正极末端相连
Golgi体、ER等细胞器解体,形成小的膜泡
前中期(prometaphase)
核膜破裂成小的膜泡,这一过程是由核纤层蛋白中特异的Ser残基磷酸化导致核纤层解体
纺锤体微管与染色体的动粒结合,捕捉住染色体
每个已复制的染色体有两个动粒,朝相反方向,保证与两极的微管结合;纺锤体微管捕捉住染色体后,形成三种类型的微管
染色体整列,不断运动的染色体开始移向赤道板。细胞周期也由前中期逐渐向中期运转
中期(metaphase)
所有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Metaphase Plate)上
着丝粒微管动态平衡形成的张力确保染色体正确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anaphase)
排列在赤道面上的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离产生向极运动
阶段
后期A,动粒微管去装配变短,染色体产生两极运动
后期B,极间微管长度增加,两极之间的距离逐渐拉长,介导染色体向极运动
末期(telophase)
染色单体到达两极到达两极的染色单体开始去浓缩
核膜开始重新组装
Golgi体和ER重新形成并生长
核仁也开始重新组装,RNA合成功能逐渐恢复
有丝分裂结束
胞质分裂(Cytokinesis)
动物细胞胞质分裂
开始于细胞分裂后期,赤道板周围细胞表面下陷,形成环形缢缩,称为分裂沟(furrow)。分裂沟的位置与纺锤体星体微管和钙离子浓度升高的变化有关
胞质分裂开始时,大量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在中体处组装成微丝并相互组成微丝束,环绕细胞,称为收缩环(contractile ring)。收缩环收缩、收缩环处细胞膜融合并形成两个子细胞
植物细胞胞质分裂
在细胞内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而将细胞分开
减数分裂(Meiosis)
减数分裂概念
减数分裂是细胞仅进行一次DNA复制,随后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的意义
有效地获取了双亲的遗传信息,确保世代间遗传的稳定性
增加变异机会,确保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保证
减数分裂特点
遗传物质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S期持续时间较长
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I(MeiosisI)配对联会、基因重组
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在中期板上,第一次分列时,同源染色体分开
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分裂I:前期I、前中期I、中期I、后期I、末期I和胞质分裂期I
前期I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