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大纲导图,导图从对外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和现状、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语言习得理论等几个方面作了介绍。
编辑于2022-06-05 22:02:43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刘珣(OCR)
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
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2.母语和外语
3.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4.目的语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1.对外汉语教学
2.汉语教学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5.外语教学(法)(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6.外语教育学(Foreign Language Pedagogy )和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 Linguistics)
7.第二语言教学(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
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1) 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2) 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3) 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 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 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 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 集中、强化的教学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
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
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
3.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
一、"小儿科"论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
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回顾
一、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
1.初创阶段(1950~1961年)
2.巩固阶段(1962~1966年)
3.恢复阶段(1972~1977年)
二、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
1.建构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年代)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年代)
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二、学科地位
三、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
四、学科理论体系
五、教师队伍建设
第三节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一、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1.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二、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
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
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一、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
3.语言有生成性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1.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an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2.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
3.转换生成语法(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4.功能主义语言学(Functional Linguistics)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
一、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
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
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
二、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
1.教育的作用
2.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和教学论
2.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与教学模式
3.教学过程的模式
4.教学原则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与课程论
2.教学方法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和文化学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一、语言的生理一心理基础
1.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
2.言语活动在大脑皮层上的机能定位
3. 大脑功能侧化与语言学习"关键期"假说
二、记忆与第二语言学习
1.记忆的类型
2.第二语言记忆的过程
3.遗忘的规律与加强记忆
三、心理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
1.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2.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3.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
4.行为主义(Behaviourism)
5.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
6.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
7.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logy)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一)
一、语言与文化
1.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2.文化的特征
3.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语言与跨文化交际
1.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2.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冲突和适应
3.跨文化交际中对待不同文化的态度
4.交际文化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二)
一、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教学
1.语言的文化因素
2.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3.专门性文化知识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言文化因素
1.语构文化
2.语义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
1.要为语盲教学服务,与语言教学的阶段相适应。
2.要有针对性
3.要有代表性
4.要有发展变化的观点
5.要把文化知识转化为交际能力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
1.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
2.文化内容融会到课文中去
3.通过语言实践培养交际能力
第五章 语言习得理论
第一节 语言学习与习得
一、学习与一般学习理论
1.什么是学习
2.学习理论的两大流派
3.学习的分类、阶段和目标
(1)信号学习(signal learning)
(2)刺激一反应学习(stimulus-response learning)
(3) 连锁学习(chainiing)
(4) 言语联想学习(verbal association)
(5)多种辨别学习(multiple discrimination)
(6) 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7)原理学习(principle learning)
(8) 解决问题的学习(problem solving)
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2.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
第二节 第一语言习得及主要理论和假说
一、儿童第一语言的习得过程
4.电报句阶段(两岁至两岁半)
1.喃语阶段(半岁至一岁)
2.独词句阶段(一岁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一岁半以后)
5.成人句阶段(两岁半到五岁)
二、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
3.认知论
2.先天论
4.语言功能论
1.刺激一反应论
第三节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假说
一、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理论和假说
1.对比分析假说
3.内在大纲和习得顺序假说
2.中介语假说
4.输入假说
(1)习得与学习假说
(2) 自然顺序假说
(3)监控假说
(4) 输入假说
(5) 情感过滤假说
5.普遍语法假说
6.文化适应假说
二、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比较
1.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同点
2.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不同点
第六章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一、对比分析
3.对比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难度等级模式"
1.对比分析的目的
4.对比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2.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和步骤
二、偏误分析
1.偏误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作用
2.偏误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偏误的分类
3.偏误的来源
4.对待偏误的态度
5.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三、运用分析和话语分析
1.运用分析
2.话语分析
第二节 学习者的个体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二、认知因素
1.智力
2.语言学能
3.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
4.认知方式
三、情感因素
1.动机
2.态度
3.性格
第三节 语言学习环境
一、社会环境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
二、课堂语言环境与第二语言学习
1."无关联"与"有关联"的观点
2.课堂教学的作用和局限性
三、充分利用语言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二、直接法(Direct Method)
三、情景法(Situational Lan guage Teachin g )
四、阅读法(Reading Method)
五、自觉对比法(CoHareLbHO-comocTaBrreJbH心 Menron)
六、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
七、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
八、自觉实践法(Co3raremHO-paKTHuecKan MeroⅡ)
九、认知法(Co gn itive A pproac h)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一、团体语言学习法(Communit y Lan guage Leamin g )
二、默教法(The Silent Wa y )
三、全身反应法(Total Ph ys ical Res po nse)
四、暗示法(Su gges to pe dia)
五、自然法(Natural Approach)
六、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一、第二语言教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概况
二、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分析
1.全面、系统地了解、研究各种教学法
2.客观、辩证地对待各种教学法流派
三、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一、对外国学习者的教育目的
二、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发展智力,培养汉语的自学能力。
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三、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1. 教学内容
2.课程设计
3.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一、确立教学原则的指导思想
1.从相邻学科中汲取理论营养
2.要研究第二语言教学的共同规律,更要研究汉语教学的特殊规律
3.从学习者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运用教学原则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技能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一、教材的重要性
二、教材的依据
三、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
1.针对性
2.实用性
3.科学性
4.趣味性
5.系统性
四、教材设计的类型
1.按教材的体例分
2.按遵循的主要教学原则分
五、我国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
1.结构法教材时期(50~70年代)
2.结构与功能相结合教材时期(80~90年代)
六、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质量和品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2.缺乏基础研究,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3.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化
4.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不够
第九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一、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
1.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关系
2.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1.感知阶段
2.理解阶段
3.巩固阶段
4.运用阶段
三、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与环节
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与目标
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
3.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4.汉语课外活动
四、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技巧
1.备课与写教案
2.课堂组织管理
3.教师的语言
4.教师的提问
5.板书
五、课堂教学的评估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
一、语音教学
1.语音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语音教学原则
3.语音教学的方法
二、词汇教学
1.词汇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词汇量的控制和词汇的选择
3.词汇教学原则
4.词汇教学的方法
三、语法教学
1.语法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建立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
3.语法教学的原则
4.语法教学的方法
四、汉字教学
1.汉字教学的任务和意义
2.高频率常用字的选择
3.汉字教学的原则
第三节 语言测试
一、语言测试的作用
1.什么是语言测试
2.语言测试的作用
二、语言测试的种类
1.按用途分∶
2.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分
3.按命题方法分
4.按分数解释的方法分
5.按测试的制作要求分
三、语言测试的评析标准
1.效度(validity)
2.信度(reliability )
3.区分性(discrimination)
4.可行性(practicality)
5.后效作用(backwash)
四、标准化语言测试的过程
1.设计命题
2.考试实施
3.阅卷评分
4.统计分析
五、语言测试的内容与主要题型
1.语言测试的内容
2.语言测试的题型
3.多项选择题
4.综合填充题
5. 作文
6.口试
第十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建设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法
一、学科研究的内容
二、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4.强调系统观点,综合与分析相结合
2.提倡实验方法,实证与思辨相结合
1.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践
3.重视数学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三、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
1、观察法
2.经验总结法
3.调查法
4.文献研究法
5.实验法
6.个案研究法
7.相关分析法
8.对比分析法
9.偏误分析法
10。话语分析法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的任务
一、改革和完善教学法体系
二、加强理论研究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学科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