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七章 课堂纪律的管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七章 课堂纪律的管理笔记,包括课堂环境的特点、课堂纪律的类型、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等内容。
编辑于2022-06-06 21:33:56第七章 课堂纪律的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含义
上课必须建立秩序,而纪律则是秩序形成的关键。课堂纪律是为了解决课堂秩序问 题,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对课堂进行组织和控制,使之围绕教学目标的运作活动。
特征
约束性
标准性
自律性
自我约束最标准
二、课堂环境的特点
公开性
课堂是一个公开的活动场所,教师处于引人注目的舞台,他的活动完全为全体学生所瞩目,教师必须及时合理处置学生的违纪行为
同时性
课堂教学是集体教学,所以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同时出现多种反应和事件,需要教师及时处理和控制。所以教师需要一边输出教学信息,一边注意学生的反馈。
复杂性
课堂是教师面临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教学内容和进度是 统一的,但是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参差不齐,不同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是“五光十色” 的。一个学生的单个事件就会引起复杂的连锁反应。
突然性
学生的心理千变万化,学生的注意力经常因受干扰而分散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很难预测一群学生的课堂行为将如何发展
三、课堂纪律的类型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将课堂纪律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教师促成的纪律
教师促成的纪律,是指在教师的操纵、组织、安排、规定和维护的标准下,所 形成的纪律。教师促成的纪律应该包括结构的创设和体贴。
结构的创设
指导
监督
惩罚
规定限制
奖励
操纵
组织
安排日程
维护标准
体贴
同情
理解
调解
协助
支持
征求
采纳学生意见
集体促成的纪律
集体促成的纪律,即同辈人集体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要求。随着年龄的增 长,学生开始以同伴群体的集体要求和价值判断来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同学也 是这样做的”为理由来做某件事。学生们之所以遵守集体促成的纪律是因为:
首先学生具有社会归属感,群里内聚力给学生暗示。
其次 同辈群体提供新的价值观念和准则,提高独立行事经验,找到保持自我价值 的新源
最后,同辈群体的行为准则为学生提供了道德判断和行为的新参照体系,约束其行 为的不确定性,内疚感焦虑等。
任务促成的纪律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指由于某一特定任务的需要而提出的纪律要求。任务促成 的纪律,是以学生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他们对任务理解得越深刻,就越 能自觉地遵守纪律,即使遇到困难和挫折也不会放弃。
任务促成的纪律是建立在积极 动机的基础上的。
自我促成的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也就是自律。
学生把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或者任务促 成的纪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自觉地遵守,并把维护纪律作为自己的职责。
自我 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成熟水平向前迈进的标志。
四、课堂结构与课堂纪律
课堂结构(课堂三大要素)
学生、
学习过程、
学习情境
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的控制
过大的班级规模限制了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了课堂教学的 个别化,因而有可能导致较多的纪律问题,从而间接影响学习成绩。然而过小规模的 班级又不经济,所以中小学班级最好以25〜40人为宜。
班级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也就是教室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 则。从上课、发言、预习、复习、作业,到写字姿势、自修、教室整洁,课堂常规为 学生提供了行为标准,具有约束和指导学生的作用。
学生座位的分配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分配座位 时,
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
另一方面要考虑促进 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 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课 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计划有条不紊地教学。而教师良好的心理状 态又会感染全班学生,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减少背离性,避免课堂秩序 混乱。
安排要考虑
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课堂活动
学业活动
非学业活动
非教学活动
通常情况下,用于 学业活动的时间越多,学习成绩便越好。因此,不应该使他们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等 待教师帮助、上课做白日梦以及在课堂上嬉闹等方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建 立完善的课堂秩序,有效地将学生吸引到学业学习上来,使花费在维持纪律上的时间 减少到最低限度。
课程表的编制
尽量将语数英安排在上午一二三节,其他安排在下午
文科与理科、形象性与抽象性学科应交错安排
新老教师教平行班的时间间隔要不同
新老师间隔时间短,以保证第二班的教学效果更优
老教师间隔时间长,以避免简单重复产生乏味感
教学过程的规划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维持课堂纪律的又一重要条件。不少纪律问题是因为教学过程 规划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立,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都应认 真对待。
五、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由教师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
尽量少而精,内容表达以正面引导为主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增加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
保持紧凑的教学节奏,合理布置学业任务
处理好教学活动之间的过渡
3.做好课堂监控
教师应能及时预防或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纪律问题,并采取 言语提示、目光接触等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行为。
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加强课堂纪律的目的性教育
引导学生对学习纪律持有正确、积极的态度,进行自我监控
集体舆论和集体规范是促使学生自律品质形成的有效手段
六、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性质
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
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类型(奎伊)
人格型
神经质,常表现为退缩行为
情绪型
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变而导致社会障碍的问题行为
行为型
对抗性
攻击性
破坏性
类型(我国学者)
行为不足
人们期待的行为很少发生,如沉默寡畜
行为过度
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
行为不适
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情况下发生,如上课时放声大笑
类型(第三种理论)
隐蔽性违纪行为
(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等)、
轻度矛盾冲突
如同桌或前后桌发生矛盾等)、
不遵守作息制度
(如迟到、早退 等)、
不服从教师
(如对教师不满导致不与教师合作等)、
扰乱性行为
(如坐立不安,吵吵闹闹,乱抛物品等)
恶作剧
(对老师的恶作剧一叫老师绰号;对学生的恶 作剧一模仿生理缺陷同学等)。
还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分为
外向性问题行为
和内向性问题行为
产生原因(理论一)
学生的因素
适应不良
也叫个体人格的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很好地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 个体不能积极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由此产生的各种情绪上的干扰。
学校中常见学 生人格适应不良的症状是注意广度低、多动、寻衅闹事、学术志向水平低和人格的不 成熟等。
厌烦
教学内容不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太难或太容易,都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 心或兴趣,感到索然无味;而教师教学方法过于单调或语言平淡,也会使学生感到厌 烦,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挫折与紧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学习和行为上的要求,不可能适合每个学生的情 况,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使有的学生面临失败或挫折的威胁。而挫折容易使学生紧张、 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发泄、寻衅闹事。也有的学生采取逃避的方式,表现出回避 批评、嘲笑及被人抛弃的不利情境的退缩性问题行为。
寻求注意与地位
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方面不可能得到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注意 和认可,但他发现,教师为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对问题行为比较注意,于是他就会故意 出现某些问题行为,以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并获得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
过度活动
过度活动的学生,有的是由于情绪冲突,有的是由于脑功能失调,使他们对于 刺激过于敏感或有过度反应的倾向,因而在课堂上对一些无关刺激也易作出反应从而 造成问题行为。
主要表现为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行为冲动,容易扰乱课堂秩 序。对于由于生理原因造成问题行为的学生要热情交往,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冲 动,而不要滥用药物。
一般说来,男学生的问题行为比女生要多一些。这既可能是由于男孩语言技能发展较慢,导致其社交学习较晚造成的;也可能 是因为低年级中女教师多,而使男生出现了学习适应上的困难。
教师的因素
要求不当
有的教师要求过严,学生动辄得咎,造成师生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化;有的教 师则要求过低,只要学生不惹是生非,其他一概不管,这样课堂纪律必然涣散。
滥用惩罚手段
惩罚虽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课堂问题行为,但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则会降 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从而诱发攻击性或退缩性问题行为。
教师缺乏自我批评精神
惩罚虽能迅速而有效地制止课堂问题行为,但若不分青红皂白地惩罚,则会降 低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使学生产生怨恨情绪,从而诱发攻击性或退缩性问题行为。
环境因素
家庭因素
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自制力差,极易冲动,容易产生对抗性逆反 行为。父母不和、经常打闹的家庭的孩子,在课堂上会表现出孤僻退缩、烦躁不安。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容易造成孩子的自我中心,放荡不羁,促使孩子产生问题 行为。
大众媒体
现在正处于信息时代,大众媒体在某些情况下也对学生产生了消 极的影响。一些暴力、色情等低级庸俗的内容激发学生去效仿,这些行为能延伸到课 堂上。
课堂内部环境
课堂内部环境,诸如课堂内的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 座位的编排方式等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产生原因(理论二)
教师方面
不认真备课
教学方法千篇一律;讲课中出现无故停顿;布置作业含糊不 清;
课程过难或过易
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教师上课迟到,工作习惯懒散,组织教学 不力。或不注重自己的仪表和风度,衣着不整,举止不文雅,动作不规范等等都可能引起 学生纪律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急躁粗鲁,主观武断,或者用尖刻的语言讥讽、侮辱、谩骂学 生、讥笑学生,或者采用体罚和变相体罚手段对付学生,引起师生关系紧张,激起学生对 教师的反感
教师缺乏组织管理
同一班级任课教师不和谐,教师缺乏组织管理等
学生方面
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困难造成失败
学生生理障碍妨碍正常活动进行
学生智力训练不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尚未达到处理抽象的学习内容所 必须的智力发展水平,难以坚持正常的课堂教学活动和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
学生受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种无意义的活动
处置与矫正
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必须要适合学生的程度和水平,使学生通 过学习能取得较满意的成绩或成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较好的学业 成就也能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提高其在班集体和家庭中的地位,改善其人际关系, 从而使其能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
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
教师在引进新知识、新内容时,要交代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把新知识与旧知识 联系起来,也就是把新知识整合到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使他们具备进行 新的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
给予精确而严格的指导
教师应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包括学生将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怎样获 得帮助以及完成课堂作业后干什么、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不能按指定时间完成时该怎么办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足够的信息。指导除言语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写黑 板字、放投影或用纸写指导语等多种形式。
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良好的教学秩序会营造出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使教师与学生情绪平 静、思维活跃,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而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首先就要建立合理 的课堂结构,也就是良好的课堂情境结构和良好的课堂教学结构。
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
对已经产生问题行为的学生,就要采取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来处理。行为矫正是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排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这实际上是一种 行为疗法,
确定需要矫正的问题行为
制定矫正问题行为的具体目标
选择适当强化物与强化时间的安排
排除维持或强化问题行为的刺激
以良好行为逐渐取代或消除问题行为
行为矫正
对于复杂行为,矫正效果不显著,需要心理辅导,改变学生的
认知
信念
价值观
道德观念
协调同伴关系
有课堂问题的学生,往往表现出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因此,教师必须为他们创 设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创设更多的让他们在班集体中发挥才能和积极作用的机会, 使他们能得到同伴的同情、尊重和认可,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在班级中的地位。 同时,还要注意制止学生中对他们造成伤害的行为。
与家长合作
教师必须主动地与家长合作,互通信息,共同配合,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学生的不良 行为,促进学生积极行为的发展
课堂违纪行为预防控制技能
重视开学第一天
制定并实施规章制度
(1)规则的条款要少而精; (2)规则要清楚明白,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内容的表述应坚持正面引导为主,多规定“做什么”;少采用“不准做什么” 之类的词语; (4)应当始终、坚决、公正地实行规则; (5)履行规则时,避免小题大作。
做好课前准备
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采用适当方法,维护教师权威
考勤
常规考勤;
随机考勤;
目测考勤。
过程完整有记录,准确度高,公布结果
课堂违纪行为的处理技能
提问法(应与教学活动相关)
所提的问题应该与教学活动相关,尽量避免“你干啥” “你为什么不 注意听讲”之类的问题。
安排工作法
有规律的作息有助于减少违纪行为。教导学生如何安排课中余暇可以阻止违纪 行为的滋生。例如,教师在布置练习题之前,应吩咐清楚,先做完练习的学生可以 先写家庭作业,或者阅览图书,或者预习下一单元,使这部分学生无暇干扰其他学 生或者借故游荡,打发时间。
正面提醒法
对错误行为的训斥、辱骂反而起强化作用。因此处理课堂违纪行为不予过分理 睬,而是正确友好地提醒学生注意当前学习,告诉他该干什么。去追问他为什么这样 干无意义,学生不回答反而形成僵局,增加教师的焦虑和气愤。
幽默诙谐法
幽默手段化解矛盾,活跃课堂气氛名学生快乐中接受教育,这是一种从容冷静, 恰如其分的批评,不失原则的宽容,它采用含蓄、委婉、温和而不使人生气的语 言去批评某人某事,使其易于接受且耐人寻味
非语言控制(目光、手势、表情、姿态)
教师可以用目光、手势、表情、姿态等非言语手段处理违纪行为。采用非言语手 段处理违纪行为,其方式和强度取决于违纪学生的敏感性和师生之间熟悉了解的程 度。这些信号主要有:走近学生、摇头示意、叹息或假意咳嗽一声、突然停止讲课、 凝视学生、轻拍其肩等。非言语控制法的最大优点就是教师制止学生违纪行为时,其 他学生难以察觉,可以不中断正常的教学活动。
个别谈话法
教师发现学生违纪,在完成讲课任务,学生练习时可与个别学生谈话,个别谈话 能对违纪行为深入了解,学生容易接受。前提时不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所以选择好 时间和地点时关键
舞台情境法(比如座位安排)
格林伦提出的,意指教师情境的安排,
循序渐进法
比如座位的分配,教师要求太多,学生无法一蹴而就,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系列的要求,通过不 断鼓励,使其不断达到目标,从而克服违纪行为,分为行为频繁和行为准确性的循序 渐进
合同法
对于经常违纪的行为,教师可以与其签订合同,约定必须纠正的违纪行为及其地 点,时间和方式。合同由老师和学生签字,也可以请家长签字
反应损失法
这个时比较普遍的制裁方法,教师和家长常常以不理睬,不赞许,不给优待等作 为对违纪行为的反应。需要注意:要有积极的鼓励,不要太突然,避免损失太大而鼓 励太小,失去珍贵的东西之前要逐步给予警告是有意义的
劝离现场法
矛盾激化且严重干扰教学,劝阻无效时,教师可以先劝违纪学生离开教室
复述常规法
课堂常规是维护课堂秩序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合乎学生心理发展的原则的常 规容易被学生接纳,但是学生不一定记住,教师及时提醒学生。例如:“我们大家 都同意过,先举手后发言”
停止学习法
这是对学生严重违反课堂纪律而又屡教不改的迫不得已的一种处理方法。但是停 止学习前必须经过学校行政部门批准,与家长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