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2
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2知识总结,包括水因子生态作用、生物对环境水因子的适应、土壤因子生态作用、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等等。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空间分异特征、形成与发展变化规律,以及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群落: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区域或环境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虽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有机体构成,但仍是一个具有一定成分和外貌比较一致的组合体。一个群落中不同种群不是杂乱无章地散布,而是有序协调的生活在一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
水因子
生态作用
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水是一种介质,很好的溶剂,许多化学元素都是在水溶液的状态下被生物吸收和运转。
水为生物创造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环境。
陆生生物通过蒸发散热,调节热量和热能代谢。
水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水分对植物生长“三基点”:最高、最适和最低
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
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
处于最适点,是植物最优的生长条件
对于动物,水分不足可以引起滞育或休眠
由于空气湿度降低或食物中水分减少
许多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相一致
水对动植物数量和分布的影响
水分状况决定着植被的类型,以及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
生物对环境水因子的适应
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水生植物
分类
沉水植物
整株植物沉没在水下,为典型的水生植物。根退化或消失,表皮细胞可直接吸收水中气体、营养物和水分,叶绿体大而多,适应弱光环境,无性繁殖比有性繁殖发达。如狸藻、金鱼藻和黑藻等。
浮水植物
叶片漂浮水面,气孔多分布在叶的表面,无性繁殖速度快,生产力高。如凤眼莲、浮萍、睡莲等。
挺水植物
植物体大部分挺出水面,如芦苇、香蒲属等。
水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机制
水生植物可通过发达的通气组织、退化的机械组织以及带状、线状的叶片来适应水环境
陆生植物
湿生植物
阴性湿生植物
阳性湿生植物
中生植物
指生长在水湿条件适中的生境中的植物
旱生植物
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机制
陆生植物可通过形态、生理适应来维持根系吸收水和叶蒸腾水间的平衡。
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类型
水生动物的渗透压调节
渗透压调节
可以通过限制体表对盐类和水的通透性,改变所排出的尿和粪便的浓度与体积,逆浓度梯度地主动吸收或主动排出盐类和水等的方法里实现。
根据动物对环境盐度改变的反应方式划分
变渗动物
恒渗动物
按水生动物水盐调节机制分为
等渗动物
海洋生物
低渗动物
高渗动物
淡水动物
洄游鱼类由海水进入淡水时,通过提高排尿量来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陆生动物对环境湿度的适应机制
陆生动物水分代谢过程
失水
排尿、排粪、皮肤蒸发、呼吸道蒸发等
得水
饮水,食物中的水分,体表吸收水,代谢水等
陆生动物通过特定的形态结构、躲避及迁徙行为、生理调节等方式来适应干旱环境。
骆驼对炎热干旱适应原因
胃内有水囊,储存水分,可长时间不饮水
可长时间不饮水肺部呼出的水蒸气在扩大的鼻道内冷凝回收。
驼峰中贮藏有丰富的脂肪,在消耗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水分
肾脏发育良好,可对尿液进行很好的浓缩
骆驼血液中含有一种特别的蛋白质可维持血液中所含的水分
土壤因子
.能为陆生生物提供生活所必需的基质、矿物质元素和水分
是陆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场所
土壤是生态系统中能量交换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
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质地
含义
指不同大小的土壤固体颗粒的组合百分比
砂土
壤土
黏土
土壤结构
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土壤孔隙团聚体的数量与大小等
团粒结构
块状结构
片状结构
土壤水分
直接被植物根系吸收利用
有利于矿物质养分的分解、溶解和转化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合成
土壤水分过多过少对植物、动物、微生物均不利
土壤水分影响土壤动物生存与分布
土壤空气
积水和通气不良
阻碍植物根系生长和种子发芽,抑制植物根呼吸,动物向表层移动。
土壤空气----土壤微生物----植物影响
土壤温度
土壤温度影响种子萌发和扎根,影响根系生长,呼吸和吸收性能
土温影响矿物盐类的溶解、气体交换、水温蒸发、微生物活动及有机质的分解、间接影响生物生长
土壤温度导致土壤动物行为变化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酸碱度
酸性土植物生态类型(pH<6.5),茶树、越橘、杜鹃
中性土植物生态类型(pH6.5~7.5),大多数植物和农作物,小麦、水稻、大豆、油菜
盐碱性土植物生态类型(pH>7.5), 盐土/碱土,盐角草、盐爪爪,碱蓬等
土壤有机质
盐碱土不利因素
盐土植物生态类型及特征
聚盐性植物:碱蓬、滨藜盐角草
泌盐性植物:红树、大米草、柽柳
不透盐性植物:蒿属、盐地凤毛菊、田菁
酸性植物
茶、杜鹃、马尾松
钙土植物
南天竹、刺柏、黄连木、野花椒、西伯利亚落叶松等
沙生植物
骆驼刺、柠条、花棒
土壤矿物质元素
火因子
火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再循环,刺激了植物的生长。这种作用比通过细菌等微生物的分解要快得多。
.生物对火因子的适应
草本植物火烧后返青快、长得更茂盛,灌木在火烧后比乔木更易生长。
会影响野生动物的分布及数量
雪因子
雪被的导热率低,所以在寒冷的季节里,它能够保护土壤,使其不至于结冰或冻结,从而使深雪下的动植物免受冻害。
雪被改变了动物的活动及食物条件
风因子
风是空气流动的表现
风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理分布上
许多禾本科作物和森林树种的传粉是靠风作媒介的,这类植物称为“风媒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