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导图包含了大学材料成型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铸造成型、焊接成型、锻造成型等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是由邢建东等主编,2018年12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10章,较全面地介绍了凝固成形、塑性成形、焊接成形、表面成形、粉末成形和塑料成型的基本原理、工艺方法和技术要点,
大学课程3D打印材料第三章3D打印金属材料知识点总结导图,一张图带你完全了解相关内容,通过思维导图帮你提高效率,赶紧来试一试吧~
大学材料分析方法中的X射线物理学基础知识、X射线肉眼不可见,但具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使照相底板感光、能使一些气体产生电离的现象。
包含了大学铸造工艺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石英质砂也称硅砂,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石,其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铸造用硅砂是以石英为主要矿物成分,粒径为0.02~3.35mm的耐火颗粒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材料成型技术基础
金属液态成型
铸造性能
流动性
影响因素
化学成分
共晶
C Si越多越好
P促进 Mn S减弱
灰口铸铁,硅黄铜流动性最好;铸钢最差(铸钢wc<2.11 铸铁wc>2.11更接近共晶)
浇注温度
充型条件
压力越大 越大
减少铸型阻力,增大流速,减慢冷却速度均会增加
缺陷
冷隔
浇不足
收缩性
收缩的三个阶段
液态收缩
缩孔缩松
凝固收缩
固态收缩
应力 变形 裂纹
缩孔
缩松
变形
裂纹
热裂
冷裂
偏析
基本工艺
砂型铸造
铸造工艺图
浇注位置
浇注位置确定
重要加工面,大平面在下面
上面的面会出现砂眼气孔
薄而大平面放在下面
避免冷隔浇不足
厚壁放上面
顺序凝固,冒口补缩
减少型芯数量
利用自带型芯
分型面
分型面确定
最大截面
起模而不损害铸型
平直面
简化工艺
减少分型面,活块数量
简化操作,提高生产率
重要加工面,大部分加工面,尽量放下箱
保证精度
尽量与浇注位置一致
工艺参数
浇冒口位置
型芯数量 安装位置
特种铸造
金属型铸造
压力铸造
生产率最高
镶嵌件
低压铸造
离心铸造
双金属
熔模铸造
形状复杂薄壁铸件
铸造时型壳温度高,金属液流动性好
工艺流程
制作熔模
结壳
脱模
焙烧
浇注
金属塑性成形
锻造性能
金属本质
合金元素越多越差
wc越多越差
Cr W Mo V Ti降低锻造性能
面心>体心>密排六方
加工条件
温度
始锻温度不过高,终锻温度不过低
过高
浪费资源
晶粒粗大
过低
加工硬化
变形速度
应力状态
自由锻
工艺规程
绘制锻件图
加工余量
锻造公差
工艺余块
计算坯料重量尺寸
选择锻造工序
选择锻造设备
确定锻造温度范围
模锻
绘制模锻锻件图(分模面)
分模面选择
模锻件最大尺寸截面
保证能从模膛中取出
上下模分模面模膛轮廓相同
便于发现错模
平面,上下模深浅一致,模膛处于宽度最大深度最浅位置
利于模锻具制造
金属易充满模膛
利于锻件取出
减少工艺余块
节约金属
模锻斜度
模锻圆角半径
选择模锻设备
锤上模锻模膛
制坯模膛
拔长模膛
滚压模膛
弯曲模膛
模锻模膛
预锻模膛
1.使材料尺寸更接近锻件
2.终锻金属更易充满模膛
3.减少终锻模膛磨损,提高使用寿命
终端模膛
1.增加金属从模膛中流出的阻力,促进金属更好充满模膛
2.容纳多余金属
3减少上下模冲击
飞边槽
1.容纳多余金属
2.进入飞边槽金属冷却速度快,促进金属更好充满模膛
确定模锻工步
修整工序
冲压
拉深
冲裁
冲孔
落料
弯曲
坯料选材
焊接成型
焊接性能
碳当量,氢含量越多越差
与合金元素无关
强度等级越高越差
熔化焊
手工电弧焊
埋弧电弧焊
气体保护焊
co2气体保护焊
氩弧焊
电渣焊
压力焊
电阻焊
点焊
缝焊
对焊
电阻对焊
闪光对焊
摩擦焊
钎焊
焊接接头组织与性能
区域
焊缝
F+少量P
热影响区
熔合区
熔化金属凝固成铸态组织+未熔化粗大晶粒
过热区
过热粗大晶粒
正火区
细小均匀F+P,性能优于母材
部分相变区
组织不均匀
改善热影响区
1.低碳钢:热影响区不影响性能
2.低碳合金钢:焊后热处理,正火细化晶粒均匀组织
3.不能焊后热处理的:只能正确制定工艺减小热影响区
如何应对焊接应力与变形
应力
1.反变形
2.敲击
3.焊接次序
4.焊前预热
5.加热减应
焊后热处理:低温退火
焊接后消除
防止变形(前)
2.加余量
3.刚性固定
5.焊接次序
6.焊接规范
矫正变形(后)
1.机械法
2.加热法
适用于塑性好,没有淬硬倾向的低碳钢、普通低合金钢
坡口作用
1.保证焊缝根部焊透
2.便于清理焊渣
3.焊缝形状好,调节焊接变形
4.调节母材金属与填充金属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