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投入与产出分析
投入与产出分析,SDA结构分解,国民经济学,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完全需要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完全感应系数等技术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生产诱发额,生产诱发度
编辑于2022-06-08 09:40:24投入与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技术的产生、推广与发展
第一节 投入产出技术的产生与推广
一、含义
投入含义: 生产系统 消耗
中间投入:原材料
最初投入(增加值):固定资产、劳动者
产出含义:结果 物质产品和劳务
中间产品 再次被投入生产
最终产品
消费
投资
出口
投入与产出具有一定的数量规律性
投入产出技术:在经济理论指导下,建立投入产出模型 一种经济数量分析方法 研究和分析部门间的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利用投入产出表和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
投入产出模型:反映投入产出关系的数学模型
投入产出表:反映投入和产出的表格
二、产生
时间:1936
创始人:美国的列昂惕夫 1973年获得诺贝尔奖
三、投入产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968年,联合国将投入产出表纳入国民经济体系SNA
研究国防开支增加或减少UI美国经济的影响
研究提高工资对物价上涨的影响
预测二战后对刚的需求量
预测二战后美国的就业情况
投入产模型的种类
分析时期
静态
开模型:最终产品作为外生变量
闭模型:手游变量都是内生变量
局部闭模型
动态
开模型:最终产品作为外生变量
闭模型:手游变量都是内生变量
局部闭模型
计量单位
价值型
实物型
劳动型
能量型
混合型
研究范围
世界投入产出模型
全国投入产出模型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
部门投入产出模型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地区间(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
研究时间
报告期投入产出模型
预测期投入产出模型
第二节 投入产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一、投入产出技术在中国的引入与早期发展
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究
1974-1976年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在中国的发函状况
1987年3月 规定
已编制了7年的全国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重要事件
第一个全国投入产出比表:1973 实物型
第一个地区投入产出表:1979年山西省投入产出比表
第一个部门投入产出产出表:1978年化工系统投入产出表
第一个企业投入产出表:1964年天津化工厂投入产出表 1964年鞍山钢铁公司投入产出表
典型案例
陈锡康 预测粮食产量
刘起运
郭菊娥 金融领域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的产出与发展
1987.3月中国投入产出学会成立
静态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
第一节 静态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结构
一、静态价值型产出表
模型定义
由列昂惕夫提出


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中间流量 方阵

第二象限:最终和需求矩阵
列向量
第三象限:最初投入矩阵
行向量
第四象限 再分配矩阵 目前一般不考虑此阵
二、静态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的推导
行向平衡关系
中间需求+最终需求=总产出(总产品)
列向平衡关系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技术系数、投入系数。因为其反映了在一定技术水平下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影响因素
技术水平
管理水平
价格的相对变化
n个部门直接消耗系数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如下:·
中间投入率+增加值率=1
直接消耗系数的性质
列昂惕夫模型
将直接消耗系数引入到行模型
将直接消耗系数引入到投入产出列模型
列昂惕夫模型是投入产出技术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公式,它反映了最终需求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列昂惕夫逆矩阵全面地提示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关联关系。
第二节 完全消耗系数与完全分配系数
6个矩阵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定义
定义如下:aij= zij x j ( i, j =1,2,…,n) aij 表示第 j 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第i 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将aij 称之为第 j 部门对第i 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其经济意义是某部门生产单位产品对相关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它反映了在一定技术水平下第 j 部门与第i 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因此又将直接消耗系数称为技术系数、投入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定义
完全消耗系数是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的加和。完全消耗系数是指为了得到最终产品对各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 从经济意义上说,完全消耗系数反映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总产品的完全(直接和间接)消耗量。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定义
列昂惕夫逆矩阵 B~ 又称为完全需要系数矩阵, 它反映为了获得单位最终产品对各部门总产出的需求量,包括直接需求量 A ,间接需求量 A2 + A3 +… ,和最终需求量 I 。 完全需要系数不仅包括了为得到单位最终使用产品对各部门产品的直接和间接消耗,还包括了最终产品本身。 完全需要系数反映的是为了获得单位最终产品各部门所需要生产的产品总量。完全需要系数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的区别就在于两个矩阵的对角线元素相差 1,其他均相同。 从经济意义上说,完全需要系数反映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总产品的完全(直接和间接)需要量。完需要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的区别是前者包括最终产品本身。
直接分配系数矩阵
定义
定义如下: hij = zij xi (i, j =1,2,…,n )zij ,从列向上看表示了第 j 部门对第i 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从行向上看,则表示第i 部门分配(或投入)到第 j 部门的产品数量,直接分配系数反映各部门产品的分配情况,直接分配系数也称之为产出系数。其经济意义是第i 部门的单位产出中第 j 部门所能分配到的产品份额。
完全分配系数矩阵
定义
完全分配系数矩阵定义为G = G~ - I = (I - H )-1 - I ,其元素 gij 表示第i 部门对第 j 部门的完全分配系数, 等于直接分配系数与所有间接分配系数之和。 完全感应系数矩阵与完全分配系数矩阵之差为单位矩阵。
完全感应系数
定义
根据直接分配系数的定义如下:G~ 的元素g~ij 表示了第i 部门增加一个单位增加值所引起的第 j 部门总产值的增加量,称G~ 为完全感应系数矩阵。
影响力系数
定义
定义如下:用∑_(i=1)^n▒b ̃_ij 表示第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拉动作用之和,即反映第j部门单位最终产品对国民经济影响力的大小。为了便于比较各部门拉动作用的大小,度后项联系系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即使拉动作用为中等的部门取值1,于是得到了影响力系数,又称后项系数。
感应度系数
定义
生产诱发额
定义
生产诱发额是指某一类型的最终需求变动,通过部门间关联关系所引起的其他部门生产额的增加。第k类最终需求(消费、资本形成、出口)对第i部门的生产诱发额:
其中,f_ik表示第j 种产品用于k类最终需求的量。
生产诱发度
定义
生产诱发度是生产诱发额与相对应的最终需求总额之比:
投入产出技术与结构分解分析SDA
第一节 结构分解概述
基本思想
结构分解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将经济系统中某因素的变动分解为与之相关的各独立自变量变动的和,以测度其中某一自变量变动对因变量变动贡献的大小。
第二节 结构分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结构分解分析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最基本的结构分解分析是把两个时期总产出变动分解为经济技术系数的变动和最终需求的变动。
◆经济技术系数的变动: 两个时期里昂惕夫逆矩阵之差
◆最终需求的变动: 两个时期最终需求列向量之差
两因素模型的四种分解方法
第一种分解方法·
第二种分解方法·
第三种分解方法
第四种分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