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时间的雅称别称
在古代,年、季、月、日皆有雅称。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
编辑于2022-06-08 12:24:26古代时间的雅称别称
年
载
唐虞开始称年为“载”。陆游的《书愤》就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句,现在也还常说一年半载、千载难逢等。
岁
明徐光启所著《甘薯疏序》:“岁戊申。江以南大水。”至今还有“辞旧岁,迎新年”之句。
祀
子主题殷代称年为“祀”。《书·洪范》中日:“惟十有三祀。”
稔
谷一熟为稔。故亦谓年为稔。《国语·郑语》:“丸周存亡,不三稔矣。”
春
泛指时为年。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一卧东山三十春。”
秋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萱》:“四十余帝三百秋。”俗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其中的“秋”即年的意思。
霜
贾岛《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成阳。”霜即年。
四季
春
三春
古人习惯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孟郊《游子吟》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
春季3个月共90天,10天一春,故又得“九春”之名。
阮籍《咏怀》云:“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
青春
春天,草林极青,一派葱葱郁郁,因之称春为“青春”。
杜甫《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云:“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春阳
春天空气清爽新鲜,阳光温和明媚,所以春又有“青阳”之美称。
陈子昂《感遇》云:“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艳阳
春天风光明媚,故又称“艳阳”。
陈子昂《感遇》云:“白日每不归,青阳时暮矣。”
芳春
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
陆游《长安有狭邪行》云:“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阳春
指温暖的春天。
《管子•地数》有“阳春家事方作”。 李白“阳春召我以烟景”。
苍灵
苍灵即青帝,古代汉族神话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
《文选•颜延之》:“春官联事, 苍灵奉涂。” 清代曹寅《题廊前玉兰二断句》诗之一:“剖玉吹兰自脱胎,司春辛苦护花台。”
阳节
即阳春时节。
唐朝张九龄《巡属县道中作》有诗:“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
东陆
古人认为太阳沿黄道东行,一日一度。一周天365度,按春、夏、秋、冬分为四等分,依次为东陆、西陆、南陆、北陆。日行东陆,即经东方七宿(苍龙)所在区域,为之春。
《太平御览》:“日,春行东方青道曰东陆。”
东节
古人以北斗星斗柄指东为春,以五方配五季,春位在东,故称“东节”。
晋张协《杂诗》:“太昊启东节,春郊礼春祗。”
软节
春风柔和,故称“软节”。
晋曹毗《正朝》诗:“软节畅宇宙,和风被八区。”
发生
春天草木萌发、滋长,故有此称。
《尔雅•释天》:“春为发生。”
夏
长夏
“长夏”顾名思义就是夏日长,因为夏天太阳在北半球,白昼长,因此得称。
杜甫的《江村》“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朱明
古代称夏为"朱明"。《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注:"气赤而光明。"
《汉书·礼乐志》:"朱明盛长,敷与万物。
朱夏
据《尔雅·释天》曰:"夏为朱明",后因称夏季为"朱夏"。
三国魏曹植《槐赋》曰:"在季春以初茂,践朱夏而乃繁。" 杜甫有诗云:"我有阴江竹,能令朱夏寒。"
长嬴
《尔雅·释天》:"春为发生,夏为长嬴,"也作"长赢"。赢,通盈。谓使草木长盈者为夏,故称夏为长赢。
昊天
《尔雅·释天》:"夏为昊天。"郭璞注:"言气皓旰。"
槐序
槐树夏季开花,故称夏为槐序。明杨慎《艺林伐山·槐序》:"槐序,指夏日也。"
炎节
讲述时序四季风物的《梁元帝纂要》中曾指出,“夏天曰昊天,风曰炎风,节曰炎节。”
唐钱起诗曰:"单车动夙夜,越境正炎节。"
三夏
夏季三个月,简称"三夏"。《乐府诗集·子夜四时歌·夏歌》曰:"情知三夏熟,今日偏独甚。"
九夏
夏季共90天,简称"九夏"。
陶潜《荣木》诗序有"日月推迁,已复九夏"之句。范椁诗曰:"情知已是秋风后,留作明年九夏寒。"
秋
秋日
汉刘桢《赠五宫中郎将》诗:“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秋节
汉班捷妤《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九和
古代以九为金的成数(成数,泛指比率),秋属金且气和,所以称秋季为“九和”。《管子·幼官》:“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尹知章注:“金成数九,金气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
金天、金秋、金素
古代五行之说,秋属金,故称金天、金秋或“金素”。李善注解说:“金素,秋也。秋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素律、素节
秋属金而色白,秋天又称素秋、素律、。
晋朝潘正修有诗:“予登素秋,子登青春。” 杜甫《秋兴》:“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欧阳修《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 前蜀韦庄《三用韵》“素律初回驭,商飙暗触襟。” 欧阳修《水谷夜行寄苏子美》诗:“我来夏云初,素节今已届。”
商秋、素商
古以五音(宫商角徵羽)配合四时,商为秋。商音凄厉,与秋天肃杀之气相应,秋故名商秋。
晋潘尼《安石榴赋》:“商秋授气,收毕敛实。” 晋陆机《行思赋》:“商秋肃其发节,玄云霈而垂阴。” 杜甫《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今兹商用事,余热亦已末。” 何晏《景福殿赋》中有“结实商秋,敷华青春。”意为秋天结实,春天开花。 马祖常《秋夜》:“素商凄清扬微风,草根知秋有鸣蛩。”
泰秋
秋时安泰吉祥,谓之泰秋。
《管子.山至数》:“泰秋,田谷之存予者若干,今上敛谷以币。”
西陆
《隋书.天文志》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骆宾王《在狱咏蝉》诗曰:“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白藏
按五色学,秋色为白,秋又是收获储藏季节,故秋称之为白藏。梁元帝《篡要》:“秋曰白藏,亦曰收成。”有“白藏”注解曰:“气白而收藏万物。”《尔雅.释天》:“秋为白藏。”
三秋
古时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唐王勃《滕王阁序》就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之句。 清代纳兰性德《与顾梁汾书》:“天清气朗,时值三秋。”
九秋
整个秋季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有九秋之称。
晋张协《七命》诗:“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鸣飚。”唐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道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台前。”
冬
三冬
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
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二》“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九冬
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
南朝沈约《夕行闻夜鹤》:“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
严冬
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于是冬季又别称“九冬”。
唐代僧贯休《塞下曲》“严冬大河枯,嫖姚去深击”。
清冬
冬季万物萧条,天地间一片清寒,故冬天又有“清冬”之别称。
唐代诗人皇甫冉《冬夜集赋得寒漏》“清冬洛阳客,寒漏建章台”。
玄冬
“玄”为黑色,古代以四方为四季之位,北方冬位,其色黑,故冬天又别称“玄冬”。
东晋张望《贫士诗》“炎夏无完,玄冬无暖褐”。
穷冬
“穷”,尽也。冬季为一年之中最后一个季节,故有“穷冬”之别称。
唐代黄滔《送友人游边》“关河初落日,霜雪下穷冬”。
穷阴
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了,故有此称。
白居易《岁晚旅望》诗“向晚苍苍南北望,穷阴旅思两无边”。
北陆
《隋书·志第十五·天文中·七曜》载:“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北陆谓之冬”。北陆本指太阳冬季所在的方位,后来被人们用来代称冬天。
西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其二中的“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玄英
《尔雅·释天》云:“冬为玄英”。后人因此用之代称冬天。
唐代魏征《道观内柏树赋》:“涉青阳不增其华,历玄英不减其翠”。
玄序
玄,冬之色,序,季节。用“玄序”称冬季者。
唐许敬宗《奉和守岁制》诗:“玉佩移玄序,金奏赏彤闱”。
岁馀
古人读书有所谓“三馀”之说。三馀者: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而“岁之馀”的冬天读书效果最好。
严节
梁任石《赠徐征君》“何以表相思,贞松擅严节”。
十二个月
一月
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陬月、孟陬
二月
酣春、仲春、中春、甜春、令月、杏月
三月
晚春、暮春、末春、季春、杪春、蚕月、桃月。
四月
孟夏,初夏,首夏,槐夏
五月
仲夏,超夏
六月
季夏,末夏
七月
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
八月
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
九月
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
十月
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
十一月
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
十二月
孟春、初春、早春、上春、肇春、端春
按植物命名
一月
柳月
二月
杏月,花月,竹秋
三月
桃月,桐月,蚕月
四月
槐月,麦月
五月
榴月,蒲月
六月
杏月,花月,竹秋
七月
兰月,瓜月
八月
桂月,萤月,竹春
九月
菊月,苔月
十月
阳月,梅月
十一月
蒹月,葭月
十二月
腊月
按季节命名
一月
孟春
二月
仲春
三月
季春
四月
孟夏
五月
仲夏
六月
季夏
七月
孟秋
八月
仲秋
九月
季秋
十月
孟冬
十一月
仲冬
十二月
季冬
按十二地支命名
一月
寅月
二月
卯月
三月
辰月
四月
巳月
五月
午月
六月
未月
七月
申月
八月
酉月
九月
戌月
十月
亥月
十一月
子月
十二月
丑月
出自诗经
一月
开岁
二月
绀香
三月
桃良
四月
秀蔓
五月
鸣蝄
六月
精阳
七月
流火
八月
未央
九月
授衣
十月
获稻
十一月
龙潜
十二月
嘉年
以《尔雅释天》月阴为名
一月
陬月
二月
如月
三月
寎月
四月
余月
五月
皋月
六月
且月
七月
相月
八月
壮月
九月
玄月
十月
阳月
十一月
辜月
十二月
涂月
出自古诗词
一月
芳岁,献春,新正
二月
酣春,花朝,芳春
三月
雩风,莺时,晓春
四月
朱明,槐序,桐夏
五月
清和,鸣蝄,郁燕
六月
玉绳,溽暑,徂暑
七月
瓜时,兰秋,肇秋
八月
南宫,雁来,红染
九月
青女,霜序,菊序
十月
霜华,子春,始冰
十一月
寒艳,霜见,广寒
十二月
穷节,清祀,星回
以万物生长凋零变化为名
一月
端月
二月
令月
三月
央月
四月
乏月
五月
满月
六月
焦月
七月
凉月
八月
爽月
九月
朽月
十月
良月
十一月
畅月
十二月
残月
以月份吉凶定名
一月
嘉月
二月
丽月
三月
禊月
四月
纯月
五月
恶月
六月
秀月
七月
砧月
八月
虹月
九月
琼月
十月
吉月
十一月
幸月
十二月
嘉平月
以周易十二辟卦定名
一月
泰月
二月
大壮
三月
夬月
四月
乾月
五月
姤月
六月
遁月
七月
否月
八月
观月
九月
剥月
十月
坤月
十一月
复月
十二月
临月
一个月的每一天
分朔望念
朔
农历初一至初十
初一
朔一日
初二
朔二日
初三
朔三日
初四
朔四日
初五
朔五日
初六
朔六日
初七
朔七日
初八
朔八日
初九
朔九日
初十
朔十日
望
农历十一至二十
十一
望一日
十二
望二日
十三
望三日
十四
望四日
十五
望五日
十六
望六日
十七
望七日
十八
望八日
十九
望九日
二十
望十日
念
农历二十一至三十
二十一
念一日
二十二
念二日
二十三
念三日
二十四
念四日
二十五
念五日
二十六
念六日
二十七
念七日
二十八
念八日
二十九
念九日
三十
念十日
分上中下三旬
大月
上旬10天
中旬10天
下旬10天
小月
上旬l0天
中旬l0天
下旬l0天
二月
闰年
上旬10天
中旬10天
下旬9天
平年
上旬10天
中旬10天
下旬8天
每一天
一
东
二
冬
三
江
四
支
五
微
六
鱼
七
虞
八
齐
九
佳
十
灰
十一
真
十二
文
十三
元
十四
寒
十五
删
十六
铣
十七
筱
十八
巧
十九
皓
二十
哿
二十一
马
二十二
养
二十三
梗
二十四
敬
二十五
有
二十六
宥
二十七
感
二十八
勘
二十九
艳
三十
卅
每一天月相
一
新月,朔月
二
既朔月
三
娥眉新月
四
娥眉新月
五
娥眉月
六
夕月
七
上弦月
八
下弦月
九
九夜月
十
宵月
十一
宵月
十二
宵月
十三
渐盈凸月
十四
小望月
十五
满月,望月
十六
既望月
十七
立待月
十八
居待月
十九
寝待月
二十
更待月
二十一
渐亏凸月
二十二
下弦月
二十三
下弦月
二十四
有明月
二十五
有明月
二十六
娥眉残月
二十七
娥眉残月
二十八
残月
二十九
晓月
三十
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