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7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磺胺类)
药理学人工合成抗菌药 页面1——喹诺酮类 页面2——磺胺类和其他合成抗菌药 包括其作用机制、药理作用、常用药物及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根据景晴老师的课和课本整理,相对较为全面,适用于预习、复习、考研、执业药师
编辑于2022-06-08 14:37:06组会汇报或者其他汇报,基本上的步骤都是:①罗列背景情景;②当下的冲突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有什么工作是别人没解决的?不解决会怎样?)③问题有什么(目前主要做了什么工作,做的过程出现了什么问题?)④分析问题,找出答案
SOP是Standarde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流程,通过把重复性的工作进行细化和拆解,固定成一套流程程序,每天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拜托低效的忙碌,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任务上,节约时间。
这是一篇关于基因表达调控 的思维导图,生物化学基因表达调控内容,包括真核,原核生物的表达调控,详细介绍了各部分主要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组会汇报或者其他汇报,基本上的步骤都是:①罗列背景情景;②当下的冲突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有什么工作是别人没解决的?不解决会怎样?)③问题有什么(目前主要做了什么工作,做的过程出现了什么问题?)④分析问题,找出答案
SOP是Standarde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操作流程,通过把重复性的工作进行细化和拆解,固定成一套流程程序,每天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拜托低效的忙碌,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关键任务上,节约时间。
这是一篇关于基因表达调控 的思维导图,生物化学基因表达调控内容,包括真核,原核生物的表达调控,详细介绍了各部分主要内容
喹诺酮类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
第一代:萘啶酸(1962)
第二代
吡哌酸(1974)
仅适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
疗效差
耐药性发展迅速
应用日趋减少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诺氟沙星(氟哌酸)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依诺沙星、培氟沙星
第四代
新氟喹诺酮类
格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克林沙星
特点
口服有效
副作用小
耐药性还未大量产生
发展迅速
临床应用使用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干扰DNA复制
喹诺酮类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效果好、杀菌药
尤其对格兰阴性菌作用强,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在内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环丙沙星最强)
对部分格兰阳性菌,如金葡菌及产酶金葡菌也有良好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最强)
某些品种(环丙、左氧氟)对结核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厌氧菌也有作用
新喹诺酮类抗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特别是对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莫西沙星还具有其他氟喹诺酮类所缺乏的抗厌氧菌活性
口服吸收良好,体内分布广
可进入骨、关节
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可进入脑脊液
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t1/2较长
多数以原形经肾排泄,尿药浓度高
部分经肝脏代谢后,由肾排出
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
消化道反应:常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氧氟沙星可致伪膜性肠炎
过敏: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敏性皮炎(洛美沙星多见)等
中枢神经系统:头痛、眩晕等
不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史者,尤其癫痫病史者
关节软骨组织损害:所有氟喹诺酮类在儿童可引起关节痛及肿胀
故不应用于青春期前儿童或妊娠期妇女
适用于敏感病原菌所致感染
泌尿生殖道感染
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宫颈炎
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也可有效治疗淋菌和衣原体感染所致尿道炎和宫颈炎
肠道感染
可以杀死多种导致腹泻、胃肠炎和细菌性痢疾的细菌
也可有效治疗伤寒耐药菌株、其他沙门菌属感染及肠毒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旅行性腹泻
呼吸道感染
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可有效治疗结核
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对衣原体、支原体和军团菌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有效
其他感染
常用药物
诺氟沙星(氟哌酸)
第一个喹诺酮类药,抗菌作用在第三代中最低
诺氟沙星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无并发症的感染
安全范围窄,不良反应多,现已少用
氧氟沙星(氟嗪酸)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快而完全,痰中浓度高
胆汁中浓度约为血药浓度的7倍左右
在脑脊液中浓度最高
尿中排出量为本类药物最高
抗菌谱特点
高效(诺氟沙星的3~5倍)
广谱
临床应用特点
用于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对结核杆菌有效(二线抗结核药)
不良反应特点
相对少且轻
左氧氟沙星
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抗菌活性为氧氟沙星2倍(剂量仅为氧氟沙星的1/2)
左氧氟沙星除对临床上常见的格兰阳性和阳性致病菌表现出极强的抗菌活性外,对支原体、衣原体及军团菌也有较强的灭杀作用
不良反应最低,是目前上市氟喹诺酮类最低者
环丙沙星
抗菌谱广,对格兰阴性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目前临床应用喹诺酮类中最强者
一些对氨基糖苷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耐药的细菌对环丙沙星敏感
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
对厌氧菌无效
可进入脑脊,用于流行性脑脊膜炎和化脓性胸膜炎
洛美沙星
t1/2达7h,可每日给药一次
体内抗菌活性较氧氟沙星强,但不及氟罗沙星
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还适用于衣原体感染及结核病的治疗
具有光毒性或光敏性(洛美沙星最易发生)
氟罗沙星(多氟沙星)
血药浓度高,维持时间长
每日给药一次即有显著临床疗效
体外抗菌活性略低于环丙沙星,但体内抗菌活性强于现有各类喹诺酮类
司帕沙星
长效(t1/2为17.6h),抗菌活性强,组织穿透力强
对格兰阳性菌活性明显优于环丙沙星
对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仍有效
对格兰阴性菌、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结核分枝杆菌(包括异烟肼和利福平耐药菌)作用也较强
有光毒性反应,还可产生Q-T间期延长,宜慎用
莫西沙星
活性强:治疗患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的成人(≥18岁),以及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不耐药
吸收好
分布好
代谢好
最大的威胁:过敏性休克(可危及生命)
克林沙星
特点是对厌氧菌作用强,对HP敏感
加替沙星
对厌氧菌有效
影响糖代谢,糖尿病患者慎用
磺胺类和其他合成抗菌药
磺胺类
常用药物及其英文缩写
全身应用磺胺类
磺胺异恶唑(SIZ,菌得清)
磺胺嘧啶(SD,磺胺哒嗪)
磺胺甲恶唑(SMZ,新诺明)
磺胺多辛(SDM,周效磺胺)
局部应用磺胺类
柳氮磺氨嘧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嘧啶)
甲磺灭脓(SML,磺胺米隆)
磺胺嘧啶银(SD-Ag)
磺胺醋酰(SA)
作用机制
磺胺类药物结构与PABA(对氨基苯甲酸)相似,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二氢叶酸和四氢叶酸合成减少,从而抑制了细菌生长繁殖。
抗菌谱
广谱抑菌药
对大多数G+菌和G-菌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等敏感。
对沙眼衣原体、疟原虫、肺囊虫有抑制作用。
对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无效。
磺胺嘧啶银和磺胺米隆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耐药性
细菌PABA产生增加,削弱磺胺竞争性
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改变,亲和力下降
细菌灭活药物能力增强
细菌代谢途径改变
细胞膜或胞壁对药物通透性降低
应用
可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感染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SD血浆蛋白结合率低,易进入脑脊液
泌尿道感染
SD、SIZ、SMZ、复方新诺明(SMZ+TMP)——在尿中浓度高
呼吸道感染:复方新诺明
SD-Ag和SML:烧伤创面感染
柳氮磺嘧啶:口服难吸收,治肠道感染
SA:眼部感染、沙眼、结膜炎、角膜炎
伤寒:SMZ+TMP(复方新诺明)
鼠疫:SD+链霉素
不良反应
泌尿道损害
磺胺类可在尿中沉淀形成结晶尿
碱化尿液多饮水,定期检查尿常规
急性溶血性贫血: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更容易出现
造血系统毒性:如粒细胞缺乏症,严重者可因骨髓抑制而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
过敏反应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
可引起黄疸,甚至出现核黄疸
新生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其他合成抗菌药
甲氧苄啶
抗菌谱:与磺胺相似,较广
机制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与磺胺合用协同增效(SD+TMP,SMZ+TMP)
应用
与磺胺合用,不单用
TMP常与SMZ和/或SD制成复合片剂,以发挥协同抗菌作用
复方甲恶唑片(SMZ+TMP,复方新诺明)
SMZ+TMP=5:1
TMP药动特征与磺胺甲恶唑(SMZ)相似
应用
单纯性、慢性、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
伤寒杆菌及其他沙门菌属引起的感染
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肠道感染
卡氏肺囊虫、奴卡菌感染
双嘧啶片(SD+TMP)
增效联磺片(SD+SMZ+TMP)
硝基呋喃类
呋喃妥因(呋喃坦啶)
抗菌作用
抑菌药,多数大肠杆菌、肠球菌对其敏感
血药浓度很低,不适用于全身感染的治疗
临床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感染
不良反应
多发性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症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尚可出现溶血性贫血
呋喃唑酮
特点
口服吸收少,肠内浓度高
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和旅游者腹泻
也可用于伤寒、霍乱
不良反应
除胃肠道反应外,偶见溶血性贫血和黄疸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灭滴灵)
作用及应用
厌氧菌感染(需氧菌无效)
滴虫病
阿米巴病
贾第鞭毛虫病
不良反应
头痛、恶心、呕吐、口干、金属味感等
替硝唑、奥硝唑
抗菌谱与甲硝唑相似
抗菌活性强且副作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