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1840——1919(1)
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19纪事 抵御侵略、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知识点梳理
编辑于2021-11-26 09:54:231840——1919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的特点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政制度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单选)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单选)
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多选)
社会性质变了
社会主要矛盾变了
革命性质变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840—1949)
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
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大国
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
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单选)
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最基本特征)(单选)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新的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多选)
中国工人阶级(无产阶级)的很大一部分比中国资产阶级的年龄更老
工人阶级的特点(多选)
革命性最强、分布集中、战斗力强、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中国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两个中国梦)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争取(两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近代)——反帝反封建
实现(两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现代)
两大历史任务关系: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多选)
区别:两者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
联系: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和瓜分的图谋,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 (租界港湾和划分势力)(普遍民族意识觉醒)
三国干涉还辽(俄、德、法)(多选)
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原因(多选)
中国是一个大国
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
义和团运动
口号
扶清(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灭洋(笼统的排外主义)
原因:迷信落后
义和团运动的缺点(多选)
蒙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
笼统的排外主义
存在迷信、落后的倾向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及原因(多选)
客观原因:西方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敌人力量过于强大)
主观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
重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民族意识的觉醒
林则徐 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单选)
《海国图志》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单选)
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维新派)
共同特点(多选)
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
具有一定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同西方国家进行“商战”
设立议院,实行“军民共主”制度等主张
严复(单选)
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孙中山喊出了“振兴中华”(单选)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天朝田亩制度》
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单选)
平均分配土地(未执行)
平均分配农副产品
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进步意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反封建)
制度缺点
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质
平分土地方案未付诸实行
《资政新篇》洪仁玕
(单选)提出“准富者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 把向西方的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生产关系的领域
评价
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反封建)色彩的方案
未能付诸实施
超出了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
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单选)
太平天国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历史意义(多选)
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是旧时农民战争的最高峰(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了不同于 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颁布了《资政新篇》)(单选)
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局限性(失败原因、缺点)
★根本原因(单选):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
未能正确的对待儒学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
战略上的失误
不能制止腐败
教训(是否完成第一大历史任务)
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取得胜利的重任 (未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第一大历史任务)
洋务运动(自强运动)的兴衰 ★(不反封建)
洋务事业的兴办
奕、曾国藩、李鸿章 “洋务派”(守旧派)
意图(多选)
镇压农民起义,加强海防、边防,发展实力
★最先做出完整表述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是冯桂芬(单选)
指导思想:中体(主体)西用(辅助补充)
失败的根本原因:封建性极强
洋务事业(多选)
兴办近代企业
民用企业(资本主义性质)特点(多选)
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
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失败
历史作用: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失败标志(单选):甲午战争一役,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失败
维新运动的兴起与夭折
戊戌维新运动的开展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三个问题(多选)
要不要变法
要不要兴兵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学堂
★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百日维新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京师大学堂被保留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与教训
★意义
爱国救亡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五四运动)
戊戌维新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单选)
教训(完成不了历史任务):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
生产力
财富
生产关系
所有制
公有制
私有制
分配
剥削压迫
地位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反封建
人民解放
民族独立
反帝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