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糖代谢
糖代谢思维导图: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血糖调节、磷酸戊糖途径、有氧氧化、无氧氧化(葡萄糖→葡糖-6符号-磷酸己糖激酶 消耗ATP)等等
编辑于2022-06-09 10:45:58糖代谢
糖的摄取和利用
糖消化后以单体形式吸收
细胞摄取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
葡糖转运蛋白(GLUT)
体内糖代谢涉及分解、储存和合成三方面
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分为三个阶段
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丙酮酸
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丙酮酸+NAD+HS-CoA==乙酰CoA+NADH+H+CO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辅因子<焦磷酸硫胺素TPP、硫辛酸、FAD、NAD+、CoA>
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提供能量
一次循环发生2次脱羧反应、释放2分子CO2、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一分子NTP、4次脱氢反应、3分子NADH+H和一分子FADH2
三羧酸循环使乙酰CoA彻底氧化
三羧酸循环由八步反应组成(4次脱氢、2次脱羧、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释放2分子CO2)
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柠檬酸合酶、限速步骤)
柠檬酸经顺乌头酸转变为异柠檬酸(顺乌头酸酶)
异柠檬酸氧化脱羧转变为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脱氢酶、氧化脱羧、限速步骤)
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生成琥珀酰CoA(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氧化脱羧、限速步骤
琥珀酰CoA合成酶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位于线粒体内膜,辅因子FAD、生成1.5ATP)
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
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
三羧酸循环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中占核心地位
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营养物质分解产能的共同通路
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联系的枢纽
糖的有氧氧化是糖分解功能的主要方式
NADH生成2.5ATP,FADH2生成1.5ATP,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1ATP;一分子乙酰CoA彻底氧化生成10ATP,从丙酮酸脱氢计算产生12.5ATP;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生成30/32molATP
糖的有氧氧化主要受能量供需平衡调节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调节乙酰CoA的生成速率
细胞内能量状态和代谢产物生成量(ATP、乙酰CoA、NADH别构抑制,AMP别构激活)
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调节乙酰CoA的氧化速率
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底物的别构激活作用
产物的别构抑制作用
能量状态的调节作用
Ca2+的激活作用
柠檬酸是协同调节糖代谢1和脂代谢的枢纽物质
糖的有氧氧化各阶段相互调节
通过共同的代谢物别构调节各阶段的关键酶
柠檬酸、NADH别构剂
能量阶段协同调节糖有氧氧化各阶段的关键酶
糖氧化产能方式的选择有组织偏好
巴斯德效应:肌组织在有氧条件下,糖的有氧氧化活跃,而无氧氧化受到抑制
瓦伯格效应:增殖活跃的组织即使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也不会彻底氧化,而是被分解生成乳酸
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无氧氧化分为糖酵解和乳酸生成两个阶段
葡萄糖经糖酵解分解为两分子丙酮酸(前五步耗能,两次磷酸化反应、消耗2分子ATP;后五步产能、2分子磷酸丙糖经两次底物水平磷酸化转化成2分子丙酮酸、生成4ATP)
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糖-6-磷酸(己糖激酶、磷酸化反应、限速步骤、需My2+)
葡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6-磷酸(磷酸己糖异构酶、醛糖与酮糖间异构反应、需My2+)
果糖-6-磷酸转变为果糖-1,6-二磷酸(磷酸果糖激酶-1、磷酸化反应、需ATP,My2+、限速步骤)
果糖-1,6-二磷酸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醛缩酶、磷酸二羟丙酮和3-磷酸甘油醛)
磷酸二羟丙酮转变为3-磷酸甘油醛(磷酸丙糖异构酶、α-磷酸甘油是联系葡萄糖代谢和脂肪代谢的重要枢纽物质)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生成ATP、需My2+、底物水平磷酸化)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构酶、需My2+)
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丙酮酸(丙酮酸激酶、需K+、My2+、限速步骤、底物水平磷酸化)
丙酮酸被还原为乳酸
乳酸脱氢酶LDH、NADH+H[来自第六步反应]提供还原所需H
糖酵解的调节取决于三个关键酶活性
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糖酵解速率最重要
别构抑制剂-ATP、柠檬酸;别构激活剂-ADP\AMP、果糖-1,6-二磷酸、果糖-2,6-二磷酸<最强>
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的第二个重要的调节点
别构激活剂-果糖-1,6-二磷酸;ATP、肝内丙氨酸具有抑制作用
己糖激酶受到反馈抑制调节
糖的无氧氧化为机体快速供能
不利用氧迅速提供能量,产生大量乳酸被肝利用进行糖异生
其他单糖可转变为糖酵解的中间产物
果糖磷酸化后进入糖酵解
主要在肝内代谢
周围组织中代谢
半乳糖转变为葡糖-1-磷酸进入糖酵解
甘露糖转变为果糖-6-磷酸进入糖酵解
糖代谢
磷酸戊糖途径
磷酸戊糖途径分为两个阶段
氧化阶段生成NADPH和磷酸核糖
葡糖-6-磷酸氧化为6-磷酸葡糖酸内酯(葡糖-6-磷酸脱氢酶、需My2+,NADP+接受H生成NADPH)
6-磷酸葡糖酸内酯水解为6-磷酸葡糖酸(内酯酶)
6-磷酸葡糖酸氧化脱羧生成核酮糖-5-磷酸(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生成NADPH和CO2)
核酮糖转变为核糖-5-磷酸或木酮糖-5-磷酸(核酮糖-5-磷酸经异构酶)
基因转移阶段生成磷酸己糖和磷酸丙糖
3*葡糖-6-磷酸+6NADP+==2*果糖-6-磷酸+3-磷酸甘油醛+6NADPH+6H+6CO2
磷酸戊糖途径主要受NADPH/NADP+比值的调节
葡糖-6-磷酸脱氢酶为关键酶
磷酸戊糖途径是NADPH和磷酸核糖的主要来源
提供磷酸核糖参与核糖的生物合成
氧化阶段和基因转移阶段均生成
提供NADPH作为供氢体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NADPH是许多合成代谢的供氢体
参与脂质合成
参与氨基酸合成
NADPH参与羟化反应
NADPH用于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
糖异生
糖异生不完全是糖酵解的逆反应
丙酮酸经丙酮酸羧化支路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羧化支路包括两步反应
丙酮酸羧化酶,辅因子生物素(CO2与生物素结合,消耗ATP,活化CO2再转移给丙酮酸生成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草酰乙酸脱羧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消耗一个高能磷酸键)
草酰乙酸运出线粒体有两种方式
经苹果酸转移(苹果酸脱氢酶)
经天冬氨酸转运(谷草转氨酶)
果糖-1,6-二磷酸水解为果糖-6-磷酸(果糖二磷酸酶-1)
葡糖-6-磷酸水解为葡萄糖(葡糖-6-磷酸酶)
糖异生和糖酵解的反向调节主要针对两个底物循环
第一个底物循环调节果糖-6-磷酸与果糖-1,6-二磷酸的互变
果糖-1,6-二磷酸和AMP反向调节第一个底物循环
果糖-2,6-二磷酸是肝内糖异生与糖酵解的主要调节信号
第二个底物循环调节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与丙酮酸的互变
丙酮酸激酶受别构调节和磷酸化修饰调节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受激素诱导的含量调节
丙酮酸羧化酶受乙酰CoA的别构调节
两个底物循环的调节相互联系和协调
糖异生的主要生理意义是维持血糖的恒定
维持血糖恒定是肝糖异生最重要的生理作用
糖异生是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存的重要途径
肾糖异生增强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
肌收缩产生的乳酸在肝内糖异生形成乳酸循环
血糖及其调节
血糖水平保持恒定
血糖稳态主要受激素调节
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主要激素
体内有多种升高血糖的激素
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主要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升高血糖
肾上腺素是强有力的升高血糖的激素
糖代谢障碍导致血糖水平异常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
高血糖是指空腹血糖高于7mmol/L
糖尿病是常见的糖代谢紊乱疾病
高糖刺激产生损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生成葡糖醛酸
多元醇途径生成少量多元醇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合成是将葡萄糖连接成多聚体
葡萄糖活化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糖原合成的起始需要引物
UDPG中的葡萄糖基连接形成直链和支链
糖原合成是耗能过程
糖原分解是从非还原性末端进行磷酸解
糖原磷酸化酶分解α-1,4糖苷键释放出葡糖-1-磷酸
脱支酶分解α-1,6-糖苷键释放出游离葡萄糖
肝利用葡糖-6-磷酸生成葡萄糖而肌不能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活性调节彼此相反
磷酸化修饰对两个关键酶进行反向调节
磷酸化的糖原磷酸化酶是活化形式
去磷酸化的糖原合酶是活化形式
激素反向调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肝糖原分解主要受胰高血糖素调节
肌糖原分解主要受肾上腺素调节
糖原合成主要受胰岛素调节
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受不同的别构抑制剂调节
肝糖原磷酸化酶主要受葡萄糖别构抑制
肌糖原分解主要受能量和Ca2+的别构调节
糖原贮积症由先天性酶缺陷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