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神病学(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
焦虑与恐惧相关障碍特征包括过度的焦虑和恐惧,以及相关行为紊乱,导致患者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苦恼或损害,主要学习其临床表现。
编辑于2022-06-09 18:22:52焦虑与恐惧障碍
广泛型焦虑障碍
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和运动性不安;45~55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遗传度30%~40%
神经生物因素
神经影像血:青少年杏仁核、前额叶背内侧体积增大
神经生化:GABA系统,5-HT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系统
心理相关因素
行为主体理论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的恐惧形成的一种反射
临床表现
精神性焦虑
精神上的过度担心哈是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的事件经常担心
自由浮动性焦虑:患者不能明确意识到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
预期焦虑:患者担心的也许现实生活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其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很不相称
躯体性焦虑
表现为运动性不安和肌肉紧张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表现为心动过速、胸闷气短、头晕头痛、皮肤潮红、出汗或苍白、口干等
其他症状
广泛型焦虑患者常常合并疲劳、抑郁、强迫、惊恐、恐惧发作以及人格解体等症状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必须在至少6个月内大多数时间存在焦虑原发症状;没达到6个月则为焦虑状态
过度焦虑和担忧
运动性紧张
自主神经活动亢进
鉴别诊断
需要与躯体相关疾病、精神障碍相关焦虑、药源性焦虑相互鉴别
治疗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综合应用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方法
药物治疗:包括有抗焦虑作用的的抗抑郁药SNRIs、(可将BZDs 与其联合使用,维持期2~4周)、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
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认知行为治疗
惊恐障碍
又称急性焦虑障碍,其主要特点是突然发作的、不可预测的、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体验,一般历时5~20分钟,伴有濒死感和失控感,患者常常体验到濒临灾难性结局的害怕和恐惧,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
病因和发病机制
遗传:遗传度40%
神经生物相关因素
CO2超敏学说:给惊恐患者吸入5%的CO2可以诱发惊恐发作,而健康人没有此反应
GABA系统:BDZs首选迅速控制惊恐发作
NE系统和5-HT系统
神经影像学
心理社会相关因素
临床表现
惊恐发作的特点是突发莫名惊恐,随即缓解,间歇期有预期焦虑,部分患者会有回避行为
惊恐发作
无特殊恐惧性处境时,突然感到一种紧张、害怕、恐惧感,此时伴有濒死感,惊恐发作通常起病及,终止迅速,通常20~30min,很少超过1小时,但是可以继续发作,发作期间始终意识清晰
预期焦虑
患者在发作后的间歇期仍然心有余悸,担心再次发生或不良后果
回避行为
60%患者对再次发作持续性焦虑害怕,出现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患者以惊恐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相关症状
在至少一次的惊恐发作1月之内
持续担心再次发作
担心发作的后果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与发作相关的行为改变
排出其他临床问题
鉴别诊断
需要与心血管疾病、其他躯体疾病导致的惊恐发作、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或戒断和其他精神障碍相互鉴别
药物治疗
BZDs药物治疗是惊恐发作的首选,起效快,可选用劳拉西泮、阿普唑仑等,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药物依赖
场所恐惧障碍
场所恐惧障碍是一种焦虑恐惧障碍,所恐惧的对象是特定场所或处境,如在出现惊恐发作和其他尴尬情况下难以逃离或不能得到帮助场所,尽管当时并无危险
病因和发病机制:遗传度61%,场所恐怖障碍发病与儿童时期的负性和应激事件,如分离、父母过世或被攻击等明显相关
社交焦虑障碍
又称社交恐惧症,是以在社交场合持续性紧张或恐惧,回避社交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焦虑恐惧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