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伦理2(概念、特征、作用)
伦理的概念,特征作用知识点总结。分为法官职业伦理,检察官职业伦理,律师职业伦理。仲裁员职业伦理,公证员职业伦理,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伦理,法学专业教师职业伦理几个模块。
编辑于2022-06-10 01:16:34概念、特征、作用
1. 法官职业伦理
一、概念
法官职业伦理是指员额法官在审判执行、履行司法职能相关活动及法官个人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道德理念与司法习惯等总和。法官职业伦理是法官应当遵循的职业操守,是法官各方面的行为准则, 同时也是评价法官职业行为好坏的尺度与标准,对于法官这一特殊的群体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正确理解好法官职业伦理的概念,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第一,法官职业伦理的主体是员额法官与人民陪审员。 第二,法官职业伦理规范对象是法官审判执行活动、履行司法职能相关活动以及法官个人生活。 第三,法官职业伦理的外延有行为规范、职业道德理念与司法习惯等
二 、特征
1.职业的特殊性 2.伦理的高标准化与示范化 3.伦理的高度成文化与强制性
三、作用
1.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2.有利于维护司法权威 3.有利于树立法官良好形象
2. 检察官职业伦理
一、概念
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属性的理解 第一、并不意味着检察机关是一个全面监督国家法律实施的机关。 第二、检察机关是“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 第三、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第四、检察机关是“法律”的监督机关。 第五、检察机关是“具体”的法律监督机关。 第六、检察机关是“程序性”的法律监督机关。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包括 (一)依照法律规定对有关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二)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批准或者决定是否逮捕犯罪嫌疑人; (三)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提起公诉,对决定提起公诉的案件支持公诉; (四)依照法律规定提起公益诉讼; (五)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六)对判决、裁定等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工作实行法律监督; (七)对监狱、看守所的执法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二 、特征
信念、责任
1、检察官自身行为 2、与当事人的关系 3、与同行的关系、 4、与法官、警察等的关系
三、作用
1、其价值内涵,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法律职业群体的期望与要求 2、其受关注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法律职业群体在社会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 3、其恪守程度,影响着社会公众对法律职业群体的整体性评价
3. 律师职业伦理
一、概念
律师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职业伦理在调整律师执业活动、保证法律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 、特征
1.律师职业伦理约束的主体是律师和律师事务所 2.律师职业伦理是以律师执业为基础,规范的对象主要是律师的执业行为 3.良好的律师职业伦理对社会具有正面影响
三、作用
1.有助于维护和提高律师职业的信誉 2.促进律师行业的发展 3.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伦理水平 4.律师职业伦理可以对律师的执业活动起到规范和保护作用 5.律师职业伦理可以对律师的执业行为起到评价和矫正作用 6.律师职业伦理规范还可以对律师群体起到约束和强制作用
4. 仲裁员职业伦理
一、概念
仲裁(arbitration)是指当事人双方在争议发生前或者争议发生后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交给中立的第三者作出裁决,从而使纠纷得到解决的制度和方式。相比于人民调解,仲裁具有终局性和法律强制性,也更具有法律专业性,且人民调解主要集中于调解民事纠纷,而仲裁则广泛运用于民商事纠纷尤其是商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
二、特征
相比于民事诉讼,仲裁具有以下六个特性: 第一,仲裁的仲裁权主要来源于与当事人双方所签订的仲裁协议。 第二,仲裁庭是作为中立第三者的身份对所发生的纠纷进行裁决,其行使的是仲裁权,法院是行使审判权。 第三,仲裁员委员会是独立的非营利性民间组织。 第四,仲裁依据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则,其仲裁程序更加灵活。 第五,仲裁一般不公开审理。 第六,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员的职业特征 1.仲裁员这一职业具有极高的行业专业性。 2.仲裁员的职业具有非固定性。 3.仲裁员职业对其道德水准与职业操守有严格的需求。 4.仲裁员职业民间性与准司法性共存。
5. 公证员职业伦理
一、概念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并赋予法律效力的活动。公证员职业伦理是公证员在职务活动中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也可以称为公证员职业伦理或公证员职业道德。
二 、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公证员身为国家公务人员同时兼具自由执业者的地位,决定了公证员不同于其他法律职业共同体成员,必须遵循特定的法律法律职业伦理。 2.示范性。优秀的公证职业道德不仅在法律专业人员之间互为示范,也可起到社会道德的示范作用。 3.规范性。公证职业道德具有规范公证员自身的特性。 4.约束性。公证员道德的约束性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惯、行业内制裁、同行谴责以及自我良心谴责等多角度、多层次加以体现。
三、作用
1.示范功能。公证员伦理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理想型的道德描述,一种公证员日常行为与理想模型的参照。 2.调节功能。职业伦理是基于职业身份而对职业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作为道德的一种特殊类别,职业伦理所具有的最基本功能也是调节社会关系。 3.辖射功能。公证员职业伦理规范实现了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与外在行为的有机统一,通过改造法律职业者的精神从而影响公证人员的外在行为,外化于职业者的道德行为又会对非法律职业者主体产生感染作用,既有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过程,又有外在感化于内在的过程。
6. 立法工作者职业伦理
一、概念
立法工作者职业伦理是指立法工作者在立法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伦理规范。
二 、特征
(一)立法工作者职业伦理的约束对象为立法工作者 (二)立法工作者职业伦理适用于立法过程之中 (三)立法工作者职业伦理是一种职业共同体内部的伦理规范
三、作用
1.立法工作者职业伦理是科学立法的基本前提 2.立法工作者职业伦理是民主立法的必然要求 3.立法工作者职业伦理是依法立法的重要保障
7. 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伦理
一、概念
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伦理是行政执法人员及其行为的伦理,是关于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价值取向、制度伦理规范和行为伦理规范的总和。
二 、特征
1.强烈的政治性。 2.很高的示范性。 3.必要的约束性。
三、作用
1.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伦理有助于维系政府的公信、权威。 2.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伦理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民德、民风。 3.行政执法人员职业伦理有助于公共政策的贯彻、执行。
8. 法学专业教师职业伦理
一、概念
法学专业教师,是从事法学教育教学的专业教师。他首先是高等学校的教师, 应当具备高等学校教师的任职资格。其次,它应当具有法学专业教师的任职 条件。法学专业教师也和其他行业一样,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与其职业相 适应的伦理原则和规则。
二 、特征
(一)法学专业教师具有教师和法律人的双重身份 (二)法学专业教师职业伦理的传承和创新 (三)法学专业教师职业伦理价值的长远性
三、作用
(一)法学专业教师职业伦理有利于教师个人品质的完善 (二)法学专业教师职业伦理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 (三)法学专业教师职业伦理是实现法学教育目标的前提
。
总论
1、法律职业伦理
概念
1、法律职业伦理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职业人员及其辅助人 员和所属机构在与其职业身份有关的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法律职业伦理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法律职业伦理,中级法律职业伦理, 高级法律职业伦理。
1.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伦理、法律道德有区别。从二者的范围看,法律伦理的范围比法律职业伦理的范围要广。 2.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职业道德有区别。法律职业伦理与法律职业道德的区 别主要反映在“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上。 3.法律职业伦理与司法职业道德之间有区别。与法律职业伦理相比较,司法职业道德的范围显然要窄,司法职业道德是内在地包含于法律职业伦理,二者在内容和范围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一、伦理与道德 (一)伦理与道德的区别 1.伦理作为群体存在与发展之道、之理,既指一种客观的实然的规律,也包 括主观的应然之理,即价值与规则,而道德更多地侧重于后一方面,指的一种应当、一种规范、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 2.按照道家、黑格尔的思想模式,伦理是一种普遍之道,而(道)德则是一种具体体现。伦理更多地倾向于主体、集体、团体、社会、客观等,道德更多地与个体、个人、主观相联系。 3.伦理作为一种普遍之道,对于人来说是外在的,而道德则是内在的,是通过唤起人们的良知而得以贯彻和体现的伦理之道。伦理的核心价值是正当,道德的核心价值是善(美德、德性等); 4.伦理约束依赖人们给予共识的公平与正义感;道德约束依赖于个人的道性。 (二)伦理与道德的联系 1.伦理包含道德于其中; 2.伦理是道德之源,是道德的宗旨与归宿所在;道德促进伦理生活的完善与升华; 3.对于人类来说,无论是习俗,还是当下的规律,其后都隐含着价值判断和 导向。
特征
(二)法律职业伦理除了具备职业伦理的一般特征外,还有自身的一些特征,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的多样性与特定性的统一 2.内容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3.形式的规范性与非规范性的统一 4.实施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的统一
(一)法律职业的特征 第一,法律职业行为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 第二,法律职业具有专业学识性。 第三,法律职业行为直接产生法律实施上的效果。 第四,法律职业具有共同的职业精神和伦理。 第五,法律职业具备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和惩戒制度。
社会功能
1.示范功能 2.提升功能 3.协调功能 4.辐射功能
2、法律职业伦理教育
(一)概念
法学是价值之学,真正的法学教育应是价值观的教育,应是法律正义观的教育。法学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对之进行专门的职业伦理教育和培养。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作为法律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内化法律职业伦理理念,提高法律人职业素养的社会活动。
(二)特征
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因为其教育内容——法律职业伦理——的特殊性,有其自身鲜明的特征: 1.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体系的双重性 2.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对象的多样性 3.法律职业伦理教育核心内容的非独立性 4.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社会性
(三)、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
1.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在法律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法律职业伦理对于法律职业不可或缺,没有法律职业伦理的社会是不存在成熟的法律职业的。 3.法学教育作为法律职业伦理塑造的必由之路,在法律职业伦理塑造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