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生只有一件事》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作者金惟纯教你用小办法解决大问题的人生哲学书,也是他写给所有人的一堂幸福重修课。人生的一切都是大功课,都必须从头学起。在本书中,作者主张面对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只有从自己的起心动念开始调整,才能拥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人生。如果说人生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活好”!
编辑于2022-06-10 18:00:31刘墉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说话技巧,包括如何将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狠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等。他还分析了古今中外的幽默案例,教授如何埋下伏笔、营造气氛、引爆笑点,使语言更加婉转和生动,此外,书中还涉及呼吸调整、仪表姿态、养气之方等细节,帮助读者全面提升沟通能力!
这是一本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首版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首要”观念,提倡将写作的核心聚焦到变化丰富的人物之上。本书对国内外戏剧理论界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仍然是编剧们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作者文风犀利,一气呵成,虽然全文旁征博引,但简明易懂,是一本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剧作论著,其方法也适用于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籍,尤其适合项目管理的新手和有经验的从业者。这本书不同于传统刻板的项目管理教材,融入了作者对项目管理的独特理解,提供了一种更简单、更易懂、更实用的项目管理方法。无论你是项目管理的新手还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老手,这本书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项目管理的本质和挑战,提升项目规划、执行与协作能力!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刘墉在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说话技巧,包括如何将坏话好说、狠话柔说、大话小说、笑话冷说、重话狠说、急话缓说、长话短说、虚话实说等。他还分析了古今中外的幽默案例,教授如何埋下伏笔、营造气氛、引爆笑点,使语言更加婉转和生动,此外,书中还涉及呼吸调整、仪表姿态、养气之方等细节,帮助读者全面提升沟通能力!
这是一本论述编剧方法的名著。首版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挑战了亚里士多德的“情节首要”观念,提倡将写作的核心聚焦到变化丰富的人物之上。本书对国内外戏剧理论界影响深远,直到现在仍然是编剧们不可或缺的案头工具书。作者文风犀利,一气呵成,虽然全文旁征博引,但简明易懂,是一本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剧作论著,其方法也适用于电影电视、小说、新闻等多领域的文体写作!
这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籍,尤其适合项目管理的新手和有经验的从业者。这本书不同于传统刻板的项目管理教材,融入了作者对项目管理的独特理解,提供了一种更简单、更易懂、更实用的项目管理方法。无论你是项目管理的新手还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老手,这本书都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项目管理的本质和挑战,提升项目规划、执行与协作能力!
《人生只有一件事》读书笔记
书籍信息
作者: 金惟纯
创办台湾杂志《商业周刊》
内在念头转变
一言一行有所转变
从谷底翻转
转变前
不肯承认自己不行
转变后
承认以前都在装
假装没事,假装很厉害
老板当前体员工真切忏悔
以往只是头脑
内外全部一致
完全真实的能量
心的振动、频率共振
团队真正共识
改变自己
心安静、安定,影响周围人
心态改变
从小事做起
如实面对
台湾极具影响力的商业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创始人,被李敖誉为“台湾新闻界第一大才子”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21-5
第10章 企业的修炼
企业文化是头等大事
中国自古讲究教化,"教"了以后,还要"化"之,才算完成
"化"什么呢?主要是"化"个性
能化性,才是企业文化的王道
企业必须打造出一个共修环境,形成一个让人同频共振的能量场
员工的习性、个性、我执尽在其中"化"了,这才是真正落地生根的企业文化
"创新"是果,不是因
诚信、卓越、分享
对自己诚意十足,对别人用心至深,练功到位,创造力自然生生不息,这才是真创新
赚兼到"做"
欢喜做,甘愿受
企业的本质,就是树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一起做
用脑太多,用心太少
迪伊所倡导的"混序"之道,解决的方法正在心脑之间
"序"即脑,"混"即心,"混序组织"就是有脑也有心的组织,乃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把公司卖给巴菲特
经营者要有"力排众议"的能力
传承之道
他正实验一种"双轨"的游戏规则
在执行层次上,用"共利"来统合公与私
在主导层次上,只有"无私"者才能居其位
摆地摊,跑江湖
领导人"必须兼具"谦虚"和"意志力"两种矛盾的特质
专注做一件事,而且长期不懈地做越做越好
摆地摊必须长期专注,这就是"戒",戒久了自然生"定",把自我缩小放下,如此"慧"才能油然而生
出门见百种人,别人点头认同才能成事
要人点的头越难,得到认同的人越多,就表示江湖跑得越到位
跑江湖的人看众生相,要体察别人的需求,还要修忍辱的功夫
人一旦既见多识广,又能弯下腰来,格局自然而然就出来了
第9章 领导的修炼
一对"人"就不累
真正的累,是心累,不是身体累
累的源头,不在别人,而在自己
重心放在事上累,重心放在人上就不累
你如果只看见"事",没看见"人",其实你是在用脑,而没有用心
待人必须用心,你把心放在别人身上,自然生出慈悲和智慧
领导能够把心放在"人"上,必能带动所有成员都把心放在人上
有了"灵魂",就可以生生不息了
"活在当下"就不忙
想要高效利用时间,关键在于自律和意志力,偏偏这两件事又很难
活在当下是人生唯一重要的事,你的心在,就会带着你的生命前进
事上练心
知人善任
士为知己者死
要成为领袖,必须修炼一颗真心,千万别舍本逐末
有格局、有肚量
领袖之道,修心为重
开发内在,更有力量
向外,掌控
向内,觉察
每逢看到自己又掌控什么了,就提醒自己回到内在,多些觉察
都是我的错
企业要找做大事的人才,首先要心量大,心量大者必承担大,承担大者必“认错大”
反求诸己
一个真正够棒的组织,永远不必担心任何人才的离去一个真正够棒的人才,也永远不愁无处安身
领导者的考验
讲话别人听不懂,一定是自己没说清楚说话不清楚,一定是自己体悟不深
体悟不深,一定是自己没做到
做到而别人看不见,一定是做的深度不够
已经做到够深,别人仍不受影响,一定是对别人的关心不够
一个组织里,居上位者的价值观一定要影响其他人
以空间换时间
时间不够用,通常是效能不够高效能不够高,往往是空间不足
一个有效能的环境,大家都有成长空间,让人各得其所,携手同行
用愿意换愿意
一个组织中的居上位者其实只有一件事,就是不断修炼自己的愿力
用自己的愿意换所有同事的愿意,这就叫作“心能转境”
带出“愿意”的团队
“业力”是轮回,“愿力”是解脱
“修愿意”是离苦得乐的一扇门,门里是地狱,门外是天堂
一个愿意的人,是用“愿力”在活一个不愿意的人,是用“业力”在活
第8章 职场的修炼
甘愿受,欢喜做
孔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事"只是缘分,让人有机会一起"做"
在"做"中能否找到意义,则取决于人的念头
念头对了,感受就出来了
心真则事实,愿广则行深
心越用越真,愿越行越广
离苦得乐的药方
只有两种境界∶不是昏沉,就是妄想
先从事里抽离,回到内在跟自己在一起,再从自己的念头中抽离,找到那
更真实而平常心的自己
只要能这样,剩下的事自己会转化,不用再担心了
任性无解,觉性突破
学会了看人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不仅观其行,还要见其性
以假修真
"事上练心,以假修真"
不给自己退路,是"以假修真"的成功秘诀
"恢复正常"就对了
那些"机关算尽"的成功者,往往越活越不快乐
靠"真心相待"而成功的人,活得就很不一样
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人都能互相信任、彼此关心
越活越自在,越活越丰足
把自己捐出去
一流人才一辈子拼命赚钱,然后由二流人才把他们赚的钱花掉
花钱其实比赚钱更难
因为赚钱有游戏规则可循,有时还会时势造英雄,会赚钱只要有"才"、有"命"即可
但要把钱花得好,花到生生不息,花到利益众生,则非"才""德"兼备者不可
人生实业家
稻盛和夫认为企业的终极问题,最后还是回到"人"的问题上
稻盛和夫语录
要经营好企业,必须丰富自己的心灵
最伟大的技巧就是超越自我的能力
能够成功,最终要看我们深层意识里的欲望是否单纯
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就是提供给所有员工物质和心灵成长的机会,并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促进社会和全人类的进步
企业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德标准,并为大家带来快乐
"五随"人生观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
做投资的重要工作,就是发掘"企业新星"
第7章 家庭的修炼
善根
勤劳朴实、顺天应人
母亲的"苦肉计"
学问(本事)装进肚子里,别人抢不走,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贵人"正解
贵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有无条件的爱
有无限的耐心
能树立榜样并能潜移默化
中国的古训
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
领导
领导的精髓,就在于要做员工的"贵人"
领导的前提,就是先领导自己
能够被领导,则等于做了自己的"贵人"
机缘主要有两个
遭逢重大挫折而知悔悟时
立大志向而知不足时
立大志、知不足,就是做自己的贵人。能自贵者,人恒贵之,是贵人之大道也
怎样教出好孩子
教出好子女,不是靠资源和条件,而是靠德行
事事关心而不担心
担心
担心所反映的是人内在的执着和缺乏信任
担心是一种负面能量,对担心者和被担心者都有害无益,它带来的是压力和负担
担心还很容易养成习惯,会上瘾,甚至演变为强迫症
关心
关心是一种放下自我后才可能产生的能量,它带有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
关心则是一种正面能量,对关心者和被关心者都有益无害,它带来的是温暖和支持
从"家族业力"中解脱
家族业力主要反映在受父母影响的成长经历中,如代代相传的集体意识、价值观、行为模式、性格特征等
清理家族业力,主要有三把钥匙∶接受、尊重和感恩
尽孝即“进化”
孝之极致,是子女用自己的做到,圆满父母的“无不是”
以孝道作为核心价值,其实是最具可能性并且效益最宏大的一种设计
以孝道作为感恩实践的核心,是最贴近自然规律的进化观
孝道传承,身教重于言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孝顺父母,做子女的榜样
教子莫如教学,教孝莫如侍亲
第6章 还在学活好
学"感同身受"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推己及人",是假设人有共性,但真相是,人们对相同情境的感受和反应往往南辕北辙
关系要想圆满,单单"推己及人"不够用,加上"感同身受"才够用
感同身受不能一厢情愿,必须是双向的,因此有三门功课要做
要学会"如实"表达
大多数人的惯性,都是压抑、批判或讨好地迂回表达
要学会"放空"倾听
要学会"不耻下问"
千万不要觉得理所应当,更不要自以为有特异功能
觉察自己和对方无法感同身受时,立即提问
学说“对不起”
"说对不起"四种境界
克服自己的个性,有错就说"对不起"
克服自己的执着,就算自认为有理,还愿意说"对不起"
只要对方需要,随时可以说"对不起"
人我两忘只为大家以后都能更好而说"对不起"
其实我们大部分时候的道歉,都只是动嘴,而没有动心的
学"听话"
不听话的背后是缺乏同理心,目中无人
不听话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
他只是活在自己的成见之中,完全没有活在当下的感受
修炼的方法也很简单
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练习,不断地做到,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
学"说话"
高人是怎么说话的
别人不问,不轻易说
必须说的时候,只说几句话
说的时候,整个人都"在",而且把心放在听者身上
说话留下很大空间,让听者自己去想明白
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自己正在做的
"说话"分为三类
为我说
为事说
为人说
我们应当随时随地传播福音,但是,唯有必要,方使用语言
福禄培尔∶"教育之道无他,唯爱与榜样而已"
学"赞美"
为别人的生命带来滋润和启迪,这才是赞美的最高境界
有关赞美的4种情况
第一种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吝于赞美,是不可取的
第二种人,为了自己的好处用赞美激励或操控别人,虽然暂时有效,副作用却难避免
第三种人,常能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且真心表达,双方都欢喜,境界不俗
第四种人,以助人为快乐,常能恰如其分的赞美,让他人知道自己会更好
学"感恩"
不感恩,就不珍惜
不珍惜,就无所得
"感恩之心"其实是生命中最强大的能量
其中包含了谦逊、觉察和智慧,并且和幸福相生相伴
学"信任"
信任是一种不能分割的生命品质
追根究底,信任最终的源头,来自对命运的"臣服"
拥有完整的信任,就是回到了生命的源头,能够听到内心深处的呼唤
学“助人”
真正的助人只有不断地修炼自己,修炼自己的起心动念,修炼自己的生命境界
助人是一种很深的修行,修到好时,求助者和施助者同时转动,其实已分不清到底是谁在帮谁了
学“记名字”
不仅是记名字,而是对待别人的起心动念
你待人如家人,你就在家
你待人如陌路,你就是过客
若人经常都是过客,这一生就算没回家,这世界也不是他的家
你心中容得下多少人做家人,你在这世上的家就有多大
第5章 高效能人生
"听话"的效能
让人真正愿意"听你的",其实只有一个理由∶因为你"听我的"
我们和别人在一起,用脑常陷入轮回,用心才有可能突破
解忧之法
通过发生的每一件事,想办法让自己遇到了就能过去,过去了就能放得下
通过这个过程,让自己对所有的未知越来越有信心、有把握,越来越轻松面
被动人生未必不好
善观因缘,有以待之
感谢的力量
感恩不仅是人生幸福的最重要元素,同时也是宇宙中最大的能量
感谢你在今生让我遇见你,感谢你为我带来的觉知和学习
感谢你成为我人生的一面镜子,感谢你认真扮演了自己的角色
努力无极限
二十世纪的修行大师葛吉夫曾说∶普通努力算不上什么,只有超级努力才算数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开悟
人生智慧必须学,而且必须向高手学
一百万分的人生
稻盛先生认为,人生最终的结果是由三项因素相乘而来,分别是思维方式、热情和能力
第4章 自我的突破
如何“放下”
你只能放下你曾经提起的、你已经完成的,否则只能叫“放弃”,而不是“放下”
“怕麻烦”才麻烦
立身处世有个“三不原则”
不找别人麻烦
不被别人找麻烦
不给自己找麻烦
身外的人和事,都无所谓麻烦,麻烦的是自己的念头
自己最厉害
男人过了一定年纪,也要学女人,生孩子,做母亲
一流人才付出一辈子心血,打造了一番事业,然后交由二流、三流人才去败坏掉
立功、立言、立德
立功是自己厉害,立德是成全别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扬长避短,成就当然就比别人大
人生最终的圆满,算的是总账,而不是“日益”“日损”了多少。这才是真正的“大道”
先"搞定自己"
与其搞定事,不如搞定人
Visa卡的创始人迪伊·霍克说,任何组织的管理者,都应该至少一半的时间"管理自己"
自我评分降为零
优点
优点多与天赋有关,是老天爷赏的饭,你不过是在吃老天爷赏的饭
就人生的旅途而言,"发挥优点"只不过是在"红海"中精益求精
缺点
缺点是真正的功课,而且很可能是上辈子没做完的功课
"改正缺点"才是真正在"蓝海"中开天辟地
在跟随中突破
生命的限制是"想",生命的突破是无想的"做"
跟随的力量
创造力是在做到跟别人一样好以后才开始的
聪明反被聪明误
自我了解的镜子
人世间最自由平等之处就是每个人"想"的世界
一个人怎么说、怎么做,或许别人还管得着,但他怎么"想",世上无人能管
每一个你认识的人,生命中都有一个"你"
那个"你",通常不是真的你,而是别人"想"出来的你
人间关系的真相就是,你有千百个"分身",活在别人的人生里,同时也有千百个别人的"分身"活在你的人生里
别人的看法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
我们很难看见真实的自己,别人的看法则提供了许多角度,帮助我们看见自己所看不到的自己
别人视角中无数碎片化的自己,有助于我们发现自我的完整拼图
别人的看法有助于我们找到与人的相处之道
别人怎么"想"我们,他们不说,我们无从得知,往往会造成隔阂
我们要善于聆听,虚心提问,鼓励别人说真话
了解别人怎么看自己仍然是有用的
"认错"必修课
认错为什么这么神奇?
正如不认错会恶性循环一样,认错也会传染,只要有人开始,就必有人跟进
人有错不认,背后必有执念
很多事情之所以衍化成疑难杂症,都是因为背后的因果复杂,纠缠成一团,剪不断 理还乱
民间教育家王凤仪∶"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做最坏打算,尽最大努力
豁出去
第3章 转动的心念
揪出"不愿意"
每个不愿意的背后,都有很深的习性和顽固的执着
把这些"不愿意"一个个找出来,修炼成"愿意",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要修炼愿意,为别人容易,为自己难,大家一起容易、自己单独难
修"愿意"
创业最终的成败,大部分取决于最初的起心动念
只有发大愿者才能真正无我
如果仅"动念"而未"起心",只能称为"理想"、不能算是"愿望"
个性、能耐和环境
多数人的理想力道不足,撑不到最后的成功
"执念"即地狱
一旦有人开始乱想,就会引发各种计较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
人一旦陷入自我的思维模式、情绪模式和行为模式,就业力缠身
因为执念是一切"对立相"的源头。必须有人先放下执念,才可能重建人与人的连接
管好"念头"
"发生最多次"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人一生重复最多次的不是呼吸,而是"念头"
找回"真心"
人生有没有收获,其实和发生了什么事无关,只和自己有没有用心有关
世间最珍贵的只有一颗(自己的)"真心"而已,除此无他
稻盛和夫∶"不管怎样,竭尽全力、专心致志、全神贯注于当前分内之事。"
大道至简,"置心一处"而已。心不用,就不在
置心一处,就能启用
逆境的"咒语"
走出逆境三种"心"
惭愧心
惭愧心让人反求诸己,看到己所不足,把自己缩小,带来突破的动力
慈悲心
慈悲心让人体悟到自己和别人正在一同受苦,有机会一起从苦中解脱
感恩心
重点是外境苦,内心不一定苦
逆境当前,境苦心不苦
面对苦,有三种境界
心随境转
心不随境转
心能转境
通常小小的逆境,突破的是见识和能力,从大逆境突破的则是心性的转化
"缘"来自外,"因"来自内
人生总是"不得不"
你所遇到的人、所发生的事,当然不尽如人意,但毫无例外,都"配你刚刚好"
一切都是因为我
世上所有事,只要甘愿受、欢喜做,就没有"不得不"
人生真的没有不得不,只有不接受和不愿意,接受了就不会抱怨,愿意了就不会无奈
人人都该改个性
观照
观照你的心念,因为它很快会变成思想
观照你的思想,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语言
观照你的语言,因为它很快会变成行为
观照你的行为,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习惯
观照你的习惯,因为它很快会变成个性
观照你的个性,因为它很快会变成命运
而你的命运,就是你的人生
中国儒家讲究"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主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修什么?"修个性"而已。修个性,重在修一颗真心;修真心,要先主动觉察
第2章 可以不一样
"半成品"人生
觉知+接受+臣服
人生只有一件事
德国教育学家福禄培尔说;"教育之道,爱与榜样,除此无他。"
人生的意义,真的不是"想"出来的,只能"活"出来。人生除了活好,真的没有别的事
一个活好的人,可以通过遇见的每个人、发生的每件事,让自己越活越好
放下评判心
放下评判,臣服于发生的事,就是活在当下
"叫停"的机制
自己状态好的时候,所想、所说、所做,都效益极好
状态不好的时候,不说话,不想任何事,因为越想越生气,想不出什么好事来
人生的效益,与发生什么事关系不大,与自己的状态好不好相关度极高
"爱自己"的方式
"爱自己"不是念头,而是结果
自己面对每件事的行为,如果能让自己更满意喜欢,就表示做对了,否则就做错了
爱别人,来自爱自己
爱自己来自检视和修正
"选择"焦虑
"不是要让人佩服我,而是看我能帮别人什么"
焦虑是需要理由的,如果没有理由,人不可能焦虑
内在状态失去觉知、信任和慈悲心,才是产生焦虑真正的源头
集体焦虑的社会心理,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应对方法:行动+放下
从小事做起
大节不亏,小节不拘
原来自己每一个不拘的小节、背后都深藏着一堆念头
只有"能证明自己很厉害的""能用来交换更多的"才是大事,其余都是小事
自己所谓的"做大事",不过是自我膨胀的合理化
真正做大事的人,都经历愿力的修炼,通过一个个“不愿意”的小事,修炼成愿意
别错过百花齐放
人的成就可以转化成财富、地位和名声,用这些“衍生价值”交换一切
排除遮掩一切你所不想面对的
第1章 看见我自己
"看不见"自己
出门在外与人交往,只要任何一方有目的,彼此的交往就难免失真
祸由"想"出
一旦重视重视别人对自己想法的看法,结果往往把事情弄得很复杂
人生因无谓消耗的减少,变得轻松而有意义多了
骨子里的傲慢
傲慢是绝症,因为自己看不见
自我感觉良好
人为什么会"自我感觉良好"?原因只有两个
标准太低
觉知太浅
误会的来源可能在于无法区分"内疚"和"惭愧"
内疚是一种头脑的作用,明知不对,却不想面对,因此会带来逃避和压力,自然是苦
惭愧是一种"心"的作用,感受到不足,愿意面对,带来的是动力和解脱,一点也不苦,反而感觉更加良好
自我VS真我
"感觉良好"的,若是"自我",就是逃避,是画地自限
"感觉良好"的,若是"真我",就是面对,是海阔天空
一线之隔,天壤之别
早就跟你说过了
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
活颠倒了
世间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那种活颠倒的样子,就是拿别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太当真,面对自己的事却不认真
只有能做主的,才算自己的事
自己的事不认真,就错过了人生的功课,辜负了老天的厚爱,怎么可能圆满?
把别人的人生认为是自己的事,把别人的功课拿来做,会导致别人没机会好好活
别人如何对待我们,也是别人的事,不能太当真。不要制造无谓的拉扯,浪费彼此的生命
每发生一件事,首先要弄清楚∶到底是谁的事。对自己的事,要认真对待,莫放过
接受自己
圣严法师说过八字箴言∶面对,接受,处理,放下
生活需要"空"和"闲"
流行不只是让人盲目,还会造成压力,使不顺从者成为"异类"
君君臣臣,才能幸福
除了活好,人生哪有别的事?忙别的事,都是庸人自扰
第三部分 修炼的智慧
第二部分 更好的自己
第一部分 从“我”开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