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其他病症思维导图
中医儿科 :第十四章其他病症 :包括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紫癜、湿疹、佝偻,供期末考试复习备考,满意请点赞!
包括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手足口病、炸腮等知识点总结,适用于期末复习,祝大家期末考个好成绩!
脾胃疾病思维导图:包含鹅口疮,发生在口腔粘膜、舌上散在白屑,像鹅口,新生儿,久病体虚、久泻久痢、营养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小儿,口腔粘膜、舌出现大小不等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局部灼热疼痛,发热流涎为特征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其他病症
发热
壮热
热盛,扪之烙手,>41℃
低热
自觉发热,热势不高,37.5~38℃
潮热
热有定时
高热
体温>39℃,又称大热、身灼热体若燔炭
病因
外感高热
里热炽盛
邪郁少阳
诊断
>39.1—高热
>41℃—超高热
超过两周—长期发热
治疗原则
急则治标(退热),缓则治本
辨证论治
外感风热
银翘散
温热炽盛
清瘟败毒散
胃肠积热
大承气汤
小柴胡汤
夏季热
婴幼儿好发的季节性疾病,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汗闭为特征
人群
3岁以内婴幼儿
禀赋不足
病后体虚
暑热之气
病位
肺胃
病机
正气虚弱,不耐暑邪,气阴耗伤
表现
38~40℃,天气越热,体温越高,1~3个月
口渴
多饮多尿,日饮水量2000~3000ml,日排尿20~30次
少汗或汗闭
可伴有食欲下降,倦怠乏力,面色少华
清暑泻热,益气生津
鉴别
疰夏
发生在长夏季节,低热,无高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症状
湿温
湿热所致,夏秋季节,发热不退,口渴不明显,尿不多
暑伤肺胃
王氏清暑益气汤
上盛下虚
温下清上汤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温热毒邪
热、毒、痰、瘀
病史
发病前1~2周有接触史
临床表现
初期
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呕吐恶心、食欲不振
典型表现
不规则热
38~40℃,1~2周
淋巴结肿大
咽峡炎
肝脾肿大
皮疹
血常规
单核和淋巴细胞增多
辩证思路
轻重虚实,卫气营血传遍
邪郁肺胃
气营两燔
清瘟败毒饮
正虚邪恋
青蒿鳖甲汤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
婴幼儿
温热毒邪,口鼻而入
发热,持续7~14天,39℃以上
球结膜充血,草莓舌
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
特征性指趾端膜样脱皮
弥漫性红斑,肛周发红脱皮
淋巴结肿大,不红,触痛
猩红热
粟粒样均匀丘疹,潮红,环口白圈、帕氏线、贫血性划痕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邪在卫气
气营两燔
气阴两伤
沙参麦冬汤
紫癜
出血性疾病,血液溢于皮肤粘膜下
外邪
气阴不足
瘀斑瘀点,可伴有鼻衄、齿衄,呕血便血尿血、血虚血脱
过敏性紫癜
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药食过敏等诱因
下肢、臀部、关节
鲜红色丘疹红斑,对称分布
可伴有腹痛呕吐便血,游走性大关节肿痛、血尿、蛋白尿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针尖大小、不高于皮肤、不对称、遍及全身
伴有衄血、颅内出血
束臂试验阳性
清热凉血
风热伤络
血热妄行
犀角地黄汤
气不摄血
归脾汤
阴虚火旺
大补阴丸
湿疹
明显渗出性的炎症性皮肤病,形态多样、对称分布、剧烈瘙痒、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
任何年龄,2岁以内—奶藓
胎火热毒
风湿热毒入侵
乳食不当,调护失宜
急性
头面部,丘疹红斑—疱疹—溃破—黄色渗液,结痂
亚急性
较急性轻
慢性
皮肤粗糙肥厚,干燥、脱屑、苔藓样变
脂溢性皮损
黄色油腻性鳞屑,发亮的结痂
湿性
红斑丘疹,水泡,片状糜烂渗出,黄浆液性结痂
干性
皮损潮红、干燥、脱屑,片状湿润
脓疱疮
有传染性
接触性皮炎
有明显的病因,形态单一、伴有瘙痒或灼热感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的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以骨骺不能钙化、多汗、夜啼、枕秃、囟门迟闭、鸡胸、下肢弯曲为表现
<2岁
调护失宜
日照不足
初期
初期6个月以内,夜啼、烦躁、汗多刺激头皮摇头,无骨骼病变、X线正常
激期
多汗、夜惊、易激惹加剧,骨骼改变:颅骨软化(6个月以内)、方颅佝偻病(6个月以后)、鸡胸郝氏沟(1岁)、股骨胫骨腓骨弯曲、脊柱畸形
恢复期
日照后,症状消失,血化正常
后遗症期
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或功能障碍,血化正常
治疗原则
调补脾肾
辨证论治
肺脾气虚
人参五味子汤
脾虚肝旺
益脾震惊汤
脾肾亏虚
补天大造丸
脑积水
颅骨缝裂开,头颅增大,扣之破壶音、目珠下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