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
纵观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史,学前教育课程从无到有、从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到进行初步的中国化探索以及独立探索,都是在改革中稳步发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史
形成阶段
时间:鸦片战争后
特点:逐步形成并发展
代表人物
端方
1902年创办武昌幼儿园
康有为
1903年提出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主张—《大同书》
学前教育应包括从胎儿到6岁的教育,妇女怀孕进入“人本院”,婴儿在育婴院养育,3-6岁进入慈幼院
张之洞
1903年创办湖北幼稚园,第一所(官办)幼儿园诞生
1904年改名武昌蒙养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蔡元培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原则
论学前儿童公育和美育
陈鹤琴
1923年创立我国第一所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开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之先河
抗战时期创立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稚师范
代表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活教育的理论与实施》
贡献:创办我国第一个教育实验中心,提出“活教育”的理论思想;实施单元教学,采用游戏方法
“活教育”理论
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课程: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方法: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陶行知
代表作:《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
贡献
毕生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
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提出“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
开创农村幼儿教育
张雪门
与陈鹤琴并称“南陈北张”
代表作:《幼稚园教育概论》、《幼稚园课程》
主办北京香山慈幼院
提出“行为”课程理论
重视课程和教材对儿童的影响作用
发展阶段
时间: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与曲折
学习前苏联、重视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分科教学,课程模式单一
改革开放后的探索与发展
学前教育理论进入充满生机的快速发展时期
特点:建构了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基本框架,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扩大、深入
政策法规
1989.9《幼儿园管理条例》
2001.7《幼儿园教育计划纲要》
2012.2《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2012.9《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2016.3《幼儿园工作规程》
2021《幼儿园工作规程》最新修订版
发展趋势
对学前教育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认识更加深刻
致力于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民主化进程推进
托幼一体化
家庭、学前教育机构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整合性学前教育
课程多元化
萌芽阶段
时间:15世纪以前
特点:学前教育思想出现在各种谚语中
奴隶社会时期
出现了学校
主要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时期
制度上
建设官学、私学、书院
内容上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封建社会流行的三部识字教材
“四书”、“五经”
孔子
因材施教
乐学与启发式教学
贾谊
重儒术、及早施教、慎选左右、三育并重
重视胎教
礼记
西汉《大戴礼•保傅》
魏晋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及早施教、推崇胎教
严慈相济
均爱勿偏
风化陶染
德艺双修、博学致用
南宋—朱熹—《小学》、《童蒙须知》
儿童教育的意义,重视蒙养教育
儿童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眼前事”
儿童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王守仁
教育方式:顺导性情,鼓舞兴趣
教学内容:“歌诗、习礼、读书“
教学原则:循序渐进,量力施教
因材施教,各因其材
教育途径:全面诱导,不执一偏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特点
强调人的早期教育
注重环境熏陶
主张慈严结合,反对溺爱
以德育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顺导性情,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