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耳鼻喉-耳部分
关于耳鼻喉中耳的部分,包括各种常见病,例如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
编辑于2022-06-15 09:42:40耳
解剖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两处狭窄
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
骨部距鼓膜约0.5cm处
外耳道峡
中耳
鼓室
六壁
面神经通过内上壁与后壁
外壁:骨膜,骨部和膜部
内壁:即内耳的外壁,前庭窗、卵圆窗
前壁:下部:以极薄骨板与颈内动脉相隔 上部:鼓膜张肌半管开口、咽鼓管的鼓室口
后壁:乳突壁
上壁:鼓室盖
下壁:颈静脉球
内容物
锤骨、砧骨、镫骨
咽鼓管
鼓窦
乳突
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混合型
内耳
骨迷路
前庭、骨半规管、耳蜗
膜迷路
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内淋巴管和囊
血管
迷路动脉
生理
分泌性中耳炎
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急性≤8周<慢性
病因
咽鼓管功能障碍
机械性阻塞
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肿瘤,后鼻孔填塞
功能障碍
腭裂,放疗后
中耳局部感染
变态反应
气压损伤
病理
咽鼓管功能障碍→鼓室负压
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高
黏膜上皮增厚,上皮化生
杯状细胞增多,分泌亢进 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
鼓室积液
临床表现
听力下降
自听增强,变位性听力改善
耳鸣
低调间歇性,可出现气过水声
耳闷
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可减轻
耳痛
可持续、可阵痛,急性可有隐痛,慢性者多感觉不明显
检查
鼓膜
内陷
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锤骨短突明显外突
急性者松弛部或全鼓膜充血
鼓室积液
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淡黄色、橙色或琥珀色,慢性者可呈灰蓝色或乳白色,可见液平面、气泡
鼓起耳镜检查
鼓膜活动受限
听力检查
传导性耳聋
颞骨CT
鉴别诊断
鼻咽癌
脑积液耳漏
胆固醇肉芽肿、鼓室体瘤(静脉体瘤)
治疗
原则
病因治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清除中耳积液
非手术治疗
抗生素
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
糖皮质激素
黏液促排剂
咽鼓管吹张法
手术治疗
鼓膜穿刺抽液
鼓膜前下方
鼓膜切开
鼓膜置管术
咽鼓管球囊扩张
并发症
粘连性中耳炎
鼓室硬化症
胆固醇肉芽肿
后天原发性胆脂瘤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多发于儿童、冬春,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致病菌
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
途径
咽鼓管(最常见)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炎症蔓延到咽鼓管
游泳、跳水、不恰当擤鼻、鼻咽部填塞
婴儿哺乳位置不当
急性传染病期间
外耳道鼓膜
鼓膜外伤
鼓膜穿刺
鼓膜置管
血行(少见)
临床表现
症状
耳痛
穿孔前疼痛剧烈
耳深部锐痛,搏动性跳痛,经三叉神经放射
鼓膜穿破流脓后,耳痛顿减
耳鸣和听力下降
早期耳闷
听力渐降,伴耳鸣,耳痛剧烈者,耳聋常被忽略,偶伴眩晕
穿孔后耳聋反而减轻
流脓
全身症状
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鼓膜穿孔后,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减轻
体征
耳镜
鼓膜弥漫性充血,向外膨出,穿孔、穿孔小处有闪烁搏动亮点(灯塔征),分泌物涌出
触诊
鼓窦区,乳突尖压痛
听力检查
传导性耳聋
血象
WBC及中性粒细胞↑
鉴别诊断
外耳道疖
急性鼓膜炎
治疗
原则
控制感染,引流通畅,去除病因
全身
抗生素
足量,7-10天。细菌培养+药敏
支持疗法
补液、激素、休息、饮食……
局部
穿孔前
1%酚甘油滴耳(止痛)
减充血剂滴鼻
鼓膜切开
适应症
全身及局部症状较重,鼓膜明显膨出
穿孔太小,引流不畅
有并发症,但无需立即行乳突手术时
穿孔后
3%双氧水洗耳
抗生素滴耳液
病因治疗
预后
治愈
鼓膜穿孔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病因
急性未彻底治疗
全身抵抗力下降
组织慢性疾病
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常见
临床表现
症状
反复流脓
黏脓性,可带血迹(肉芽)
听力下降
多为传导性耳聋,严重时出现混合性聋
耳鸣
低调耳鸣
体征
鼓膜紧张部穿孔
大小不一,多为单发,其余鼓膜可有钙化,边缘周围可有溃疡和肉芽
辅助检查
听力检查
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聋
颞骨CT
轻者无异常,重者低密度影像,提示有黏膜增厚或肉芽形成
鉴别诊断
慢性鼓膜炎
中耳癌
结核性中耳乳突炎
治疗
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和改善听力
药物治疗
炎症重时→抗生素,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炎症轻时→酒精或甘油制剂
滴耳注意事项
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耳毒性
不用粉剂→阻塞引流
不用有色药液→妨碍观察病情
不用酚剂、砷剂→有腐蚀作用
先清除分泌物,采用“耳浴”方式滴耳
手术治疗
中耳胆脂瘤
非真性肿瘤,是角化上皮在中耳内形成的囊性结构,中间常堆满白色脱落上皮组织
分类
先天性
后天性
原发性
袋状内陷学说
松弛部鼓膜内陷
上皮移行学说
鳞状上皮化生学说
基地细胞增殖学说
继发性
病理
囊壁
角化鳞状上皮
囊内
脱落的上皮和胆固醇结晶
囊壁外
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增生、肉芽组织增生
破坏周围骨质
压迫性吸收
临床表现
症状
流脓、恶臭
听力下降→传导性耳聋
眩晕
面神经麻痹
其他颅内并发症
体征
豆渣样分泌物
鼓膜松弛部穿孔,形成囊袋
外耳道肉芽
辅助检查
听力检查→传导性耳聋
颞骨CT→骨质破坏,边缘浓密整齐
鉴别诊断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中耳恶性肿瘤
治疗
尽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原则
彻底清除胆脂瘤及其他肉芽和炎症组织
努力保存和改善听力
尽量保持外耳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预期目标
干耳
保持或改善听力
恢复正常日常生活
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病因
抵抗力下降,炎症扩散
革兰阴性菌
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与中耳炎类型有关:骨质破坏严重
中耳胆脂瘤>活动期>静止期
脓液引流不畅
传播途径
通过破坏及破损的骨质
一些解剖通道(蜗窗、前庭窗)
血行
颅内并发症
硬脑膜外脓肿
硬脑膜下脓肿
脑膜炎
耳源性脑脓肿(最严重并发症)
大脑颞叶、小脑
分期
局限性脑炎期
化脓期
包膜形成期
临床表现
初期
潜伏期
显症期
中毒症状
颅内高压症状
局灶性症状
终末期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脑疝、耳源性脑积水、蛛网膜炎
颅外并发症
耳后骨膜下脓肿
颈部贝左尔德(bezold)脓肿和Mouret脓肿
迷路炎
周围性面瘫
同侧
岩锥尖、岩尖炎、颧突根部骨膜下脓肿、帽状腱膜下脓肿
治疗
原则
清除中耳乳突病灶,通畅引流,足量广谱抗生素,降颅压,抢救生命
乳突开放术
足量广谱抗生素
支持疗法
糖皮质激素
对症治疗
脓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