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知识总结,包括汽车供电系统、起动系统、点火系统、仪表的照明与信号系统、附属设备、汽车电器设备总线路等等。
编辑于2022-06-15 11:32:26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
1. 汽车供电系统
1.1. 蓄电池
1.1.1. 构造
1.1.1.1. 分类
1.1.1.1.1. 干式荷电蓄电池
1.1.1.1.2. 免维护蓄电池
1.1.1.2. 组成
1.1.1.2.1. 极板与极板组
1.1.1.2.2. 隔板
1.1.1.2.3. 电解液
1.1.1.2.4. 壳体
1.1.2. 工作原理
1.2. 交流发电机
1.2.1. 构造
1.2.1.1. 转子
1.2.1.2. 定子
1.2.1.3. 整流器
1.2.1.4. 端盖与电刷组件
1.2.2. 工作原理
1.2.2.1. 三相交变电动势的产生
1.2.2.2. 整流原理
1.2.3. 特性
1.2.3.1. 输出特性
1.2.3.2. 空载特性
1.2.3.3. 外特性
1.3. 交流发电机的调节器
1.3.1. 作用
1.3.2. 调节方法与电压调节原理
1.3.3. 电子调节器工作过程
1.3.4. 电子调节器分类与型号
1.4. 交流发电机与调节器的使用与故障检测
1.4.1. 交流发电机与调节器的正确使用
1.4.2. 充电系统常见故障及故障诊断
1.4.2.1. 不充电故障
1.4.2.2. 充电电流过小故障
1.4.2.3. 充电电流过大故障
1.4.2.4. 充电电流不稳定故障
1.5. 电动汽车供电系统简介
1.5.1. 纯电动汽车电源系统
1.5.2. 混合电力电动汽车电源系统
1.5.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电源系统
2. 起动系统
I. 串励式直流发电机
I.I. 电动机结构
I.I.I. 磁极
I.I.II. 电枢
I.I.III. 电刷与刷架
I.I.IV. 壳体与端盖
I.II. 工作原理
I.III. 直流电动机的转矩
I.IV. 直流电动机转距自动调节原理
II. 起动机传动机构
II.I. 滚注式单向离合器
II.I.I. 结构
II.I.II. 工作原理
II.II. 摩擦片式单向离合器
II.II.I. 结构
II.II.II. 工作原理
II.III. 弹簧式单向离合器
III. 起动机控制装置
III.I. 电磁开关
III.I.I. 结构
III.I.II. 工作原理
III.II. 启动继电器
IV. 起动机工作特性及参数选择
IV.I. 工作特性
IV.I.I. 电动机转矩特性
IV.I.II. 机械特性
IV.I.III. 起动机功率特性
IV.II. 参数选择
IV.II.I. 传动比的选择
IV.II.II. 蓄电池容量的确定
IV.II.III. 起动功率的选择
IV.II.III.I. 起动阻力矩
IV.II.III.II. 最低启动转速
V. 典型发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V.I. 电磁控制啮合式起动机
V.I.I. 国产QD124型起动机
V.I.II. 丰田车用常规式起动机
V.II. 电枢移动式起动机
V.II.I. 第一阶段
V.II.II. 第二阶段
V.III. 齿轮移动式起动机
V.IV. 减速式起动机
V.IV.I. 内啮合
V.IV.II. 外啮合
V.IV.III. 永磁
VI. 发动机电路保护及起动系统的检测诊断
VI.I. 起动机保护电路
VI.II. 实验与调整
VI.II.I. 空载实验
VI.II.II. 全自动实验
VI.III. 常见故障
VI.III.I. 不转
VI.III.II. 运转无压力
VI.III.III. 空转
VI.III.IV. 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撞击
VI.III.V. 电磁开关吸合不严
3. 点火系统
A. 组成及工作原理
A.A. 组成
A.A.A. 电源及点火开关
A.A.B. 点火线圈
A.A.C. 分电器
A.A.D. 火花塞
A.B. 工作原理
A.B.A. 传统点火系统
A.B.B. 电子点火系统
A.C. 工作特性影响因素
A.C.A. 发动机转速
A.C.B. 发动机气缸数
A.C.C. 火花塞积碳
A.C.D. 其他
B. 主要部件
B.A. 点火线圈
B.A.A. 开磁式路式
B.A.B. 闭磁式路式
B.B. 火花塞
B.B.A. 工作条件及要求
B.B.B. 构造
B.B.C. 热特性
B.C. 分电器
B.C.A. 传统点火系统用分电器
B.C.A.A. 配电器
B.C.A.B. 断电器
B.C.A.C. 点火提前调节器
B.C.A.D. 电容器
B.C.B. 电子点火系统用分电器
B.C.B.A. 磁感应式
B.C.B.B. 霍尔式
B.C.B.C. 光电式
B.C.C. 点火器
B.C.C.A. 与磁感应式相匹配的
B.C.C.B. 与霍尔式相匹配的
B.C.C.C. 与混合集成电路组成的
B.C.C.D. 与光电式相匹配的
C. 微电控制点火系统
C.A. 分类
C.A.A. 按是否保留配电器
C.A.A.A. 有分电式
C.A.A.B. 无分电式
C.A.B. 按是否有反馈控制分类
C.A.B.A. 开环
C.A.B.B. 闭环
C.B. 组成
C.B.A. 传感器
C.B.B. ECU
C.B.C. 点火器
C.C. 点火控制原理
C.C.A. 点火提前角的预定
C.C.B. 通电时间的控制
C.C.C. 点火系统的工作过程
D. 电容放电式点火系统
D.A. 系统组成
D.A.A. 直流升压器
D.A.B. 储能电容器
D.A.C. 晶闸管
D.A.D. 触发器
D.B. 工作原理
E. 使用与检测
E.A. 点火正时
E.B. 点火系统的实验
E.C. 故障检测
4. 仪表的照明与信号系统
4.1. 仪表系统
4.1.1. 电流表
4.1.2. 机油压力表
4.1.3. 冷却液温度表
4.1.4. 燃油表
4.1.5. 车速里程表
4.1.6. 发动机转速表
4.1.7. 新能源汽车仪表
4.2. 照明系统
4.2.1. 前照灯
4.2.1.1. 反射镜
4.2.1.2. 配光镜
4.2.1.3. 灯泡
4.2.2. 闪光继电器
4.2.2.1. 电热式
4.2.2.2. 电容式
4.2.2.3. 晶体管式
4.3. 指示灯系统
4.3.1. 机油压力过低指示灯
4.3.2. 气压过低警告灯
4.3.3. 制动液面警告灯
4.3.4. 驻车制动器未松警告灯
4.3.5. 制动蹄片磨损警告灯
4.3.6. 空气滤清器堵塞警告灯
4.3.7. 危险警告装置
4.3.8. 冷却液温度警告灯
4.3.9. 蓄电池液面警告灯
4.3.10. 燃油低液位报警装置
4.3.11. 安全带未系警告灯
4.4. 点喇叭
4.4.1. 简形
4.4.2. 盆形
4.4.3. 喇叭继电器
5. 附属设备
5.1. 电动刮水器与清洗器
5.1.1. 电动刮水器
5.1.1.1. 工作原望
5.1.1.2. 间歇式
5.1.2. 清洗器
5.1.2.1. 风窗玻璃洗涤器
5.1.2.2. 后窗玻璃除霜装置
5.2. 电动车窗与天窗
5.2.1. 车窗
5.2.1.1. 结构
5.2.1.2. 控制电路
5.2.1.2.1. 手动操作控制玻璃升降
5.2.1.2.2. 自动控制玻璃升降
5.2.1.3. 工作原理
5.2.2. 天窗
5.2.2.1. 结构
5.2.2.2. 控制电路
5.2.2.2.1. 天窗滑移开启
5.2.2.2.2. 天窗倾斜
5.3. 中央门锁
5.3.1. 结构
5.3.1.1. 开关
5.3.1.2. 控制器
5.3.1.3. 执行机构
5.3.2. 控制电路
5.3.2.1. 车速感应式中央门锁控制电路
5.3.2.2. 电控单元控制室中央锁控制电路
5.3.2.2.1. 用门锁控制开关锁门和开门
5.3.2.2.2. 用钥匙锁门和开门防止钥匙遗忘功能
5.3.2.2.3. 行李舱门开启器控制
5.4. 电动座椅
5.4.1. 构造及原理
5.4.2. 带储存功能的电动座椅
5.5. 电动刮水器实验
5.5.1. 试验目的与要求
5.5.1.1. 掌握汽车电动刮水器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5.5.1.2. 掌握电动刮水器的控制原理与各组成件的检测方法
5.5.2. 实验设备及仪器
5.5.2.1. 汽车一辆
5.5.2.2. 电动刮水器总成若干套
5.5.2.3. 常用的电器拆装工具若干套
5.5.3. 试验技术标准及规范
5.5.4. 实验内容与方法
5.5.4.1. 电动机的检测
5.5.4.2. 控制装置的检测
5.5.4.3. 除窗装置的检测
5.5.5. 刮水器系统故障诊断
5.5.5.1. 是否为连杆不良
5.5.5.2. 确定故障在刮水开关还是在电动机
5.5.5.3. 确定故障是否在刮水电
5.5.6. 洗涤器系统故障诊断
5.5.6.1. 电动机不转
5.5.6.2. 喷嘴工作异常
5.6. 电动后视镜
6. 汽车电器设备总线路
6.1. 线路分析
6.1.1. 汽车电气设备线路类型
6.1.2. 汽车电气设备线路原理图组成与分析
6.1.2.1. 仪表线路
6.1.2.2. 辅助线路
6.1.2.3. 起动系统
6.1.2.4. 充电系统
6.1.2.5. 点火系统
6.2. 导线和线束
6.2.1. 导线
6.2.1.1. 低压
6.2.1.2. 高压
6.2.2. 线束
6.2.2.1. 导线
6.2.2.2. 端子
6.2.2.3. 插电器
6.2.2.4. 护套
6.3. 应用实例
6.3.1. 电源线路
6.3.2. 发动机点火系统和仪表与起动线路
6.3.2.1. 点火系统线路
6.3.2.2. 仪表与指示灯线路
6.3.2.3. 起动线路
6.3.3. 灯光线路
6.3.3.1. 前照灯
6.3.3.2. 小灯与尾灯及停车灯
6.3.3.3. 警告灯和转向灯
6.3.3.4. 牌照灯与雾灯
6.3.3.5. 车顶灯与行李舱照明灯
6.3.4. 喇叭与冷却风扇电路
6.3.5. 空调系统电路
7. 发动机综合控制系统
7.1. 电动控油喷射系统的分类
7.1.1. 缸内喷射
7.1.2. 进气管喷射
7.2. 发电机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7.2.1. 空气供给系统
7.2.1.1. 组成
7.2.1.1.1. 空气流量计
7.2.1.1.2. 进气压力传感器
7.2.1.1.3. 节气门体
7.2.1.1.4.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7.2.1.2. 功能
7.2.2. 燃油供给系统
7.2.2.1. 组成
7.2.2.1.1. 电动燃油泵
7.2.2.1.2. 压力调节器
7.2.2.1.3. 喷油器
7.2.2.2. 功能
7.2.3. 控制系统
7.2.3.1. 组成
7.2.3.1.1. 传感器
7.2.3.1.1.1. 温度传感器
7.2.3.1.1.2. 发动机转速和曲轴位置传感器
7.2.3.1.1.3. 燃爆传感器
7.2.3.1.1.4. 大气压力传感器
7.2.3.1.2. 执行器
7.2.3.1.2.1. 主继电器
7.2.3.1.2.2. 断路继电器
7.2.4. 电子控制单元
7.2.5. 汽油喷射控制
7.3. 发动机怠速控制
7.3.1. 组成
7.3.2. 执行机构
7.3.2.1. 节气门直动式控制
7.3.2.2. 旁通空气式怠速空转执行机构
7.3.2.2.1. 真空控制式
7.3.2.2.2. 步动电动机式旋转电磁阀式
7.3.2.2.3. 占空比控制式
7.4. 发动机排放控制
7.4.1. 三元催化转化器和氧传感器与闭环控制
7.4.2. 排气再循环控制
7.4.3. 活性炭罐蒸发污染控制控制功能
7.5. 燃油喷射系统实例
7.5.1. 控制功能
7.5.2. 组成
7.5.2.1. 传感器
7.5.2.2. 执行器
7.5.2.3. 电控单元
7.5.3. 工作情况
7.5.3.1. 燃油喷射系统
7.5.3.2. 怠速控制系统
7.5.3.3. 排气再循环系统
7.5.3.4. 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系统
7.5.3.5. 故障自我诊断功能
7.6. 气体燃料发动机及其电子控制
7.6.1. 两用燃料发动机
7.6.2. 单燃料发电机
7.7. 发动机电控制系统教学实验
8. 汽车自动变速器
8.1. 分类
8.1.1. 液力自动变速器
8.1.2. 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8.1.3. 无极自动变速器
8.2. 组成与工作原理
8.2.1. 组成
8.2.1.1. 变矩器
8.2.1.2. 换挡执行机构
8.2.1.3. 油泵
8.2.1.4. 液压控制系统
8.2.1.5. 电子控制系统
8.2.2. 原理
8.3. 自动变速器行星轮机构
8.3.1. 原理
8.3.2. 换挡执行机构
8.3.2.1. 换挡离合器
8.3.2.2. 换挡制动器
8.3.2.3. 停车锁止机构
8.3.3. 工作情况
8.4. 液压控制系统
8.4.1. 组成
8.4.2. 主要装置
8.4.2.1. 供油和调压装置
8.4.2.1.1. 油泵
8.4.2.1.2. 主油路调压阀
8.4.2.2. 节气门阀和调速阀
8.4.2.3. 手控制阀和换挡控制阀
8.4.2.4. 换挡品质控制装置
8.4.2.4.1. 缓冲阀
8.4.2.4.2. 蓄能器
8.4.2.5. 自动换挡规律
8.5. 电子控制系统
8.5.1. 组成
8.5.2. 传感器和控制开关
8.5.3. 执行器
8.5.3.1. 开关式
8.5.3.2. 脉冲式
8.5.4. 电子控制单元
8.5.4.1. 自动变速器换挡时刻控制
8.5.4.2. 电控液压式与液控液压式自动换挡系统
8.5.4.3. 锁止电磁阀
8.5.4.4. 自诊断
8.5.5. 典型自动变速器电液式控制系统
8.6.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简介
8.6.1. 组成
8.6.2. 特点
8.6.2.1. 优
8.6.2.1.1. 换挡快
8.6.2.1.2. 省油
8.6.2.1.3. 舒适性好
8.6.2.2. 缺
8.6.2.2.1. 成本高
8.6.2.2.2. 双离合器变速器相比传统手动重量大
8.7. 自故障诊断与实验
9. 汽车电子控制助力转向系统
9.1. 液压式电子控制助力转向系统
9.1.1. 流量控制式
9.1.2. 反力控制式
9.1.3. 阀灵敏度控制式
9.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9.2.1. 优
9.2.1.1. 效率高
9.2.1.2. 耗能少
9.2.1.3. 回正性好
9.2.1.4. 绿色
9.2.1.5. 应用范围广泛
9.2.2. 结构
9.2.2.1. 转矩传感器
9.2.2.2. 车速传感器
9.2.2.3. 电动机
9.2.2.4. 离合器
9.2.2.5. 减速机构
9.2.2.6. 电子控制单元
9.3. 性能台架试验
9.4. 检测
10. 汽车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
10.1. 防滑控制系统
10.1.1. 组成
10.1.1.1. 车轮转速传感器
10.1.1.2. 减速带传感器
10.1.1.3. 电子控制单元
10.1.1.4. 制动压力调节器
10.1.2. 工作原理
10.1.2.1. 普通
10.1.2.2. 紧急
10.1.3. 控制方式
10.2.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10.2.1. 电子感应制动系统
10.2.2. 汽车全电子制动系统
10.2.3. 再生制动控制系统
10.2.3.1. 结构
10.2.3.2. 影响因素
10.3. 防/避控制系统
10.3.1. 传感测距装置
10.3.2. 碰撞报警与避障系统
10.3.3. 雷达新型防撞系统
10.4. 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10.4.1. 作用
10.4.2. 分类
10.4.3. 工作原理
10.5. 安全行驶记录系统简介
10.5.1. 作用
10.5.2. 分类
10.5.3. 功能
10.5.3.1. 显示
10.5.3.2. 报警
10.5.3.3. 记录储存
10.5.3.4. 系统掉电自动保存
10.5.3.5. 与上位机
10.5.4. 应用
10.5.4.1. 交通执法
10.5.4.2. 公共交通
10.5.4.3. 长途运输
10.5.4.4. 特殊运输
11. 汽车舒适性控制系统
11.1. 汽车电控悬架系统
11.1.1. 作用
11.1.2. 组成
11.1.2.1. 半主动悬架
11.1.2.2. 主动悬架
11.1.3. 控制方法
11.2. 汽车环境控制系统
11.2.1. 空调系统
11.2.1.1. 工作原理
11.2.1.2. 汽车自动空调
11.2.1.3. 使用注意事项
11.2.1.3.1. 安全使用
11.2.1.3.2. 定期保养
11.2.2. 车内照明系统
11.2.2.1. 钥匙孔照明灯自动控制
11.2.2.2. 车门灯自动延时控制
11.2.2.3. 车灯灯丝断路报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