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
外国文学 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知识总结,包括古希腊文学、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等内容。
编辑于2022-06-15 11:57:41第一章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学
第一节 古希腊文学
概况
欧洲文化的源头——两希源头
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和古罗马 欧 洲文化、文学的源头——古希腊、古希伯来 两希源头对西方的影响,不仅是文学母题、神话系统、成语故事、史诗叙述、戏剧模式等等的开创,更是人文精神、政治体制、宗教观念等等文化基因的初始
古希腊文学
古希腊文化发达的原因
天时:地中海气候培养了希腊人酷爱交际、乐天、知足的性格 地利:三面环游——海洋型性格 人和:移民社会,具有包容的胸怀
古希腊文明的分期
爱琴文明或克里特——迈锡尼是时代(前20世纪——前12世纪)
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前11世纪——前9世纪)
由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 文学体裁:神话、史诗 (一)古希腊神话(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前) (二)《荷马史诗》 (三)赫西俄德(前8世纪末——7世纪初) 1、《工作与时日》:教谕诗,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2、《神谱》:叙事长诗,描写了宇宙的形成、诸神的谱系以及他们之间的斗争,是最早关于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系统描述
古风时代或大移民时代 (前8世纪——前6世纪)
奴隶制社会形成期 文学成就:抒情诗、散文、寓言 (一)抒情诗:源于民歌,伴随着音乐歌唱、以双管、排箫、竖琴伴唱,主要体裁有哀歌、讽刺诗、琴歌 琴歌以竖琴伴奏,分为独唱体和合唱体,是抒情诗中成就最大的一种体裁。 1. 萨福(约612——?) 世界上最早的女诗人,独唱琴歌代表。被柏拉图称为“第十位缪斯女神”。 代表作:《献给美神》——咏叹恋爱的欢乐与痛苦,也有歌颂崇高的母爱与缅怀友人情谊的诗歌。语言朴素自然,音调柔和,音乐性强 2、阿那克里翁(前570——?) 歌颂生活的乐趣,歌颂大自然,歌颂爱情,以清新、优美、形式完整取胜。被称为“阿那克里翁体”。 3、品达罗斯(前518——前442或438) 赞美神,描写体育竞技。诗风格庄重,词藻华丽,形式完美。 代表作:《奥林匹克竞技者胜利颂》 (二)伊索寓言 表现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思想感情,是他们的生活和斗争经验的总结。 著名故事:《狼和小羊》、《狐狸与葡萄》、《龟兔赛跑》
古典时代(前5世纪)——前4世纪中期
奴隶城邦制的全盛时期。 文学成就:戏剧、散文、文艺理论 (一)三大悲剧家和喜剧之父 (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 (三)哲学家、演说家苏格拉底 (四)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哲学家 1. 柏拉图 《理想国》《斐德若篇》《伊安篇》《会饮篇》 (1)"理念说":认为现实世界是对理念世界的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因此,文艺是不完全模仿的模仿。 (2)“灵感说(迷狂说)”: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灵感。 2. 亚里士多德 《诗学》《修辞学》《伦理学》。 《诗学》探讨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社会功用、艺术创作的心理学基础等一些根本问题。 《诗学》探讨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艺术的本质是模仿,文艺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世界本身是真实的,作为现实之摹本的文艺也是真实的,这种模仿并非纯自然的抄录,而是对现实具有普遍性东西的描写。 提出“悲剧是对一个完整而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悲剧艺术应包括动作(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思想、表演方式(面具和服装)和歌曲(古典悲剧中的合唱队)等六方面内容。其中,情节最重要。 悲剧的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与恐惧,使人们的情感得到宣泄与净化。
马其顿统治时代或希腊化时代(前4世纪晚期——前2世纪中期)
奴隶制衰微时期。 希腊被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的一部分,希腊与埃及、波斯、印度文明发生接触和交流,形成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势。 文学成就:新喜剧和田园诗 新喜剧:描写日常生活,又称“世态喜剧”,通过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反映社会风尚,主要表现贵族青年男女要求自由独立的愿望,一般描写细腻,讽刺生动,但缺乏深刻的思想性。 代表:米南德(前342-前292?) 《恨世者》、《萨摩斯女子》 公元前146年,古希腊被罗马帝国灭亡,宣告了希腊化时代结束。
古希腊文学体例
寓言、哲学散文、抒情诗、喜剧、悲剧、史诗、神话
荷马时代(英雄时代)的文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9世纪)
第二节 古希腊神话
神的故事: 旧神谱系——关于宇宙的诞生、人类的起源 新神谱系——以宙斯为主神的奥林匹斯诸神 英雄传说
神的故事
旧神谱系--关于天地、人类的起源
新神谱系(奥林匹斯诸神)
英雄传说
伊阿宋和美狄亚 赫拉克勒斯 俄狄浦斯王 忒修斯闯迷宫
著名的传说及其文化哲理内蕴解读
普罗米修斯与“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哲理内涵: 人的神性与动物性 理性观念及灵与肉的二元对立 盗火与人的自由意志 “潘多拉魔盒”对人性的思考
希腊神话的特点
神人同形同性、、想象力丰富、深刻的哲理性和文化内涵、故事性强
古希腊神话的意义
为后世西方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并且开创了很多文学母题。 奠定了后世西方文学的人本主义精神。 神话体现的命运观影响了后世西方悲剧及文学中的悲剧观和命运观。
第三节 荷马史诗
史诗:史诗是古代民间文学的一种体裁,通常指以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为题材的长篇叙事作品。主要歌颂每个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克服自然灾害、抵御外辱的斗争及其英雄业绩。作品具有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的特点。
史诗的形成及流传
史诗:有别于作家、文学;口头流传、集体创作;美学品格:庄严崇高
公元前12世纪末,居住在希腊半岛上各部落联合起来,跨海东征,毁灭了特洛伊。
《荷马史诗》的内容
《伊里昂纪》 (《伊利亚特》The Iliad) 24卷,15693行
主题:战争、财富 风格:庄重 严肃 阳刚 悲壮 内容:十年特洛伊战争 开篇:不和的金苹果 战争前篇: 婚宴:阿基琉斯的父亲帕琉斯——海洋女神忒提斯 不速之客:不和女神——厄里斯 战争的起因:对斯巴达王后海伦的争夺 线索: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 阿基琉斯的第一次愤怒:阿伽门农掠夺走了他的女战俘布里塞伊斯 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愤怒:挚友帕特洛克罗斯战死 战争结局: 史诗中:赫克托耳的葬礼 神话中:特洛伊被木马计攻破
《奥德修纪》(《奥德赛》The Odyssey) 24卷,12105行
主题:漂泊、回家 风格:阴柔之美 奥德修斯回家路线:①特洛伊 ②忘忧果之乡 ③独眼巨人 ④喀尔刻 ⑤塞壬 ⑥斯库拉和卡律布狄斯 ⑦卡里普索 ⑧伊达卡
《荷马史诗》的价值:“百科全书”
《伊利昂记》以战争为主题,《奥德修记》以航海为主题,都是当时社会状况的真实写照
两大史诗规模宏伟,内容丰富,极为广阔地描绘了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希腊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精神面貌,对当时的社会形态、思想观念、宗教活动、田园耕作、体育竞技、家庭生活、贸易活动、风俗礼仪等,都做了生动的描绘。
《荷马史诗》的内涵
史诗与古典英雄主义:荷马史诗被称为“英雄史诗”,《伊利昂记》表现英雄的勇武,《奥德修记》表现英雄的智慧,共同组成了古希腊人的英雄观。 《荷马史诗》体现的古希腊式的世俗人本主义 《荷马史诗》体现的古希腊的悲剧意识
史诗的艺术成就
出色的谋篇布局能力 多样化的描写手法 荷马式的比喻 象征手法
第四节 古希腊戏剧
概说
酒神祭祀
古希腊戏剧概说包括悲剧、喜剧、萨图罗斯剧(羊人剧)、拟剧(模拟剧),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悲剧和喜剧
古希腊戏剧起源于祭奉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宗教仪式和歌舞。大多采用说、唱、演、舞、化妆和置景等多种艺术相结合的形式。约公元前543年以后,演出以比赛形式进行。演员佩戴面具,以三人串演为定型阵容,由男性演员客串所有角色。忒斯庇斯被称为“戏剧之父”。
古希腊悲剧
特点
取材于神话传说,表达了奴隶时代的社会生活 表达人与命运的抗争 赞美主人公的英雄行为 风格崇高悲壮 注重哲学与美学思考
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Aeschylus,前525-前456)“悲剧之父
贡献: 增设了第二名演员,使严格意义上的戏剧对话成为了可能 缩减了合唱队,使戏剧的结构基本形成 创造了舞台背景,运用华丽的服装和高底靴,使演员的面具初步定型化 作品: 《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等 《波斯人》:是现存唯一一部以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古希腊悲剧作品 俄狄浦斯王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l《报仇神》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表现了古希腊奴隶民主制同专制暴君之间的冲突 悲剧观:人的存在始终与痛苦相伴,家族仇恨具有世代相传的特点,人的骄横,是他走向覆灭的动因;是非难辨:“对”与“对”的抗争
索福克勒斯l(Sophocless,前496-前406)l“戏剧艺术上的荷马”
贡献: 依靠人物性格的发展推动戏剧情节的发展,从多方面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增加了第三个演员,从而加强了戏剧的对话和动作。 使歌队由旁观者变为戏剧整体中的有机部分。 写独立的悲剧 《俄狄浦斯王》、《安提戈涅》 悲剧观:神一样会受到命运的制约 置疑神的公义性,认为神氏的道德观念甚至比不上善良的凡人,认为人物受难有时并非因为家族或祖传的罪孽,有时甚至不是出于自己的过错,而是神的自私和随心所欲致使无辜的人们受害
欧力庇得斯(Euripides,前484-前406)“舞台上的哲学家”
美狄亚
《特洛伊妇女》描写特洛伊城被焚毁,男子被杀尽,妇女沦为奴隶,赫克托耳的幼子被希腊人从城墙上扔下来摔死。"姑娘死了,孩子也死了"。
悲剧创作特点:借神话反映现实 善于描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女性心理 多议论,不重结构布局,歌队已成装饰 他的创作标志着英雄的终结。在他笔下,英雄已经失去神性和英雄主义色彩,与现实生活普通人相去不远。同时,把奴隶、农民、普通人作为剧中重要角色,使悲剧更贴近生活
古希腊悲剧起源于春季酒神祭祀,表演酒神在人间经历的一系列磨难。悲剧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期达到极盛。
古希腊喜剧
起源于秋季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表演。公元前487年正式在酒神节上上演喜剧。喜剧多半取材于现实生活而非神话传说,情节多为虚构,上场人物也比悲剧多,同时说话人一般为三个,多为日常语言
三个阶段
旧喜剧(前488——前400)
具有政治讽刺和社会批判色彩,多采用夸张手法批评政治权贵和社会名流
中期喜剧(前400——前336)
讽刺宗教、文学、哲学,并开始将重点转向日常生活现实
希腊化时期的喜剧(前336——前250)
新喜剧,以爱情故事和家庭生活为主,把生活理想化,淡化社会矛盾
代表作家
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46年---公元前385年)其创作反映了雅典民主制发生危机时的思想意识,揭示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代表作品:《阿卡奈人》、《鸟》 作品:揭露民主政治的衰败《骑士》《马蜂》 反对内战,提倡和平《阿卡奈人》《和平》 讨论哲学、文艺问题《云》《地母节妇女》《蛙》 讨论社会问题《公民大会妇女》《鸟》《财神》
欧里庇得斯喜剧特点: 喜剧人物大多类型化,缺乏个性和内心特征,且惯于使用夸张手法产生戏剧效果 .讽刺与幻想相结合:一方面,他的剧中的情节是虚构想象的,往往离奇怪诞;另一方面,他的主题是现实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语言来自于民间,风格常常是严肃与诙谐、朴素与优雅交织,有时也不免掺合粗俗。
第五节 俄狄浦斯王
弑父娶母与原始野性
《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内涵
人的悲剧:人必须面对的终极限制
悲剧的人:人自身的局限(理性的局限性、弑父娶母与原始野性)
俄狄浦斯形象的多义性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替罪羊” “智者受难”的典范
艺术探讨
首创“回顾式”(倒叙式)结构 题材典范、效果震撼 在矛盾冲突中凸现人物性格
第六节 古罗马文学
罗马的建立
罗马文学的特点
比希腊文学更具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因而具有庄严崇高的气质。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
罗马文学的发展
共和时期(前240年——前30年)
具有强烈的希腊色彩。 主要成就:诗歌、戏剧(古罗马戏剧)
1、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 古罗马文学的奠基人,翻译了荷马的《奥德修纪》,译介了古希腊抒情诗。编译了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和米南德的新喜剧,从而使罗马有了正式的戏剧演出 2、恩尼乌斯:贺拉斯称之为“第二个荷马” 戏剧创作:改编、模仿欧里庇得斯的悲剧作品。《伊菲革涅亚》。 诗歌创作:《编年史》(18卷) “杂体诗”:指故事、寓言、短嘲诗、狂诗、传说、哲理诗等。 如:《生命与死亡之间的论争》《献给斯奇匕奥的短诗》。 哲理叙事诗:《埃比尔卡姆斯》《优埃米路斯》 3. 奈维乌斯:诗歌创作:《布匿战事》,故事由特洛伊城毁灭开始,重点叙述迦太基女王狄多同埃涅阿斯的爱情以及罗慕洛建立罗马的传说。影响了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 戏剧:“披衫剧”(罗马的历史剧)《罗慕洛》《克拉斯提狄乌姆》。在改编的希腊喜剧中增加了纯罗马特色,嘲笑罗马权贵 4.“新诗派” 普劳图斯:《孪生兄弟》:该剧影响了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 《凶宅》:塑造了机智的奴隶特拉尼奥的形象。 《一坛黄金》:塑造了欧洲文学史上第一个吝啬鬼欧克利奥形象,该剧后来被莫里哀改编为《悭吝人》 5、泰伦斯:《婆母》维护正常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谅解 《两兄弟》主张既要尊重年轻人的生活要求,又要反对过度放纵
黄金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1世纪——1世纪初)
主要成就:诗歌、散文、文论 三大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
1.维吉尔: 《牧歌》10首:田园抒情诗。描写田野的自然景色,抒发爱情及对时政的种种感受 《农事诗》农事教育诗,模仿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也是优美的田园诗 《埃涅阿斯纪》:第一部由一个文人独立创作完成的史诗。史诗追溯了古罗马祖先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阿弗洛狄特之子)建立古罗马国家的艰难光荣史。共12卷,前六卷模仿《奥德修纪》,写埃涅阿斯的漂泊生活。 歌颂罗马祖先建国创业的丰功伟绩,将罗马王族说成是神的后代。 埃涅阿斯:政治领袖。敬神、忠诚、勇敢、刚毅、仁爱、克制、爱国、富于自我牺牲精神 艺术特征:语言简洁、含蓄,有着成熟的思想和凝重的历史感,充满了悲天悯人的忧郁。风格严肃哀婉。 格律严整,语言典雅,比喻贴切优美,在人物心理刻画上超过荷马史诗。 2、贺拉斯: 讽刺诗人、抒情诗人、文艺理论家 早期作品《长短句》《闲谈集》。反映现实,具有共和派倾向 后期作品《歌集》(《颂歌集》)。抒情诗集。描写宴饮、娱乐、恋爱和友谊 文艺理论著作《诗艺》: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提出“寓教于乐”的原则。提出“合式”原则,要求文学作品具有统一的调和美 3、奥维德:《变形记》:采用故事套故事、人物轮流讲故事、对话和利用器物叙述故事等方式,把所有故事串联在一起。共15卷,由250个神话组成,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英雄传说和部分史实。有“神话词典”之称
白银时期(1世纪——5世纪中叶)
此期文学宫廷趣味日趋浓厚,崇尚文风的花哨和滥用辞藻。 1、卢肯(前39—65) 史诗《法萨莉亚》 2、尤维纳利斯(60—140) 讽刺诗人 3、塞内卡:悲剧家; 作品:《美狄亚》《阿伽门农》《俄狄浦斯》《特洛伊妇女》《费德尔》 风格:崇高严肃,夹杂大量道德说教,宣传同情、仁爱。人物类型化。剧情发展限制在一个昼夜之内。在艺术上影响了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如“三一律”的戏剧结构 4.普鲁塔克(46—120年) 散文《希腊罗马名人传》 5.阿普列尤斯(124—175) 小说《金驴记》(又译《变形记》):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产生深远影响的长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