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中我们也需政府的调控,现先依据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以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两方面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应与时俱进,并且关注此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对外经济关系,此篇导图带您走进时事
这是一篇关于马政经第十三章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经济职能
经济调节。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弥补市场失灵。调控和调节国民经济宏观总量与结构。
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市场规则;市场准入;市场体系;市场机制。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保护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第一,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第二,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第三,弥补市场调节失灵的需要。市场功能有缺陷;市场竞争有失灵;市场不能完全实现收入分配公正;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波动
经济波动,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交替出现的扩张和收缩、繁荣和萧条、高涨和衰退现象。
根据是否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危害分为正常经济波动和超常经济波动
经济波动的影响因素 1.投资率的变动 2.消费需求的波动 3.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 4.资源供给 5.技术变化的状况 6.经济体制的变动
我国经济波动的状况及其原因
改革开放前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生产力状况的不适应性
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
改革开放后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消除需要一段时间
市场经济体制下引起经济波动的因素也开始影响经济运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受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而复苏又乏力的影响
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模式
特征:1.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2.计划的形式和作用的范围发生重大变化 3.对企业的调控方式以间接为主 4.调控手段以经济、法律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宏观调控的目标
总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民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基本目标:效率、增长、稳定;经济福利;分配公正
根本目的:国民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政策
(1)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3)产业政策 (4)汇率政策 (5)收入分配政策
经济计划
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中长期计划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法律手段。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的手段。包括保护和制裁两个方面。具有权威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特点。法制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内在要求和有机组成部分
行政手段。是国家依靠行政机构,采取指示、指标、规定和下达指令性任务等行政方式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 2.深入推进简政放权。 3.完善市场监管和执法体制。 4.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5.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 6.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7.提高行政效率。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决策体系和制度。 2.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 3.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4.深化金融改革。 5.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6.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与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1.明确法律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树立依法进行宏观调控的观念。 2.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 3.加快推行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4.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
第二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