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阴肿瘤
肿瘤分为良性与恶性,良性主要是纤维瘤,脂肪瘤等,若接受治疗即可痊愈,但恶性肿瘤也并不可怕,我们应相信自身也应相信医疗科技
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概述,临床表现及诊断,鉴别诊断处理方法。处理方法分为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产科治疗。
盆腔血液及淋巴循环丰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导致炎症发展迅速,更易 发生阑尾穿孔。阑尾比邻子宫,炎症波及子宫可诱发宫缩,宫缩又促使炎症扩散,易导致弥 漫性腹膜炎。
自然流产指自然状态(非人为目的造成)发生的流产,此篇导图依据自然流产的概论病因,临床表现,临床类型以及诊断处理讲述自然流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泌尿
方剂学速记歌决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骨科学)2019
执业医师运动系统之骨折概论
2019年执业医师生物化学大纲
支气管扩张
执业医师消化系统概论大纲2019
执业医师血液系统概论2019
执业医师呼吸系统概论2019
外阴肿瘤
良性
乳头瘤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
多见于大阴唇,呈乳头状突出皮肤表面
因2%-3%恶变倾向,应行局部肿瘤切除术
纤维瘤
多位于大阴唇
起初皮下硬结,继而增大,形成有蒂实质肿块,表面可有溃疡和坏死
沿肿瘤根部切除
汗腺腺瘤
见于青春期.
呈多发小的淡黄色丘疹样隆起。确诊需活检。 激光,手术
脂肪瘤
大阴唇或阴阜脂肪组织
平滑肌瘤
见于育龄期,位于大阴唇、阴蒂及小阴唇
肌瘤切除术。
恶性
外阴鳞状细胞癌
发症年龄45-50岁,70-75岁
病因:HPV感染;慢性外阴非上皮内瘤变发展; 性传播疾病及性卫生不良
病理
大体:浅表溃疡或硬结节,可伴感染、坏死、出血,周围皮肤可增厚及色素改变
镜下:有角化珠和细胞间桥;常有淋巴管和神经周围的侵犯
临床表现
症状:外阴瘙痒、局部肿块或溃疡,合并感染或晚期癌可出现疼痛,渗液和出血。
体征
以大阴唇最多见,其次为小阴唇,阴蒂,会阴,尿道口,肛门周围等。
早期从局部丘疹、结节或小溃疡。
晚期见不规则肿块,伴破溃或呈乳头样肿物。
若病灶已转移至腹股沟淋巴结,可扪及增大、质硬、固定的淋巴结。
转移途径
直接浸润
淋巴转移
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髂外、闭孔和髂内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和左锁骨下淋巴结
一般肿瘤向同侧淋巴结转移
阴蒂处癌灶常向两侧转移,并可绕过腹股沟浅淋巴结直接至腹股沟深淋巴结
外阴后部及阴道下段癌可避开腹股沟浅淋巴结而直接转移至盆腔淋巴结
血行播散
肺、骨
诊断
病史及症状
妇科检查
辅助检查
细胞学检查
病理组织学检查
超声、CT、MRI、膀胱镜检、直肠镜检
临床分期
手术病理分期
治疗
手术治疗
IA
外阴扩大局部切除术,手术切缘距肿瘤边缘1cm,深度至少1cm,需达皮下组织
IB
外阴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切缘应至少超过病变边缘1筹码,深度应达尿生殖隔下筋膜,如病灶在阴蒂部位或其附近,应切除阴蒂。病灶同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II期
外阴根治性局部切除,并切除受累的尿道、阴道,肛门皮肤及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时切除盆腔淋巴结
III期、IV期
外阴广泛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必要时切除盆腔淋巴结;分别根据膀胱、尿道或直肠受累情况选做相应切除
放射治疗
术前局部照射,缩小癌灶手术
转移淋巴结区域照射
手术切缘阳性或接近切缘、脉管有癌栓或复发癌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
铂类、铂来霉素、氟尿嘧啶、阿霉素
预后及随访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
少见。多见于65-75岁妇女。常见于小阴唇,其次是阴蒂周围。
外阴瘙痒、出血、色素沉着范围增大。
Clark分期、Chung分期和Breslow分期系统
手术
真皮层浸润≤ 1mm者手术切缘距离病变边缘至少1cm,不必行淋巴结切除
真皮层浸润大于1mm者手术切缘应距离病变边缘至少2-3c m,并切除腹股沟淋巴结。
化疗:晚期病人姑息治疗.达卡巴嗪,替莫唑胺、沙利度胺。
预后与病变厚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预后差。
外阴基底细胞癌
罕见。见于70岁。见于大阴唇,其次是小阴唇、阴蒂和阴唇系带。
病灶广泛局部切除,手术切缘应距离病变边缘至少1cm,不需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