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学前教育导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学前教育导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的目标、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复习与思考。
编辑于2022-06-18 10:39:40这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原理考试范围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心理学领域的泛灵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张雪门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包括等。
21级宁波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原理考试范围及详细整理: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这是一篇关于学前教育原理第八章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幼儿园一日活动概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学前教育原理考试范围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心理学领域的泛灵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张雪门指出幼儿园的课程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做的经验的预备、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包括等。
21级宁波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原理考试范围及详细整理: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快乐成长的源泉,游戏活动“一方面可以发展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又能够培养儿童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这是一篇关于学前教育原理第八章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幼儿园一日活动概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学前教育导论
学前教育的基本问题
教育学
通过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去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英国
2-5岁的保育学校的建教育
5-7岁的幼儿学校的教育
美国
0-3岁的婴幼儿教育
3-8岁的幼儿园教育
中国
0-3岁的先学前期教育
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家庭教育
领先性
持久性
单独性
随意性
学前社会教育
阶段性
群体性
计划性
多样性
学前教育的意义
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前教育通过解放妇女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学前教育通过社会文化的传承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学前教育对家庭的意义
学前教育对教育科学发展的意义
拓展了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
丰富了教育学科的思想内涵
学前教育是教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的思想、理论是教育思想宝库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孕育着关于学前教育的理念、方法和内容,而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和理论的建构又补充和丰富着教育理论的内容和体系。
加强了教育学科的实践旨趣
学前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以及承担任务的实践性决定了学前教育学科从事的主要是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的工作,这就使得学前教育学科既具有理论指向性,又具有实践指向性。与教育学科其他阶段的研究方式相比,学前教育学科更强调儿童的实践活动和学科的实践应用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教育理论的实践来源,增强了教育学科的实践旨趣。
丰富了教育学科的体系
学前教育的目标
学前教育目标的演进
学前教育目标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它制约着学前教育任务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
1、以保育为主的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2、促进幼儿潜能发展的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50年代)
3、以智力为主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4、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由4以上保教目标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各国的学前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是指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有的基本价值信念、价值立场和价值态度等。
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是指学前教育目标的提出者或从事学前教育活动的主体,基于自身的价值观而对学前教育目标确立时所持有的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
目标的发展取向
目标的教育取向
促进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学前教育的终极目标
目标的社会取向
我国学前教育的保教目标
托儿机构的保教目标
(一)托幼机构的保教目标 托幼机构是对0-3岁儿童实施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1981年,卫生部妇幼卫生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了我国托幼机构的保教总目标为:“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1.要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 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2.要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 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 3.要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要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 生习惯及美的观念。
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981《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1989《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1996《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健康领域
语言领域
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③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⑤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领域
科学领域
艺术领域
与以往的教育目标相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它在对幼儿园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规范、对教育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以及对幼儿发展的规范、评价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尊重儿童的原则
儿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他们拥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尊严和权利。
同时,儿童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成员,还享有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权利,
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就是保护儿童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
“教”即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协调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富有个性的发展
发展适应性原则
年龄发展适应性
个体发展适应性
文化发展适应性
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都有不同于其他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独特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儿童的基本活动
复习与思考
1.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和实施形式是什么?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英国
2-5岁的保育学校的建教育
5-7岁的幼儿学校的教育
美国
0-3岁的婴幼儿教育
3-8岁的幼儿园教育
中国
0-3岁的先学前期教育
3-6岁的幼儿教育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学前家庭教育
领先性
持久性
单独性
随意性
学前社会教育
阶段性
群体性
计划性
多样性
2.学前教育对个体的成长有何特殊意义?
对个体发展的意义
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
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助于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
科学的学前教育有助于促进儿童社会性和人格品质的发展
3.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学前教育通过解放妇女劳动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最低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学前教育通过社会文化的传承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
有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有利于提高社会公民的基本素质
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
4.如何看待学前教育的目标演进?
学前教育目标的演进
学前教育目标是国家对学前教育提出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它制约着学前教育任务的确定和内容的选择。
1、以保育为主的阶段(19世纪中叶以前)
2、促进幼儿潜能发展的阶段(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50年代)
3、以智力为主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4、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由以上保教目标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各国的学前教育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发展和完善的。
我国学前教育的保教目标
托儿机构的保教目标
(一)托幼机构的保教目标 托幼机构是对0-3岁儿童实施集体保育和教育的机构。1981年,卫生部妇幼卫生局颁发的《三岁前小儿教养大纲(草案)》提出了我国托幼机构的保教总目标为:“培养小儿在德、智、体、美方面得到发展,为造就体魄健壮、智力发达、品德良好的社会主义新一代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1.要发展小儿的基本动作,进行适当的体格锻炼,增强儿童的抵抗力,提 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促进身心正常发展。 2.要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及认识周围环境事 物,使小儿智力得到发展,并获得简单知识。 3.要进行友爱、礼貌、诚实、勇敢等良好的品德教育。4.要培养小儿的饮食、睡眠、衣着、盥洗、与人交往等各个方面的文明卫 生习惯及美的观念。
幼儿园的保教目标
1981《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1989《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1996《幼儿园工作规程》
2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健康领域
语言领域
①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②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③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④喜欢听故事、看图书。⑤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社会领域
科学领域
艺术领域
与以往的教育目标相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教育目标更明确、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它在对幼儿园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规范、对教育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以及对幼儿发展的规范、评价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5.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
尊重儿童的原则
儿童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他们拥有与成人一样的人的尊严和权利。
同时,儿童作为社会中的特殊成员,还享有不同于成人的特殊权利,
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就是保护儿童的健康,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
“教”即按照体、智、德、美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全面发展的原则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协调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富有个性的发展
发展适应性原则
年龄发展适应性
个体发展适应性
文化发展适应性
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发展的个体,都有不同于其他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独特性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儿童的基本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