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学纲要第七章
语言学纲要第七章知识思维导图,包括:语言演变、语言分化、语言的统一、语言分化与语言统一的演变、特点:共同语。
编辑于2022-06-18 23:15:19第七章 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
语言演变
是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有时会导致语言系统变得和原来的语言系统不同。
语言演变的现象
语言演变的原因
外部原因
社会、人际交流是促使语言发展和演变的基本条件
1、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1)社会、政治制度发展:伙夫—炊事员—厨师、戏子—演员、剃头匠—理发员—造型师
(2)经济发展:洗衣机、计算机、煤气等。
(3)文化科技发展:音乐电视、电视小品、电视连续剧、克隆、高速公路
2、社会之间的互相接触,推动了语言的发展
中古时期汉语从梵语中吸收了大批佛教词
台湾腔,香港腔
英语对香港汉语的影响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
(1)、 社会的分化:产生方言和亲属语言。
a.自然分化:山川河流阻隔,交通不便。
b.人为分化:政治势力不一,割据而治。
(2)、社会的统一:产生共同语。
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
一个社会内部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的某些变动。
5、人与人交流时的创新要求、省力要求也会使语言变化和调整。
6、语言的变化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语言也会受到人的心理的影响。
内部原因
语言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语言作为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才能保持其稳定性。
如果其中一种因素发生变化,就会破坏原有的平衡,而此时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其他因素就会重新调整相互的关系,以达到新的平衡。
表现
1.语言符号的区别性受到干扰、破坏,会引起语言系统的变化。
2.语言某一要素内部的局部变化,往往会引起语言系统内部相互联系和制约关系的连锁反应。
语言演变的特点
渐变性
现象: 215个常用词(1千年):汉语和法语79%没变,英语85%,德语78%,罗马尼亚语77%,葡萄牙语82%,西班牙语和意大利语85%。
稳固性的原因→渐变性即:稳固地变化
不平衡性
1、语音、词汇、语法各子系统及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的变化速度不平衡,就是同一子系统同一方面的语言现象,其变化速度也可能是不平衡的
具体分析: a 词汇 〉语音 〉语法。(详情参考课本) b 各子系统的不同方面 c 同一子系统的同一方面
2、同一语言的发展速度,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也可以不一样。
(1)不同时期语言发展不平衡
社会变革、社会动荡、发展快捷、思维活跃、交往频繁,语言的发展就快,反之,就慢。
(2)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不平衡
汉语中,南方方言发展变化的速度相对较慢,保存古代汉语的成分较多,北方相对较快。
(3)不同年龄的人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
青年人 〉中年人 〉老年人
语言演变的简便性和不平衡性这两个特点,使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既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交际创新等要求,又能维持稳固地基础,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语言分化
一种统一的语言,由于使用语言的社会分化而分化了,这个过程就叫语言的分化。
(同一社会总有程度不同的分化,每个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际密度总是不均匀的,所以语言的创新总是在交际密度高的人群/区域中优先传播,这就造成分化)
语言的分化分为三种情况: 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 亲属语言
社会方言
原因:在同一地区居住的居民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等的社会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小社团语言差异。
概念: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
分类
1、语言的年龄变体
由人们年龄上的差别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2、语言的性别变体
说话人因性别上的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行为、服饰、礼节方面的规范不同
话题不同:男性多讨论生意经、政治、体育等,女性多讨论家常、服装。
对话题的控制:男性多主动挑起话题,多打断别人的说话,与人争辩,不理睬别人说什么,老想控制话题,下结论时比较绝对。男性语言表现出一种“权势”。女性语言有人称作是“无势力的语言”。(powerless language)
3、语言的职业变体(行业语)
由说话人不同的职业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4、黑话(隐语)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秘密团体以隐秘的方式传情达意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特点:内部一致性 强烈排他性
例子:搬石头——绑架儿童 请观音——绑架青年妇女 洋票——绑架外国人 拷票——拷打人质 剪票——断指、剪耳 撕票——杀死人质
香港黑社会把警察叫“花腰”,打架叫“开片”,吸鸦片叫“摆横” 。
5、语言的阶层变体
由说话人不同的社会地位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如:上层阶级(沙龙语言、客厅语言): 我擦了擦鼻涕。——我轻松了一下鼻子。 这只杯子有臭味。——这只杯子行为不好。 入座——请满足这把椅子想要拥抱你的愿望吧 弄璋(生男孩) 弄瓦(生女孩) 东床(女婿)
6、语言的种族变体
因种族或民族的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体。
黑人英语: That is John’s house.——That John house. That is his book.——That he book.
语言的种族变异是由社会、历史语言造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交往的频繁,这种变异会逐渐减少。
特点
1)一个人掌握社会方言的数量,决定于他的社会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2)同一言语社团的人因交际环境的不同、交际对象的差异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语言的风格变体
3)社会方言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
地域方言
原因
a 一个社会的生产力有了特别的进步,通常会伴随人口的突然增加和疆域的日益扩大(开疆扩土)
b 由于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一个社会的一部分居民可能大规模的集体迁徙到很远的另一个地方。
结果
一个区域内发生的语言变化由于交通不发达的原因不大容易传播到其他地区。使原本使用的本来相同的语言的共同点不断减少、不同点不断增加,形成同一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如果能够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称为“地域方言”
确定方言的标准
1)是否处于同一个民族,是否长期处于同一个国家共同体中。
2)是否有共同的文字和书面语
3)是否具有语言认同感
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言的心理认同之下,就叫做“地域方言”。
方言还可以不断分化,形成不同的层次:语言→方言→ 次方言→土语。
特点
语法的差别比较小,词汇的差别比语法大,语音差异最显著。(语音差别>词汇差别>语法差别)
语音
北京话有zh、ch、shi,上海话只有z、c、s,但有浊声母[b][d][g],7个声调。
词汇
我(普通话)——俺(济南话)——莪(山西人) 小孩儿(北京话)——细伢子(湖南话)——小干(苏州话)——细佬哥(广州) 媳妇儿(北京)——家小(苏州)——堂客(湖南、湖北)——婆娘(云南) 蚊子在长沙话里可用来指苍蝇,“水”在广州话里兼指“雨”,“下雨”叫“落水”。
语法(词序、虚词、量词)
客人(普通话)——人客(广东话) 干菜(普通话)——菜干(广东话) 很气(普通话)——气不过(湖南话) 一把刀:一张刀(广州)一支刀(潮州); 你先吃、猫比狗小、多买几斤菜:你食先、猫细锅狗、买多几斤菜(广州)买几斤菜添(温州)
方言研究的意义
方言发展的前方言发展的前途
1)社会封闭,甚至分裂的情况下,共同语约束力减弱,语言分化的结果导致差别扩大,有可能形成独立的语言;
2)由于共同语的强大影响、社会的统一和发展,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或者方言本身逐渐向共同语靠拢。
亲属方言
亲属语言的定义: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它们是亲属语言。
地域方言v.s.亲属方言 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地域方言和亲属语言都由单一语言分化而来,且与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有关
区别:
1 一般而言,亲属语言间的分化程度较地域方言间的高;方言是同一语言在地域上不完全分化而形成的语言分支;亲属语言是单一社会在地域上完全分化而形成的独立的语言;
2 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使用方言的人是否是同一民族、是否长期处于同一个国家、是否有共同语、共同的书写符号、是否有语言认同感都会影响到地域方言是否演变为亲属语言
语言的谱系分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境内各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马来-玻利尼西亚和印欧等语系,此外还有一些系属不明的语言。
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语系
印欧语系 4语族: 日耳曼、罗曼、斯拉夫、印度-伊朗等语族。 20亿人口,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州、非洲、亚洲。 (1)少声调,塞音多,清浊对立,擦音少,元音严密。 (2)语法手段靠形态。 (3)有重音。 (4)量词不丰富,数词结构相近。 (5) 主+谓+宾。 主+ 宾+谓。
原始印欧语 日尔曼 西支:英语、德语、荷兰语、卢森堡语 北支: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 东支:哥特语(已消亡) 罗曼(拉丁) 西支: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 东支:罗马尼西亚语、摩尔达维亚语 斯拉夫 东支: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 西支: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 南支: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保加利亚语 印度-伊朗 东支:梵语、巴利语、印地语、尼泊尔语 西支:波斯语、普什图语、塔吉克语 波罗的 希腊语 阿尔巴尼亚语 亚美尼亚语
汉藏语系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使用人口有几十亿。 4个语族:汉语、藏缅、苗瑶、壮侗。 (1)有声调。 (2)语法手段靠语序和虚词。 (3)没有重音,有轻声。 (4)量词丰富。 (5)主+谓+宾。 主+ 宾+谓。
汉藏(说法不一) 汉 藏缅 藏:藏语、嘉戎语、门巴语 彝:彝语、傈僳语、哈尼语、拉祜语 景颇:景颇语 未定:羌语、普米语、独龙语、怒语 侗台 侗水:侗语、水语、么佬语、毛难语 壮傣(台):壮语、傣语、泰语、老挝语 黎:黎语 仡佬:仡佬语 苗瑶 苗:苗语、布努语 瑶:瑶语 未定:畲语
闪-含语系 2语族:闪米特语族、含米特语族。 2亿多人口,分布在:西南亚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和东部。 (1)语音方面:辅音突出,喉辅音,少声调。 (2)词汇方面:辅音充当词根语素,语法意义由元音、词头、词尾表示。 (3)语法方面:形态变化丰富。 (4)谓+主+宾。
阿尔泰语系 3语族:突厥、蒙古、满-通古斯。 2亿多人口,分布在蒙古、中国。 (1)语音方面:辅音简单,元音多。 (2)词汇方面:词根后附加成分表示语法意义。 (3)语法方面:修饰成分多用后置词。 (4)主-宾-谓。
南亚语系 4语族:印度尼西亚、波里尼西亚、梅拉尼西 亚、密克罗尼西亚。 2亿多人口,智利、马达加斯加、台湾、夏威夷。 (1)语音方面:没有声调,音位数目少。 (2)附加成分构词构形。 (3)动词+主语+宾语。
语言的统一
语言的统一指的是方言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以至消失而统一成民族共同语的过程和结果。
各方言的统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存在着先由几个次方言统一为大方言、再由几个大方言统一为共同语的不同阶段。
语言统一的原因在于社会的统一,语言统一的结果是共同语的形成。
语言分化与语言统一的演变特点:
语言分化:同一语言——方言——亲属语言。
语言统一:某个方言(基础)——共同交际语——影响其他方言——推广共同语——双语并存——取代。
共同语
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全民族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一般是在过去的通用语基础上发展而来。
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原因形成的。
共同语的确定
民族共同语的建立必须在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基础之上建立。选择哪一种方言作为基础方言必须考虑该方言的社会影响。例如:
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的规范
共同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 并且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确定了标准:
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
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