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辅导员考试_思政文件大总结
这是一篇关于辅导员考试_思政文件大总结的思维导图,辅导员是指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的学校公职人员。每个辅导员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班级。辅导员职责按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执行。
编辑于2022-06-21 09:36:2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
一、这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重要性
大学生是
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约有2000万。
紧迫性
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
对外
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自身
素材:当代大学生思想状态消极的方面
政治信仰迷茫
理想信念模糊
价值取向扭曲
诚信意识淡薄
社会责任感缺乏
艰苦奋斗精神淡化
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心理素质欠佳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热爱
党
祖国
社会主义
树立
自强意识
创新意识
成才意识
创业意识
有利
对于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战略
确保
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
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本原则
简答题
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人才培养
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
首要位置
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重视课堂教育
又注重引导大学生
深入社会
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主要任务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的基本道德规范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加强民主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
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有效途径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三进)
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努力形成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
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
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意义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途径
⑴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⑵军事训练。
⑶利用好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⑷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
⑸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途径
⑴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⑵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⑶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和学校出版社的建设,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报告会、讲座的管理,绝不给错误观点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
⑷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⑸禁止在学校传播宗教
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⑴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⑵建设好融
思想性
知识性
趣味性
服务性
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⑶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
⑷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
⑸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⑹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⑴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⑵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
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⑴加强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
此处与资料中高频考点模块一块学习
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措资金,不断完善资助政策和措施
形成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
助学奖学金
勤工助学基金
特殊困难补助
学费减免
在内的助学体系
帮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
⑵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把党支部建在班上
实现本科学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
学生继承党组织建设目标
发挥共青团和学生组织作用,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班级
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
自我服务
的主要组织载体
要加强
班级集体建设
组织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等活动
发挥
团结学生
组织学生
教育学生
的职能
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
是党领导下的大学生群众组织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
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
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在共青团指导下,针对大学生特点,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队伍主体是
学校党政干部
共青团干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
辅导员
班主任
骨干力量
注:心理咨询教师(✘)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
按照
政治强
业务精
纪律严
作风正
的要求
坚持“专兼结合”的原则
努力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各有关部门要主动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
建立和完善
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齐抓共管
专兼职队伍相结合
全校紧密配合
学生自我教育
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不断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工作。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2019年8月
前沿
贯彻落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解决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根本问题
二、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重要意义
教育是
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
承担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是
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
办好思政课
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
要从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高度来对待
思政课建设
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增强辅导员办好思政课的信心
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指导思想
"三个坚持"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教育
四个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怎么做?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
生产劳动
社会实践
相结合
加快推进
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
努力培养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基本原则
一是
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二是
坚持与
思政课建设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同步推进
全面推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三是
坚持和
守正
创新
相统一
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
不断增强思政课的
思想性
理论性
亲和力
针对性
四是
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
政治引领
价值引领
作用
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推动
各类课程
思政课建设
概形成协同效应
五是
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其成长发展
搭建平台
创造条件
六是
坚持
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
相结合
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实现
知
情
意
行
的统一
三、主要内容
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
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
对学生要求
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对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
爱国情
强国志
报国行
融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大学阶段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
重在增强使命担当
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
思政课课程群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各高校要重点围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宪法法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
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
注重
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
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
坚持
爱国
爱党
爱社会主义
相统一
系统开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法治教育
劳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
研究生阶段
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
本专科阶段
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
国家教材委员会
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
全部由,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
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
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
统编
统审
统用
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
各地负责组织审定
课程教材
指导纲要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
教材指南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科技创新文化
总体国家安全观
进课程教材
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
。高校要积极动员。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
师生比≥1:350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师生比≥1:4000
专职辅导员
师生比≥1:200
解决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
选择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优秀教师
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
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
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
指派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
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
以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
严把
政治关
师德关
业务关
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
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
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
增强教师的
职业认同感
荣誉感
责任感
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
“万人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四个一批”
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
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
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
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
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
首批重点建设10家学术期刊和若干学术网站
每2年开展1次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
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
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
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发〔2017〕62号
一、目标原则
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
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原则
简单题
(1)坚持育人导向, 突出价值引领。
推动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
价值理念
道德观念
教育的有机结合
(2)坚持遵循规律, 勇于改革创新。
遵循
思想政治工作
教书育人
学生成长
规律
秉承
以师生为中心
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
改革
优化内容供给
改进工作方法
创新工作载体
激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生动力
(3)坚持问题导向, 注重精准施策。
聚焦问题
重点任务
重点群体
重点领域
重点区域
薄弱环节
强化优势 补齐短板
精准施策
分类指导
因材施教
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提高师生的获得感
(4)坚持协同联动, 强化责任落实。
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落实主体责任,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
部门分工负责
全员协同参与
的责任体系
加强督导考核,严肃追责问责,把“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二、基本任务
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
十大育人体系
三、主要内容
1. 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
梳理
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
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
知识体系教育
的有机统一
2. 科研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发挥科研育人功能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
政治方向
价值取向
学术导向
培养师生
至诚报国的理想追求
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
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
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3. 实践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的具体措施?
整合各类实践资源
强化项目管理
丰富实践内容
创新理论教育实践形式
拓展实践平台
完善支持机制
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
增强实践能力
树立家国情怀
4. 文化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深入开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教育
践行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优化校风学风
繁荣校园文化
培育大学精神
5. 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如何加强网络育人教育
大力推进网络教育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 建设与管理
拓展网络平台
丰富网络内容
建强网络队伍
净化网络空间
优化成果评价
从而
推动
引导师生
守护好网络家园
6. 心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深入构建“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教育教学
实践活动
咨询服务
预防干预
平台保障
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
思想道德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
协调发展
7. 管理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把规范管理的严格要求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
加强教育立法
遵守大学章程
完善校规校纪
健全自律公约
加强法治教育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营造
治理有方
管理到位
风清气正
的育人环境
8. 服务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如何成为大学生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具体措施
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
围绕师生
关照师生
服务师生
把握师生成长发展需要
提供靶向服务
增强供给能力
积极帮助解决师生工作学习中的合理诉求
在关心人、帮助人、服务人中
教育人
引导人
9. 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贫困生帮扶工作具体措施万能句
"扶困"与"扶智"
"扶困"与"扶志"
结合起来
建立
国家资助
学校奖助
社会捐助
学生自助
"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
构建
物质帮助
道德浸润
能力拓展
精神激励
"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从而
实现
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
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
的有机融合
形成
"解困—育人—成才—回馈" 的良性循环
培养受助学生
自立自强
诚实守信
知恩感恩
勇于担当
的良好品质
10. 组织育人质量提升体系
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进一步理顺高校党委的领导体制机制,明确高校党委职责和决策机制,健全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动学校各级党组织自觉担负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主体责任。
把
组织建设
教育引领
结合起来
增强工作活力
促进工作创新
扩大工作覆盖
从而
发挥
工会
共青团
学生会
学生社团等组织
的联系服务
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作用
三、主要内容
1.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
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作为
教材讲义必要章节
课堂讲授重要内容
学生考核关键知识
2.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完善科研评价标准,构建集
教育
预防
监督
惩治
于一体的学术诚信体系
3.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新时代社会实践精品项目
"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
"百万师生追寻习近平总书记成长足迹"
"百万师生重走复兴之路"
"百万师生‘一带一路’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实践学分
哲学社会科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总学分(学时)的15%
理工农医类专业≥25%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支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类社团
推动
专业课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
志愿服务
军事训练
载体有机融合
4.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挖掘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开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选树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
大力繁荣校园文化,创新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美丽文明校园
5.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6.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强化咨询服务,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
师生比≥1∶4000
每校≥2名
建立
学校
院系
班级
宿舍
“四级”预警防控体系
7.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强化保障功能,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
加强干部队伍管理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加强经费使用管理
8. 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路径
强化育人要求
明确育人职能
增强供给能
加强监督考核
属于服务育人领域的有
图书资料服务
医疗卫生服务
安全保卫服务
后勤保障服务
9.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加强资助工作顶层设计
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健全四级资助认定工作机制
家访
大数据分析
谈心谈话
合理确定认定标准
坚持资助育人导向
在国家助学金申请发放环节
开展
励志教育
感恩教育
,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
在国家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
开展
诚信教育
金融常识教育
,培养学生
法律意识
风险防范意识
契约精神
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
着力培养学生
自强不息
创新创业
的进取精神
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
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
成才观
就业观
创新资助育人形式
10. 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四、实施保障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重要意义
高校五大职能/功能
培养人才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文化继承创新
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
事关高校根本问题(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
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
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
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
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如何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运用到辅导员工作当中?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基本原则
简答题
16号文件基本原则同背
(1)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
(2)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3)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
(4)坚持遵循
教育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
学生成长规律
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
(5)坚持改革创新
推进
理念思路
内容形式
方法手段
创新,
增强
工作时代感
实效性
二、具体意见
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重点看
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
切实抓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
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引导师生深刻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选择/填空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培育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宫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
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
融入教育全过程; 引导树立正确三观; 加强三个意识; 加强三个教育; 一(以)诚信,+(加)五德.
如何培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
学习
中国共产党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改革开放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利用我国
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
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国家公祭仪式
组织开展主题教育
弘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构建具有
中国特色、气派、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建设
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
哲学社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
完善
学术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
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办法;
加强对校园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规范管理;
加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
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与“立德树人”联合记忆
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
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
形成一支
专职为主
专兼结合
数量充足
素质优良
的工作力量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
也是对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改革创新要求
强调要贴近师生思想实际,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在平等沟通、民主讨论、互动交流中进行思想引导
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开展工作
发挥师德楷模、名师大家、学术带头人等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
网络思政教育素材
加强
学生互动社区
主题教育网站
专业学术网站
“两微一端”
的建设
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社会实践育人, 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社会实践育人素材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
增强军事训练实效
建立健全学雷锋志愿服务制度
要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教育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加强学生学业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大学生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
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积极帮助解决教师的合理诉求
积极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作用。
思政工作案例分析题及论述题素材
要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
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的领导
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高校党委书记为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履行思想政治工作、党建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
其他党委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
结合业务分工抓好
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建设工作
高校党班子建设
要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基层党组织;
加强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
组织党员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认真做好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加强党员日常管理监督
思政教育学科于1984年建立 2004年10月15日版本此文件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
前沿
贯彻落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解决
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
为谁培养人
根本问题
二、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重要意义
教育是
国之大计
党之大计
承担
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政课是
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
办好思政课
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
要从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高度来对待
思政课建设
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增强辅导员办好思政课的信心
全面提高思政课质量和水平
指导思想
"三个坚持"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坚持教育
四个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怎么做?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
生产劳动
社会实践
相结合
加快推进
教育现代化
建设教育强国
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
努力培养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基本原则
一是
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二是
坚持与
思政课建设
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同步推进
全面推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进教材
进课堂
进头脑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
三是
坚持和
守正
创新
相统一
落实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要求
不断增强思政课的
思想性
理论性
亲和力
针对性
四是
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
政治引领
价值引领
作用
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推动
各类课程
思政课建设
概形成协同效应
五是
坚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为其成长发展
搭建平台
创造条件
六是
坚持
问题导向
目标导向
相结合
注重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
,实现
知
情
意
行
的统一
三、主要内容
完善思政课课程教材体系
整体规划思政课课程目标
对学生要求
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定对
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
爱国情
强国志
报国行
融入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大学阶段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
重在增强使命担当
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调整创新思政课课程体系
思政课课程群建设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
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各高校要重点围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宪法法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设定课程模块,,开设系列选择性必修课程
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
注重
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
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
坚持
爱国
爱党
爱社会主义
相统一
系统开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法治教育
劳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
研究生阶段
重在开展探究性学习
本专科阶段
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加强思政课教材体系建设
国家教材委员会
注重提升思政课教材的政治性、时代性、科学性、可读性
全部由,在教材中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最新研究进展。
国家统一开设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
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
统编
统审
统用
地方或学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
各地负责组织审定
课程教材
指导纲要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
教材指南方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科技创新文化
总体国家安全观
进课程教材
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加快壮大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配备要求
。高校要积极动员。采取兼职的办法遴选相关单位的骨干支援高校思政课建设。制定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
师生比≥1:350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师生比≥1:4000
专职辅导员
师生比≥1:200
解决思政课教师缺口问题
选择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科优秀教师
探索胜任思政课教学的党政管理干部转岗为专职思政课教师机制和办法
推动符合条件的辅导员参与思政课教学
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
动员政治素质过硬的相关学科专家转任思政课教师
指派思政课教师或组建专门讲师团
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
以培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为目标,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培养培训规划,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及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面向思政课教师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修班,办好“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实施好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
切实改革思政课教师评价机制
严把
政治关
师德关
业务关
明确与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特点相匹配的评价标准
进一步提高评价中教学和教学研究占比
加大思政课教师激励力度
增强教师的
职业认同感
荣誉感
责任感
把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中的优秀分子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项目
“万人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四个一批”
等人才项目中加大倾斜支持力度
因地制宜设立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岗位津贴
学校党政管理干部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经历。
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
加大思政课教研工作力度
切实加强思政课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
首批重点建设10家学术期刊和若干学术网站
每2年开展1次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全面提升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水平
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和中小学学科德育
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
严格落实地方党委思政课建设主体责任
推动建立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积极拓展思政课建设格局
中心主题
主题
主题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