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人都能用英语》思维导图
下图分享了一些关于英语学习的看法与见解,介绍了朗读、精读、多查字典、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勤写作等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本图帮助你重新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明白母语的重要!
编辑于2019-11-19 03:10:06《小家,越住越大2》延续前一本《小家,越住越大》的可爱画风,继续用直观的、有趣的、易懂的方式帮助解决中国式住宅难题。作者潜心研究住宅规划,深入千家万户考察调研,历经2年磨砺,完成了《小家,越住越大2》的创作。餐厅、卫生间、儿童房等第一本中没有讲到的功能空间这次会在书中讲透彻。同时,书中还有大量的 “避坑”宝典、常见误区解读以及操作指南,干货十足!
系统的关于医学的讲解,有疾病的原理,医疗的本质,对疾病的重新认知,以及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下图分享了一些关于英语学习的看法与见解,介绍了朗读、精读、多查字典、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勤写作等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本图帮助你重新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明白母语的重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家,越住越大2》延续前一本《小家,越住越大》的可爱画风,继续用直观的、有趣的、易懂的方式帮助解决中国式住宅难题。作者潜心研究住宅规划,深入千家万户考察调研,历经2年磨砺,完成了《小家,越住越大2》的创作。餐厅、卫生间、儿童房等第一本中没有讲到的功能空间这次会在书中讲透彻。同时,书中还有大量的 “避坑”宝典、常见误区解读以及操作指南,干货十足!
系统的关于医学的讲解,有疾病的原理,医疗的本质,对疾病的重新认知,以及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
下图分享了一些关于英语学习的看法与见解,介绍了朗读、精读、多查字典、掌握基础语法知识、勤写作等提高英语能力的方法。本图帮助你重新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明白母语的重要!
人人都能用英语
通过举例和分析,主要论点是说:成年之后,第二语言的学习显得更加困难的原因不在于关键期论所说的“此后大脑不再可塑”,而是第二语言所使用的脑图要与已经形成的强大势力的母语脑图竞争。 四级词汇4500,六级6000,TOEFL/IELTS 8000,GRE 15000。人傻是被教出来的,举例美国小学三年级单词量3000 习得第二语言是现实而可行的,参照周围人。
一,重塑自己的语音
作者认为大部分人母语都讲的不好,所以第二外语发音不标准、不好听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 婴儿6个月的时候已经开始对母语更为关注。导致对其它语言产生过滤。细胞之间连接需要6个月,需要不断的练习。婴儿学习都是先学会听再学会说的。说需要在分辨的基础上再运用另一个器官发出声音,并且经常还需要矫正和调整。 ① 需要在语言环境培养,进行输入,是否听懂不太重要。②不需要循序渐进,举例不要用voa 慢速英语。③不要只听标准美音之类,要适应多种环境。建议CNN广播。听的时候不要戴两个耳机,只戴一个来接近日常状态。④每天输入不要低于4hr,坚持6月。为了效果更佳,可以有意识地渐渐提高文本难度,并且最好配合精读。
1. 宽于律己 在重塑语音的过程中,暂时不必过分追求“标准”——事实上,追求也没用,因为无论是谁也做不到短时间之内就达到所谓“标准”。 发错音的人听不出来自己的发音是错的,但是同样的错误别人说出来他瞬间就能判断出来。 只要多听多说,慢慢就会越来越接近标准。而所谓的“多”,肯定不是一两个小时,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至少每天不间歇的一两年。有些人据称是学了好多年,事实上,那些年里真正用来练习的时间其实断断续续间隔太长乃至于等同于零。所以其实还需要更多、更密集的练习。
2. 放慢你的语速 “快”和“流利”根本不是一这回事儿。很多中国学生都在抱怨正常速度的英文“太快、听不懂”的同时,他们自己讲英文的时候却比老外快很多。 听外语的时候,其实并不是“因为人家说得太快所以我才听不懂”,而是“因为我听不懂所以才觉得人家说得太快”。在于中文的每个字都是一个声母加上一个韵母构成的,中文的韵母是不分长短的,英文则不同。元音不仅有长短之分,还单双不同,另外还有一个“短”元音比别的短元音稍微长一点、比长元音稍微短一点。元音该长的就要长,而双元音要尽量饱满。
3. 比连读更重要的是停顿 中文每个字都有且只有一个音节;英文的基本单位是“词”,可能是一个音节,也可能是多个音节。 由于英文中有很多词汇是多音节构成的,所以英文的音节就有 重音和 非重音之分。为了把一个落在重音上的音节读成重音,其实在重音音节之前要有一个停顿——可能是很短促的,也可以是很夸张的。而这个停顿的存在,将使其后重音清楚地读出成为可能。
4. 很多的时候,其实并不是“不准”,而是干脆错了! 我们所谓的“发音不好”,并非我们哪些英语音素发音不准确、不标准,而是干脆把单词整个都 念错了。 1)一定要恶补音标;2)查单词一定要读音标,并且在自己的文本上做出相应的记号; 3)不要想当然地读单词。这条格外重要!!
5. 一定要学会音标 小学低年纪的时候,拼音要再学一遍。细细回想就知道,哪怕“仅仅再学一遍”本身也不够用。事实上,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后长达三五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运用拼音去查字典。也就是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在至少系统地学了两遍之后,又在其后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不断运用,才习得这个今天我们回头再看觉得无比简单的东西的。 当我们学习拼音的时候,我们早就会说话、能听懂相当数量的语言、而识字量也早就超过一定的数量。而一旦习得拼音之后,我们识字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最终,大多数人在小学的前三年已经习得三千常用汉字(至少其中的绝大多数)。换言之,我们在学英语的时候,首先音标学的太快了,其次也学得太早了。甚至,音标竟然不得不成了语音教学的起始课程——而我们习得母语的时候可是在已经基本获得了基本完善的发音能力之后才开始(有能力)学拼音! 首先,不要急于求成;其次,要通过大量反复运用去掌握音标;再次,运用大量的朗读训练使自己不知不觉地跨过语音养成的最初障碍。我个人认为,只有当一个人的语音达到正常水准(或者接近正常)之后,才算是具备轻松掌握音标的基础能力。而一旦习得音标的基础之后,就要时时应用,直到像了解汉语拼音一样了解英语音标。
6. 音节的划分 大多单词的音节划分,基于单词拼写的和基于音标拼写的差不多,比如“pri•ma•ry ”/ˈprai-məә-ri/,比如“ich•thyo•saur”/ˈɪk-?ɪəә-sɔː/。但也有很多单词的音节划分,基于单词拼写的和基于音标拼写的很不相同,比如“tax•i”/ˈtek-si/,比如“cur•dling ”/ˈkəәr-dəә-li?/。 对我们更有用的可能是基于音标拼写的音节划分方法 。只需要一个最重要的原则: 一个音节必须有、且只有一个元音。
7. 自然语流中的强读与弱读现象 如前所述,很多英文单词是多音节的。一个英文单词如果由多个音节构成,那么其中至少有一个音节是重音;如果,音节足够多的话,那么可能还有次重音(比如“archaeopteryx”),以及一个以上的重音(比如“postmoernity”)。而同样的道理,一个句子里有多个单词,那么,其中将至少有一个单词被强读,而相对来看其它的单词会被弱读。(为了区分方便,单词内音节的强弱轻重用“非重音”、“次重音”、“重音”,或者“重读”来表示;而句子内单词的强弱轻重用“强读”和“弱读”来表示。)
8. 精雕细琢/t/ 、/d/ 和/s/ 区分老外讲话与中国讲话的关键之处。
9. 攻克所谓连读,从辅音/l/ 然而,读/əәl/的时候,舌头是有动作的。 从发出/əә/ 这个音开始,舌尖就在往牙龈的方向移动,直至抵住牙龈才算是发音结束。这个舍位运动的不完整,或者干脆缺失,造成了大多数学生把/əәl/读成/əәu/。 而其它的辅音,相对/l/来看,对于中国学生都要容易得多,甚至没必要专门练习(而最为重要的/t/、/d/和/s/,之前已经讲过了)。跟读多了,朗读多了,以后说话说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全都好了。
10 . 掌握浊化,从/t/开始 当清辅音/t/夹在两个元音之间,前一个是重读元音,后一个是轻读元音时,/t/才会被浊化为/t̬/。比如,“writer”和“rider”、“latter”和“ladder”、 “petal”和“pedal”听起来都差不多。
子主题
12. 攻克所谓的“同化” /t + j/可能会变成/ʧ/。【完全没看懂什么意思!!!】
13. 总结一下/t/ /t/是所有英语音素当中学生最需要时间精力去学习、老师最应该耐心解释说明的一个。 l 英文/t/的舌尖起始位置与中文[t]不同,英文/t/的舌尖起始位置在牙龈上; l /t/如果被夹在两个元音之间(且之前的元音所在的音节是重音音节的话),那么要轻微浊化; l /t/在后面接着一个辅音的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所谓的失爆现象;/d/也是如此; l 如果后面接的辅音是/s/,那么便要演化出/ts/的音;而/d/则演化出/dz/的音; l /d/在/p/和/sh/之后会被读成/t/; l /t + j/可能会变成/ʧ/;而/d + j/可能会变成/ʤ/(这就是所谓的同化现象)。
14. 技巧加重点:“声调” 很多的时候,那并不是因为老外在讲中文时哪个声母或者哪个韵母发音不准确造成的,而是声调不准确造成的。 我们自己不妨试一试。洋话连篇,这四个字,拼音是“yáng huà lián piān”(平仄平平),现在把这四个字读成“yāng huà liǎn piàn”(平仄仄仄)试试看。每个声母每个韵母都对,但声调却不对,即便我们是母语使用者(所以,声母、韵母都不可能读错的),说出来的也是一股浓浓的 “老外腔调”。
15. 元音/ʌ/ 和/æ/ /ʌ /的发音,在美式发音中与/əә/非常接近。相互之间甚至很难分辨。 æ/的发音,原本就比较特殊,除了英语之外,很少有其他语言使用这个元音。另外,在美式英语中(托福听力中就是如此),很多/ɑ/的音,被读成/æ/,比如: “after”, “ask”, “glass”,“master”, “pass”等等。注意:/æ/这个音在用音标标注的时候,尽管后面没有跟着长音符号/ː/,但是,它的长度接近长元音的长度。
16. 双元音 双元音本质上是由两个短元音构成,两个短元音之间通过运用小舌滑动连接起来。一般来讲,第一个元音要比第二个元音长一点。另外,双元音的构成决定了词汇中含有双元音的音节通常是重音所在的位置。 双元音中,/aɪ/、/eɪ/、/ɛɚ/、/ɪəә/、/ɔɪ/在发音的时候,是没有嘴唇运动的,所有的动作只有小舌滑动。 /eɪ/、/ɛɚ/、/ɪəә/、/ɔɪ/——这些双元音在发音的时候,其原理与/aɪ/是一模一样的,关键之处在于,他们在发音的时候,嘴唇是没有动作的。 而/aʊ/、/əәʊ/、/ʊəә/,由于元音构成中有/ʊ/存在,所以嘴唇将不得不产生运动(唇形从大到小:/aʊ/、/əәʊ/;从小到大:/ʊəә/)。
17. 其它辅音/θ/ 、/ð/ 、/v/ 、/ʒ/ /θ/、/ð/这两个辅音,是许多中国的英语老师反复强调的——但通常强调得并不一定正确。实际上,读/θ/和/ð/这两个辅音的时候,舌尖起始位置应该是上排牙齿的内侧就可以了。
1.18 音调(Pitch ) 这一节要讲的,不是“语调”,不是“声调”,而是” “音调”(pitch)。
19. 详细练习
1.20 关于口音和外教 可怕的并不是“不会说”,而是“没什么可说”。 不一定非要有个老外陪练才行。
1.21 跟读训练具体步骤 ①是 精读文本。②是 反复听录音,做自然语流修正标记。③反复跟读。④是录音校正。⑤是 背诵。
1.22 浪费生命的重要原因 —— 要求过低 大多数人对短期收益要求太高 ,对长期收益要求太低。
二,朗读、朗读、再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育的最古老、最普及、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训练方式。
2.1 朗读有助于提高文字理解能力 因为当一个人可以流利地朗读一个句子的时候,即意味着说他正在完成对这个句子的“拆解”与“重组”的过程——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2.2 朗读训练会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理解速度 “快速阅读”建议基本上都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它们解决的都是输入速度问题而已,而不是输入之后的理解速度问题。 阅读内容对阅读者来说相对简单(即,阅读者的理解能力在这方面相对很强)的时候,更多的情况下都是采取“扫读”的方式;而内容难度高一点的时候,就会采用 “默读”的方式;如果内容难度相对较高,那么就会自然地采取“唇读”的方式——因为这样可以把速度放慢,以便有更多时间思考消化。所以说,“扫读”也好, “默读”、“唇读”也罢,都只是输入方式,且是各有用处的输入方式,根本不是什么恶习。
2.3 不必专门练习听力 ,朗读就够了 只要说得出,就能听得懂——不管是哪一种语言。
2.4 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记忆能力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我们最终都要能够做到用那一门语言自如地记忆篇章、转述大意。而这些都需要一个基本的能力,记忆力。 让我来描述一下为什么很多考生会觉得时间怎么都不够。事实上他们读得并不慢,只不过,读完了并不全懂,更谈不上记得住。等做题的时候,看到 A 选项,心想,刚才我好像看到过这个的,可是在哪儿呢?于是回到文章中去找,找啊找,文章又扫了一遍,可是竟然没有找到!于是就慌了⋯⋯事实上,他们的阅读速度很快,就是无法找到完全理解,更谈不上有所记忆,于是,文章反复读了很多遍,竟然根本无从判断正确答案是哪一个。 一个人的文字记忆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他的文字理解能力。朗读的过程中,除了文字理解能力会潜移默化地提高之外,文字记忆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同一文章反复朗读很多遍,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它背下来。这是因为“读书千遍其义自现”——理解了之后就很容易记忆。而大量朗读不同的文章,实际上会有很多类似的“模式”在反复重复,于是,我们也相当于在不停地往我们的记忆库里潜移默化地保存信息。
2.5 朗读训练能够提高表达能力 大量的朗读会使你不知不觉记住大量的表达法。越是常用的、越是必要的表达法,在各种文章中重复出现的频率越高,而通过大量地重复,这些表达法会慢慢刻在脑海中。
2.6 朗读训练可以提高语言文字模式识别能力 大多数人(少数语言学教授除外)只能清楚地说出“important”与 “essential”之间的区别是程度上的差异,即,“essential”相当于“very important”。“essential”这个单词有个特征——它所修饰的通常不是人——就是大多数人说不出来的了。但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可能会说 “He is an important teacher in my life.”,但轻易不会说“He is an essential teacher in my life.”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很多“模式”就会不由自主地刻在脑子里,慢慢转化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知道的知识——那种我们的英语老师常常闪烁其词的“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了。
三,拿起字典独自上路
查词典与朗读一样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
1.不查字典者死
2. 多一点细心和耐心就能超凡脱俗 望文生义是最大的阅读理解障碍。原因:懒,自以为是,自我局限。
3. 搞定词组—金山词霸
4. 把word打造成学习利器 作者把word用作阅读收集的词汇表
5. 关于韦氏词典
6. 柯林斯词典
7. 牛津高级词典
8. wordnet数据库
9. 词汇量不是问题,概念量才是瓶颈 爱情/婚姻,政府/国家,科学/科普,上学/学习,目标/计划,政治/经济等。作者让人们认清基本概念,多查维基百科。
10. 是否一定要用到英英词典? 否。英汉效率高。 相同汉语意思的单词不知道用哪个,该查“用法词典”,“同义词词典”和“搭配词典”。
四,必须迅速搞定语法
1.没文化的人才讨厌语法 语法不过关,理解上必然南辕北撤。
2.无论如何都要学习语法 人们天生短视,大多不喜欢不直接的东西,语法学习就很难直接受益
3. 很多人母语语法也并不好,只是生活中用的简单,模仿环境中人们的说法。不建议去英语角,大部分人说的都不是正确的英语。
4.了解语法书的结构和查询方法 1)锁定功能词;2)检索索引;3多次)翻阅想多内容。 先知道有什么,需要时多查询!
5. 很多人学的是数学式语法而不是英语语法 任何自然语言的语法总是由许多的充满例外的规则构成。保持耐心!透彻的去了解。
6. 买一本以上的语法书 《朗文英语语法》《朗文高级英语语法参考及练习》 《剑桥中级英语语法》《collins cobuild英语语法》《新编英语阅读手册》。替换语法中的内容!
7. 反复通读至少一本语法书 学习外语的真正难点在于母语和外语之间存在非一一对应关系。
五,精读、精读、再精读
1. 读好书一定要慢 注重过程。触类旁通。记笔记。反复阅读。
2. 人们为何讨厌精读 识字不够多;词汇量不够大;概念量不够丰富;逻辑不够严谨……学校毕业后并不代表这些会自动随着年龄增长!
3.为何全部读懂了却还是做错题? 根本没全读懂,只是大脑的“模式识别”做了填充。
4. 精读的方法 读懂:①语法体系;②概念体系。除了知道单词,还需要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①搞清楚每句话的含义。 ②理解每句话之间,每段话之间的关系。概括段落内容。 ③整理词汇。 ④反复阅读,会发现第一遍没注意到的。 ⑤复述文章。 ⑥若干天后再次复习。
5. 快速阅读往往并不靠谱 阅读理解速度只能靠积累提高,因为读书多才能读书快! 快速阅读的缺陷是假定所有的文字都是格式化的。阅读速度的瓶颈不在于输入方式,而在于理解能力。
6. 给自己一棵读书的种子 语言文字是用来表述、记录、交流思想的。思想才是最美丽的,不在乎什么记录方式 。 多一门语言,多一个看世界的方式。 获取知识的方式:体验;试错;观察;阅读。
7. 建立自己的图书馆
8. 搜索电子书 作者给的方法好多网址我试了都没有用!
9. 如何收集好书 烂书太多! 互联网加速了信息流动,但对有效信息的创造效果不大。垃圾、无效信息反而大肆传播。 从行业顶尖人入手,尝试理解牛人的看法和想法。顺藤摸瓜看推荐、引用、参考文献等。
六,勤写作来提高口语
1. 为何买不到适合你的口语书? 每个人想要说出的话都不同,生活中人们也回避“重复别人的话”,而书是针对大众的。相对而言,小孩之间差异较少。 一切只能靠自己,那些不一样的内容需要自己去整理。
2. 口语习得最大的困难 “他们没什么可以说的”,而不仅仅是不会说。要有说的内容和思想!
3. 没有老外批改作业怎么办? 不是每个老外都够格的。老外人太少。 批改有用么?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是靠批改改变的,而全是靠自己多读、多写、多看、多改、多思考、多观察、多讨论、多积累! 帮自己改作文。帮别人改作文。
4. 作文自查列表 单词拼写。名词单复数。单数可数名词未受限定。词性。修饰关系。搭配。词序。非谓语动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不定式和动名词。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冠词。代词误用或指代不明。句子不完整。主谓不一致。违反主语专一原则。比较句。并列主体不一致。时态。语态。语气。不符合英语习惯。
5. 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 文化差异,需要尊重,需要理解。所表达的内容千疮百孔,只能是怪思考能力差,而与文化差异无关系。
6. 复述 输入,理解,重新组织,输出。关键在于全面理解,抓取重点,理解脉络,合理重组这些思维能力!从复述笑话开始。
补记 1.做事最怕眼高手低 到底怎样才算学好英语?不要给自己定下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却不去付出持续的努力。 2. 其实连哑巴英语都并不那么坏 听说读写不可能齐头并进。对于获取信息为主要目的来说,能读懂大于一切,故词汇和语法显得很重要。 勤用!这只是一个工具,多用一点就比原来好一点。 3. 速成不可能 每个领域都至少需要10年才能培养出专业技能。 持续努力的时间达到10000hr了么! 4.英语不能只学不用 英语只是工具,且用的不好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不需要准入门槛,要多用。 母语学习是先听,后说,再读,后写。第二语言,先读,后听,再说,后写。 5.背单词不是学英语 通过大量阅读积累词汇,频繁使用来消化词汇! 6.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用是最轻松的学习方法。 7.为了学好外语,一定要修炼好母语 一个人外语能力上限往往受限于自己的母语能力。 8.十分钟重修语文 词汇。语法。逻辑。文风:文艺类or说理类。修辞。知识。沟通。实践:形成积累,累计经验。技巧。修正。
18年年底读了这篇文章,但是没做好笔记。现在19年11月又想起学英语,想起这本书。大概花了4hr整理了书中的笔记。 书中的观点给我很大的冲击,也对母语更加重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