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大纲思维导图,包括:一、长度单位;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一、二);五、观察物体;六、认识时间;七、数学广角——搭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一、长度单位
1.统一长度单位
测量长度要用统一标准
2.认识厘米并用厘米量
发明尺子的原因和作用
建立1cm的表象(物象)
用厘米量和测量方法
3.认识米并用米量
建立米的概念
理解厘米和米的进率变化关系
测量方法
物象或物品
4.认识线段并画线段
什么是线段
线段的定义:指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同线素组成一段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图线,是直线上两点间的有限部分。线段的两个端点用字母A、B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记作线段AB或BA,或线段a
线段特点
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有长度
画线段
量线段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加法
不进位加
解决笔算加法写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
(相同位数要对齐)
注意解决从个位加起的计算顺序问题
(从小到大,从右向左)
进位加
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如何向十位进位的问题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笔算两位数加法计算方式的总结
竖式计算为主(注意对位问题)
2.减法
不退位减
如何列写竖式,对位问题
解决计算顺序问题
(从个位减起)
退位减
什么情况下退位和怎样退位的问题
(注: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和个位组成两位数再进行相减,计算十位是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解决实际问题
3.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
巩固加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中需要竖式计算
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算式,用拆分,分步骤方式计算
4.加减法的估算*
注意估算策略和方法
三、角的初步认识
1.认识角,知道角的各个名称
锐角、直角、钝角
2.什么是角
角在几何学中,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几何对象。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它们的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3.用尺子画角
4.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并画出直角
30°、45°、90°
5.认识直角
当一条直线和另一条横的直线交成的邻角彼此相等时,这些角的每一个被叫做直角,而且称这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
6.三种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锐角<直角<钝角
四、表内乘法(一、二)
1.乘法的初步认识
相同数字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认识乘号”ד
2.2~9的乘法口诀
3.解决实际问题
乘加、乘减
乘法和加减法之间的混合运算
注意运算顺序
(先算乘法,后算加减)
五、观察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前、后、左、右)
2.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那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是指使几何图形成轴对称或旋转对称的直线
3.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4.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定义:如果沿着图形的对称轴上放一面镜子,那么在镜子里所放映出来的一半正好把图补成完整的(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则称为镜面(镜子、镜像)对称。有时我们把轴对称也称为镜面对称。
六、认识时间
1.了解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轨迹和作用
2.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关系
3.生活中的数学:生活中那些现象运用到了钟表的知识
4.拨动钟表
5.秒、分、时之间的转换进率
七、数学广角——搭配
简单的数字排列
1.2.3.4.5.........
数的组合
12.23.589.........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