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法治_政治民主的底线与高度
法制,民主,底线,高度,法治_政治民主的底线与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法治:政治民主的底线与高度
摘要
法治是政治民主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相反
因为法律的根本属性是说理,既是说理的依 据,又是说理的保障。
说理是民主时代的根本特征,没有法律就没有民主
政治民主的底线
保障人们有权基于自身利益在公共事务中发表不同于他人的独立意见,进而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 做出决定。
政治民主的高度
国家权力是否真正受制于人民的权利,包括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规定是否能够落实,法定的国家权力运行体制是否稳定有效并受到人民群众的尊重和信任,人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的活跃度等
关键词:政治民主;法治;说理
法律说理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法治是政治民主的前提——>法治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政治民主的底线和高度
引言 政治民主的观念
“民主就是少数服从多数”
通过“文革”浩劫的多数人暴政;法国大革命时期罗伯斯庇尔专政的血腥暴力进行驳斥
不能保护少数人发表意见的权利,多数人未必能够形成理性的决定
“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法治才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是相反
不重视法治建设,政治民主可能会走向民粹主义
一 法律是说理的依据和保障
法律的根本属性是说理
说:靠说话解决问题 理:道理
“说”存在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依靠说话解决问题
利用优势压制弱势者
身份不同的人之间如何愿意用语言进行沟通
说话是一门艺术,人与人间有差距
说话能力存在差异的人之间如何切实保证大家真正的沟 通
“理”存在问题:道理体系不同,复杂
当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任何一个共同体都需要一个共同的基础性的道理体系维持自己的和平与和谐。在现代社会中,这个道理体系就是法律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没有一定的强制手段,是不可能建立和维护说理机制的。
所以说理的社会必须依靠法律
二 法治保证政治民主的底线
有法治才会有基本的政治民主
1 政治权力不能介入私人生活
2 不仅要少数服从多数,而且决策过程中必须保证少数人充分 发表意见。
目前问题:公私不分,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特点,也是只有依靠法律才能解决的问题
国家通过政策法律的方式,在农村推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改革,赋予了国有企业一定程度的生产经营自主 权
政治民主的源头活水,就在于私人政治参与的热情
法治通常被认为是保障私权、限制公权
1 法庭上一律都是平等的原告与被告,通过说理讲法,维护各自的合法利益
2 政治民主,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决策,使公共事务姓 “公”不再姓 “私”,不得再假公济私
民主决策的水平存在高低问题,但起码的一条是公众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宪法规定的人民当家做主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代表素质问题、代表代表性问题、会期太短、代表作用被常 委会机关取代等
政治民主一步过渡到民主政治的不切实际
介绍和比较票决式民主、参与式民主、协商式民主
古希腊的票决民主使得诡辩成风
参与式民主只是一种工作作风而不是民主“决策”
协商式取得成绩就在于能够充分发表意见
没有不同意见,政治民主在任何意义都是不成立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行法治,才能保证最低限度的政治民主
三 法治决定政治民主的高度
政治民主的高度取决于宪法所确定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的实现
政治民主的高度取决于合理稳定的法定国家体制的形成和良好运行
国家体制是否实现了分权 ( 分工负责) 原则
从纵向看,在一个法治的国 家,权力的重心是在基层的
从横向上看,各个国家 机关、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互之间也要有明确清晰的分工,所谓各行其是
维持国家权力运行的国家体制是否受到人民的信任
人民群众有没有稳定的渠道,以制度化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并能够追究国 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违法决策的责任
总结
政治民主的底线,是人民群众有权基于自己的利益发表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意见,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公共事务上的多数人决策
政治民主的高度,则是由国家权力运行体制是否真正受制于人民群众决定的
没有法治的进步,很难有民主制度的发展。政治民主的法治化,是政治民主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
最终都取决于法治发展的水平
作者:葛洪义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第56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