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431考研:货币金融学【8、货币政策】
本导图是根据凯程金融考研的课程制作的,部分结构参考其讲义上的导图,并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本导图涵盖绝大部分知识点,适用于金融考研复习,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导图。 其余章节的导图在个人主页上
编辑于2022-06-26 18:58:09本导图是根据凯程金融考研的课程制作的,部分结构参考其讲义上的导图,并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本导图涵盖绝大部分知识点,适用于金融考研复习,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导图。 其余章节的导图在个人主页上
本导图是根据凯程金融考研的课程制作的,部分结构参考其讲义上的导图,并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本导图涵盖绝大部分知识点,适用于金融考研复习,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导图。 其余章节的导图在个人主页上
本导图是根据凯程金融考研的课程制作的,部分结构参考其讲义上的导图,并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本导图涵盖绝大部分知识点,适用于金融考研复习,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导图。 其余章节的导图在个人主页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本导图是根据凯程金融考研的课程制作的,部分结构参考其讲义上的导图,并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本导图涵盖绝大部分知识点,适用于金融考研复习,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导图。 其余章节的导图在个人主页上
本导图是根据凯程金融考研的课程制作的,部分结构参考其讲义上的导图,并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本导图涵盖绝大部分知识点,适用于金融考研复习,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导图。 其余章节的导图在个人主页上
本导图是根据凯程金融考研的课程制作的,部分结构参考其讲义上的导图,并对其进行补充和修改。本导图涵盖绝大部分知识点,适用于金融考研复习,可以一边听课一边看导图。 其余章节的导图在个人主页上
*货币政策(货币的调控)
基本知识
定义:一国货币当局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目标体系)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和调节货币信贷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工具体系)的总和
货币政策就是货币当局使用货币工具借助传导机制实现调控目标的过程
历史演进
目标体系
货币工具影响顺序: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社会福利最大化)
内容
币值稳定
对内:保持双向物价稳定(不是物价不变)
双向目标稳定:上不发生通胀,下不发生通缩 主要关注CPI、PPI、GDP平减指数(CPI最重要) 为什么不把通胀率定位0: 1、多重目标制下,为其他目标留足空间 2、适当的温和通胀有利于润滑劳动力市场,改善劳资关系 3、防范通缩的需要(小幅通缩比小幅通胀伤害大) 4、价格指数CPI本身会夸大实际的通胀率 5、正的通胀率为负的实际利率留下空间
对外:汇率稳定
充分就业
失业率=自然失业率
其他表述: 实际通胀率=预期通胀率 菲利普斯曲线垂直 总供给曲线垂直
经济增长:实际产出或产出能力的上升(主要关注GDP增速)
内部均衡
国际收支平衡: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上体现为总差额
外部均衡
选择
多重目标制
美联储现在的双重目标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单一目标制(通胀目标制)
加拿大、英国
广义:有明确的通胀目标,且管理通胀排在首要位置
狭义:管理通胀是唯一的目标(通常理解)
操作
1、本年年末确定下年目标通胀率
2、预测下年实际发生的通胀率
3、根据目标通胀率与实际发生的通胀率之差,采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节
实施条件
央行的高业务水准
货币政策独立性强
不能被政府控制,分心于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货币制度要比较灵活,不分心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
要有宏观审慎调控体系,不分心于金融稳定目标
要有充足的货币政策工具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传导机制通畅)
优势
货币环境更稳定
货币政策调控效力强,调控成本低
缺陷
忽视金融稳定
双支柱:货币政策+宏观审慎监管
中间目标
中介目标
中介目标变量是不会直接影响社会福利的
定位:工具的应用到最终目标实现的中间桥梁
产生原因
1. 货币政策操作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2. 人们对于这一过程缺乏清晰的了解(不确定性)
中介目标选择标准
可测性:有明确含义、易于为央行获得、易于进行计量分析
可控性:央行控制力强(要求工具和中介目标的相关性强)
相关性: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相关性强
内容
数量型指标
货币供应量MS
社会融资规模(中国)
含义:非金融体系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资金(商行发债发股不算)
金融体系包括银行体系、保险体系、资本市场体系
内容:主要包括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债市股市融资、未贴现商业银行承兑汇票
商行表内
人民币、外币贷款
商行表外
信托、委托贷款
直接融资
债市股市融资(非金融机构)
其他
未贴现商业银行承兑汇票、保险理赔、小贷公司...
新增:贷款核销、地方政府专项债、ABS
区别和联系
联系
分别反应了金融体系的资产方(社融规模)和负债方(MS)
区别
社融能更直观地体现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情况
社融更加全面(间接融资+直接融资)
社融能获取结构性数据
价格型指标
中长期利率
央行控制通胀预期是实际利率可测的前提 央行只对短期利率可控,若要中长期利率可控,需要金融市场高度有效 (期限结构理论)
通胀预测(实行单一目标值的国家特有的)
中介目标的选择
数量型和价格型中介目标不可兼得
当外部随机冲击主要来自于产品市场时,应当选择MS作为中介目标
当外部随机冲击主要来自于货币市场时,应当选择中长期利率作为中介目标
稳定产出的波动
其他因素
根据具体情况看指标的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来选择
中介目标的相关关系
操作目标
基础货币:短期利率
超额准备金率:回购利率
美国操作目标:联邦准备金率
工具体系
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当局可直接控制,用以实现目标的变量
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
控制流动性和信贷数量
数量型工具
可以实现数量型和价格型目标 实现价格型目标效率低
*一般性
法定存款准备金
产生原因:预防流动性风险,进行货币政策调节
效力分析(降准)
降准
数量型指标:货币乘数上升 → 货币供应量上升
价格型指标:流动性上升 → 货币市场利率下降 → 一般利率水平下降
缺陷
过于强大(影响的是货币乘数)
过于僵硬(只考虑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不考虑流动性结构)
固定化的倾向:宣告效应强(影响市场预期)
扰乱商业银行的经营计划,并提高商业银行可用资金成本(变相的税收)
优势
比较强大:既能深度冻结流动性以应对长期、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也可以迅速释放流动性以应对严重的流动性不足
主动型强,及时、快捷
再贷款、再贴现
含义
再贷款:央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
再贴现:央行通过买进金融机构持有的已贴现未到期票据,向其提供融资行为
效力分析(降低再贷款利率)
再贷款率下降 → 再贷款上升 → 基础货币上升 → 货币量上升
优势
比较温和
有一定的宣告效应
可以作为利率走廊的上限,进行价格型调控
缺陷
央行被动:主动权再商业银行的手里
无力:若存在更强劲的制约因素,其所能产生的机会成本效应甚微
扰动:再贴现率的调整会影响借入准备金的数量,进而冲击同业拆借利率(供给侧)
借入/非借入:是否从央行借入(通过再贷款、再贴现)
公开市场操作
含义: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或卖出有价证券,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进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过程
效力分析
公开市场买入
买入 → 基础货币上升 → 货币供给上升
买入 → 变相给商行提供超额准备金 → 利率水平下降
逆回购(扩张)(短期)
发行央票
基础货币下降 → 货币供应量下降
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 → 利率水平上升
优势
直接、主动、可微调(小规模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可逆
效力取决于国库券市场规模以及央行在货币市场的影响力
选择性(定向调整)
消费信用(贷款)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直接/间接信用控制中的数量工具
直接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总存款
信贷配给(必须支持或不支持哪些产业)
直接管制
间接
道义劝告
窗口指导
价格型工具:利率
无法影响数量型目标 实现价格型目标效率更强
一元利率调控模式(利率走廊模式)
含义:在货币政策调控中,中央银行通过设定利率的上下限调节和控制货币市场利率, 利率走廊的上限为央行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 下限为商业银行在央行存款的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 中间为央行调控的目标,即商业银行同业拆借利率
优势
缓解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
稳定货币市场利率
降低中央银行利率调控难度
降低中央银行调控成本
二元利率调控模式(我国)
含义: 1、短期利率走廊+中期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走势 2、直接控制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
行政命令
间接信用控制中的数量型工具
人们银行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
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
发达国家:一元利率调控模式
中国:二元利率调控模式
国内外利率调控模式不同的原因
传导机制
含义: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变动如何影响总需求(中间目标→最终目标)
对消费的影响
货币供给扩张如何影响收入和利率进而作用于消费
财富效应:货币供给扩张增加人们的财富,从而促进消费
预期机制:货币供给扩张消费者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上升
收入分配机制(利率机制):货币供给扩张使利率水平下降,人们会增加消费
对投资的影响
债券市场-凯恩斯机制(投资意愿)
货币供给扩张,利率水平下降,投资上升
股票市场-托宾Q机制(投资意愿)
托宾Q值=股票市值/资产重置成本
>1:增加投资
<1:减少投资
货币供给扩张,托宾Q值上升,投资增加
信贷市场-信贷可得性效应(投资能力)
货币扩张使商业银行可贷资金供给增加,进而促进企业投资
对进出口的影响
汇率机制
若干问题
时滞
内部时滞
认识时滞
决策时滞
外部时滞
操作时滞
市场时滞
影响时滞
经济形势变动→【认识时滞】认识到变动→【决策时滞】做出决策(选工具)→【操作时滞】影响中间目标→【市场时滞】影响最终目标
相机决策和单一规则
相机抉择(凯恩斯和新凯恩斯学派)
决策者应根据经济周期灵活调控(逆周期调控)
单一规则(货币学派)
决策者实现制定调控规则,并根据规则进行调控(不对经济周期产生反应)
如何处理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泰勒规则
it:联邦基金利率 rf:均衡实际利率(是央行的判断) Πt:通胀率 g, h≥0的系数 yt-yt*:产出缺口 Πt-Πt*:通胀缺口
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
短期:通胀和就业率正相关
中长期:无关
短期存在错误预期,中长期无错误预期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
温和:短期促进,中长期中性
恶行:促退
物价稳定和本国国际收支平衡
通胀:出口竞争力下降,经常账户有逆差倾向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奥肯定律)
失业率变动和产出变动之间负相关 充分就业于产出正相关
Y:实际产出 Yf:潜在产出(长期的平均产出) u:失业率 u*:自然失业率 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