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个人整理的佛教寺庙方面的内容,包括佛教寺庙的类型与实例、名词解释等等。
大学计划和规划,大学四年,是人生中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与挑战的宝贵阶段。为即将或正在经历这一阶段的学子们提供一份详尽而实用的指南,帮助大家从入学之初就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逐步构建起扎实的专业知识体系。
经济学基础(2025中级经济师),涵盖广泛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内容结构清晰,分为多个部分或章节,针对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微信公众号,主要展示了多个与心理学相关的账号及其功能特点。这些账号各具特色,涵盖了心理健康、心理疗愈、心理测评、情感交流等多个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
佛教寺庙的类型和实例
汉代——塔院寺
以佛塔为中心的寺院
成因
古印度佛教徒绕塔膜拜需要
实例
东汉洛阳白马寺
北魏洛阳永宁寺
南北朝——前塔后殿
描述
南北朝时期王宫贵胄“舍宅为寺”
以佛殿为主的寺院
为了利用原有的房屋
采用“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的形式
意义
佛教建筑很大程度中国化
唐代——塔寺并列
简介
分述
以佛殿为中心,塔的地位逐步降低
佛殿居中,双塔分裂与前方两侧
佛殿东侧单设塔院
中门外两侧建塔
重阁的出现
钟楼与经藏的设立
明清——标准寺庙形制出现
名词解释
舍宅为寺
富裕的佛教信徒将自家宅院捐赠作为佛寺
原因
南北朝时期,出于对佛教的崇敬,富商将自己的家宅捐为佛寺
形式
将中国传统的多进庭院式布局应用于寺庙中
利用原有房屋,以前厅为大殿,以后堂为佛堂
减少物资、时间、人力的消耗
符合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观念
促进了佛教建筑的中国化
寺庙演变
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
汉——塔院寺
南北朝——舍宅为寺
唐——塔寺并列
佛教寺庙实例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概况
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大中年间
由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 主要建筑:佛光寺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
构架
殿堂式结构——内外柱等高
柱网层有明显的“升起”和“侧脚”
左右后 三面的外檐柱列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性起很大作用
在屋架层内运用了四椽草栿、草乳栿,在铺作层内运用了四椽明栿、明乳栿,形成明草两套梁栿
在平梁上采用“叉手”,在四椽草袱上添加“托脚“ 构成局部的三角杆件,增添了屋架稳定性
斗拱用“材”已标准化, 材”高30厘米,”分”长2厘米 大殿面阔、进深、柱高均为“材分”的整倍数,表明以材分为模数的设计方法,至迟在唐代已成熟运用
平面
面阔7间,进深八架椽
平面由内、外两圈组成——金厢斗底槽
立面
采用最高等级屋顶形制——庑殿顶(单檐四阿顶)
比例关系
屋顶高度与屋神高度比1:1
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柱高与开间约为正方形
台基低矮
屋面平缓(举高约为1/4.77)
斗拱宏大(斗拱高约为柱高的1/2)
出檐深远(出挑3.96m)
河北正定隆兴寺(宋)
位于河北定县,建于北宋
主要建筑:摩尼殿、转轮藏殿
摩尼殿
基本特点
面阔、进深7间,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都出龟头屋(四出抱厦)
补充
四出抱厦清代实例——故宫角楼
“殿堂”型构架
金厢斗底槽+副阶周匝
转轮藏殿
二层楼阁,底层正面出副阶,其他三面出腰檐,上覆歇山顶
平面近正方形,面阔、进深阁三间
底层设八角形停状转轮藏,采用移柱造、曲梁
平坐檐柱与上下檐柱采用缠柱造
福建福州华林寺大殿(宋)
建于北宋乾德年间
长江以南最古老、最完整的北宋建筑
特点
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筒板布瓦顶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宋)
位于浙江宁波、北宋年间所建,是江南地区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
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现存大雄宝殿是乾隆年间重修,面阔五间,进深五间
殿的正面设前廊,其余三面包以墙壁
现存布局
结构特点
装饰
天津蓟县独乐寺
建于辽统和二年
主要建筑:山门、观音阁
山门
外观
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四架椽
单檐庑殿顶
平面有中柱一列——分心槽
构造
内部“彻上明造”,不用天花,朴实无华
空间
门与阁的空间关系处理妥当,形成框景
观音阁
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架椽
外观2层,内部3层,中间有一层夹层
屋顶用九脊殿式样
歇山顶
平面为金厢斗底槽
1.上下层柱的交接采用叉柱造的构造方式
2.位于底层斗拱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结构刚度
3.大部分天花用平閶,仅当心间中央用八角形藻井
分析图
山西大同善化寺
主要建筑
大雄宝殿
三圣殿
大雄宝殿(辽)
1.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四阿顶
2.前有宽广月台
3.柱网采用减柱造
4.天花部分采用八角形藻井和平棊,部分为彻上明造
1.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四阿顶
2.梁架全部彻上明造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清)
依山而建的一组藏传佛教建族群
始建于松赞干布王时期——为迎娶文成公主
重建于清顺治年间
构成
宫前区方城
山顶的宫室区
后山的湖区
平面布局
不对称平面
群体靠错动的体量、之字形踏步、锯齿形扶手与山岩呼应
色彩
在位置、体量、色彩上突出红宫,达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效果
因地制宜,取用民居碉楼的形式
河北承德外八庙(清)
普陀宗乘之庙-是外八庙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庙宇。
普陀宗乘是藏语“布达拉”的音译,因仿西藏布达拉宫而建,故有“小布达拉宫”之称。
普陀宗乘之庙总体布局与西藏布达拉宫相似,无明显中轴线全寺平面布局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位于山坡,由白台、山门、碑亭等建筑组成;
后部位于山巅,布置大红台和房堡
按特征分
第一部分由山门、碑亭、五塔门、琉璃牌坊组成
第二部分是白台群,由若干大小白台组成
第三部分为大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