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1)
汉语国际教育学引论第7 8 9 10 章的知识要点,包括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等等。
编辑于2022-06-27 14:13:07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
第一节 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
语法翻译法
又称“传统法”或“古典法”,最古老的教学法
主要特点: 1.以理解目的语的书面语言、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发展智力为主要目标,不重视口语和听力教学。. 2.以系统的语法知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法教学采用演绎法,对语法规则进行详细地分析,学生熟记,翻译练习,加以巩固。 3.词汇的选择完全由课文内容决定,用对译的生词表进行教学,句子是讲授和练习的基本单位。 4.用母语进行教学,翻译是主要的教学手段、练习手段、评测手段。 5..强调学习规范的书面语,注重原文,阅读文学名著。
教学过程: 一般从讲词法开始,然后讲句法,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并通过语法练习主要是翻译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最后对课文逐句讲解。
直接法
又称“改革法”或“自然法”,主张以口语教学为基础,按幼儿习得母语的自然过程,用目的语直接与客观事物相联系而不依赖母语、不用翻译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
主要特点: 1.目的语与它所代表的事物直接联系,教学中排除母语、排除翻译,采用各种直观手段用目的语学习目的语,课堂教学常用扮演角色或演戏的方式。 2.不是先学习语法规则,而是靠直接感知,以模仿、操练、记忆为主形成自动的习惯。在一定阶段对自己已获得的语言材料中的语法规则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3.以口语为教学基础,先听说后读写。 4.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整句学、整句运用,而不是从单音或孤立的单词开始。 5.以当代通用语言为基本教材,学习生动的、活的语言,而不是文学名著中典雅但已过时的语言。
情景法(直接法)
主要特点: 1.新的语言点要在情景中介绍并操练。 2.教学目的是对听说读写四种言语技能的实际掌握,而言语技能又是通过掌握语言结构获得的。 3.课堂用语是目的语 4.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教材先于口头训练,然后再教书面形式。 5.运用词汇选择程序,以确保基本词汇教学。 6.按先易后难的原则对语法项目进行分级排列 7.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基础后,再进行阅读和写作教学。
阅读法(直接法)
自觉对比法(语法翻译法)
社会背景: 30s-50s,苏联受西方国家的包围封锁,与西方国家之间很少人员来往,不需要很多人从事外语专业,也不强调掌握外语的口语,因此否定直接法。
自觉实践法(直接法+语法翻译法)
社会背景: 50s以后,苏联与西方国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际日趋频繁,需要大量实际掌握外语的人才
听说法(直接法)
赵元任先生主持哈佛大学陆军特别训练班中文部,编写专门教材
视听法(直接法)
认知法(被称为现代语法翻译法)
特点: 1.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者智力的作用,强调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内化语言的知识体系,获得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反对动物型的刺激——反应的学习。 2.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3.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从一开始就进行全面训练,口语和书面语并重 4.适当使用学习者的母语,特别是进行母语与目的语的对比,可以用母语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语言现象,以利于目的语的学习,但反对滥用母语。 5.强调在理解、掌握语法规则的基础上,进行大量有意义的练习,提倡演绎法的教学原则。 6.正确对待学习者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不可避免,对错误要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第二节 人本派与功能派教学法
人本派: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团体语言学习法:教师和学生处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
默教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说话,尽量鼓励学生多参与言语活动,从而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作用第二语言的能力。教师的沉默是最大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强调语言学习行为的协调,通过身体动作教授第二语言,主要用于美国移民儿童的英语教育。
暗示法
正确地暗示主要采取两种手段:威信和稚化
主要特点: 1.布置舒适幽静的环境,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2.不仅要调动学习者有意识的活动,而且要通过各种暗示手段和形成的愉快轻松的心情,充分发挥无意识活动的作用,使有意识活动与无意识活动协调发展。 3.通过教师和教学材料的威信以及学习者的稚化,建立高度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目的语。多表扬,没有课外作业,也不要给学习者以考试压力。 4.在消除学习者心理障碍,充分发挥其潜力的情况下,扩大语言材料的输入量。
自然法:直接法只强调模仿儿童母语习得过程,强调通过大量的操练获得准确性;而自然法强调可理解的输入,强调交际。
功能派:交际法
明确提出以功能意念为纲
“邮局在哪儿?”为例, 功能是,询问,问的内容是位置(普通意念) “邮局”是特殊意念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行为
l 理解 功能:是用语言做事,完成一定的交际行为。交际大纲把语言功能分为六类: ① 传达与了解实际情况:如,判明、报告、纠正、询问等 ② 表达或了解理智型态度:如,同意、可能、知道、确定、必须、接受、拒绝等 ③ 表达或了解道义上的态度:如,道歉、原谅、赞同、反对、遗憾等 ④ 表达或了解情感上的态度:如,高兴、不高兴、喜欢、满意、失望、意愿、需要、希望 ⑤ 请人做事:如,请求、警告、指令、建议等 ⑥ 社交:如,问候、介绍、告别、祝酒等
意念:指功能作用的对象,也就是功能的具体内容,常用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分为普通意念和特殊意念。
普通意念:指与功能相关的时、空、数量等关系,比如,存在、时间、空间、数量、质量、心理关系、指代等,适用于各种话题和背景,是所有学习者都必须掌握的,与功能成为“共核”。
特殊意念:是由话题直接决定的词汇项目,也就是各种词汇,如个人身份、住处、业余爱好、旅行、健康福利、买东西、食物饮料、花鸟鱼虫、家庭社会、服务行业、问路、语言、天气、公共标志等。
第三节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第二语言教学法的发展趋向: 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法研究的重点转向指导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为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的挑战。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上)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与课程设计
对外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
教学内容: 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言语技能(听说读写) 言语交际技能(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
1、掌握汉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原则。 2、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重视情感因素,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原则。 3、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原则。 4、强化汉语学习环境,加大汉语输入,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相结合原则。 5、精讲多练,在语言知识的指导下以言语和言语交际技能的训练为中心原则。 6、以句子和话语为重点,语音、语法、词汇、汉字综合教学原则。 7、听说读写全面要求,分阶段侧重,口语、书面语协调发展原则。 8、利用母语进行与汉语的对比分析,课堂教学严格控制使用母语或媒介语原则。 9、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加强重现原则。 10、加强直观性,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原则。
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与选用
教材编写和选用的原则(例子)
针对性 实用性 科学性 趣味性 系统性
教材设计的类型(例子)
1.按教材的体例分
综合型和分科型
单课制和单元制
直线式和螺旋式
对外汉语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的质量和品种都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学的需要。 2、缺乏基础研究,影响到教材的科学性。 3、教学法的大胆探索不够,教材缺乏多样化。 4、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不够。
第九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下)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的重要因素:教师和学生 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教师,学生,教材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地位: 在教学活动的四大环节中,课堂教学是中心环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教案) ①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和谐气氛。 ②复习检查 ③讲练新内容:重点环节 ④巩固新内容 ⑤布置课外作业
技巧: 备课与写教案 在接受一门新课时,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目的与要求,通读教材,了解整个教材体系和特点及所依据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制定学期授课计划。写出教案。 Ø 具体工作有三个方面:(P346) A分析教材 B分析教学对象 C确定教学方法 教师的语言P350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
语音教学原则: A短期集中教学与长期严格要求相结合 B音素教学与语流教学相结合 C通过语音对比突出重点和难点 D声韵调结合教学,循序渐进 E听说结合,先听后说 F以模仿和练习为主,语音知识讲解为辅 G机械性练习与有意义练习相结合
词汇教学方法(例子)P364 A直接法 B翻译法 C情景法 D语素义法 E搭配法 F话语联结法 G比较法 H类聚法 (颜色:红黄蓝)I联想法
语法教学一直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
语法练习的类型(例子) 1.机械性练习 2.有意义的练习 3.交际性练习
第三节 语言测试
语言测试的种类(例子)
按用途分
学能测试 成绩测试 水平测试(HSK我国的汉语水平) 诊断测试(随堂测验)
按评分的客观化程度
客观性测试(多项选择题,正误判断题) 主观性测试(问答,翻译,作文)
按命题方法分
分立式测试:填空,完成句子,多项选择 综合性测试: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听写 交际性测试:面谈,应用写作
按分数解释的方法分
标准参照测试(教师资格证) 常模参照测试(教师招聘)(水平测试,学能测试)
按测试的制作要求
标准化测试 非标准化测试(成绩测试,诊断测试)
语言测试的评析标准
效度:是否测出预定要测量的东西
影响效度的因素 1.测试的目的不明确,需要考什么不清楚 2.命题方面的技术性问题会影响效度 3.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影响效度
信度:又称可靠性,考试成绩是否反应了受试者的是实际水平
区分性:测试区分受试者知识和能力差别的性能
可行性
后效作用
第十章
学科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 经验总结法 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实验法 个案研究法 相关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 偏误分析法 话语分析法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语音 词汇 语法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用所学的词语、句式进行问答、对话 二、教学重点 1.名词: 2.语法: 三、教学方法: 运用 (演绎法,归纳法,直观法)法令学生掌握 ,综合运用启发与演绎法使学生熟练运用 ,提高对话与交际水平。 四、教学对象 五、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3分钟) 1.师生互致问候 2.检查学生出席情况 (二)复习检查(10分钟) 1.检查前一天所学的语音,生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复习前一天所学课文,进行简单的问答或对话 (三)讲练新内容(60分钟) 1.学习生词 板书: 2.学习语法 板书: 3.学习课文: (1)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 (3)替换练习 4.进行操练 (四)巩固新内容(15分钟) 1.复习生词 2.复习句子 3.复习语法 4.教师总结归纳语法知识,并突出易错点(归纳成一个结构或公式)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抄写生词:每个词3遍 2.利用所学知识,与同桌进行对话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