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实践论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实践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知和行的关系》学习笔记,欢迎批评指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实践论
历史背景
红军胜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了陕北,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后,正式确立了教员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日本帝国主义要殖民中国,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党内的思想路线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写作目的
解决党内一切问题中最本质的问题——思想路线问题
立足于中国革命实际,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上彻底清算思想路线上的主观主义
使全党的思想路线统一起来,为革命胜利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行文逻辑
何为实践
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两者的辩证关系
由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真理论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何为实践
人们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群众的活动
生产活动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阶级斗争
衍生出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科学实验
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任何认识都脱离不了实践
物质的生产活动是认识最基本的来源
其他社会实践(尤其是阶级斗争)进一步发展人的认识
认识随着实践的由低级向高级地发展而一步步地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主观合于客观则真理(成功)
主观不合于客观则谬误(失败)
使自己的主观合于客观,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永远占据第一重要性
普遍性
直接现实性
认识从实践来,还得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
阶级性
为无产阶级服务
实践性
认识的目的是实践,是为实践服务
由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感觉)的阶段
感性认识(思维材料)
感觉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外界事物反映于我们的感官,就形成了感觉
印象
知觉
许多感觉合流在一起
将许多知觉用一个形象概括起来,就形成了印象
较感觉更为深刻
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片面、外部联系,不能造出深刻的概念,做出合乎论理的结论
理性认识(思维)的阶段
理性认识的产生
人们在实践中所得的感觉反复了多次,发生了认识过程中的突变(飞跃),产生了概念
概念在内容上比较贫弱,这是它和感觉数量上的差别
概念比感觉更深刻地反映了物质,这是两者性质上的差别
运用概念开始思维,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论理的结论
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
较感性认识的阶段是更高级、更重要的阶段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事物的本质在感性认识中已经存在,只是被隐藏起来了,需要抽象来发现它
思维只在感觉中发现本质,发现内部联系,绝不是自己与感觉之外去创造本质,创造内部联系
对于事物的认识,总是先感觉,后理解,理性认识的前提是感性认识
感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
对事物有了理解,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认识开始于经验——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更多的是间接经验
始终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就只是“自在的阶级”,而不能上升到“自为的阶级”
为了理解,必须在经验上开始理解、研究,从经验升高到一般
理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改造过的可靠认识,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
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一定经验后必须做科学的总结,使经验上升为理论,然后才能促使实践的向前发展
认识有待于深化——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两种错误思想
虽然唯物的唯理论和经验论有片面的真理(唯心的完全错误),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都是错误的
唯理论
教条主义
经验论
经验主义
主观主义
感觉和思维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发展
发生突变的条件
拥有丰富的感性材料
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加工
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两者一脉相通
形成片面与全面、现象与本质、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统一
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由认识到实践
在认识过程中是更重要的阶段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理论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有什么神秘,或因为它好看,而是因为它能指导行动
认识的能动作用的更重要的表现
一切能在实践中正确解决问题的理论,都可以使实践提高一步,这就是飞跃的变化
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然后才能发展理论,任何一种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它的真理性
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必须通过实践纠正其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变化、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缺点和错误
生活、实践底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过程的继续
完成了
通过实践、认识、实践达到了预想的目的,那么对于这一具体过程的认识运动是确实完成了的
又没有完成
自然和社会的矛盾的斗争是不断发展的,他的过程也会向前推移和发展,因此人的认识也必然跟着推移和发展
必须对形势有着清醒的认识,及时调整自己的主观思想以适应新的变化,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
思想落后于实际
右倾机会主义
思想与实际的四种情形
思想能正确地指导实际
思想能与实际相配合
思想远远超过于实际
左翼空谈主义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真理
人的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
绝对真理存在
可知论
绝对真理
人类对于绝对的总体的宇宙发展过程的认识
相对真理
人们对于各个具体过程的认识
绝对真理是相对真理之总和
随着认识的发展,人类逐步接近于绝对真理
人每一次认识到的真理,都是有着相对的形式,绝对的内容的,即相对之中有绝对
客观世界的变化运动永不完结,人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不完结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逻辑证明可起补充作用,但不能作为标准
实践的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的统一
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
物质是客观的、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世界的本源
意识、认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种种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
认识与客观存在有辩证关系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社会的人
认识运动有着辩证规律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