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该书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让我们跟随这份导图走进《孙子兵法》的世界吧!
编辑于2019-11-20 13:09:41《孙子兵法》
用间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用间谍的方法有五种: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
反间之要
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37],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38]。五间之事[39],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37]因是而知之:从反间提供的情报得知敌人的内情。 [38]生间可使如期:生间可以按预定期限返回报告敌情。 [39]五间之事:五种间谍使用的事情。
贤者用人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21],赏莫厚于间[22],事莫密于间[23]。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24],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25]。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26]也。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27]。 21]三军之事,莫亲于间:军中没有比间谍最应该成为亲信的人。 [22]赏莫厚于间:没有比间谍所受赏赐更优厚的人。 [23]事莫密于间:没有比间谍的事更应该保守机密的了。 [24]非仁义不能使间:如果不以诚相待,就不能使间谍为自己效命。 [25]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不是心思缜密、手段巧妙的将领,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精细巧妙。实:实情。 [26]无所不用间:指处处都可以使用间谍。
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家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在公元前六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计篇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法
主孰有道
兵者国之大事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与诡道组成“诡道十二法”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不经意间,出其不意)
作战篇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
以十万大军出征作战,贵在速胜。战争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士卒疲惫,锐气受挫。
取用于国,因粮于国
善用兵者,不会再次征兵,也不会多次从国内征粮。从敌国征用粮食取用于国,借助它利帮助自己。
智将务食于敌
以战养战,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秸一石,当吾二十石。(他人的人力物力资源)
杀敌者,怒也。/兵贵胜,不贵久。
善于激发军队的斗志士气,才会使手下勇敢;手下勇于夺物资,就要有物质奖励。
谋攻
全胜论:必以全争于天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谋攻: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不得已,“伐兵全胜论”要懂得技巧。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全胜论”人为因素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如果辅佐得周详严密,那么国家就必定强盛;如果辅佐得不周到,有疏漏的地方,那么国家就会衰弱。
故君之所以患[29]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30];不知三军之事,而同[31]三军之政[32]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33],而同三军之任[34],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35]至矣,是谓乱军引胜[36]。
[29]患:危害、贻害。 [30]縻(mí)军:束缚军队,指使军队不能根据情况调整作战路线。縻:原义为牛辔,这里引申为羁绊、束缚。 [31]同:参与、干涉。 [32]政:政事,指军中行政事务。 [33]权:权变、机动。 [34]任:指挥、统率的意思。 [35]诸侯之难:诸侯国趁机进攻的灾难。 [36]乱军引胜:扰乱自己的军队,而导致敌国的胜利。引:导致。
形篇
攻守基本原则
1.先为不可胜 以待敌之可胜。2.不可胜者,守也。3.可胜者攻也。4.守着不足而攻者有余。5.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善守着,藏于就地之下
认清必胜的形式然后用兵的原则
1.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2.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3.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
故能为胜败之政。五法:一曰度[21],二曰量[22],三曰数[23],四曰称[24],五曰胜[25]。地生度[26],度生量[27],量生数[28],数生称[29],称生胜[30]。
22]量:原意是粮食容积的多少,在这里引申为人口和物资的数量。 [23]数:原意是数目的多少,在这里引申为部队实力的强弱以及可投入的兵力数量。 [24]称:原意是称量轻重,在这里引申为权衡利弊,即对敌我双方的实力做出对比。 [25]胜:从敌我孰优孰劣的现实中可以得到由何方取胜。 [26]地生度:敌我双方所属的不同地域决定了土地幅员的广窄。 [27]度生量:土地幅员的广窄决定了人口及物资储备的多少。 [28]量生数:人口和物资储备的多少决定了双方投入战争的兵员数量的多少。 [29]数生称:兵员数量的多少决定了双方兵力的强弱对比。 [30]称生胜:双方兵力的强弱对比决定了战争的胜败。
势篇
将帅战术运用
分数: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形名:畅通的指挥通讯系统;奇正:奇正结合灵活机动的战术;虚实:正确选定的主攻方向。 总体来说,想要取胜,就要四者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和逻辑顺序,必须紧密配合,才能把胜利由可能变成现实。
“分数”就是部队的组织编制,这是治理全军、统率兵众的关键,如果编制有序,组织严密,部队的管理就能轻松自如,因此孙子把“分数”排在第一位。“形名”就是部队通风报信的能力:目之可见为形,此处指用于联络的旌旗;耳之所听为名,此处指传达进退命令的金鼓号角。指挥者的意图能否顺利传达、部队能否及时调度,靠的就是“形名”,这直接关系着战局的进行和胜败,所以居次位。“奇正”是用兵的战术及其变化。正面迎敌为正,侧面袭击为奇;明攻为正,偷袭为奇;按常规作战为正,采用特殊战术为奇。“奇正”战术的正确使用和灵活变化,是军队遭到敌人攻击而不被打败的成功诀窍。最后是“虚实”,就是指行军作战要善于避实击虚,造成以实击虚、以石击卵的绝对优势,这正传承了《形篇》中讲到的“胜于易者”“胜已败者也”
必胜造势
1.势险、节短(《计篇》的重要原则)。“势形诱敌”主观角度。
关键:择人而任势。(将帅起决定作用,帅"求势而"不“责人)
虚实
击虚避实
致人而不致于人
出去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知虚实,形人而我无形
兵无常势,因敌变化而取胜
军争
迂直之计
迂直前的军争基本原则:知外部情况,包括诸侯之谋、地形特征、向导指引;谙熟自己军队的实力素质,包括侵掠与隐蔽、动与不动,都要达到相当的程度,符合要求
“用兵五术”:用众之法;治气之法;治心之法;治力之法;治变之法。“用兵八戒”: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
“用众之法”,运用旌旗、金鼓指挥军队统一行动;“治气之法”,击其惰归,避其锐气;“治心之法”,以静待哗,以治待乱,在情绪上、心理上占据优势,取而胜之;“治力之法”,以逸待劳,以近待远,以饱待饥,在体能实力上超过敌人,以实击虚;“治变之法”,如果敌旌旗零乱无序、阵营混乱动摇,方可攻击敌军。 反面的有“用兵八戒”,即八种情况下,不可轻易去攻敌人——高陵、背丘之敌,有地势之利;佯北、饵兵之敌,诈在其中;锐卒气盛,归师情切;围师太严,恐作困兽之斗;穷寇猛追,迫其破釜沉舟。这是用兵者须切记不能忘的根本法则。 [46]高陵勿向:处于高地的敌人,不要仰攻。 [47]背丘勿逆:背倚丘陵险阻之地的敌人,不要正面攻击。 [48]佯北勿从: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追击。 [49]饵兵勿食:敌人派出小股部队做诱饵,不要上当。 [50]归师勿遏:正向其本国撤退的敌人,不要阻截遏制。 [51]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包围敌人时一定要留有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一定不要过分加以逼迫。阙:通“缺”,缺口。
九变
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也
变通应敌:圮地无舍[1],衢地交合[2],绝地无留[3],围地则谋[4],死地则战[5]。涂有所不由[6],军有 所 不击[7],城有所不攻[8],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9]。
[1]圮(pǐ)地无舍:难于通行的地区不要驻扎军队。圮:毁坏。无:切勿。舍:驻扎军队。 [2]衢(qú)地交合:四通八达的地区要注意与诸侯国的结交。衢:四通八达。交合:在这里指与诸侯进行社交活动,拉近与诸侯国的关系。 [3]绝地无留:道路不通,又无水草粮食,难于生存的地区不要停留。留:停滞、停留。 [4]围地则谋:四面地形险恶,出入通路狭窄的地区,要使用计谋取得胜利。谋:计谋、策略。 [5]死地则战:进退两难的地方,只有决一死战以求生存。 [6]涂有所不由:有的道路不能通过。涂:通“途”,道路。由:通过。 [7]军有所不击:有的敌军不宜攻击。军:敌军、对手。 [8]城有所不攻:有的城池不要攻占。 [9]君命有所不受:君主的命令将领有时也不能全都执行。
帅才,用兵打仗的利害思:杂于利而务可信也[15],杂于害而患可解也[16]。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20],恃吾有以待也[21];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22]。
15]杂于利而务可信也:在有利条件下考虑到不利的因素,战事就可顺利进行。 [16]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在不利条件下能考虑到有利的因素,祸患就可以解除。 [17]屈诸侯者以害:想要让诸侯屈服,就要用他最畏惧的事情威胁他。屈:使动用法,使屈服的意思。 [18]役诸侯者以业:用各种事情烦劳敌国,使之穷于应付,不得安逸。役:驱使。业:事业。 [19]趋诸侯者以利:以小的利益引诱诸侯国,使之归附。趋:归属,归附,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归附的意思。 [20]无恃其不来:不要寄希望于敌军不来进犯。无:不要。恃:依靠,寄希望。 [21]恃吾有以待:我军应该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待:等待,在这里引申为有准备。 [22]恃吾有所不可攻:应该依靠我军具备了使敌人无法进攻的条件。
行军
行军篇(兵之利,地之助)
行军到不同地采取军事措施
宿营地
此后孙子又强调了宿营时对地形的选择与利用,强调的是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来辅助军队战斗力的发挥。尽量避开地势低洼、阴暗潮湿、给养供应不便的地方。宿于丘陵、堤防一类地形时,必须处于它向阳的一面,而且背靠着它。总体上要选择地势高峻、向阳干燥、水草丰美、粮食充足的地形安营扎寨。
六害之地及措施
料敌(相敌三十二法)
第一类是根据自然景象的特征和变化观察、判断敌情。第二类是根据敌军的行动来判断观察敌情。
第一类是根据自然景象的特征和变化观察、判断敌情。树动、草多障、鸟起、兽骇、尘土的四种状态,以及下文之鸟集,自然界的变化都对应着敌军的不同动作和状况。 第二类是根据敌军的行动来判断观察敌情。又可分为二层:其一,是从敌军的举止态度来判断其状态和意图。恃险者、诱人者、有利可图者,布阵对敌各不相同;欲进者、欲退者、欲休息者,使者的表现截然相反;布阵、设谋、欲战、诱人,军队的动作各有特征;而“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者,难以一眼看穿,因而也是最具潜在危险的敌军,一定要谨慎等待。其二,是从敌军阵营内部的表现来判断其实力和心理状况。饥、渴、劳、恐、乱、倦以及军无粮、将不重,甚而穷寇,皆各有征候。这些是以士卒为主要对象,整体判断敌营的情况;而通过“与人言”“数赏”“数罚”“先暴后畏”等现象,则可判断敌军将帅的地位、处境、心理以及理智。
治军附众
1.赏罚分明而且适度2.令之以文,齐之以武3.素行教身(以身作则)
一是赏罚分明而且适度,让士卒心悦诚服,为将帅所用;二是用“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方法,取得士卒的敬畏和信任;三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教育部下,让士卒口服心服,将士之间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
兵非贵益多
兵非贵益多 的观点,提出立于不败的四条原则:不贸然进攻;能团结内部同心协力;能准确地掌握敌情;能获得部属的信任和支持
地形
六种地形
地形有通[1]者,有挂[2]者,有支[3]者,有隘[4]者,有险[5]者,有远[6]者。
我军可以去、敌军也可以来的地域,叫通形。通形地域,要先占领地势高和向阳的地方,有利于保持粮道畅通,这样对作战有利。容易前往、不容易返回的地域,叫挂形。挂形地域,如果敌军没有防备,我军一出击就可以取胜;如果敌军有了防备,出击若不能取胜,不容易返回,那就不利了。不利于我军前进,也不利于敌军前进的地域,叫支形。在支形地域,敌军虽然用利引诱我军,我军也不要出击;应率军假装撤退,引诱敌军前出一半时突然回击,这样就会有利。在隘形(两山之间的狭窄山谷地带)地域,我军应该抢先占领,并用重兵封锁隘口,以等待敌军的到来;如果敌军先占领了峡谷,并用重兵把守隘口,就不可以进击;如果敌军没有用充足的兵力把守隘口,我军就可以去进攻。在险形(地势险峻、行动不便的地带)地域,我军应该抢先占领,一定要占据地势较高、向阳一面的制高点,等待敌军来犯;如果敌军已先期到达,占据了有利地形,我军就应该主动撤退,千万不要进攻。在远形(距离遥远之地)地域,敌我双方势均力敌,不应该挑战,如果出战就会造成不利的形势
六种失败
故兵有走[16]者,有弛[17]者,有陷[18]者,有崩[19]者,有乱[20]者,有北[21]者。
在敌我双方形势相当的情况下(指挥水平、战斗力、所处地势优劣等各项条件),却以我方一成兵力去攻击对方十成兵力,必然会造成寡不敌众的形势,一定要逃跑。这就叫做“走兵”。士兵强悍而军官怯懦,必然指挥不灵,士气松懈,叫做“弛兵”。军官强悍而士兵怯懦,必然战斗力差,以致全军陷灭,叫做“陷兵”。高级将领怨怒而不服从主帅指挥,遇到敌军只凭一腔仇恨而擅自出战,主帅却不知道他的能力,必然导致溃败而土崩瓦解,叫做“崩兵”。将帅怯懦无威严,训练教育士兵没有章法,致使官兵关系不正常,布阵杂乱无章,部队混乱不堪,叫做“乱兵”。将帅不能正确判断敌情,用少数兵力去迎击敌人重兵,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的前锋部队,必然失败,叫做“北兵”
夺胜原则
三类及心理

九地
九地
用兵之法,有散地[1],有轻地[2],有争地[3],有交地[4],有衢地[5],有重地[6],有圮地[7],有围地[8],有死地[9]。
[1]散地:指军队在自己的国家与敌人作战的地域。因为士兵们离家很近,所以危急的时候就很容易四处逃散,所以称之为“散地”。 [2]轻地:指军队进入敌国不深的地域。因为士兵们离本国国土不远,危急的时候可以轻易撤退,所以称之为“轻地”。 [3]争地:敌我双方都会争夺的地域。因为有的地域是以谁先占领就对谁有利的军事要地,双方必会争抢,所以称之为“争地”。 [4]交地:我军可以往,敌军可以来,地势平坦,四通八达的地域。 [5]衢地:毗邻几个诸侯国,与各国结交方便,可以随时得到援助的地域。 [6]重地:进入敌国很深,穿越很多敌国城邑,回头路一断,很难以返还本国的地域。 [7]圮地:难于通行的地域。 [8]围地:进路狭窄,退路迂远,敌军不需要费太大力气就可以袭击我军的地域。 [9]死地:进进不得,退退不得,进退两难,唯有决一死战,杀出重围才有生存的可能,如果将战事拖延数日,就必死无疑的地域,所以称之为“死地”。
为客之道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66]。
进入敌国境内作战的一般规律是:深入敌国的腹地作战,将士们就会心志专一,敌人就不能战胜我们;在敌国丰饶的土地上掠取粮食,这样全军人马就有足够的食物;注意休整,使军队不过于疲劳,凝聚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巧用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我军的动向和意图。把部队投入无路可走的绝境,士兵就会宁死不退;士兵既然连死都不怕,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呢?那样,全军将士必然会拼尽全力跟敌人作殊死搏斗。士兵们深陷绝境,反而会无所畏惧;无路可走了,军心反而能稳固;所以越是深入敌国境内,部队的凝聚力也就越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士们就会殊死战斗。正因如此,这样的军队不需要整治就会自觉加强戒备,无需强求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无需多加约束便能亲密团结,不需要三令五申,就能遵守纪律。禁止迷信和谣言,消除士兵们的疑虑,部属至死也不会逃跑了。我军的将士没有多余的钱财,并不是他们不爱财物;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并非是讨厌长寿。出征命令颁布之日,士兵们坐着的,眼泪流湿了衣襟,躺着的,眼泪流满了脸颊。把他们投到无路可走的绝境,他们就会像专诸(春秋吴国勇士,用鱼腹剑刺死吴王僚)、曹刿(春秋鲁国武士,以匕首挟持齐桓公退还鲁国失地)一样的勇敢了。
火攻篇
火攻方式。
一是火烧敌军的人马,二是火烧敌军储备的粮草,三是火烧敌军辎重,四是火烧敌军仓库,五是火烧敌军的通道与运输设施
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
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气象条件。火攻前,要准备好发火用的器具,选择好发火的时间。“发火有时,起火有日”天气干燥的气候,便于发火成势。有风的日子,火可以越烧越旺。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
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 无攻下风。昼风久 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并具体介绍了在内放火、在外接应;火起而敌静,则应静观其变,相机决定是攻是止;时机适合,便不需内应,可从外放火;火放在上风头,而我军不要在下风头进攻;如果白天风久,夜晚则风停。这些应变的原则方法,是强调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用兵者不仅要了解火攻的变化,而且“以数守之”。是否开战的原则是“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一切都表明了孙子的态度是务实而清醒冷静的。
侦察虚实的四种方法
“策”有计算筹划的意思,是未战之前即应该认真进行的。通过认真的分析筹算,了解敌军的战略战术,判断其优劣得失,以便我军制定相应的对策。
“作”,兴起、假装之义。以假动作去挑动敌军,从而摸清敌军行动的规律。
“形”,这里用作动词,是显露、表现的意思。通过一定的手段使敌军的情况暴露,从而了解敌军的有利条件和致命弱点
“角”,较量。采用小规模的试探性攻击,从而判断敌军的部署状况和兵力的强弱。
“生间”,是指能活着返回报告敌情的间谍。
“死间”,是潜入敌营把我军的虚假情报对外散播(一旦真相败露,我军间谍难免一死,故称死间)
“反间”,是利用敌人的间谍来为我们做间谍工作
“内间”,是利用敌方的官员做我方的间谍
所谓“因间”,是利用敌国居民中的普通人做间谍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67];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68];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69];轻地,吾将使之属[70];争地,吾将趋其后[71];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72];重地,吾将继其食[73];圮地,吾将进其途[74];围地,吾将塞其阙[75];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76]。
[66]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在敌国境内作战的原则是,深入那么军心就稳固,浅进那么军心就容易涣散。 [67]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离开本国,跨越邻国,进入敌国作战的地区,叫做“绝地”。 [68]背固前隘者,围地也:背后险固,前路狭隘,这种易被包围的地域叫“围地”。 [69]一其志:士兵们的意志统一。 [70]使之属:使军队要紧紧连接,避免中断。 [71]趋其后:催促后续部队急速跟进。 [72]固其结:巩固原来与诸侯国的结盟。结:指结交诸侯。 [73]继其食:获取粮食,补充军粮,保障军队供给。 [74]进其途:迅速通过,不要停留。 [75]塞其阙(quē):堵塞缺口,这里指阻断后路让士兵们不得不拼死作战。阙:缺口。 [76]过则从:士兵们深陷险境,就容易服从指挥。
[1]通:通达。在这里指的是四通八达、广阔平坦的地区。 [2]挂:悬挂、牵碍。在这里指的是易进难退、地形复杂的地区。 [3]支:支持、支撑。在这里指的是敌我双方皆可据险对峙,不易于发动进攻的地区。 [4]隘:狭隘。在这里指的是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 [5]险:危险、险要。在这里指的是山川险要、行动不便利的地带。 [6]远:遥远。在这里指的是距敌我双方都较远的地方。
16]走:奔跑,指士兵逃走。 [17]弛:松弛,指士兵军纪涣散。 [18]陷:陷没,指全军覆没。 [19]崩:溃败,指士兵崩溃四散。 [20]乱:混乱,指士兵列队没有秩序。 [21]北:败北,指士兵败走。
对于我军所处的不利地形,孙子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遇到“六害之地”(绝涧——两岸峭峻、难以跨越的山间溪谷。天井——四面高峻、中间积水的地形。天牢——四周险恶,易进难出的地形。天罗——草木丛生、行动困难的地形。天陷——地势低洼、道路泥泞的地形。天隙——两山夹峙、道路狭窄的地形)唯一的选择是尽快离开,不可靠近,同时设法让敌军靠近它们,并且背向它们,而我们则可以面对它们向敌攻击;当军队处于地形复杂的险阻、潢井、蒹葭、林木、翳荟等地时,应该仔细反复地进行搜索,以防敌军的埋伏和奸细。
五危: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23];必生,可虏也[24];忿速,可侮也[25];廉洁,可辱也[26];爱民,可烦也[27]。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28],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23]必死,可杀也:一味硬拼,可能被敌人诱杀。形容将领有勇而谋。 [24]必生,可虏也:贪生怕死,临阵畏怯,可能会被敌人俘虏。 [25]忿速,可侮也:将帅性格急躁易怒,可能被敌人的侮辱所激怒,落入敌人的圈套。 [26]廉洁,可辱也:将帅廉洁好名,过于自尊,则可能因不能忍受敌人的侮辱而轻易出战。 [27]爱民,可烦也:将帅如一味爱护民众,则可能顾此失彼,不能审时度势,顾全大局。 [28]覆军杀将:全军覆灭,将帅被杀。
出奇制胜、避实击虚要以迂直之计为前提条件
四层便进入奇正的运用,指出造成出奇制胜的兵势,有两个重要的方面:治乱、勇怯、强弱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不仅是由客观情形与实际力量决定的,而且对立的两方面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即有治方可示敌以乱,有勇方可示敌以怯,真正强大方可伪装弱小,否则诡道诱敌便无从谈起。如果按孙子固有的思路和习惯的做法,我们也可将完善自我称为“正”,而将诡道诱敌叫做“奇”。奇正相生,“正”是母亲而“奇”为子息,辈份是不能乱的。
一是完善自我,部队要训练有素、组织严密,能在人马杂乱、战旗纷飞的混战中,做到建制不乱,指挥有力;要布阵周密、首尾相接,能在兵如潮涌、浑沌不清的情况下,做到圆润自如,立于不败。
二是诡道诱敌,隐蔽真相,示敌以伪装,掩盖真实目的,给敌以小利,引诱敌人上当,听从我们的调动,然后聚而歼之。
在“奇正”战术中,孙子突出强调的方面是“奇”,因为“奇”本身超出常规通法,“奇”的变化无穷无尽,难以胜数。天地、江河、日月、四时的无穷无尽、循环往复,五声、五色、五味的变幻组合、层出不穷,孙子用一系列美妙精到的比喻,将难究其义、不见其形的奇正之变、奇正相生等抽象理论,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由人不服。这是第二层,就文章之道而论,也是一例“以奇胜”的成功典范。
一般是用正兵迎击敌人,尤其是在防守过程中,更应集中兵力有效地拦击进犯之敌奇兵获取胜利(攻其不备、出奇制胜)。这是奇正战术的第一层基本原则。
依相存、相互转化的目的是为了造成必胜的态势,譬如疾可漂石的水势,速可毁折的节奏。善战者用奇正之术,目的在于营造“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的兵势,可以突发奇兵,直捣黄龙,大获全胜。这是第三层,
总结:有五种情况可以预测胜利的结果:知道能作战或不能作战的这一方会取胜;知道根据兵力的多少而采取相应谋略战术的这一方会取胜;将领和士兵的目标一致,全军上下同仇敌忾的这一方会取胜;以充分周密的准备去对付毫无准备的敌国的这一方会胜;将帅有领导才能而国君不加干预的这一方会取胜。这五条,是预测胜利的方法。
采用攻打敌国城池的手段,是不得已而为之。攻打敌国城池之前,要制造攻城用的大盾牌和大型战车,准备好各种攻城用的器具,这些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做完;攻城之前必定要堆筑小土山,这又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竣工。如果将领无法抑制自己愤恨的情绪,驱逐士兵像蚂蚁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爬梯攻城,结果可能是士兵死伤了三分之一,但敌城还是没有攻破。这就是攻城可能带来的灾难。
攻打城池会使兵力耗尽;军队长期在外作战会使国家财力难以为继。士卒疲惫,锐气挫伤,实力耗尽,财力枯竭,就会招致其他乘机入侵。
但此书(《推背图》)留传甚久,根本不可能一下子消除。宰相赵普也主张不可能把违犯此诏令的人都抓来严惩。为了有效地降低推背之风所带来的危害,宋太祖想出一条妙计。他令赵普取来旧存的刻本,亲加检验后,对于其中没有应验的内容,打乱顺序重写一遍。然后秘密令人把这些伪书投放到民间与原来的《推背图》一起通行。于是传习“推背”之学的人也搞不清楚书中的内容到底先后顺序如何。他们无法辨别书中内容的真伪,由于内容烦琐,他们就丢弃了旧本而不再收藏。宋太祖以假乱真,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企业不仅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而且还要善于迷惑竞争对手,让自己的产品能够迅速有效地占领市场,从而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1957年8月,福特突然宣布关闭生产T型车的工厂,人们都感到纳闷:为什么新款T型车刚上市不久就被停止?正当所有人感到迷惑不解之时,同年年底,一款色彩华丽、典雅轻便的A型汽车面市了,这款车造型独特,而且价格低廉,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它的突然出现,迅速成了市场上的一个亮点,因为其他厂商毫无心理准备,所以这款车一下子就抢去了很大的市场份额,这为福特公司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兵者,诡道也。兵需用诈,兵不厌诈。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第一要看国君的政策是否能顺应民意、上下齐心;第二要看双方将帅谁的素质更好、才能更高;第三要看谁占据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和优越的地理环境;第四要看哪一方军队的纪律更严明;第五要看哪一方兵员更强盛;第六要看军队是否训练有素;第七还要看奖惩制度是否公平。综合考察这七个方面的因素,方能知道哪一方能在战争中获胜。
所谓法制,就是指军队组织体系的建设,各级将吏的管理,军需物资的掌管。以上五个方面,作为将帅,都不能不充分了解。
所谓将领,就是说将帅是否足智多谋,赏罚有信,爱护部属,勇敢果断,治军严明。军事谋略:事例春秋末年齐人田穰苴(rangju)
所谓地利,就是指征战路途的远近、地势的险峻或平坦、作战区域的宽广或狭窄、地形对于攻守的益处或弊端。
所谓政治,就是要让民众与君主同心同德,使得他们能够为君而死,为君而生,而不害怕危险。
所谓天时,就是指用兵时昼夜晴雨、寒冷酷热、四时气候的变化。
强词夺理加上,政治
商业谋略,索尼创始人井深大,意识到只有开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才能挽救自己的企业。
军事谋略
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法
行军到不同地采取军事措施
平地
行军通过平地时,一要选择地势平坦处,便于战车驰行;二要让侧翼依托高地,便于观察战况,也可居高临下而攻;三要“前死后生”,应将“死地”留给敌军,将“生地”占为己有。对此古代研究者认为是“前低后高”,利于出击,但不完全。前,我军攻击的方向,也是敌军所处的位置;后,我军所处的位置,以及撤退、固守的地方。
山地
行军通过山地时,首先要沿山谷行进,也就是“绝山依谷”,因为山谷水草便利,地势较平坦,隐蔽条件好。其次是“视生处高”,选择干燥向阳,视野开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形。再次是“战隆无登”,这一句指出了山地战斗的原则,切不可自下而上仰攻,只宜居高临下俯冲。
江河
行军通过江河时,原则有五条:“绝水必远水”,渡河后必须远离河流,且要引得敌军随后渡河追击,迫敌于背水地,而自己避免造成背水作战的不利局面。“半济而击”,敌军渡河来犯,应乘敌军半数已渡、半数未渡之时发起攻击,那时敌前军布阵未周,后军阻塞河岸,中军尚在水中,突然袭击必定使敌军进退不得、方寸大乱,我军可大获全胜。“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这是对“半济而击”的补充,上言攻击,此言列阵待敌,不可背靠江河迎敌,但可面向江河阻击对岸之敌,使其不得渡。“视生处高”,意同山地之法。“无迎水流”,即不要处于敌军的下游,防止敌军决堤放水淹没我军,或投放毒药毒害我军。
盐碱沼泽地
行军通过盐碱沼泽地时,一定要“亟去无留”,迅速通过、迅速离开。万一与敌军在这种地形相遇,便“必依水草而背众树”,借草木可做依托,另沼泽中生草木处,土质相对坚硬,这种地形增加了我军的主动权,便于立足通行。
奇正说:以正合,以奇胜
奇正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兵者国之大事
用间谍的方法有五种
即利诱收买敌人的间谍而为我所用。由于敌间在其内部的特殊身份,一旦成为反间为我所用,往往可以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因间、内间可以通过反间提供的情况而培植、发展,死间的假情报可以通过反间顺利传达到敌军指挥层,而减少敌方的怀疑。同时,生间也可以按期将所需情报汇报回来。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任何强大的敌人,一旦从内部分化瓦解了,便没有打不败的。由此表明孙子特别重视“反间”,强调“五间之事”“知之必在于反间”是有道理的,“反间”的确十分有效、作用巨大。
生间
因间
内间
反间
死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