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文学期末考点
外国文学知识点重点梳理:于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影响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
编辑于2022-06-29 17:20:54外国文学
19世纪文学
上
浪漫主义文学
1.艺术特征
(1)浪漫主义文学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很强的主观性。
(2)浪漫主义文学反对古典主义只注重描写历史体裁和宫廷生活,而着力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歌颂和赞美大自然。
(3)善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4)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
(5)以诗歌为主要体裁
2.作家作品
各国文学概况
(一)德国文学
(1)浪漫主义文学首先在德国产生
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题目含义:冬天象征着严寒,冷酷,死气沉沉的德国,童话指那些不应当存在而已经发生的荒诞故事。诗人看到的是真实的现实,同时也是一个冬天的童话。这些画面让人们看透封建德国畸形现实的虚伪本质,从而向往德国未来的真正美好的现实。
(二)英国文学
(1)【名解】“湖畔派“: 指19世纪英国早期浪漫主义运动中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罗伯特·骚塞。他们同情法国大革命,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和金钱关系感到不满,主张回到大自然,复兴宗法制。他们常常隐居于英国西部的昆布兰湖区,寄情于湖畔山水,歌颂大自然,缅怀中世纪,以表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憎恶,“湖畔派”因此得名。
华兹华斯:1.代表作长诗《丁登寺》2.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书《抒情歌谣集》
(2)【名解】撒旦派: 诗人主要有拜伦、雪莱和济慈。1821年,骚塞在《审判的幻景》一文中对拜伦、雪莱、济慈等进行猛烈攻击,把拜伦的作品说成是恐怖、嘲笑、下流、邪恶的荒谬结合。拜论也以《审判的幻景》为题进行回击。由于此派诗人蔑视传统、敢于斗争,因而被英国绅士作为“撒旦”(即魔鬼),所以,文学史上就称拜伦.雪菜、济慈等为“撒旦派”。在思想上,他们和湖畔派有分歧,在艺术上,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湖畔派“开创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雪莱:1.《西风颂》2.抒情诗《云》《致云雀》3.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济慈:《秋颂》《夜莺颂》
拜伦:1.长诗:《恰尔德 哈洛尔德游记》《唐璜》 2.【名解】东方叙事诗: 拜伦于1813年至1816年间创作的一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传奇作品,具有特殊的价值。这一组独具特色的诗歌被称为“东方叙事诗”,由《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之围》《巴里西纳》组成。 3.【名解】“拜伦式英雄” 诗歌中拜伦塑造了一批著名的带有拜伦自身思想性格特征的英雄形象,即以作者命名的“拜伦式英雄”的形象。这些形象主要由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组成,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叛精神,叱吨风云的勇气和各种狂热而又浪漫的冒险经历。这类人表现出矛盾的思想和非凡的性格,往往傲世独立,行踪诡秘,好走极端,在斗争中单枪匹马,远离群众,因而注定了他们以失败告终。
(三)法国文学
第一代
夏多布里昂“贵族浪漫主义代表人”
斯达尔夫人——“法国南部资产阶级文人代表
第二代
雨果
【名解】《欧那尼》之争: 以1830年2月25日雨果的剧本《欧那尼》上演的成功为标志,浪漫主义战胜古典主义,取得了在文坛上的统治地位,雨果从此成了浪漫派的领袖,法国浪漫主义进入了繁荣阶段。
【名解】美丑对照原则/《<克伦威尔>序言》 1827年的《<克伦威尔>序言》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这篇洋洋洒洒的雄文在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此文提出了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他认为: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条对照原则一直指导着雨果的创作。
《巴黎圣母院》
1.主人公
爱丝梅拉达
克洛德
加西莫多
菲比斯
2.思想内容
以15世纪巴黎为背景,描写一个美丽、善良、活泼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受神权和王权双重压迫被绞死的悲剧故事。小说反映了雨果对残暴封建统治的憎恨和对受压迫的人民群众的同情。被社会嘲弄和压迫的下层人民的代表爱斯梅哈达以及加西莫多,都被赋予天真、善良、真诚等品质。而上层阶级的人物则完全相反,副主教克洛德阴险毒辣,宫廷卫队长法比虚伪不义,国王的法官们全是草菅人命、颠倒黑白的家伙,而国王路易十一则是反动势力的总代表。巴黎流浪汉和乞丐们对圣母院的攻打,象征着人们群众对封建反动势力的反抗。
3.艺术手法
小说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1、小说有一个明确的中世纪历史背景,它赋予小说以历史感,将读者引入特定历史环境中。
2、具有非常突出的戏剧性。情节离奇,巧设悬念,使故事发展引人入胜。
3、用场景法叙事,小说场景极多,变换频繁,如同戏剧分幕分场一样;同时又用穿针引线的手法,以次要人物把主要人物串起来。
4、用对照原则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分为人物形象对比体系,人物之间的对照,(卡西莫多 外貌丑陋,内心十分美好,克洛德外表英俊却内心丑陋)人物自身对照。(卡西莫多奇丑无比的外表金子般的心)
5、用悲剧手法去写小说,其中的悬念、巧合等手法都用以制造悲剧的效果。
大仲马 通俗小说《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
(四)俄国文学
1.茹科夫斯基是俄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2 .普希金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同时也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俄国文学之父“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加乔夫及其领导的农民起义的产物《普加乔夫暴动史》 《叶浦盖尼 奥涅金》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奥涅金
【名解】波尔金诺之秋 1830年秋天,为了筹办婚事,普希金去波尔金诺处理财产分割之事,因当地爆发霍乱,他被迫滞留。在哪里的三个月,他埋头创作,才思喷涌,完成了《叶浦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三章,《驿站长》等作品,他这时期创作的小说作品,以及后来的中长篇小说奠定了普希金在俄国小说史上的地位。后人就将这一创作激情迸发的时期称为“波尔金诺之秋”
3.莱蒙托夫是普希金在文学上的继承人,在俄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在《当代英雄》中塑造的毕巧林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五)美国文学
1.欧文,库柏是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 欧文《见闻札记》开创美国短篇小说传统 库柏《皮袜子故事集》长篇小说 ”美国的司各特“
2.布莱恩特 ”美国的华兹华斯“
3.爱伦 坡哥特式小说和侦探小说创始人
4.霍桑是19世纪影响最大的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代表作《红字》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和宗教的虚伪。
5.麦尔维尔《白鲸》
6.【简答】惠特曼《草叶集》如何体现惠特曼对诗歌艺术的革新?
惠特曼是诗歌艺术发展史上一位大胆的革新者,他的诗作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①诗歌展示了诗人激进的爱国热情和民主精神。
②诗作开创了全新的自由诗体形式,构建了新的诗歌美学。在诗歌传统上,它打破了以爱伦.坡为代表的形式主义的垄断地位,冲破了美国诗歌因袭的形式,为美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惠特曼完全扬弃了传统英语诗歌中固定的音步、重音和韵脚。
③诗作常常运用近乎口语化的语言和散文化的句法,诗中的口语和俚语词汇举不胜举。他的诗行长短不一,但长诗行居多,每个诗行往往自成一体,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单位。他十注重安排每一诗行中重音的位置,使诗歌音律铿锵,形成一种强劲而又雄浑的节奏。
3.创作原则
美丑对照
中
现实主义文学
1.艺术特征
1.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社会现象作了广阔的描写和深刻的批判,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2.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3.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4.19世纪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
2.作家作品
(一)法国文学
(1)法国是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2)创作原则:斯丹达尔(司汤达 《红与黑》)陆续发表文学评论集《拉辛与莎士比亚》中的论文,提出了文学反映现实,为现代人服务的创作原则,成为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第一部宜言书。
(3)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代表西欧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最高成就
【简答】《人间喜剧》思想内容
1.《人间喜剧》描写了从大革命到七月王朝半个多世纪的法国社会的变迁,集中表现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罪恶发家史。亦即“用编年史的方式,近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
2.《人间喜剧》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下逐渐屈服,或者被这种暴发户所腐蚀。
3.《人间喜剧》描写了争夺金钱的一幕幕惨剧。《高布赛克》写到母亲为了剥夺女儿的财产,烧毁丈夫的遗嘱。《夏倍上校》中,妻子为了吞没丈夫的财产,企图把他关进监狱。《长寿药水》描写儿子为了夺得家产,不惜杀死父亲。……
4.《人间喜剧》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同时表达了对共和党人的赞赏和对下层人民的关注。
【简答】艺术成就
《人间喜剧》为人类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1.历史的广阔性和深刻的哲理性。
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人物再现法,在不同的作品中描写同一个人物的各个发展阶段,将自己的作品组成一个小社会,互相勾连。在宏大的社会背景下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高度典型意义和鲜明个性的贵族和资产者的形象。
3.典型环境的逼真描写。描写了为展示典型人物性格所需要的典型环境。
4.精确的细节描写。这是构成典型环境,展示人物典型性格和艺术真实性必不可少的条件。
5.分类整理法:《人间喜剧》又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部分。《风俗研究》又分为《私人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
(4)梅里美《嘉尔曼》
女性形象嘉尔曼否定资本主义文明
(5)福楼拜 ”小巴尔扎克“ 《包法利夫人》主人公 爱玛为社会所毁的小资产阶级女性形象
(6)斯丹达尔《红与黑》于连
(二)英国文学
(1)萨克雷《名利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冷酷自私,趋炎附势,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名利场
主人公
夏波
艾米丽亚
(2)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表现女性独立与自由的呼声这一主题的第一人,作品是”现代女性小说“
(3)艾米莉 勃朗特《呼啸山庄》
(4)盖斯凯尔夫人《玛丽巴顿》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
(三)德国文学
海涅 德国早期现实主义诗人
(四)俄国文学
果戈理 ”自然派“《死魂灵》
冈察洛夫 最后一个多余人 奥勃洛摩夫
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卡杰琳娜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多声部小说 复调小说 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
3.创作原则
为现实服务,为现代人服务
后
1.左拉接受丹纳的种族,环境与时代是文艺创作三要素
2.主义特点
2.【名解】自然主义特点 ①重视观察、调查和细致的描写、将真实性和客观性视为文学 创作的首要条件。 ②机械地将自然科学的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的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似乎支配人行动的都是自然因素而无社会因素。 ③开始淡化情节,主张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现实,擅长描写群众场面和人物的心理,叙述文风一般平和,冷静,作家思想隐匿很深,不发议论,不作评价。_
3.【名解】唯美主义特点 ①唯美主义者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艺术应超脱一切利害关系,强调美应该是纯粹的,绝对的,而创作则是自由的、想象的、虚构的 ②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去揭露社会现实的丑恶,而是用美的艺术去创造一种美好的生活,从而摆脱现实带来的痛苦。 ③艺术是心灵的故乡,艺术高于生命,他们甚至主张,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当艺术化。
戈蒂耶”为艺术而艺术“
4.【名解】象征主义特点 ①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以丑为美, ②诗人们借助感官可及的具体事物作为意象,认为主客观之间,宇宙万物之间都能产生相互的感应,强调想象和通感的作用。 ③追求诗歌的音乐、绘画的结合,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
波德莱尔《恶之花》象征主义先驱
3.各国文学概况
(一)英国文学
约翰罗斯金,王尔德(唯美主义代表)
【名解】哈代 威塞克斯系列小说 19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哈代一起创作的一系列以英国西南部威塞克斯广大农村地区为背景的小说
(二)法国文学
象征主义代表:魏尔伦,兰波,马拉美
(三)俄国文学
契诃夫20世纪现代戏剧的开端的四部剧作《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姐妹》《樱桃园》
尼古拉·阿列克塞耶维奇·涅克拉索夫被称为“人民诗人”
托尔斯泰
【名解】托尔斯泰主义 是托尔斯泰所宣扬的政治和道德主张,他在猛烈抨击沙皇旧制度的同时鼓吹“勿以暴力抗恶”的道德原则,宣扬对上帝的信仰,进行道德的自我完善的说教,把对上帝的信仰和道德的自我完善当成消除社会邪恶,改良社会的根本途径。博爱。
【名解】心灵辩证法 特指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手法。此语出自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性小说的评价,他认为托尔斯泰最注意的是一些情感和思想怎样发展成别的情感和思想,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辩证法。在后来的小说中,特别是《安娜.卡列尼娜》中,心灵辩证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成熟的运用。
【名解】忏悔的贵族: 指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系列。他们出身贵族,有才学,有理想,有良知,上流社会的腐败却诱使他们堕落成自私自利者。但他们通过接触社会,认识到沙皇专制的不合理,开始忏悔、赎罪,从地主阶级立场逐渐转到农村宗法制的立场。《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是“忏悔的贵族”的典型。
(四)北欧文学
斯特林堡瑞典戏剧家,小说家,诗人
易卜生《玩偶之家》
(五)美国文学
马克吐温
废奴文学: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希尔德烈斯《白奴》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欧亨利 契诃夫 莫泊桑
(六)日本文学及印度文学
夏目漱石《我是猫》”国民大作家“与森鸥外合称”日本近代文学双璧“
20世纪文学
上半世纪50年代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追求新奇)
象征主义,隐逸派,意象派,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
【名解】象征主义基本特征: ①大量描写城市中的丑恶现象,在艺术上以丑为美, ②诗人们借助感官可及的具体事物作为意象,认为主客观之间,宇宙万物之间都能产生相互的感应,强调想象和通感的作用。 ③追求诗歌的音乐、绘画的结合,在诗歌形式上追求简练精粹.
【名解】超现实主义 是20世纪法国具有先锋精神的文学流派。1924年超现实主义团体的建立和《超现实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运动的发端,超现实主义强调打破理性世界的局限,探索人的潜意识,从而发现一种更高更真实的“现实”,即“超现实”;强调表现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提倡用“自动写作法”和“梦幻记录法”进行创作;追求离奇神秘的艺术效果。代表作家有布勒东、艾吕雅等。
【名解】表现主义 是一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起源于绘画,传入文学领域后迅速波及欧美各国。主要特点是:反对客观再现,强调主观表现;主张突破事物的表象,直接表现内在的本质;善于采用寓言的故事模式与变形的表现手法。在戏剧上的代表是奥尼尔,小说上的代表是卡夫卡。
【名解】意识流小说 于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影响遍及世界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一般着重表现人物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
各国文学概况
(一)法国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巴雷斯《东方壁垒》
罗曼罗兰《约翰 克里斯多夫》音乐风格 【名解】长河小说 是20世纪法国现实主义开创的新体裁,都是百万字以上的鸿篇巨制,比起一般的长篇小说,容量更大,展现的社会生活画卷更广泛。它们描写的往往是整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再现的不仅是法国社会,而且是整个西欧社会的风貌和时代风云,因而作品具有史诗的壮阔性、历史的深刻性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宏观性。代表作家有罗曼·罗兰等。
意识流小说
杜亚丹 普鲁斯特
后期象征主义诗歌
超现实主义文学
(二)英国文学
现代主义小说
乔伊斯 伍尔夫
乔伊斯《尤利西斯》受《奥德修斯记》启发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诗歌
叶芝 哈代
戏剧
萧伯纳”新戏运动“三个戏剧集《不愉快的戏剧》(《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愉快的戏剧》《为清教徒写的戏剧》
(三)德语国家文学
雷马克《西线无战事》
茨威格 触摸人类灵魂的大师 《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名解】流亡文学 是20世纪上半叶德语国家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西斯统治迫使大量作家流亡海外,他们颠沛流离,生活清苦,但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抗争。流亡期间的戏剧在民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期间最著名的剧作家是沃尔夫,代表作《马门教授》
(四)俄苏文学
阿赫玛托娃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肖洛霍夫
短篇《顿河故事》长篇《静静的顿河》
阿 托尔斯泰 长篇 《苦难的历程》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美国文学
【名解】“迷惘的一代” 是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主要由20年代流落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年轻的美国作家组成。他们大都经历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身心都留下了战争的创伤;他们厌恶一切,陷入迷惘、痛苦之中,于是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社会,靠寻找感官刺激打发时日。作品主要有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斯坦 贝克 《愤怒的葡萄》
左翼文学
1.约翰.里德
2.迈克尔.高尔德 自传体小说《没有钱的犹太人》
3.史沫特莱 美国无产阶级小说的早期代表之一,《大地的女儿》描写美国农民的种种苦难遭遇。
4.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
5.多斯.帕索斯 《美国》三部曲
6.詹姆斯.法雷尔 《少年朗尼根》《朗尼根的青年时代》《最后审判日》
戏剧
奥尼尔 美国戏剧走向世界的标志
20世纪美国第一个黑人文学家 休斯
艾略特 《荒原》象征主义
【名解】集体无意识 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无意识是由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在它的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这种学说只是一种心理学的假设,没有足够的科学根据,也抹杀了艺术家的个性。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的雪》《第五纵队》《丧钟为谁而鸣》冰山原理:大量使用暗喻和象征,把主题思想完全隐藏在“水下”,并赋予作品以寓言的性质。
(六)欧美及其他
(七)拉美文学
(八)亚非文学
日本文学
川端 新感觉派 《雪国》
印度文学
泰戈尔
"诗圣"
《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
徐志摩,冰心,郭沫若受影响
埃及现代派 “塔哈 侯赛因”
下半世纪50年代
文学范畴
【名解】荒诞派戏剧 出现于50年代的法国,其揭示了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的生活状态的荒诞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基本规律,情节没有连贯性,人物缺乏鲜明个性。
【名解】新小说 作家创作各有特点,但他们都激烈反对传统,以各种探索来革新小说艺术。如取消人物在小说中的中心地位,情节往往含糊不清,甚至互相矛盾,难以确定,完全打乱传统小说那种井然有序的结构,在语言,人称,视点上进行各种新颖的实验。新小说作家对于真实的看法完全不同于传统作家。
【名解】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是流行于六,七十年代美国文坛的流派,黑色幽默是阴郁的幽默,它以表面的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而可怖的故事,从而产生荒诞滑稽可笑的艺术效果。代表作:约瑟夫 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各国文学
(一)英国文学
戏剧约翰 奥斯本《愤怒的回顾》 【名解】“愤怒的青年” 指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一个文学运动。是当时文学中占优势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人民希望社会制度得到改革,但之后相继执政的工党和保守党都没有实现人民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愤怒的青年”的这一愿望,引起大众尤其是出身社会中下层的青年人的不满。这种情绪在文学中的反映,就是一些小说和剧本愤怒攻击英国社会的阶级壁垒,对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势利表示厌恶。1956年,约翰·奥斯本的戏剧《愤怒的回顾》上演,对英国社会作了全面的攻击,所以,成为这一运动的代表作,奥斯本本人被称作“愤怒的青年”,这个称号也成为整个文学运动的名字。
(二)美国文学
【名解】“垮掉的一代”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该流派是一个松散的文学团体,由一群性格粗犷豪放、自由不羁的男女青年组成。他们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关心个人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状态,以颓废、堕落和犯罪来反抗社会对个体的压抑,反抗传统价值和行为规范。在艺术上,他们否定高雅文化,其作品结构杂乱无章,语言粗鄙有力,既表现了对美国社会的反抗,也流露了悲凉、焦虑和迷惘的消极情绪。作品《嚎叫》和《在路上》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
戏剧 密勒《推销员之死》,批评了美国梦的虚幻和商业文化对普通民众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成功地表现了现代人的悲剧。
(三)德语国家
施林克 《朗读者》
(四)欧美及其他
达里奥.福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
汉德克戏剧《骂观众》就是反戏剧,反传统的实验